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幽默?摇 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教学幽默,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配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采用相应的幽默手段,使学生在快乐的同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受到启发,有所领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句调侃、一个夸张的表情或动作、一件搞笑的教具……不仅体现了教师的风趣和睿智,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能轻松自如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会“越陷越深”。
  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可见,教学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运用好教学幽默,体现“寓教于乐”这一重要教育教学思想呢?
  
  一、把握好教学幽默的量和度
  
  教学幽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极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幽默,在提高教学效率上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适当地预设一些幽默,使课堂更加出彩。
  课堂中的教学幽默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回答是否定的。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个别非常幽默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幽默不断,学生笑声不绝。课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检测,发现学生对该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不如其他班“一本正经”的课堂效果好。经过和学生交流发现,学生的注意力都被教师的幽默吸引了,学生普遍关心和等待的是下一个“笑”,这必然淡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期盼,从而使课堂的轻重发生了转变,这样的教学幽默适得其反。
  固然,幽默风趣的教师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他们与学生的关系也很融洽,但课堂教学毕竟不是讲相声、演小品,一节课教师能让学生发出多少次“笑”与教学质量不成正比。那么,一节课要让学生发出多少次“笑”才最好,教学效率才最高呢?我们研究发现:教学幽默的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教学的容量来定。一般来说,如果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浅显,知识点比较少,容量小,那么这节课就可以不预设或少预设教学幽默,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学习本来就比较轻松,兴趣也很浓厚,教学幽默就显多余;相反,如果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较大,或知识点多,那么这节课就应该配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况适时地预设或生成教学幽默,以化解难度,保持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预设教学幽默时,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实际适当地预设或生成,一定要掌握好教学幽默的量。
  教学幽默不一定非要学生笑,只要能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达到提高兴趣、启迪思维的效果就行。同时,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教学幽默。教学幽默不能脱离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可随意乱用。因此,我们还要把握好教学幽默的度。
  
  二、把握好教学幽默的时机
  
  教学幽默作为提高或保持兴趣、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的一种手段,它的呈现应该是适时的、恰当的,这样才能起到作用。那么,教学幽默用在何时呢?
  1.用在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是一节课的总领,所谓“万事贵乎始”,头开好了,后面也就顺了,一节课也是如此。导入阶段预设的好,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教学环节就能跟得上了,教学效果也就是显见的了。可见,一堂课的好坏,导入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适时地预设或生成恰如其分的教学幽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鼓励、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并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精彩。
  2.用在突出重点处
  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在突出重点上有很多的方法,而教学幽默也是突出重点很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根据突出教学重点的需要,课前精心准备教学幽默和准确定位教学幽默,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3.用在突破难点上
  教学难点不是每节课都有,但突破难点是一堂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教学难点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教学幽默,在化解难点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用在注意力分散时
  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波动的、不稳定的,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善于不断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注意力能得到维持。可配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地幽默一下,让学生在愉悦的同时,精神得以放松,兴趣得以保持。
  5.用在知识的衔接点
  一节课的知识点往往不止一个,而有时下一个知识点与上一个知识点没有任何联系,学生往往很难适应,思维可能一下子不能转变过来,这就给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若在两个知识点的教学间隙,教师能恰如其分地幽默一下,这样既总结了上一个知识点,又把学生带进了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三、把握好教学幽默的形式
  
