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而不简单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q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理念、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语文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面对种种困惑和疑问,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伴随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又有幸聆听了李文广老师的课,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语文书的简简单单的课堂,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少了一份华丽,多了一份朴实;减了一份陌生,增了一份亲切……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谈对简约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创造性
  创造性的教学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中应在看似无疑处,设法激起学生的疑问,从而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如我校一位教师在教学《春晓》时提到“花落知多少”句中的“知多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有的学生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有的学生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还有的学生说,“知”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从知道。这最后一种解释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诗的意境,有创造性。
  教师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主获取知识、自我提高。努力达到教师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教师”、“带着能力走向社会”!
  二、接受性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习方式的体现。所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由其学习过程所决定,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教师指导的,所以教师如何教学将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往我们的教学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学生主要以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学,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扎实的,但创新能力是缺乏的;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时代在发展,教育也要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为学生完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条件。如在教学“狱”和“酷”时,别具匠心的让孩子猜一猜为什么这样造字?抛去了一般教师传统的教学生字的方法,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关注孩子的年龄段,采用了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孩子们学的兴致盎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对其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情景进行教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难,教师要有耐心和理解学生。
  三、积累性
  语言学习也同任何学习一样是需要以积累为基础。正如著名学人邓拓所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的。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李老师在《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设计的迁移小练笔别具匠心,要求孩子写一写司马迁,(1)可以用第一人称。“我就是司马迁”,写一写个人的经历;(2)把司马迁当作可以对话的朋友,“司马迁你怎样……”;(3)可以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评价司马迁,“我想说司马迁他……”让孩子自己选择,并鼓励孩子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既注重学生的语言的积累,又使孩子对司马迁的认识上升到一个高度。
  四、选择性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变“指令性”的教学为学生 “自主选择”的学习,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努力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机会,在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让教育真正回归到主体,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时,师问:“司马迁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生:“是在他专心致志写《史记》的时候。”生:“是在飞来横祸之后。”师:“从哪个词看出是飞来横祸?”(李老师讲述司马迁替李陵辩护的过程)师:“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司马迁?”
  孩子们有的说“勇敢”,有的说“正义”,也有的说“不辨是非”、“鲁莽”的司马迁。李老师听完后,并没有否定孩子们的回答,而是保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在后面的教学中,引导孩子进一步走进司马迁的内心,认识他,从而更正对司马迁的偏见。
  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感受、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经验、尊重他们的创造,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对比性
  对比,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在艺术作品中,作者所刻画的人物,常常放在对比之中,才更能显示出这个人物区别与其他人物的个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对比是人们进行区分、鉴别时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把对比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让学生从对比中掌握作文规律,感悟其中奥妙,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实践证明,对比教学法,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作文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以往的作文教学,我们一方面给学生指导如何作文,另一方面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批改、评点,指出其优缺点。在这些方面,尽管耗费了我们的许多精力和时间,却收效甚微。探其原因,也不难看出,教师给学生指出某些方面的缺点,比如叙事不具体,描写不细致,学生也许知道自己写得简单,但他不知道如何才算具体了、细致了,与老师的要求还有多少差距。而对比教学法,能克服这一方面的不足。如果学生能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说明他有了一定的鉴賞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简单的教具,简约的教学,轻松的学生。教学不需要花拳绣脚,不要去追求形式的“豪华”与“奢靡”。要讲求实效,不追风,不矫饰。要引导学生运用最切合本学科学习实际的学习方式,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不管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要让教学的每一步,每一招都实在,有效,扎实,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在论及课堂学习时,许多人通常只片面强调学生主体,忽略或抹杀教师“教”的主导效能。其实主体概念应一分为二,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是教的主体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学习目标达成的主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则指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实现学习目标从而成为学习目标的领悟者和应用者。教学虽有教学相长的功用,但教师并不直接表现为教学效果的直接被检验者,故而教师只能居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一、教师主导
期刊
看了王娟老师执教的《我与地坛》感受颇深,也让我对执教这篇课文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文道统一,道在其中",语文课不止是一门工具课,更应该是人文课.在语文的课堂应该随时可见德育的渗透.《我与地坛》就是最典型的一篇文章。  1、设置感性的导语,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到史铁生的精神世界中,史铁生和刘易斯的合影加上老师煽情的解说,让学生对史铁生的故事有了好奇心,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史铁生对自己名字的由来的解
期刊
在我的教学观里,有一部分学生被叫做“死挺挺”,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的意思。这个学生就属于这一类,那一阵班主任频频找这个学生谈话,据说这个学生闹着要回家,我对这个学生着实戴上了有色眼镜,甚至还提醒班主任,这个学生会影响同桌,别耽误了同桌的进步。  然而有一天我在批作业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本作业写得特别工整,甚至可以称为精美,翻看名字却让我很失望——是一个表现不太突出的学生。我犹豫了,是表扬这个学生还是
期刊
古诗表达技巧是常考的题型,但学生在考试中的回答往往不尽如人意。表现在:认不出表现手法,分析不到位。因此,深入进行古诗表达技巧辨识的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对表达技巧进行分类研究  学生有必要对表达技巧进行分类研究,各类复习书,对古诗表达技巧都进行了列表分析,但基本大同小异,很少有对表达技巧从目的和效果方面进行分类研究的。其实,学生认不出表达技巧,往往和对表达技巧的分类研究不够有关。那些看起来
期刊
做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真正实现“向45分钟要质量”,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刻苦钻研课标、仔细解读教材、认真撰写教学设计、精心组织课堂固然必不可少,但有效的课堂提问也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切实做到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和参加的教科研活动的经验体会,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答法是初中语文
期刊
“享学”,是指“享受学习的乐趣”。如何引导学生去享受学习的乐趣,对学习感兴趣,从而学好语文,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讲得再精彩,课堂教学再精彩,但是如果学生的表现不精彩,教育还是失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的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搞好乐中施教和趣味教学,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爱
期刊
作文,是高考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而又全面的途径。高考作文时,考生审题立意,大都相差无几,而最终用文字表达出的文章却有天壤之别。究其原因,除了考生对作文评判基础等级的把握各有差异,更主要的是考生对作文评判的发展等级是否有效地运用了。  从教20多年,在已有教学实践中,就作文的发展等级而论,很少有学生能把“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全面有效地运用,但抓住其中某一方面来发挥,学生就轻松多了,而且
期刊
普通话教学和其他语言教学一样是一种技能训练。普通话教师或语文教师大多重视传统的音节分析,对语言韵律关注较少。正如邵宜先生所说,“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是韵律”。韵律是指音节或比音节大的语音单位中的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停连等语言特征。汉语韵律的构成要素有停连、节奏、重音、声调、语调和基调等。汉语是声调语言,韵律特征十分丰富。汉语的韵律主要体现在语流中。韵律是关系到能否说好普通话的关键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探询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努力探询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  一、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  (一)通过写日
期刊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起,改变着当今的世界。所以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必备因素。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既有促进教学的一面,也有不利于教学的一面。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的便利  1.恰当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