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又可敬的嬴政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l_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历史厚重的书页,泛黄的纸卷上一个孤独的身影独自前行。他雄才大略,有远见,有抱负。他冷血,他无情,他备受争议——他叫嬴政,一个动荡年代的独行者。
  初识嬴政,我对他没有一点好感。在人们的印象中,他的名字总是和“暴君”“暴政”等连在一起。后来随着掌握资料的增多,我得以更深地了解他。我慢慢地意识到,他是那样可悲、可怜而又可敬。
  所谓英雄,是出现在特殊历史时期,有着特殊经历,拥有特殊才能,干出非凡事业的人。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事不断。这是最坏的时代——民不聊生,死者相藉;这是最好的时代——群雄角逐,英雄四起。就在这样的历史舞台上,公元前259年,嬴政登场了。
  嬴政出生前一年——公元前260年,发生了一件令天下人惊骇的惨事——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兵四十万。而嬴政就出生在赵国。他该承受赵国人多大的恨!当然,质子是不能杀死的,质子是用来慢慢折磨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嬴政怎么能健康地成长?他的心灵注定是阴暗的,何况他从来没有从母亲那里获得过一丁点应有的温暖。
  嬴政的母亲是赵国的大美女趙姬。众所周知,赵姬是被吕不韦送给嬴政的父亲的,她对他没有感情。嬴政的父亲无权无势还是个被扣押在赵国的质子,赵姬一直跟着他过苦日子,而正当她怀孕时,嬴政的父亲却丢下她,独自逃回了秦国。赵姬的梦想和未来破灭了,她对他只有怨,只有憎。若说她的怨憎一点都没有施加在嬴政身上,我是不信的。
  嬴政终生没有立皇后,这也和他的母亲有关。赵姬是个不守妇道的女人,年幼的嬴政看到了肮脏的女人,看到了丑陋的男人,他看到了他这个年龄段不该看到的社会的阴暗面,他的心灵扭曲变形了。人们都说他冷血无情,那这个世界呢?世界没有对他温柔,他为什么要对这个世界温柔?
  他本以为他的人生会就此沉沦,但希望却悄然降临。九岁那年,他回到了咸阳,重拾了本属于他的一切,却也夺走了他胞弟成蛟的一切。十三岁那年,他登基了,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却只是个傀儡。后来成蛟叛乱,他从山顶跌到了谷底。可历经苦难、饱受折磨后,他最终卷土重来,此时的他已然坚不可摧。
  经过几次大起大落,嬴政已经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政客,宫中政局风起云涌,他从容应对;吕不韦大权在握,他等;关于他身世的流言四起,他忍。他在勾心斗角中一天天长大,他期待二十二岁成人礼的到来,在那天他要做真正的王。
  举行成人礼那天,束起了华发、身着华贵礼服的他威严无比,不可直视。他成功了,他从吕不韦手中夺得了政权,今后的天下,有多少,他要多少。他灭了韩,又灭了赵。正当他的统一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嬴政遭受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失败——昌平君叛变,他最信任的人背叛了他。昌平君一直支持嬴政,嬴政的每一次重大行动他几乎都参与了。没有了昌平君,嬴政的道路将更加曲折,但他就是被这样一个他信任的人背叛了。李信的军队惨败,昌平君成为楚王,嬴政不得已向王翦道歉,请他出兵。这件事情之后,原本多疑的他更加不愿意相信别人,他明确地知道,安全感这种东西只能自己给自己,世界上最可信的人只有自己。
  如果是我们经历了这些事,我们也许会堕落,会沉沦,但是嬴政没有。他服从于命运,却也抗争于命运,并且出色地与命运搏击。这正是他的可敬之处。他将心中的怨恨全都转化成了政治热情,他要亲手打造一个属于他的帝国。
  公元前221年,三十多岁的嬴政完成了别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伟业——他统一了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他做成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他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他修灵渠、长城、阿房宫、骊山皇陵;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实行法制……可谓建立了丰功伟绩。但是,嬴政,你太心急了!你恨不得一个人把你后代要做的事全做完,这导致了秦后期繁重的赋税与苛政。我理解你为何要实行严刑酷法,统一后的国民大多不是秦国人,如果执法不严,何以立国?只是在赋税繁重的背景下,苛政更成了维护统治的绊脚石。
  嬴政是个工作狂,建国初期他要处理全国事务。因公务繁忙,他一天只睡一两个时辰。国家还未安定,他不允许自己休息。那冰凉的皇位正一点一点吞噬着他的生命,于是他派人寻找长生不老药。他不想死,他的伟业还未完成,他要看见他的帝国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
  可是,人怎么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呢?最后嬴政死了,死在了那片他热爱的国土上,享年49岁。他孤零零地来,又孤零零地去。他走了,带着无数的金银财宝和他的兵马俑。人们说他要征战冥府,我却看见了他极度空虚的内心。
