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的精妙感受白鹅之高傲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27172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鹅》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极富情趣的文章。在作者丰子恺眼中,白鹅俨然一位高傲固执、忠诚可爱的朋友,因此,课文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的欣赏与爱怜。课文结构清晰,语言精妙,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细腻传神地描绘了这位动物朋友。
  一、猜字导入,激发兴趣
  师:上课前,我请同学们先猜一个字(课件出示: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
  生:“鹅”字吗?
  师:对。异体字“,从结构上看,“我”字在上面,“鸟”字在下面,就像人骑在鸟儿的身上一样,不过这种写法已经被废除了。现在的“鹅”字,“我”字在左,“鸟”字在右,人与鸟儿是平等的关系。
  师:我国著名文学家丰子恺先生曾经养过一只白鹅,还专门为它写了一篇文章,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丰子恺先生和他的——白鹅。(板书课题:白鹅)生齐读课题。
  【评析】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执教老师以猜字活动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自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在这篇课文里,含有前鼻音和后鼻音的生字特别多(课件出示“饮水、蹲着、邻近、头颈、郑重、倘若”),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蹲着”要念轻声。
  生读词语。
  师:文中还有一些平舌音和翘舌音的词语(课件出示“窥伺、伺候、奢侈”),谁来读一读?
  生读词语。
  师:再看这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净角、看守、大模大样、供养不周”)
  生:每个词语里面都有一个多音字。
  师:对。多音字很常见,我们要把它们记下来(课件出示多音字“角、看、模、供”)。请看这些词语(课件出示“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它们都是描写白鹅的什么呢?
  生:叫声。
  师:是的。(课件出示“左顾右盼、大模大样、从容不迫”)这些词语呢?都是描写白鹅的什么?
  生:动作。
  师:像这样的词语在课文里还有很多,我们平时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积累,并且学会把它们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读准字音还不够,我们还要把字写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个生字(课件出示“脾、蹲”),它们是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左右两边的宽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1:左窄右宽。
  生2:左矮右高。
  师:对。我们在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先观察字的宽窄,再比高矮。
  生3:“脾”里面是一撇而不是一竖。
  生4:“蹲”里面不能少写一横。
  生5:足字旁的捺要写成提。
  师范写,说明书写的规范、细节。生在田字格本练习写生字。师巡视评价。
  师:同学们,写好汉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平时我们要做到提笔即练字,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把字写得越来越好。
  【评析】字词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年段不同,字词教学的方法也不一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情,高效实施字词教学。在这个环节,执教老师引导学生纠正字词的读音,规范书写,字词教学把握精当,没有“蜻蜓点水”,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着准确的把握,学生学得轻松、扎实。
  (二)找关键句,整体感知
  师:读了课文之后,我们可以知道,白鹅给丰子恺先生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谁能把它找出来读一读?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生:高傲。
  师:“高傲”是什么意思?我们先来看“傲”的古文字(课件出示“ <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傲.tif> ”字)。想一想,“傲”的右边像什么?
  生:像一个头带王冠、手握权杖、威风凛凛的国王,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左边的人就像国王身边的随从,一副毕恭毕敬、弯腰垂臂的模样。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傲”是指看不起别人,自以为了不起。如果把这个词用在你身上,你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作者为什么偏偏用它来形容白鹅呢?他不喜欢白鹅吗?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走进课文。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白鹅的高傲表现在什么地方,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
  生默读课文,汇报交流,画句子: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师:(小结)作者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白鹅的高傲(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评析】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有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感知课文。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養。教学中,执教老师教给学生概括和总结课文的方法,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进行了训练,将读与写巧妙地融入阅读教学中。
  三、解析词语,感受“鹅的叫声”
  师: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白鹅高傲的叫声。在课文的这段话中,哪些词语是描写白鹅的叫声?
  生: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师:这三个词语有什么相同点?
  生: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字是“口”字旁。
  师:“口”与什么有关?
  生:说话。
  师:是的,“口”与叫声、说话有关系。你觉得哪个字表示叫的声音最大?
