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

来源 :中学语文·大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而语言文字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语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加强语感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主体;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深化学生语感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感 阅读习惯 语感训练 思维品质
  
  人的思维,说到底是运用言语进行的“言语思维”,因此,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而语言文字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语感,因为语感能力是长期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一种心理直觉。学生的语言功底、智力水平、思维品格、审美情趣、文学修养以及生活交际技能等诸因素都是通过语感能力表现出来的,而这些因素也正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能力,一方面就能从容不迫地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语言:另一方面又能充分体现或调动特定语言环境中各种语言运用的可能性,发挥其潜在的语感势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
  
  习惯是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习惯对形成良好的语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是学生的良师益友,阅读能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阅读是语感的运用和体现,没有阅读也就谈不上语感,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博览精读,感受语言的奥妙,认知语言的情趣,把握语言的精髓,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观。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大量浏览和精研各种文体的优秀范文,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二、加强语感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主体
  
  阅读教学中的语文知识并不等同于语感,前者是知识,后者是能力,中间需要一个转化的环节。一个能把一篇文章背得滚瓜烂熟的人未必能理解语言。每一部具体的作品都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丰富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越来越熟练,语文知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来学习语言,体会语感。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汉字的背后具有丰富的意象、情感或理念。如阅读朱自清的《背影》,从文中看作者四次流泪。第一次(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第二次,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三次。我的眼泪又来了。第四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文章虽然连写四次流泪,但文字并不重复雷同,而是同中有变。四次“流泪”,作者抒发的感情并不完全一致。第一次是作者在徐州见到父亲。看见凄惨的家境,满院的狼籍,祖母去世,父亲失业,于是一股凄凉感涌上心头,难过地流下了眼泪。第二次是望父买桔,这是感情的高潮,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桔子,一个“穿”字,一个“爬”字,说明父亲年岁大了,行动不便,充分表现了爱子的一片真情。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流下了感激的泪水。第三次是车站别离,父亲的背影消失了,想起父亲的老态龙钟,流下了辛酸的泪水。第四次是作者接到父亲的来信,想到颓唐的父亲,凄凉的晚景。一种负罪感涌上心头,于是流下了愧疚的泪水。
  作者的“四次流泪”,感情是丰富真挚的,语言是波澜跌宕的。我们从中体会到了作者非常深厚的语言功底。作品丰富的意蕴。从“四次流泪”的简要分析中可以看出,对《背影》语言的感知和把握是首要的,但不同的人阅读这篇文章所表现出的语感能力也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因其生活经历、知识程度、年龄层次、气质涵养存在差异。在感知语言时,都会表现出鲜明的个人色彩。良好的语感能力不是单靠学生自己就能形成的,它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训练密切相关,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语感能力,关键是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学生。
  
  三、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深化学生语感能力
  
  良好的语感能力得之于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阶段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优良的思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思维品质存在着不少缺陷: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以偏概全;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浅尝辄止;不善于联系地看问题,孤立思考:不善于创造性地分析问题,生搬硬套。如教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横”看怎么成“岭”,“侧”看怎么成“峰”,“远近高低”又怎么各不相同?这些诗句虽很直观,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中,却找不到确切的支持。如何训练学生通过变通,创新地联系多方面的因素,进入深入的思考,使学生体会到:横、侧、远、近、高、低这庐山的六种形态的壮美。至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的富于哲理的千古名句,更达到了言犹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从《题西林壁》诗的教学实践来看,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深化语感能力层次的必由之路,从具体课文的语言本质特征和基本要素入手,努力将自己的思维品质在语感能力中加以表现和运用,这样就会逐渐感受语言在各种环境中的不同意境,并最终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驾驭形形色色的各种语言,使语感能力达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其他文献
【摘要】2009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鉴赏题选用了杜牧的《寄远》,在试题对诗句情感的理解上,笔者与命题者给出的参考答案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对该问题作了深入论述,并与命题者商榷。  【关键词】语文高考 古诗鉴赏 杜牧 参考答案    杜牧《寄远》: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今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鉴赏题选用了这首绝句。其中题目的第二问为“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
据欧盟委员会网站2017年7月25日消息,欧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学达成了协议,使得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可以派遣或接收约100名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短期学习或教学。根据该协议,每年来自同一地区的70至80名学生获得伊拉斯谟曼德斯联合硕士学位奖学金。  非洲不仅支持学生和工作人员的流动,而且允许“伊拉斯谟 ”能力建设项目,例如JAMBO和CLICK行动。  JAMBO是一个为期12个月的项目,让更多
摘 要:印度集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于一身,是我国的周边国家之一,对我国的外交和发展至关重要。进一步加强中印两国的人文交流有助于建立新型邻国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云南民族大学一直致力于推动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教育、科技和文化合作,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辐射南亚、东南亚战略。该校在国家和云南省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把印度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与印度的交流与合作,现已形成以瑜伽和太极的人才培养为
【摘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是学生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笔者对该类题目作了详细的分析与归纳,以期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诗歌鉴赏 语文高考 阅读教学 文学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历来是考生最头疼的一个考点;面对诗歌鉴赏题目,考生往往找不到切入点,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如果能够准确辨别诗体,把握每种诗体的基本特点,就能找到鉴赏的角度。这是因为相同题材的诗歌,在内容上有其共同的倾向,
【摘 要】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作文的题材和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本文从大语文观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从而诗意地表达对生活的感情与深刻理解。  【关键词】生活 写作 作文教学    人之所以能成为大地上最有个性的生灵,就在于人本身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人的话意思是说,人应该用自己的感情与思想生活出个性来,生活出诗
【摘 要】语文教学新课标提出,语文教育应该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抓住新课标的要求,对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新课标 教育观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高中是人生的重要学习阶段,高中语
摘要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本文以《孔雀东南飞》和《卫风·氓》为例,分析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关系并由此引发了对爱情生活的诸多思考:在现实的爱情中,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词 爱情 阅读 理解    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总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使他们的爱情从起点到终点,经历磨难回归美丽的团圆。然而,纵观一下滚滚红尘,一幕幕爱情悲剧不正在上演吗?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
【摘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培养起自己的自主学习习惯,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竞赛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一种持久性的心理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生受用的。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动笔墨不读书的
据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官网2020年6月10日消息,2019年瑞典超过34%的成年人参与终身学习,成为欧盟终身学习参与率最高的国家。2020年6月,瑞典政府向议会提交了一项有关成人教育法的提案,以加强成人的能力建设,加速移民融合并促进成人的再培训和技能提升。  该政府提案旨在通过对《教育法》的修正,明确瑞典市政成人教育的目标;为成人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习者提供国家资助;向更
【摘要】作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只是满足训练思维能力和写作技巧,而且应该将学生的人格养成,情感培养放在首位,在某种意义上做人的境界决定了“作文”的境竟。  【关键词】作文教育;文道与人道    炎夏时节,岁考已逝。和同事们在一起集中评阅高二语文试卷,心情轻快而不乏严肃。我抽签批阅作文,也正中下怀,再说这次作文是一个很温馨的话题——感恩。谁没有恩情可感?呱呱落地,我们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有女初成,我们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