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环境下,怎样搞好阅读教学呢?
  一、改变观念,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西方谚语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人也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的说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
  三、重视朗读和默读
  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内容宜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做出量的规定和质的选择。
  默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文本对话的一种独特形式。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目标之一是 “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默读”算得上是人们终生学习的一种主要阅读方法,我们很难看到在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前读书查资料,在家读报纸、看信件时会有人在高声朗读。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主要是通过默读的方式体现的,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关系看学生终生学习的质量和进程,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的特殊任务。
  四、加强方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教师应该适时地分类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有效的阅读指导。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在阅读中积累阅读技巧,针对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进行问题的解答。无论哪种题材和体裁,都要特别留意文章或段落开头: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的词语和句子;要注意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的词语和句子。也要注意文章结尾:
  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画龙点睛的词语和句子。
  首先是快乐地阅读,有意的阅读,专注的阅读。
  在学生阅读中,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把书籍当作快乐源泉,这样,阅读效果自然显著。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曲折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阅读之初,要努力创设愉悦情境,避免给学生施加压力,可以由学生兴趣导入阅读,在学生阅读中,应保持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免打扰学生思维的连贯。
  其次,要使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是说,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写作是在阅读的吸收与积累的基础之上的表达。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词、句、段、篇的训练,学会怎样读懂一篇文章。与此同时,逐步积累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认识句子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了解写文章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材料,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等,并从中学习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认识能力得到发展。
  五、制定明确计划,因材施教
  1.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训练目标要明确。学生每一节课的阅读教学都有具体目标和任务,训练目标要明确,课后阅读也要有比较具体的阅读目标。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课文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得好。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分别要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乐学、爱学、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其他文献
事件  7月18日至21日,河北省大部地区出现降雨过程,造成省内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出现人员死亡和失踪。截至23日18时,全省因灾死亡114人、失踪111人。截至23日9时,邢台死亡25人,失踪13人。7月23日晚,邢台市市长董晓宇在新闻发布会上鞠躬道歉,承认灾情统计、核实、上报不及时、不准确,并称没能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感自责和内疚,将对这次抗洪中工作不力的责任人先停职、后调查。  
期刊
现在的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学习古诗文,因为古诗文在生活内容和语言形式两方面同现代语体文都存在着时代的差异,这就成为现在的学生对古诗文厌学的一个原因。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略谈初中古诗文朗诵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明确学习古诗文的意义  古诗文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开启传统文化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口口传诵,教育了一
期刊
尺度這个题目看似简单,但如果不深入思考,就容易陷入考场议论文的窠臼。三位作者的文章都比较有新意。杜琳同学在文章的开头创设了一个既具体又虚化的场景,借“我”之手,拾得河中一信,由此形成文章的主体——苏格拉底向普罗泰戈拉表达和请教对“尺度”的哲学思考。文章构思很有创意,思考有深度,足见作者丰厚的阅读积累,不足之处在于语言还不够精炼,打99分。刘尧同学由《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待不同妖精的态度引发思考,进而
期刊
语文教学中导语设计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思维,而且可以先声夺人,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好感,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导语设计一定避免平淡无奇,要丰富多彩,下面对几年的教学积累做如下浅析。  一、导语要有激励性  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生动形象的情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通
期刊
从我与学生的交往当中,深切感受到农村低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知与个性特点。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却又意志力差;喜欢模仿,喜欢攀比,表现欲强;思维简单直白,有时候答非所问,甚至不理解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的回答;交流能力有限,有时甚至无法组成完整的话,将自己的想法正确地表达出来,“千言万语只在心中,却无法说出口”,因此有时会很着急,甚至是说不出话;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交际能力也较差。
期刊
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虽然现在流行着很多新颖的教学模式,但是能真正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却是很少。笔者认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打破常规模式教学,摒弃“旧语文教学”,只有老师创新了,学生才会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在实践中探索寻求适合学生的“新语文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  一、在课堂上构建广阔蓝天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
期刊
一次的偶然的机会听到“舍得”一词,乃是佛家语,是禅境语。本意是讲万丈红尘扑朔迷离,人生在世总会有得到有舍取。  如果改革就是为了消除旧有体系中不合理的因素而要建立适合当今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全新体系,这无疑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也伴随着“得与失”的阵痛。一方面教师对已经熟识的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都已经驾轻就熟,使得顺手。会形成强大的习惯势力难以纠正,说白了就是不理解新的改革到底要走向何
期刊
因为我是一名体育老师,在同事眼中,感觉体育老师不教文化课,与学生缺少交流的机会,又怎么能当好班主任呢?  事实恰恰相反,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精神过于紧张、压抑,很想通过某种方式释放一下,而体育课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同时还能锻炼身体,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与文化课的区别在于:文化课大部分时间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交流仅限于语言方面,即便有老师提问,由于
期刊
爱满天下是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奉行的人格教育的出发点,言传身教是陶先生毕生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教书育人对学生的道德影响既是无声的,又是无限的,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关键。实践证明:教师的个人修养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成长和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努力去做到以下几点:  一、氛围熏陶,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感染力  
期刊
《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们很多老师虽然在理论上认同这个提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又自觉不自觉地背离了它。长期以来,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困扰着我们。学生的习作明显缺乏生活基础,素材老套,内容苍白俗套,缺乏真情实感。原本应该才情飞扬的写作变成了毫无灵气的操作,变成了令人厌恶、恐惧的难事和苦差!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是作文教学改革在呼唤回归本原。  一、拓展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