  生:嚣,因为“口”最多。
  师:“嚣”有四个口,中间是“页”。(课件出示“页”的古文字“ <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页.tif> ”)你觉得它像什么?   生:人的头部。
  师:“页”的古文字像一個人跪坐在地上的样子,上半部像是一个人的脑袋,下半部像是屈膝跪地的身形。这个人特别生气,头都气炸了。周围还有这么多张嘴巴在说话,会令人感觉如何呢?
  生:十分嘈杂。
  师:如果中间的“页”代表生气的白鹅的头部,想像一下,这只白鹅会发出怎样的叫声?(播放白鹅吼叫的视频)仔细观察白鹅的动作,倾听白鹅的声音,你发现它是怎样叫的?
  生1:大声地叫。
  生2:愤怒地叫。
  生3:比狗的叫声还要大。
  师:像这样气冲头部,忍不住前后左右不停地叫,这就是——叫嚣。
  师:厉声是什么意思?
  生:厉害地叫喊。
  师:非常厉害地不停地叫,这就是——厉声叫嚣。你能通过朗读课文把白鹅的叫声表现出来吗?(板书“厉声叫嚣”)
  生朗读句子“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
  师:这真是一只有点凶的白鹅呀!(引读“你听!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
  生:厉声叫嚣。
  师:(引读)“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
  生: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师:引吭大叫是怎样叫?
  生:嘎嘎地叫、愤怒地叫。
  师:你能示范一下吗?
  生做出伸长脖子愤怒地叫的动作。
  师:这可不得了!白鹅叫的时候不仅音量大,还伸长了脖子,叫声比狗吠还大。作者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句子: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评析】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鹅叫声的特点。执教老师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圈画词语,做批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文本解读过程,学会从形态、声音等方面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用词的生动、准确,最后进行交流、展示,分享感受和收获。执教老师不仅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还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师:同学们,假如这只白鹅会说话,请你想象一下无论何时、无论生客是谁,鹅都不怕,一步迎上去的情形。
  生: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
  师:生客再进几步,鹅提高了声调。
  生: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
  师:甚至是外面有人走路,它也要伸长脖子,发出狠狠的抗议。
  生: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师:篱笆外的人只是往里瞅上一眼,鹅更是一声比一声急,一声比一声强。
  生: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师:真是“一鹅当关,万夫莫开呀”!如果鹅真的会说话,它会引吭大叫、厉声叫嚣些什么呢?请四人小组合作练习说话,看看谁是最棒的“鹅语”小翻译。(课件出示:①“当生客进门,它会立刻起身迎上前去,厉声叫嚣道:         。”②“当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紧守门户,引吭大叫着:         。”)
  生练习,师巡视,提醒学生可以加上动作演一演。
  师:谁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
  生1:当生客进门,它会立刻起身迎上前去,厉声叫嚣道:你是谁?敢闯进我的地盘,快出去!
  师:你把鹅的心声说出来了。
  生2:当生客进门,它会立刻起身迎上前去,厉声叫嚣道:你这个坏人,快给我出去,再不出去我就咬你。
  师:说得很好!你们都对第一句话情有独钟,有人喜欢第二句话吗?
  生3:当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紧守门户,引吭大叫着:你是什么人?靠我家这么近,是不是想来偷东西?
  师: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老师能感受到这是一只高傲又尽责的白鹅,难怪丰子恺先生说——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现在你们是不是有点喜欢这只白鹅了呢?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把这只尽职尽责的白鹅展现出来吧!
  生读文中描写白鹅叫声的句子。
  【评析】教学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还是一种认知的过程,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角色转换、入情入境是学生深入文本,将情感与文本相融合的路径,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四、多种形式朗读,感受“鹅的步态”
  师:鹅的叫声这么有趣,鹅的步态也一定会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课件出示文中描写“鹅的步态”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如果用两个词语来概括这段话,是什么?
  生: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呢?作者经过细致地观察,联想到京剧中的什么?
