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浅花枝相并时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逻辑是论述文写作的灵魂。一篇文章如果缺少逻辑性,就会立意虽好却表述不清,布局虽好却不够连贯,文采虽好却含混不清。所以,写作必须体现逻辑性,它要求我们说话要严密,不能有漏洞,更不能前后矛盾,否则文章的说服力就会减弱。就论述文写作来说,这种逻辑性更多地体现在论点与论据之间、总论与分论之间、各分论之间以及材料与材料之间。只有逻辑性加强了,议论才能言之成理。
  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是论述文写作中最重要的关系。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必须真实、确凿、典型、充分、全面,足以证明论点。论点与论据之间必须有逻辑关系(即有必然的、内在的、合理的联系),如果论据不充分、不全面,证明不了论点,那么论点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材料本身如此,对材料的分析也应该如此。
  那么如何寻找“中国味”呢?有人认为“中国味”要从过年吃饺子、清明扫墓、端午节吃粽子等文化习俗里寻找。这些看法固然没错,但都太片面了。从辛丰年老先生的原话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寻找“中国味”,需要把中华文化的优点和异域文化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才是寻找“中国味”的最佳方式。
  我在很多电影中能够寻找到“中国味”。不久前上映的中国电影《流浪地球》,除了酷炫的电影特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传达的中国人对家园不离不弃的情感。这部影片让我明白:科幻电影不是好莱坞的专属,中国电影人一样可以拍出独具特色的科幻片,这种特色正是“中国味”的体现。
  我们不仅可以在中国人自己拍的电影中寻到“中国味”,还能在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中寻到“中国味”,例如获得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动画片《包宝宝》。该影片虽然是由外国电影公司制作的,而且讲述的是关于中國亲子关系的故事,用的是中国题材,但它传递出的浓厚亲情,西方观众一样可以感同身受。
  中国元素与西方元素的融合,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可能,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更精彩的碰撞。(《我眼中的“中国味”》)
  这篇文章围绕“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味’”,以典型论据进行推理、演绎。一开始从“面”上笼统地论述“中国味”要从过年吃饺子、清明扫墓、端午节吃粽子等文化习俗里寻找;然后从“点”上例举《流浪地球》的“中国味”元素;接着又从“面”上综述“还能在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中寻到‘中国味’”,再从“点”上例举《包宝宝》的“中国味”元素。如此“点面结合”,写出了“中国味”存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逻辑非常严密。
  总论与分论的关系
  确定好中心论点固然重要,但设置好分论进行深入论证同样重要。分论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证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一篇文章如果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证明或论证无力。总论和分论之间要有合理的联系,总论统率着分论,分论支撑总论。总论和分论间必须要有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逻辑联系。
  浙江大地,哺育了无数的杰出人物,也孕育了闻名遐迩的浙江精神。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人,我伴随着浙江的变化与发展不断成长,也深刻感悟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浙江精神,“干在实处”是根本。……
  浙江精神,“走在前列”是方向。……
  浙江精神,“勇立潮头”是风采。……