  经过我们的研究和总结,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学幽默有以下表现形式:
  1.语言表情的幽默
  所谓语言表情的幽默,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配合教学内容或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比喻、拟人、打比方、双关、夸张等语言形式,再配以相应的表情适时地幽默一下,以此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减弱或抵消一部分紧张和疲劳,并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兴趣得以维持。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语言表情的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鼓励课堂中采用幽默性的教学语言和表情,但不是所有的幽默语言和表情都可以运用到课堂上来。课堂教学语言和表情的幽默必须遵循教学性、规范性、科学性、启发性,同时应做到适时、适度,这样对课堂教学才会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
  2.动作表演的幽默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采用动作表演的手段也是可取的。可教师自演、请学生表演或师生互动表演,在表演的同时揉进幽默,以此使学生受到启发,从而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3.教具道具的幽默
  一堂课的教学有时也离不开教具和道具,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和表演的需要,在准备教具、道具时,适当地夸张、变形,以增加教学的幽默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4.多媒体课件的幽默
  多媒体课件是新课程背景下最为流行也最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它集视、听于一体,在有效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多媒体课件本身就很受学生欢迎,如果能再增加幽默的成分,效果就更好了。因此,教师在构思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再配以滑稽性的动画或相应的背景音乐,增加幽默感,以此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到极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幽默形式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也不一定单独使用,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其他教学手段加以组合,灵活、适时、适量、有度地运用,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其他文献
对“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笔者一直有这样的困惑:(1)学生真的会做十几减9这一类型的减法算式吗?在幼儿园大班时,学生普遍学习过十几减9,大部分学生告诉我都会做了,但学生真正理解了吗?他们的体验深刻吗?(2)是不是仅让学生按照一种思路去解决问题?这样是不是缺少了开放性和延续性?如果强调了开放性和延续性,学生会放任自流吗?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案例描述:十几减9的退位
“少教精学”提倡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准确、简练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来构建知识体系,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技能。“少教精学”体现的是新课程倡导“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理念,摒弃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转而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更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
歌剧《卡门》创作于1874年秋,是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它是全世界上演率最高、最受欢迎的歌剧作品之一。但该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充满情色诱惑、狂热血性和批判精神,这些特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使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在乔治·比才死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变得长盛不衰。内容简介  这部四幕歌剧讲述了一个吉普赛姑娘——烟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教学案例的探究,引导学生探讨策略形成的规律,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解决问题 策略 培养 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27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问题解决”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提出来,并要
精彩的课堂教学源于教师别具匠心的设计,如精彩的语言、精致的课件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巧”字上做文章,让数学课堂产生“课伊始趣已生,课结束趣犹存”的效果。  一、“一语激起千层浪” ——巧开讲  一首动听的音乐会在前奏时就引人入胜,形式多样的课前活动同样也能成为一节课美丽的前奏。课前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尤其是借班上课时更为广用。它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旨在和谐课堂氛围,培养师生默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题将数学知识的数量性与现实应用性进行结合,体现了新课标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发展学生应用能力的理念。但与此同时,因为应用题数量性与应用性的杂糅,而小学生思维仍处于具象思维占统治地位、抽象思维发展不够完全的阶段,对于应用题中一些复杂的语言文字、抽象的数量关系常常一筹莫展,这使应用题成了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如果只是单纯地从题目入手,以抽象解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内容之后的练习课上,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从不同角度了解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中数字之间存在的一般规律,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235×9 □×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能够简便计算。”备课时我没有进行过多的预设,只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方框里填的数要和235凑成整百或整千的数就可以了。可是课堂上一个学生的不同声音却让我茅塞顿开,顺势将题目
数学策略教学,即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授予数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因此,策略教学至关重要。策略教学还应该把目光落到学生身上,从学生的视角挖掘经验并引领他们体验,从而开始一场行进在探索中的策略教学之旅。十字概括,即“沿着经验行,顺着体验进”。下面,我就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一谈如何引领学生探索的策略教学。  一、故事经验——体验策略的形成  通过人们耳熟能详的《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故事呈现策略,符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解决问题需要相应的策略做支撑。下面,笔者以“一一列举的策略”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实践及思考。  一、在操作中形成“有序”——体
所谓“知而不会”现象,就是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看似理解了知识却不会正确判断、看似掌握了方法却不会灵活运用、看似听懂了要领但不会合理操作”的虚假教学现象。这些虚假现象,有时隐蔽性比较高,不易被察觉,容易被老师们所忽视,有时也容易引起老师们的错觉引发欺骗的后果,影响必要教学举措的施用,以致让学生产生表面或模糊认知,产生认知障碍和错误,呈现低效的课堂教学。  一、构建模型,从表面听懂到熟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