  生:净角出场。
  师:净角是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也叫花脸,多指一些性格刚烈、说话声音大、地位高的男子。(播放净角出场的视频)同学们仔细看净角出场的动作、步态,思考净角是如何出场的?
  生1: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大模大样的。
  生2:像个老爷一样,走得很慢。
  师:文中说白鹅走路像净角出场,我们再看一遍。
  师:同学们有没有品出这个味道来呢?将这种感觉通过这两个词语读出来。(课件出示句子: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师:想象一下,白鹅就在你的眼前踏着方步,大模大样的,再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白鹅走路跟鸭子走路一样吗?谁来读一读?
  生再次读句子。
  师:这位同学读书的语速慢了一些,这是一只老实的鸭子。请你读得快一点。   生加快语速再次读句子。
  师:鹅呢?老实的鸭子,威风的白鹅。应该怎么读出这种感觉?
  生读文中描写鸭的步调的句子,再读鹅的步调的句子。
  师:读得真好!鹅就是这样走路的,下面我们分角色读一读。女生读描写鸭子这个部分,男生读描写鹅的部分。
  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既然是写白鹅,为什么作者还要描写鸭子呢?
  生:用了比较的方法。
  师:为什么要将它们进行比较?
  生:突出鹅的从容、高傲。
  师:是的。白鹅不仅从容、高傲,它看见人走过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评析】教学中,执教老师紧紧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出情感,品出“味道”。在学生朗读“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执教老师先让学生观看净角出场的视频,然后结合净角出场的动作、神态,请学生想象净角出场时的样子,再联系鹅的步调,通过看、听、说、想,内化朗读技巧。学生很快知道,应该用从容、高傲的语气读出鹅的“步态”。到这里,教学没有停止,执教老师“请来了鸭子”,将鸭子与白鹅进行对比,指导学生想象白鹅从容的步调和鸭子急速走路的步子,在對比中凸显白鹅高傲、从容的姿态。
  五、拓展与延伸
  师:丰子恺先生家中的白鹅如此的可爱、高傲,难怪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想着它那步态大模大样的样子,你觉得这仅仅是说白鹅的高傲吗?
  生:不是。
  师:“高傲”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白鹅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喜爱之情。
  师:(板书:喜爱)我们把这样的写法叫做“反语”,从中能感受到丰子恺先生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下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这么一个可爱有趣的家伙,谁能把它忘了呢,难怪作者在文章中这样写道——(课件出示原文)我的房子要卖的前几天,我把这白鹅送给了远方的友人,送出的几天之内,总感觉自己与一个朋友诀别了,心中十分的留恋。作者在留恋什么?假如你是丰子恺先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让我们带着这份思考,下节课再来体会这只白鹅的高傲。
  【评析】教学结束,执教老师将焦点放在“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既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又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引导学生探寻文字背后的意义。这样教学,学生学得扎实、有效,既得言又得法。
  【总评】
  《白鹅》这节课向我们展示了一堂由“读通读懂,扫除障碍”到“厘清脉络,把握特点”,再到“重点品悟,读精读美”的阅读课。课堂教学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读和悟”为主线,脉络清晰。执教老师立足读中理解、悟中实践,教学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从读课文到读词语,再到读句子,始终以“读”挈领全文。初读扫清阅读障碍,达到读通文本的目的;字词归类和书写训练,体现了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分析“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三个词语,发现白鹅的特点,看似相似的几个词语,经过朗读和感悟,融入了学生的理解和感情,朗读的效果就不同了。从读准字音到读通句子,再到默读课文提取信息,分析白鹅的特点,教学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第二,以“情境”作铺垫,设计精巧。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把握文本内涵,执教老师聚焦“净角”一词,以情境阐述问题,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另外,执教老师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文中描写白鹅特点的语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学习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使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得言语之妙,得文章之意,得感悟之法。
  第三,以“语言”为基础,表达运用。执教老师深知教材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素材,因此,十分重视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从理解和积累两个方面加强词语教学,注重内容的整合,巧妙安排教学,如:安排学生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表情达意的方法,学会积累和运用语言;开展交流和训练活动,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活力。
  注:本课例获梧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一等奖。
  (责编 欧孔群)
其他文献
