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要走出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的困境。我建议学生多读书,降低要求,培养兴趣注重阅读积累;注重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注重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注重学生互改和评价,全面提高鉴赏水平、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兴趣 互改和评价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的环节,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摸索,探寻,有收获,也有不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毕业生应该能写一般的记叙文和说明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写较浅易的议论文。语文教师在学生刚进入初一时就要制定整个学段即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计划。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过渡,照应、象征、衬托、铺垫、等写作技巧以及修辞手法等。这些内容往往这在课文教学中已经讲过,但学生往往不会运用,所以要在写作课来系统讲。
实际教学中“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 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降低要求,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敢写、能写就要表扬,在学生对写作不再畏难时,逐渐提高要求,对学生文中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一个好片段等都要及时鼓励,并让学生互相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向别人展示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写作的冲动,期待下一次的写作与交流,写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写话、习作是一件难事,不会再冥思苦想、生编硬造了。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每学期要求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对自己有启发、有教育意义的人物或事件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来;将自己亲身参加过的各项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内心感受详细地记录来。在引导学生搜集写作对象时,要特别注意身边的“小事”。让学生明白:写作文,未必写人人皆知的大事才是好文章,只要写出有意义,对自己或别人能构成一定影响的事情,事件虽小,但反映的问题,揭示的道理并不小,就达到了写作目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作文要从身边的“小事”写起,否则,以学生的生活经历是难以搜集到写作材料的。
三、注意寫前指导,写后评讲
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其主要原因是就是他们不掌握各种文体的知识,缺少作文的“规矩”。因此,我注重不同文体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的学习指导工作。首先让学生了解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都要有具体的内容和明确的写作目的,内容要为目的服务。其次,要了解不同的文体又有各自的特点。要了解它们的中心和内容各有区别:记叙文的中心就是内容和写作目的(或意图);说明文的中心就是事物的特征;议论文的中心就是中心论点等等。记叙文的内容就是人、事、物、景;说明文的内容就是事物的具体形态、颜色、味道、布局等;议论文的内容就是论据。再次,要了解各种文体在形式上的区别:记叙文有六要素,它的写作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的提出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说明文却是运用具体的说明方法,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的……其实,只有抓住了各种文体的特征进行对比教学和比较训练,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不同文体的规律,掌握它们的写法,写起作文才会顺理成章。
四、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作文教学中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教师需唤醒学生的个性,唤醒他们的情感,唤醒他们的生活,唤醒他们的语言。我平常也再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探索和努力着,但我做的也只是教给学生一些作文的基本常识和方法技巧,更多时候是为了应试。但这也导致了学生的作文陷入了假大空套的圈子,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在经历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每个人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个体,为什么却说出类似的语言甚至无语呢,关键是老师启发的还不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刻反省,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向方言、向古诗文学习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我们应教导学生敏锐地观察、大量地阅读、大胆的讲话、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自己想讲的话,讲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写作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兴趣 互改和评价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的环节,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摸索,探寻,有收获,也有不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毕业生应该能写一般的记叙文和说明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写较浅易的议论文。语文教师在学生刚进入初一时就要制定整个学段即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计划。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过渡,照应、象征、衬托、铺垫、等写作技巧以及修辞手法等。这些内容往往这在课文教学中已经讲过,但学生往往不会运用,所以要在写作课来系统讲。
实际教学中“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 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降低要求,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敢写、能写就要表扬,在学生对写作不再畏难时,逐渐提高要求,对学生文中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一个好片段等都要及时鼓励,并让学生互相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向别人展示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写作的冲动,期待下一次的写作与交流,写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写话、习作是一件难事,不会再冥思苦想、生编硬造了。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每学期要求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对自己有启发、有教育意义的人物或事件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来;将自己亲身参加过的各项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内心感受详细地记录来。在引导学生搜集写作对象时,要特别注意身边的“小事”。让学生明白:写作文,未必写人人皆知的大事才是好文章,只要写出有意义,对自己或别人能构成一定影响的事情,事件虽小,但反映的问题,揭示的道理并不小,就达到了写作目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作文要从身边的“小事”写起,否则,以学生的生活经历是难以搜集到写作材料的。
三、注意寫前指导,写后评讲
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其主要原因是就是他们不掌握各种文体的知识,缺少作文的“规矩”。因此,我注重不同文体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的学习指导工作。首先让学生了解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都要有具体的内容和明确的写作目的,内容要为目的服务。其次,要了解不同的文体又有各自的特点。要了解它们的中心和内容各有区别:记叙文的中心就是内容和写作目的(或意图);说明文的中心就是事物的特征;议论文的中心就是中心论点等等。记叙文的内容就是人、事、物、景;说明文的内容就是事物的具体形态、颜色、味道、布局等;议论文的内容就是论据。再次,要了解各种文体在形式上的区别:记叙文有六要素,它的写作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的提出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说明文却是运用具体的说明方法,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的……其实,只有抓住了各种文体的特征进行对比教学和比较训练,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不同文体的规律,掌握它们的写法,写起作文才会顺理成章。
四、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作文教学中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教师需唤醒学生的个性,唤醒他们的情感,唤醒他们的生活,唤醒他们的语言。我平常也再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探索和努力着,但我做的也只是教给学生一些作文的基本常识和方法技巧,更多时候是为了应试。但这也导致了学生的作文陷入了假大空套的圈子,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在经历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每个人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个体,为什么却说出类似的语言甚至无语呢,关键是老师启发的还不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刻反省,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向方言、向古诗文学习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我们应教导学生敏锐地观察、大量地阅读、大胆的讲话、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自己想讲的话,讲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写作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