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是许多职教人的共识。许多中职生缺乏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他们除了对语文、数学和英语感觉厌烦,对德育课也缺乏兴趣。这不但与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直接相关,也与教师对德育课程的认识和把握密切相关。中职德育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全面认识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呢?
一、德育课的目标: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以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所谓“高素质”是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百业德为先”。因此,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中等职业德育课的总体目标。
二、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
三、把握重难点,合理取舍。
(一)把握德育教材的主要方向和重难点,才能胸有成竹。
(二)根据各地区实际和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教材各部分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要有所侧重。那些与所学专业和就业岗位脱离联系的理论缺乏实质的指导意义,激发不了职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时应当略讲或不讲。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第五单元第3课《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略讲。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群、职业素质、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形势与择业、求职的基本方法、创业等内容与学生就业相关,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作为重点内容处理,进一步拓展。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礼仪规范、职业道德和法律基础知识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
在《哲学与人生》中,重点是要求学生把握哲学基本观点,并能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解决人生发展问题。
《心理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成长、生活、学习及其职业心理素质等方面。重点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强调心理素质提高和行为养成的统一。
四、德育课是一门社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德育课特点开展教学。
(一)德育课的社会性是指德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德育课重在育人,培育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现在,许多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和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追求独立摆脱束缚,往往厌烦长辈和老师的说教,希望别人能够尊重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因此,教师要多从学生的感知和体验出发,少一些理性的说教。教师应该更新观念,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中,应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重视启发式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思考,才能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素质。教师可以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句穿插到课本的知识点中,深入浅出。同时也可以将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堂,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加深记忆。例如:在讲解矛盾的内容时,可列举打蛇为什么要打其七寸,牵牛为什么要牵牛鼻子等例子来说明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二)德育课的综合性是指德育课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礼仪、心理等内容。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
一是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枯燥的基本概念、理论渗透在具体的、有趣的实际案例中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例中去发现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自觉校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选取案例要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可以通过身边的成功人物的事例,激励学生,激发其产生成功动机,同时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如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的内容时,我以本校电子专业的某同学毕业后自主创立家电维修中心的实例和畜牧专业的某同学抓住市场机遇与亲友联合创办企业取得巨大效益的实例,让学生明白“需要即人才”,“创业需要结合所学专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比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许多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理解掌握并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
二是可以适时开展一些专题讨论或即兴演讲。如讲《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时,可以结合“富士康员工跳楼风波”,让学生谈一谈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师多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言后,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外因是就业环境、福利待遇、管理机制问题,内因是员工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即心理疏导和心理调适”。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的发生看上去好像是外部矛盾导致的,其实有其内在的矛盾,也就是内因与外因是辩证的关系,两者是不能割裂的,只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都是错误的、片面的。在讲《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中职生能成才”时,可让一、二名学生做《我是职中生,我骄傲》的演讲,以增加学生的自信。
三是可以充分利用图片、音像资料等多媒体资源优势,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德育课的实践性是指德育课的内容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社会实践,德育课成效需要通过学生的道德实践和道德觉悟来检验。因此,德育课必须抓好实践教学。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可以将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获得自我反思、评价和学习的机会,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实践教学,开展活动课、参观访问、“模拟招聘”、与创业成功者座谈、市场调查等活动。通过诸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更重要地是为今后如何走向社会、走向就业、走向创业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一、德育课的目标: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以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所谓“高素质”是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百业德为先”。因此,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中等职业德育课的总体目标。
二、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
三、把握重难点,合理取舍。
(一)把握德育教材的主要方向和重难点,才能胸有成竹。
(二)根据各地区实际和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教材各部分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要有所侧重。那些与所学专业和就业岗位脱离联系的理论缺乏实质的指导意义,激发不了职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时应当略讲或不讲。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第五单元第3课《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略讲。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群、职业素质、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形势与择业、求职的基本方法、创业等内容与学生就业相关,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作为重点内容处理,进一步拓展。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礼仪规范、职业道德和法律基础知识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
在《哲学与人生》中,重点是要求学生把握哲学基本观点,并能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解决人生发展问题。
《心理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成长、生活、学习及其职业心理素质等方面。重点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强调心理素质提高和行为养成的统一。
四、德育课是一门社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德育课特点开展教学。
(一)德育课的社会性是指德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德育课重在育人,培育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现在,许多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和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追求独立摆脱束缚,往往厌烦长辈和老师的说教,希望别人能够尊重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因此,教师要多从学生的感知和体验出发,少一些理性的说教。教师应该更新观念,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中,应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重视启发式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思考,才能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素质。教师可以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句穿插到课本的知识点中,深入浅出。同时也可以将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堂,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加深记忆。例如:在讲解矛盾的内容时,可列举打蛇为什么要打其七寸,牵牛为什么要牵牛鼻子等例子来说明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二)德育课的综合性是指德育课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礼仪、心理等内容。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
一是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枯燥的基本概念、理论渗透在具体的、有趣的实际案例中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例中去发现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自觉校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选取案例要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可以通过身边的成功人物的事例,激励学生,激发其产生成功动机,同时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如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的内容时,我以本校电子专业的某同学毕业后自主创立家电维修中心的实例和畜牧专业的某同学抓住市场机遇与亲友联合创办企业取得巨大效益的实例,让学生明白“需要即人才”,“创业需要结合所学专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比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许多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理解掌握并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
二是可以适时开展一些专题讨论或即兴演讲。如讲《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时,可以结合“富士康员工跳楼风波”,让学生谈一谈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师多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言后,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外因是就业环境、福利待遇、管理机制问题,内因是员工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即心理疏导和心理调适”。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的发生看上去好像是外部矛盾导致的,其实有其内在的矛盾,也就是内因与外因是辩证的关系,两者是不能割裂的,只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都是错误的、片面的。在讲《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中职生能成才”时,可让一、二名学生做《我是职中生,我骄傲》的演讲,以增加学生的自信。
三是可以充分利用图片、音像资料等多媒体资源优势,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德育课的实践性是指德育课的内容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社会实践,德育课成效需要通过学生的道德实践和道德觉悟来检验。因此,德育课必须抓好实践教学。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可以将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获得自我反思、评价和学习的机会,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实践教学,开展活动课、参观访问、“模拟招聘”、与创业成功者座谈、市场调查等活动。通过诸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更重要地是为今后如何走向社会、走向就业、走向创业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