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美术欣赏课是重要课程组成部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让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美学思想。在以往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能仅仅关注语言讲解,忽视了学生素养和品格的发展。为了提升美术欣赏课的质量,必须转变传统思路,引入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美术;欣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0-185
1 中职美术欣赏教学现状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老师大多不敢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很多美术老师在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受到的技能训练多,但教学理论、美术史论等掌握得比较少,因此只能就教材论教材,照本宣科。另外,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较短,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探索还在摸索时期,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很少。在学生方面,一致认为美术课没有其他的科目重要。因此,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美术欣赏课就无法得到学生的重视。所以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就可能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或睡觉等事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课时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美术课一般每周只有一课时,有的学校可能是每两周一课时,这样每节课之间间隔时间很长,基础知识得不到全面系统记忆和理解,因此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整化。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方式传统,造成他们对于美术教学的效果不明显,也影响到了美术教学的目的。在美术课堂上,很多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大部分原因也是由于美术教学的模式老套,缺乏创新,不能引起同学的学习兴趣,造成他们对于美术的学习并不主动。
2 中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思路
2.1 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特点
在欣赏一个美术作品过程中,应结合作品类型采取针对性欣赏方法。在内容选择方面,结合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强烈风格的作品组织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美术作品,设置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一些作品更加重视历史内涵和时代背景的表达,一些作品更加重视结构性和完整性。通过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特点,能避免学生盲目欣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正所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意思就是如果学生只能用“画的真像”来鉴赏一个美术作品,那么他们的审美水平和一个儿童没有什么区别。
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格尔尼卡》的过程中,强调作品具备的历史感,让学生明确作品的历史背景,进而了解作者在作品中展示的情感内容。通过观察牛和马的嘶吼状态,能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暴力和残忍,这就比较贴近画作的主题,也就是对于纳粹党的控诉。在为学生讲解作品历史背景之后,学生能把握画作的重点进行欣赏,更深入了解作品内涵,保障了欣赏教学的效果。
2.2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中职美术欣赏课堂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也不能全程由教师主导。教师应重视师生互动,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体现欣赏课堂的民主性,教师和学生之间能有效交换观点。美术欣赏并不是绝对的,教师的看法或者观点也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关键,学生能质疑教师的观点,也可以在教师的说法基础上进行拓展。在欣赏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路,让学生关注作品的细节。借助师生互动,学生能从原本不熟悉、不理解的作品中发现美感,能拓展自己的思路,形成一定的艺术辨别能力,在表达过程中也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对于中国美术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师和学生各自收集民间的竹编、草编、民间玩具和剪纸等资料内容,可以从网络或者杂志中搜集相关图片资料,结合风格、创作年代和作者、类别进行整理。搭配文字说明之后,能领会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和闪光点。在课堂中,学生和教师交流分类的方法,并且分享对于作品的认识,能更加了解民间艺术作品的源头,全方面欣赏相关资料。当前流行的动画动漫、手机游戏美术作品和沙画等等,都可以成为师生互动的欣赏对象。结合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美术教育资源,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发展欣赏能力
2.3 创设情境辅助欣赏教学
不同的美术作品门类,有着不同的特征,在空间性、静态性、视觉性、造型方面存在差异。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学生直观体会这种差异,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意蕴美和情感要素。不同美术作品的制作方法和物质材料不同,所以在审美形式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例如,绘画中表现的线条、笔触、明暗和色彩等有着一定的差别。雕塑中,不同的作品在机理、质感方面存在差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体会这种形态和风格差别,而不是单调的文字讲解,更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提升。他们能有机会体会和比拟各种艺术语言的差异,并且利用笔述或者口述的方式表达对于艺术语言和产品和感受。利用音乐也可以创设情境,有效渲染艺术作品的氛围,避免欣赏教学落入枯燥的抽象概念讲解和理论阐述中。
例如,对于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让学生在聆听饱含情感的《父亲》歌曲之后,在引入作品的解说内容,一个贫穷、善良、朴实和勤劳的老农形象呼之欲出,学生在欣赏中产生了深度思考。
2.4 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
领悟作品内涵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優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2.5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欣赏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利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利于提升欣赏教学趣味性和活跃性。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积极提出自己对于作品的看法,提升自身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利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欣赏和观察的机会,进而发展审美素养和思维习惯。尽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中职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颇受大家欢迎,但是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小组学习只重视形式,缺乏真正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习效果两极分化;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有集无体;评价重整体、轻个体,重表扬和奖赏、轻惩罚和批评。所以,现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还需改进,加强教师的培训,更新其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关系,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合作探究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还有合作学习不能够再仅是座位的改变,教师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必须适当予以指导。
例如,可以从小鸟的眼睛或者姿态角度进行评价。也可以从作品色彩和着墨的浓淡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每个人关注的细节不同,能提升欣赏的深度,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并且记录不明白的问题。在课堂总结过程中,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分享,而后利用全班的力量解决难点问题,这样有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提升参与积极性。
结束语
美术欣赏教学并不是一味的灌输,也不是从头至尾的填鸭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情况出发,把握学生的情况和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和习惯。
参考文献
[1]钱月影.转变思路,深化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7(18):156.
[2]林晓宇. 胶东面塑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D].鲁东大学,2016.