  浙江,一片神奇的土地,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完美地诠释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继承浙江精神,并将它发扬光大。(《浙江精神永相传》)
  文章按“总—分—总”的思路写作,开篇确立总论点“深刻感悟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下面三个主体段落以分论形式分别阐述“‘干在实处’是根本”“‘走在前列’是方向”“‘勇立潮头’是风采”。这三个分论正是基于对总论的有机分解,从三个不同的侧面论证了总论,体现出严谨的逻辑。
  分论点间的关系
  分论从总论切分而出,但分论间并非油水分离,同样需要非常合理、紧密的逻辑。无论是采用并列式结构还是层进式结构,各分论点的联系要合理,不能是同一关系,也不能相互交叉、相互包含,更不能相互矛盾,要有一定的统一性。
  勤劳可以磨炼意志。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辛勤劳动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但这种辛苦让人充实,也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当你克服巨大的困难时,你的内心会变得更加强大。这些正是劳动带给我们的益处。
  勤劳可以不断地提升自我的能力。生而为人,勤字当先。只有手脚勤快起来,脑子转动起来,做事才会有效率。当手头的事情完成之后,勤劳的人会迅速地寻找下一个目标。由此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而我们的能力自然会在这个良性循环中不断得到提升。
  勤劳是成功的关键。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绝非偶然,最重要的是辛勤的劳动。演员孙俪是《甄嬛传》和《芈月传》两部大型古装历史剧的女主角。在拍摄《芈月传》时,《甄嬛传》已经广受好评,她因此感到压力巨大。在《芈月传》开拍前专门找台词老师给自己上训练课,还到复旦大学请历史系的教授讲解先秦历史。孙俪的每一部作品都在述说着勤劳与成功的紧密关系。(《生而为人,勤字当先》)
  这篇文章的三个分论点不是常规的并列关系,而是呈现出思维层次的递进——从“勤劳可以磨炼意志”到“勤劳可以不断地提升自我的能力”到“勤劳是成功的关键”,层层深入,多角度、多层次证明了“生而为人,勤字当先”的中心论点。
  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作文所用材料不能随意堆积,应作精心组合,材料和材料之间要有合理的联系,包括材料使用的顺序,对材料的分析,材料和材料间的过渡;其因和果之间,其类比的相似点之间,其正和反的对比之间等等,都必须有合理的联系,不能重复、矛盾,不能此材料包含彼材料,各材料必须统摄在中心论点之下。
  着眼当下,有德有识之人在劳动中定义人生。改革开放四十一年,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中国人民能从温饱不足到富裕小康,正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以汗水换取的骄人成果。袁隆平手中饱满的杂交水稻,让饥荒与贫困与我们渐行渐远;景海鹏乘坐的载人航天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他们在劳动中编织人生的辉煌。“天眼之父”南仁东扎根大山深处十年,为国造望远镜;科学家林俊德在生命最后一天仍坚持工作;还有“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的守岛英雄王继才,他们用自己的人生对劳动精神做了最美的诠释。
  放眼未来,新一代青年在劳动中放飞梦想。港珠澳大桥成为“海上长城”;国产大飞机“三兄弟”蓝天聚首;“神舟”九号与“蛟龙”号实现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中国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劳动精神使中国人的梦想不再遥远。当代青年就应学习这种劳动精神,在时代大潮中追逐梦想,展现青年风采。(《让劳动精神照亮逐梦征程》)
  作者在材料的运用上体现出很强的逻辑性。先从点上具体列举袁隆平、景海鹏、南仁东、林俊德、王继才等老一代的劳动者风采,突出老一辈打下的坚实基础;再从面上概述新一代青年在劳动中放飞梦想的情景。两个材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不但富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更凸显一种承继性,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其他文献
