无独家专访 有独特视角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li2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川四年磨一剑的战争片《南京!南京!》上映仅10天,全国累计票房就已达11亿元,这部电影以日本兵的独特视角描述南京大屠杀,引发了许多褒贬不一的争论,与票房持续上涨的还有早就在《可可西里》积累了不少知名度的青年导演陆川。各大媒体从周刊、杂志到报纸纷纷以深度报道的形式刊登了陆川的专访,其中《外滩画报》的《陆川:我讲述的是人性的反抗史》、《中国新闻周刊》的《一个导演的“抵抗史”》、《瞭望新闻周刊》的《中国电影新生代正崛起》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现代新闻报道中,新闻资源由一家媒体独家占有很难做到,对于《南京!南京!》的采访报道即是从4年前电影的筹备开始,就已经有媒体在跟进,首映后有关影片相关内容的报道也不断出现在各大版面,处于《南京!南京!》的巡回宣传期,导演陆川的专访自然也不例外,这就好比是“华南虎事件”等的报道一样,同样会引起媒体疯狂性报道。面对这种相同的新闻事件,我们必须指出的是没有“独家”,新闻媒体应做到的是掌握“独特视角”,谁的报道视角独特,谁便能占得先机。
  新闻界学者曾说成功的新闻写作离不开3个“X”,即是信息(或线索)、细节和新的角度,很多时候,处理同一个信息或新闻事件,最佳的新闻视角只能有一个。2009年3月30日第11期《三联生活周刊》王小峰对话陆川《陆川专访:我想拍一个战争本性的东西》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新闻视角。先回到影片上,整理网上《南京!南京!》引发的争议,基本上可以把它集中为四大方面:1.被质疑影片结构松散,例如前半部分陆剑雄(刘烨饰)的那条线很快便结束;2.影片中拉贝下跪的真实性;3.以“日本人线索”另类的历史视角描述南京大屠杀;4.观影后的绝望感令人望而却步。也许是争议性过于强烈,此后在媒体上出现的陆川专访中,许多问题的设置都是针对这四大争议说事。
  其实对于《南京!南京!》,由于题材的敏感性、复杂性,剧本的送审、立项获批等影片以外的东西都是非常具有新闻价值的材料,《陆川专访:我想拍一个战争本性的东西》最终写作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因此记者的提问技巧与采访对象的回答是否具有吸引性显得非常重要,而由于记者能紧紧抓住“呈现影片以外”的这条线,做到的是“《南京!南京!》历程的大揭秘”,陆川也给读者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这篇专访的采写也因为这样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许多新闻媒体报道有关《南京!南京!》在背景材料上也引用不少这篇专访提供的信息。
  归纳起来,这篇专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部分:第一,影片的审查,包括立项与拍摄完的审查两部分;第二,影片剧本的创作过程;第三,日本演员的拍摄及陆川创作动机、拍摄心理状态。可以看到,总结出来的这3个部分围绕的都是拿争议以外的东西说事。所谓人物专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中经历的事如何要表现出鲜明特点。因此其既要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可读性。如果记者在与采访对象的交谈沟通中能更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那么这就是一篇成功的专访。《南京!南京!》的立项审查峰回路转,带点戏剧性的意味,里面涉及的是剧组与外交部、中宣部的交涉,连陆川也把它称为“一个特别长的故事”,这种材料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王小峰抓住了这一线索,展现了立项过程中如贺龙的女儿贺大姐探望剧组并给予鼓励的许多生动细节,这些生动的细节电在下面剧本创作、影片删改上得到运用。
  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分析王小峰对话陆川的问题,其每一部分问题的设置层层深入,安排得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新闻写作同样也是如此。新闻采访的竞争曾经表现为信息竞争及角度竞争两大方面,而随着近年来媒体同质化程度越来越普遍,更是凸显了独特的视角的重要性,其不仅仅是新闻媒体竞争的需要,还是记者业务修养和新闻敏感性的体现,更是新闻精品产生的重要因素。
  独特的新闻视角有利于重大新闻信息的发现,也可保持作品的原创性,更能做以旧翻新的好文章。作为记者业务修养和职业能力水平的体现,发掘独特的视角需要记者在面对相同的新闻素材时注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审视,多挖掘现象表层下隐藏的深刻内涵,开展深度报道,新闻事实是客观的,记者的想法却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一定要通过细致的思考选取最佳,在新闻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使自己的作品能具有差异性及可读性。王小峰的记者手记中记述他做陆川的专访时一开始即意识到“任何艺术一旦纠缠进去,都会有瑕疵,电影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采访之前就已给自己接下来的采写定下角度“对电影本身没什么想问的,想知道的是电影之外的东西”,正是由于这一独特视角的发现,没有独家,却不失为一篇出色的人物专访。专访中少不了记者、采访对象两个因素,而记者应该在采访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并培养良好的新闻敏感性、深入分析能力。挖掘独特的新闻视角,展现出新闻事件的本质和精华,做到即使是没有独家,也能以报道独特的视角见长。
其他文献
当今媒体众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新兴的都市类报纸更是如此,如仍沿用过去那些老套路去做新闻,会显得声嘶力竭,却空洞无力,往往把新闻做得苍白。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提高传播力的新兴报道形式——体验式新闻,在我国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对于改变过去一些生硬灌输、充斥宣传腔调的报道,提高传播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体验式新闻让新闻更好看  如何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和传播效果,使得新闻更好地发挥其宣传、