[3]缪一喜.关注当下 联系生活——当代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新思路[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137.
关键词:中职美术;欣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0-185
1 中职美术欣赏教学现状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老师大多不敢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很多美术老师在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受到的技能训练多,但教学理论、美术史论等掌握得比较少,因此只能就教材论教材,照本宣科。另外,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较短,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探索还在摸索时期,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很少。在学生方面,一致认为美术课没有其他的科目重要。因此,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美术欣赏课就无法得到学生的重视。所以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就可能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或睡觉等事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课时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美术课一般每周只有一课时,有的学校可能是每两周一课时,这样每节课之间间隔时间很长,基础知识得不到全面系统记忆和理解,因此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整化。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方式传统,造成他们对于美术教学的效果不明显,也影响到了美术教学的目的。在美术课堂上,很多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大部分原因也是由于美术教学的模式老套,缺乏创新,不能引起同学的学习兴趣,造成他们对于美术的学习并不主动。
2 中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思路
2.1 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特点
在欣赏一个美术作品过程中,应结合作品类型采取针对性欣赏方法。在内容选择方面,结合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强烈风格的作品组织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美术作品,设置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一些作品更加重视历史内涵和时代背景的表达,一些作品更加重视结构性和完整性。通过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特点,能避免学生盲目欣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正所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意思就是如果学生只能用“画的真像”来鉴赏一个美术作品,那么他们的审美水平和一个儿童没有什么区别。
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格尔尼卡》的过程中,强调作品具备的历史感,让学生明确作品的历史背景,进而了解作者在作品中展示的情感内容。通过观察牛和马的嘶吼状态,能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暴力和残忍,这就比较贴近画作的主题,也就是对于纳粹党的控诉。在为学生讲解作品历史背景之后,学生能把握画作的重点进行欣赏,更深入了解作品内涵,保障了欣赏教学的效果。
2.2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中职美术欣赏课堂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也不能全程由教师主导。教师应重视师生互动,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体现欣赏课堂的民主性,教师和学生之间能有效交换观点。美术欣赏并不是绝对的,教师的看法或者观点也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关键,学生能质疑教师的观点,也可以在教师的说法基础上进行拓展。在欣赏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路,让学生关注作品的细节。借助师生互动,学生能从原本不熟悉、不理解的作品中发现美感,能拓展自己的思路,形成一定的艺术辨别能力,在表达过程中也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对于中国美术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师和学生各自收集民间的竹编、草编、民间玩具和剪纸等资料内容,可以从网络或者杂志中搜集相关图片资料,结合风格、创作年代和作者、类别进行整理。搭配文字说明之后,能领会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和闪光点。在课堂中,学生和教师交流分类的方法,并且分享对于作品的认识,能更加了解民间艺术作品的源头,全方面欣赏相关资料。当前流行的动画动漫、手机游戏美术作品和沙画等等,都可以成为师生互动的欣赏对象。结合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美术教育资源,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发展欣赏能力
2.3 创设情境辅助欣赏教学
不同的美术作品门类,有着不同的特征,在空间性、静态性、视觉性、造型方面存在差异。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学生直观体会这种差异,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意蕴美和情感要素。不同美术作品的制作方法和物质材料不同,所以在审美形式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例如,绘画中表现的线条、笔触、明暗和色彩等有着一定的差别。雕塑中,不同的作品在机理、质感方面存在差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体会这种形态和风格差别,而不是单调的文字讲解,更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提升。他们能有机会体会和比拟各种艺术语言的差异,并且利用笔述或者口述的方式表达对于艺术语言和产品和感受。利用音乐也可以创设情境,有效渲染艺术作品的氛围,避免欣赏教学落入枯燥的抽象概念讲解和理论阐述中。
例如,对于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让学生在聆听饱含情感的《父亲》歌曲之后,在引入作品的解说内容,一个贫穷、善良、朴实和勤劳的老农形象呼之欲出,学生在欣赏中产生了深度思考。
2.4 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
领悟作品内涵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優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2.5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欣赏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利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利于提升欣赏教学趣味性和活跃性。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积极提出自己对于作品的看法,提升自身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利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欣赏和观察的机会,进而发展审美素养和思维习惯。尽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中职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颇受大家欢迎,但是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小组学习只重视形式,缺乏真正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习效果两极分化;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有集无体;评价重整体、轻个体,重表扬和奖赏、轻惩罚和批评。所以,现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还需改进,加强教师的培训,更新其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关系,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合作探究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还有合作学习不能够再仅是座位的改变,教师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必须适当予以指导。
例如,可以从小鸟的眼睛或者姿态角度进行评价。也可以从作品色彩和着墨的浓淡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每个人关注的细节不同,能提升欣赏的深度,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并且记录不明白的问题。在课堂总结过程中,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分享,而后利用全班的力量解决难点问题,这样有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提升参与积极性。
结束语
美术欣赏教学并不是一味的灌输,也不是从头至尾的填鸭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情况出发,把握学生的情况和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和习惯。
参考文献
[1]钱月影.转变思路,深化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7(18):156.
[2]林晓宇. 胶东面塑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D].鲁东大学,2016.
[3]缪一喜.关注当下 联系生活——当代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新思路[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