在唐代,若想步入仕途,通常有三条路径:一是“世袭”,二是参加“科举”,三是由权贵举荐。世袭为官,一般人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通过科举考试,不少有才华的人也能脱颖而出,但也有少数满腹才华、志向远大者名落孙山,这时常常需要他人引荐,于是就有了干谒诗。  何谓干谒诗?“干”,追求;“谒”,拜见。干谒诗就是为了展示才华、追求功名、实现抱负,拜见权贵,以求引荐而写的诗,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在唐代,干谒诗数量众
期刊
(一)  鲍叔不朽清流长  ——读书会上的发言稿  湖南一考生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春秋时期,兵燹不绝。刀光剑影中,英豪杰士在历史长河中定格。大家既颂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又景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仲。洇染着历史的气息,泅渡年岁的长河,鲍叔,这位牵连着霸王伟业和相国雄才的智者忠士,更令我咏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韩愈尝喟然慨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期刊
早上6点,晓荷起床外出跑步。前方一个瘦小的身影映入了眼帘,那人背着手,低着头,目光下垂,步履沉重,一身灰色的衣服与灰蒙蒙的天空、街道融为一体。追上那人后,晓荷认出他是隔壁的老爹。近距離一看,晓荷吃惊不小,几天没见,老爹的头发几乎全白了!晓荷拍了拍老爹的肩膀,他缓缓地转过头。看到是晓荷后,老爹挤出了一丝笑,但只是一会儿,他的目光又涣散了。  老爹最近真的反常啊,晓荷忍不住想。以前附近的老人数他最精神
期刊
小说《边城》清浅淡泊却韵味深长,如何读出它的纹理和柔情?  课文节选部分为原作三、四、五、六部分,情节非常散淡,初读时,很难把握其文本脉络和情感主旨。那么,这四个部分到底有没有故事情节?有没有其自洽的文本逻辑和表达意图?答案是肯定的。  这短短的几段文字,精妙呈现着少女的情窦初开和少年的怦然心动,干净、纯粹、美丽。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展现的是湘西茶峒的民俗背景,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桃花源般的世界:这里
期刊
一切技巧性的东西都会抹杀文章的意境。阅读《瓦尔登湖》,清新的湖水清香仿佛从书中溢出,我的脑海里一直会出现的那个孤独却清醒的身影,静静地漫步于瓦尔登湖畔。蓝天下,梭罗与瓦尔登湖已经融为一体,水面映人,人心入水。可以说,湖水是梭罗寻找自我的源泉和灵感,在水的倒映下,他的人格愈发显得耀眼。  水,探寻自我的源泉  不管从怎样的角度去欣赏,我们首先得去感受这湖水与梭罗的情缘,猜测他为何要定居于此。两年超凡
期刊
家住湖边,每年的活动少不了采菱这一项。  每到采菱时节,家里都要忙活一阵子。全家上下不是在采菱,就在去采菱的路上。  立秋前后,菱角开始结出果实,一开始是绿色的,渐渐地变成了褐色、黑色。每年这时,外公都会从院子角落的那个小黑屋里拖出那条船。外公很宝贝他的船,所以每次搬船都兴师动众。这是条乌篷船,黝黑的篷顶油光发亮,船身用的是上好的木头,呈暗红色,篷上还有窗子。它很结实,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了。  去采
期刊
甘蔗的生长期比较长,往往要春种,到秋冬才能收获。小时候,甘蔗一成熟,我就跑去甘蔗田,挑选粗壮高大的甘蔗,用力将它齐根掰断,而后撕去叶子,在膝盖上一磕,将甘蔗折成几段,握住甘蔗在手心转几圈就算洗过了。我迫不及待地用牙齿撕开甘蔗皮,使劲咀嚼,甜而不腻的甘蔗汁便顺着口腔直淌到喉咙,让人无比享受,吃完一根还想再来一根。  新收的甘蔗一时吃不完,聪明的农人就将甘蔗埋在土里,除了叶子会腐烂,一直到来年的清明节
期刊
前些天,妈妈买回来一只小乌龟。我高兴极了,把它当做宝贝似的精心喂养起来。  小乌龟真可爱呀!它的头呈三角形,两颗比芝麻还小的黑眼珠滴溜溜直转,看上去还挺机灵。它背上驮着一个墨綠色的硬壳,活像背着一块护身盾牌。身后一条小尾巴一翘一翘的,有趣极了。  小乌龟的胆子真小,我只要一走到它面前,它的头、脚、尾巴全都缩进壳里,好像成了一个石头疙瘩,你怎么逗它,它都无动于衷。  小乌龟特别爱往外爬。可是盆子又高
期刊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
期刊
翻开历史厚重的书页,泛黄的纸卷上一个孤独的身影独自前行。他雄才大略,有远见,有抱负。他冷血,他无情,他备受争议——他叫嬴政,一个动荡年代的独行者。  初识嬴政,我对他没有一点好感。在人们的印象中,他的名字总是和“暴君”“暴政”等连在一起。后来随着掌握资料的增多,我得以更深地了解他。我慢慢地意识到,他是那样可悲、可怜而又可敬。  所谓英雄,是出现在特殊历史时期,有着特殊经历,拥有特殊才能,干出非凡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