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艺术化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图画再现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或表现课文的中心,或揭示课文的重点,或描绘人物形象,或展现故事情节,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则会提高教学效率。《白鹭》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漠漠水田,白鹭伫立,映照其中,出现在课文的插图中。教学时,当图画出示后,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并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描绘这幅画?结合课文,是作者充满诗意的联想让人感到韵味悠然、可遇难寻,甚至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那种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用图画引导学生学语言时,简笔画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艺术的直观手段,它通过运用简洁、洗练的绘画语言,勾勒出事物的大概轮廓,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化。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恰当灵活地使用简笔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层示课文内容,而且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二、音乐渲染
  我们不难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就变得更加丰富了,音乐与文学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只是选取的音乐,要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要和谐,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使学生引起共鸣的目的。用音乐渲染,可以普遍用于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那些一般图画不足以表现的动态和意境,或是特别庄严肃穆、悲凉凄惨,或是特别欢快激动,或者是惊险紧张的场景,用音乐是再合适不过的。在新课开始时播放音乐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也可以是在教学重点段,通过音乐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语言。
  三、表演体验
  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这不仅因为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学生生活的戏剧形式,而且其中有角色效应的作用。因为既是表演,就得担当角色。担当了角色,学生就由“本角色”变为“他角色”。那种新奇感,好奇心,往往使他们激动不已。
  以表演体会情境,用得最普遍的是童话、寓言、故事中角色的扮演。那些狼呀、大公鸡呀、小山羊、小狐狸呀,头饰一戴,教室里的气氛立刻沸腾起来。担当角色的,作为观众的,个个都兴奋不已,如同身临其境。表演开始,教室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的同学。此情此景中,学生对角色的情感,很自然移入所担当的角色。于是,自己仿佛成了那个角色,“我与角色同一”,角色的喜怒哀乐,就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表露。在这种移情的作用下,学生对所处情境,会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所扮角色的身份、处境去思维,根据大家对角色的期待合情合理地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和用恰当的语言去表述。因为角色变了,语言行为必然随之变化。角色扮演的热烈的情绪渲染了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全体学生都在无意识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它们的想象活动几乎与扮演者同步进行。此时,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了,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此时学生就由习惯上的教学过程中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
  角色扮演一般在巩固阶段进行,必要时也可在教学重点段进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重点。角色扮演相比之下在低年级用得比较多。在高年级运用时,也同样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图画、音乐、表演,这些艺术的直观手段,使语文教学变得“趣”了,“美”了,“活”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是一条通往素质教育的光明大道,我们要善于把握,引导学生带着热烈的情绪去理解课文语言,及时进行语言训练,让语文教学焕发艺术光彩。
其他文献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预习,大胆质疑  在教学中我们都经常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我觉得指导学生预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预习首先要解决字词,疏通文意。在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时,既要制订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发展不同,预习要求的难易程
期刊
一、探究性教学的概念  探究性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础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性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期刊
当前,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更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然而,仅仅依赖教材(主要是教科书)这一课程资源的教学活动显然已不能胜任这一艰巨的任务。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在这一要求的指引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探索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现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期刊
悉心研究教学技巧,创设诱人的学习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探索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是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新课标改革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想在课堂中表达自如,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学富有成效,应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唱好开头,唤起注意力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开头很重要,头开得好,引人入胜,
期刊
从教13年,伴随着新课改成长、成熟。陶行知、叶圣陶、钱梦龙、魏书生等人先进的、优秀的教学思想在不断地被研究、推广,一些外国的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思想也在不断地引进与实践。中国的高效、实在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春天就要来临了。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结果并非如此,相反,似乎出现了令人更为担忧的问题。  一、“虚”教课文  课文乃语文教学之本,是学生学习语文、求知、育能、熏情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应该说,离
期刊
精彩的课堂,需要学生精彩的表现;而学生精彩的表现,是离不开教师精彩的引导的。教师精彩的引导应该是也必须是落脚在教材上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依据学生实际,抓住文本,充分去挖掘文本,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课堂闪现精彩呢?  一、寻觅引发共振的触点,激发兴趣  教材有很多易于引发兴趣的地方,但并不是所有易于引发兴趣的内容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寻觅最佳触发点,让学生情
期刊
在《新教育》这本书中,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是语文教师,这个专业就是为阅读而生的。而我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作业方式、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是不是真的能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呢?那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离我到底有多远呢?  一、学生当下的阅读现状  学校方面,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肯定让我们的学生读书的时间有
期刊
近几年来,课外阅读往往被教师、学生自觉不自觉的淡化、忽视。其结果是导致了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写作材料贫乏。因此,要改变这一现象,唯一的药方就是让学生走进课外阅读,抓好学生课外阅读实践,力争改变课外阅读被淡化的现象,着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呢?我认为读书要有效果就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7—9年级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兴趣、改进学法、突出重点把索然无味的文言文教学课堂变得兴味盎然成为关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可
期刊
“作文作文,写起头痛”,一提到作文,许多同学往往会皱眉头。面对作文题,搜肠刮肚,感到实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只好硬着头皮,东拉西扯地说上一些大话、空话,不但别人读了索然无味,就连自己读起来也觉得意兴全无。  然而,谁不希望自己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一挥而就?谁又愿意老咬着笔杆“挤牙膏”?因此,迅速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不断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出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