  通过一本本书,我隔着时空看嬴政。一眼千年,一个少年出现在我的视野中,他从黑暗的过往走来,眉头紧锁,眼中似有千年寒冰。他雄才大略,“挥剑断浮云,诸侯尽西来”。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丰碑,供人景仰。他的故事最终化为历史的风尘,沉积在史册里。
  (指导老师:梁娟)
  【简评】作者对嬴政的认识由一开始的暴君变为英雄,情感亦随着从厌恶变为同情和钦佩。之所以有这个变化,在于一开始仅是道听途说,后来则“通过一本本书”,立足时代背景和人物生平去走近人物、理解人物。可见,读思结合,是写好读后感的不二法门。本文述评结合,引述简练,评论恰切,情理兼具。
其他文献
我15岁在纽约读高中的时候,因为心理压力非常大,再加上身边认识的朋友(大概四五个)非常“有默契”地一起选择了退学,选择提早步入社会,我一度也在考虑加入他们。  他们有的是真的完全不是读书的材料,有些人是因为觉得社会比学校更精彩。我兩个都不是,我承认我的一部分思想确实受了他们的影响,看到有些人在外面找了份搬家的工作,时不时拿点工资回来请客吃饭,日子似乎过得还挺不错的。  但其实更多的是,因为当时我刚
期刊
在唐代,若想步入仕途,通常有三条路径:一是“世袭”,二是参加“科举”,三是由权贵举荐。世袭为官,一般人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通过科举考试,不少有才华的人也能脱颖而出,但也有少数满腹才华、志向远大者名落孙山,这时常常需要他人引荐,于是就有了干谒诗。  何谓干谒诗?“干”,追求;“谒”,拜见。干谒诗就是为了展示才华、追求功名、实现抱负,拜见权贵,以求引荐而写的诗,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在唐代,干谒诗数量众
期刊
(一)  鲍叔不朽清流长  ——读书会上的发言稿  湖南一考生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春秋时期,兵燹不绝。刀光剑影中,英豪杰士在历史长河中定格。大家既颂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又景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仲。洇染着历史的气息,泅渡年岁的长河,鲍叔,这位牵连着霸王伟业和相国雄才的智者忠士,更令我咏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韩愈尝喟然慨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期刊
早上6点,晓荷起床外出跑步。前方一个瘦小的身影映入了眼帘,那人背着手,低着头,目光下垂,步履沉重,一身灰色的衣服与灰蒙蒙的天空、街道融为一体。追上那人后,晓荷认出他是隔壁的老爹。近距離一看,晓荷吃惊不小,几天没见,老爹的头发几乎全白了!晓荷拍了拍老爹的肩膀,他缓缓地转过头。看到是晓荷后,老爹挤出了一丝笑,但只是一会儿,他的目光又涣散了。  老爹最近真的反常啊,晓荷忍不住想。以前附近的老人数他最精神
期刊
小说《边城》清浅淡泊却韵味深长,如何读出它的纹理和柔情?  课文节选部分为原作三、四、五、六部分,情节非常散淡,初读时,很难把握其文本脉络和情感主旨。那么,这四个部分到底有没有故事情节?有没有其自洽的文本逻辑和表达意图?答案是肯定的。  这短短的几段文字,精妙呈现着少女的情窦初开和少年的怦然心动,干净、纯粹、美丽。课文第一部分,主要展现的是湘西茶峒的民俗背景,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桃花源般的世界:这里
期刊
一切技巧性的东西都会抹杀文章的意境。阅读《瓦尔登湖》,清新的湖水清香仿佛从书中溢出,我的脑海里一直会出现的那个孤独却清醒的身影,静静地漫步于瓦尔登湖畔。蓝天下,梭罗与瓦尔登湖已经融为一体,水面映人,人心入水。可以说,湖水是梭罗寻找自我的源泉和灵感,在水的倒映下,他的人格愈发显得耀眼。  水,探寻自我的源泉  不管从怎样的角度去欣赏,我们首先得去感受这湖水与梭罗的情缘,猜测他为何要定居于此。两年超凡
期刊
家住湖边,每年的活动少不了采菱这一项。  每到采菱时节,家里都要忙活一阵子。全家上下不是在采菱,就在去采菱的路上。  立秋前后,菱角开始结出果实,一开始是绿色的,渐渐地变成了褐色、黑色。每年这时,外公都会从院子角落的那个小黑屋里拖出那条船。外公很宝贝他的船,所以每次搬船都兴师动众。这是条乌篷船,黝黑的篷顶油光发亮,船身用的是上好的木头,呈暗红色,篷上还有窗子。它很结实,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了。  去采
期刊
甘蔗的生长期比较长,往往要春种,到秋冬才能收获。小时候,甘蔗一成熟,我就跑去甘蔗田,挑选粗壮高大的甘蔗,用力将它齐根掰断,而后撕去叶子,在膝盖上一磕,将甘蔗折成几段,握住甘蔗在手心转几圈就算洗过了。我迫不及待地用牙齿撕开甘蔗皮,使劲咀嚼,甜而不腻的甘蔗汁便顺着口腔直淌到喉咙,让人无比享受,吃完一根还想再来一根。  新收的甘蔗一时吃不完,聪明的农人就将甘蔗埋在土里,除了叶子会腐烂,一直到来年的清明节
期刊
前些天,妈妈买回来一只小乌龟。我高兴极了,把它当做宝贝似的精心喂养起来。  小乌龟真可爱呀!它的头呈三角形,两颗比芝麻还小的黑眼珠滴溜溜直转,看上去还挺机灵。它背上驮着一个墨綠色的硬壳,活像背着一块护身盾牌。身后一条小尾巴一翘一翘的,有趣极了。  小乌龟的胆子真小,我只要一走到它面前,它的头、脚、尾巴全都缩进壳里,好像成了一个石头疙瘩,你怎么逗它,它都无动于衷。  小乌龟特别爱往外爬。可是盆子又高
期刊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