当前,一些地方各种眼花缭乱的“小手拉大手”活动层出不穷,干扰了教学,折腾了师生,成为学校的负担。有些部门在推进工作过程中,缺乏统筹谋划和科学安排意识,一股脑地扔给教育部门和学校,压给老师和学生,还美其名曰“小手拉大手”。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还引发家长抱怨,家校关系和正常的教育教学均受到影响。(4月8日 中国教育报)  【点评】近几年,国家已在多个文件中提出,要减少非教育教学活动对学校
期刊
“你知道五色糯米饭的来历吗?以前,有个壮族人叫韦达桂。他用计谋让皇帝免去了老百姓的赋税,皇帝下令抓他,他躲进山里,皇帝就下令烧山。后来老百姓在一棵枫树洞里找到了他的尸体,那天正好是农历三月初三。之后每到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壮族人就用枫叶等颜料给糯米染色,蒸熟后拿去祭奠韦达桂。”崇左市天等县东平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东平中心小学)学生黄睿婕与记者分享她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小学六年,黄睿婕学到的不仅有课本上
期刊
早上6点40分,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东葛校区学生张宁已经到达学校门口。“现在,我们学校是分批进校,我们班是第一批,7点前必须到校。我爸怕我贪睡,6点钟就叫我起床啦。”张宁告诉记者。由于部分学生较早到校,该校灵活调整了入校时间,从6点50分起,全校584名初三学生分3批错时入校。进校时,学生间需拉开距离,经过严格的体温监测。  4月7日,我区初三、高三年级正式开学复课。全区各校严格按照錯时错峰进校方案
期刊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一直重视劳动教育,曾先后组织开展“班级田园”课程、“太空种子”种植、农田采摘、野外烹饪等劳动体验,以及“旅行与观察”“食农乐”等劳动实践。今年,该校重点建设“五一学堂”,给每个班级分配一亩三分地,由学生自由构思、用心耕种、喜迎丰收。下一步,该校还将开设与STEM相结合的生态农业课程,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4月2日 扬子晚报网)  【点评】学校加强劳
期刊
由邓玲教授主持,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及7所学校联合开展的课题研究成果《初中语文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先后荣获2017年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为充分发挥这一优秀教科研成果的辐射引领作用,自治区教育厅委托广西教育研究院负责该课题成果在全区的推广工作,分管基础教育的厅领导亲自调研并指导该项成果的推广工作。  广西教育研究院在
期刊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第一高级中学刘永德等在《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非系统的碎片化知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正向迁移,运用系统思维设计教学,通过实施大课题研究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师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分析教学内容,将内容重新整合,由学校或教师设计一个或多个符合课标要求且可实行的大课题。其次,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将最近发展区相近的学生分为一
期刊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离不开一批又一批好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进行了深刻阐述,为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  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
期刊
上海師范大学郑桂华在《语文建设》2020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在生活中,阅读说明性文章的目的主要是获取科学或生活知识;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说明性文章是要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从说明性文章这一文体大类出发,让学生了解其中不同亚类文本(如科普文章、科学著作等)的写作目的;其次,通过相近亚类文本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深入了解说明性文
期刊
河南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李志莹在《教学与管理》2020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文本再构是教材整合的重要方法,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堂情况来实现自我的教学方式,能为师生提供全新的语言学习材料。进行文本再构,首先要基于教材,以教学单元为单位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把单元中的新单词、句型等进行归类,明确每一单元的主体目标、设定每一课时的教学主题,重点关注課时间的关联性;其次要结合学生特点,授课前,教
期刊
浙江省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學俞军在《小学数学教师》2020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实施深度学习的关键技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必须落实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设计教学问题时,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递进性,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挖掘、梳理、整合,设计一串相互联系、逐层递进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要考虑问题的开放性,如“种树问题”,教材中只给了一种情况,笔者对之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尝试各种可能的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