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化学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化学问题(专题、课题或某一知识点)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要真正实施探究式学习,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加强科学过程和方法的训练。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就有探索,就有创新,这正是新课程改革要实现的目标。
1、发掘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意与变化。“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激方法之一”,其中涵盖的道理就是告诫我们化学教师要充分研究所教内容,力求找出某些关键点,从那里揭示出某种新的意外的、超出学生主观预期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或设置思维荒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中防止学生松弛、疲沓、厌学,引发学生兴趣情绪的关键。例如,我教初三化学空气的组成这一知识点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21℅,学生一时可能记得住,但很枯燥死记硬背。而如果提出问题: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会改变吗?就会引发精彩的讨论,甚至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
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化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师在选择探究内容时,不仅要注意其科学性,还应注意要与个人的和社会的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选取具体的问题进行的探究。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破解疑问,发现奥秘,感受自己成为小小科学家的乐趣。例如对蜡烛燃烧进行探究、对铁钉生锈进行探究、对如何爱护水资源的讨论和研究等等。
二、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创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化学教育中重要的教学任务。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精髓。
1、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化学教师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地卷入了探究知识的实践和操作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集中筛选和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其它学科内容以及生活经验, 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发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增强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授之以“渔”,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在教学中,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 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比如,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在饱含丰富智力因素与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识处设问、在社会热点问题上设问、在矛盾焦点处设问等等。
3、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它需要我们在选择探究内容时,注意适度原则:一方面是指工作量上的适度;另一方面是指难度的适度。每一次探究选择只含一个中心问题的内容,探究内容可以有适度的不确定性,但其变量的多少要以学生能够掌握为限度,使探究性学习能够实施并获得实效。
三、关注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关键。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有效的活动设计中,作为组织、参考、指导和伙伴关系的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关注学生学习探究过程。
1、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在化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进行,乃至研究讨论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2、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3、关注学生真正的参与。大力改进化学课堂教学, 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丰富多彩的化学实践活动充盈课堂:实验、讨论、猜谜、竞答、联想……,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促使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学习中去。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就有探索,就有创新,这正是新课程改革要实现的目标。
1、发掘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意与变化。“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激方法之一”,其中涵盖的道理就是告诫我们化学教师要充分研究所教内容,力求找出某些关键点,从那里揭示出某种新的意外的、超出学生主观预期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或设置思维荒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中防止学生松弛、疲沓、厌学,引发学生兴趣情绪的关键。例如,我教初三化学空气的组成这一知识点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21℅,学生一时可能记得住,但很枯燥死记硬背。而如果提出问题: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会改变吗?就会引发精彩的讨论,甚至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
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化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师在选择探究内容时,不仅要注意其科学性,还应注意要与个人的和社会的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选取具体的问题进行的探究。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破解疑问,发现奥秘,感受自己成为小小科学家的乐趣。例如对蜡烛燃烧进行探究、对铁钉生锈进行探究、对如何爱护水资源的讨论和研究等等。
二、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创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化学教育中重要的教学任务。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精髓。
1、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化学教师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地卷入了探究知识的实践和操作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集中筛选和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其它学科内容以及生活经验, 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发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增强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授之以“渔”,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在教学中,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 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比如,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在饱含丰富智力因素与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识处设问、在社会热点问题上设问、在矛盾焦点处设问等等。
3、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它需要我们在选择探究内容时,注意适度原则:一方面是指工作量上的适度;另一方面是指难度的适度。每一次探究选择只含一个中心问题的内容,探究内容可以有适度的不确定性,但其变量的多少要以学生能够掌握为限度,使探究性学习能够实施并获得实效。
三、关注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关键。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有效的活动设计中,作为组织、参考、指导和伙伴关系的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关注学生学习探究过程。
1、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在化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进行,乃至研究讨论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2、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3、关注学生真正的参与。大力改进化学课堂教学, 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丰富多彩的化学实践活动充盈课堂:实验、讨论、猜谜、竞答、联想……,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促使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学习中去。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