期刊
1996年的“夹江打假案”使媒介审判这样一个新闻现象首次在我国获得民众和学者的关注,之后的几年内又接连发生了“张金柱交通肇事案”、“蒋艳萍特大经济犯罪案”等。到了2004年,媒介审判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综观学者们关于媒介审判现象的研究,多是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来解释和探索媒介审判的发生发展以及它的解决途径。笔者认为除了司法限定和道德自律外,更应当从媒介审判的根源上去认识这一现象发生
期刊
摘要:当前社会问题已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问题报道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反映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矛盾。要消除社会问题报道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和负面影响,应重点加强其社会效果和法律制度之间的协调,从而使社会问题报道成为建设法治社会的舆论工具。  关键词:新闻报道 社会问题 社会影响 法律制度    当前,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多,各
期刊
摘要:在新闻学理论中,公开性和隐蔽性是新闻舆论的两个基本特征,但是这样的特征共存于新闻舆论中,各自又是怎样得到体现的呢?它们共存于新闻舆论之中,又会不会相互冲突呢?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新闻舆论 公开性 隐蔽性    舆论与新闻舆论    从近代报刊出现300多年以来,由于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视的迅速发展,人们运用新闻传播媒介对各类事态发表意见,这就使人类社会的舆论形态中出现了一
期刊
“只要常看电视的人都知道,在一个电视频道中,栏目是它的主要构成;在众多栏目中,文艺栏目又是主要支柱之一。全国各级电视台究竟有多少个文艺栏目,我虽然没有统计过,但想必数量一定是非常庞大的。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和其他台的十个栏目能够突围而出,夺得大奖,的确来之不易。我深知创办一个品牌栏目的艰难,我为《梨园春》总结的经验是十六个字:甘于寂寞、坚守理想、勇于创新、永葆热情。”这是2010年1月19日晚,
期刊
研究背景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对我国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各大媒体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都纷纷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展开了地震周年报道,发表社论、评论员文章,通过新闻、专题、特刊等形式表达对汶川地震的纪念。笔者把这类对已经发生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在纪念日进行大规模回顾报道的新闻归类为“公共事件反思传播”。目前的文章中,把反思传播砚为一种特定报道类型的并不多,笔者就本文中对我国公共事件
期刊
“2008年对橡果来说是充满波折的一年。”橡果国际(纽交所代码ATV)首席财务官、副总裁王晓岗这样说道。此前公布的财报显示,2008年橡果国际净营收约17亿元,毛利率51.7%,“净运营损失”约1.4亿元。这是中国电视购物行业老大橡果国际成立10年来出现的首度净亏。  面对整个行业陷入的困境,橡果以及有着同样困扰的中国电视购物企业又该如何进行市场体系的调整和行业发展模式的转变,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
期刊
《怀化广播电视报》创刊于1993年,它16年的办报历程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广播电视报刊发展的一个缩影。创刊之初,中国的广播电视报因其独特的办报形式以及资源优势,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然而,随着全国各晚报都市报的迅速崛起、传媒生态环境的剧变、受众需求的转型以及现实社会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因素,广播电视报开始出现颓势,发行量、广告经营额在新世纪以后开始大面积大幅度下滑,面对入不敷出的现实困境,2009年伊
期刊
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信息传播媒介,是介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纽带,在危机事件处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果说日常公共信息发布机制体现的是传媒对于公众媒介素养的培养,那危机时期信息的公开则更多的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以及处理危机的积极心态。在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中,传媒的报道很好地体现出了媒体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承担和社会舆论的维护。然而在危机时期,如何做到信息多而不乱、多而有序,以信息来承载观点的同时
期刊
2004年10月,大型报网互动栏目《焦点网谈》甫一创办,就被评为当年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一等奖。这不仅是河南省报刊界第一个新闻名专栏,而且还开了中国互联网荣获此殊荣的先河。论坛发帖、焦点话题、焦点民生、焦点报道、嘉宾访谈等一个个形式创新的子栏目,再加上河南日报、手机互动平台,《焦点网谈》可以说把新闻内容做透了,把新闻报道的形式做活r,无怪乎它受到网友喜爱、读者追捧、业界好评。《焦点网谈》是成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