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与学生有约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jiawo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备课时,总是要对每节课的各个环节进行预设,总想做到尽善尽美,然后执行到课堂中,课堂就是教案的翻版。在课堂中,教师带着学生沿着自己设计好的步调前进,严格掌控学生,于是,课堂成了行军训练,在统一的命令下执行统一的行动。而在这过程中,我们舍弃了知识的由来,忽视了学生间的差异,搁置了学生的奇思妙想。我的课堂教学也经常会受到这一思想的制约,但一节课上的遭遇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让我明白预设不可能成为课堂的全部,生成才是课堂的生命。敢于抓住生成,敢于挑战生成,让它和预设相辅相成,我们才有可能给孩子、给自己提供更广阔的天空。
  关键词:精彩;认识;思考
  
   【案例叙述】
  “你在哪里见到过0”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认识了0以后,安排的一道练习题。教材上出现的实物图有:带有0刻度的温度计、计算器、电话机、卡通房号等。课前准备时,考虑到学生刚刚上学,年龄又小,生活经验中对0的认识肯定缺少印象,因此我就一一找实物,找不到实物的就精心地画出来,准备上课时随时启发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回答真可谓丰富多彩,精彩不断,给老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我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找到的实物和精心准备的教具,都失去了意义,一点也没能派上用场。下面是这段教学的课堂实录。
  师:小朋友,你们平常在哪里见到过0?(问题一提出,马上就有学生举手,这是我始料未及的。)生1:我在我爸爸的手机上见过。生2:我家电话机上也有。(这时教室的气氛更活跃了,许多学生都争着说自己家的电话机上也有0。)生3:我在摩托车的牌子上见到过0。生4:老师,我作业本上你写的100分,1后面有两个0。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着90分,80分。看着孩子,我有些惭愧,心想:是呀,我每天批改着作业,写着分数,却没想到它们中的0。5:我在钱上见到过0,10元上有一个0。生6:我也见过,100元钱上有两个0,生7:50元,在5的后面有一个0。(多么可爱的孩子!钱,天天用可我却忽视了。)师:你在哪里还见到过0?(我有些激动又追问到)生8:我家电视遥控器上有0。(学生再次说开了:vcd、dvd、空调等遥控器上也有。)生9:昨天,我爸爸带我去吃饭,包间的门上写着302,也有一个0。生10:老师,教室的门上也有0。(此语一出,教室里马上静悄悄地,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看门。)师:不对吧,教室门上没有编号啊!生11:(跑到教室门旁边,沿着门锁的锁孔画出了一个。)师:(我笑了,为小家伙的动作)真棒!还会写。生12:老师,你的眼镜上有两个0。(学生边说边比划着,看上去真可爱。)生13:我妈妈的眼珠像0。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已不再满足于到生活中去找了,而是由0的样子想象到生活中像0的物体。我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回答远离了我的预想,他们的观察深度远远超出了作为老师的我。静下心后,我给自己理出了这样几条:
  一、预设时备学生不到位,对学生认知基础定位不准
  我根本没有想到一年级的孩子思考角度可以这样多方位,一句话,我把孩子看扁了,而孩子也用自己的行为还击了我对于他们的错误评定。孩子的思考角度不是我们可以简单预想的,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课前实际调查,而不是自己在室内凭空论断。我想在今后的备课中,对于“备学生”这一块我得学会从多角度入手,准确把握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原有知识经验基础,找准教学起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生的知识范围、经验范围在不断扩大,他们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如果教师还是按事先所设定的内容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而我在前面课中正是没有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才使得教学遭遇意外事件。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
  二、自身的素养没有跟进,意外出现时不能扭转乾坤
  “急中生智”对于那时的我可谓奢求,而这在某个层面上说,就是我缺少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使我丧失这种能力的原因有:因为是公开课,心理压力过重,太想表现,却最终妨碍了自己的良好发挥;对自己的选材了解不够,没有预设到其深层次的变化,以致出现意料外事件时无法果断处理;缺乏挑战意外的勇气,有挑战意外的气度,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实力。在意外面前畏缩,其结果只能是做一个想当然的弱者。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的各方面素养跟上课堂的需要。
其他文献
课题:PEPV Unit 5 Part A Read and Write  一、教学目标  ①.能够区别句子“There is a/an…”和“There are…s”的区别和运用。②.四会句子“There is a/an…”和“There are…s”的书写。③.能运用已学句子对自己家中的房间进行描述。  二、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运用句子“There is a/an…”和“There are…
期刊
一、案例背景信息  学科/领域:英语  年级:七年级英语(7B)第三章  所用教材版本:外语教学与研究版/广东教育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为有效课堂做好出乎意料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在英语看图作文教学实践中,即使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但整个教学过程也要融入师生共同参与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悦,也要充满着美丽的想象;在祥和活跃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
期刊
一、创境一读:建构阅读话题  【揭题板书】  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有一个人,他被千万中国人所怀念着、敬仰着,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他的名字——  【出示詹天佑铜像;教师配乐诵读】  百年沧桑,  可以改变很多很多。  但,詹天佑用生命书写的“人”字——  永远留在了华夏大地!  纪念一条铁路,  是为了——  牢记一段
期刊
摘要:读了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收获颇多,感悟颇多。他不是滔滔不绝地论述大道理,也不是凌驾于教育理论的高空上,只是“随风潜入夜”式地滋润我们普通教师的心田。我静心地阅读着,潜心地思考着,用心地记录着,然后小心地表达一些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读书;教师素养;深入思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
期刊
摘要:升学压力过大,考前准备不充分或有过考试失败经验等各种原因造成学生升学考过度焦虑,影响考虑正常发挥,因此,考前心理等各方面充分准备,考时作自我心理调节,将有助于学生考试成功。  关键词:升学;过度焦虑;自我调节    不止一次听毕业班老师说,A生成绩一贯比B生好,可这次A考得比B差多了。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两年来不断调查研究,对于其中的原因和避免的方法有了经验,现总结如下:考试发挥
期刊
摘要: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朴实的课堂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会有明显的影响,扎实的课堂同时又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证。在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中学习的孩子身心愉悦,能力体现,个性张扬。  关键词:真实;扎实;朴实;个性张扬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也是现在我们广大中小学语文老师所追求的目标。那么
期刊
摘要:今天的课堂与四年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尽管如此,仍有一些问题依然顽固地存在于日常的科学课堂中,特别是探究课,存在的问题较多。究其原因,与教师在情境设置时目标指向产生偏差有关,与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猜”,却没问学生这样猜的根据是什么有关,也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等有关。因此,要提高探究的有效性,教师提供的情境应该有明确的问题指向;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的同时,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
期刊
摘要:语文犹如一篇散文,知识与梦想总在笔头汩汩流淌,因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笔者认为教育者不仅要守护好课堂上的四十分钟,还应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而课外阅读就是一条通往光明的捷径。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新课程;终身学习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的确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但更得益于
期刊
摘要:本文即以低龄儿童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设置实验且结果表明儿童在习得外国语的过程中,符号认知效率最低,语音识别较高,语义居中,实验也证实了在英语教学中应重点开发第2阶段的教学空间,强调语音和语义的装换,以隐形的方式将语法编入故事,通过语音、语义唤起学习者欣赏外国语的主动性,定能提高其后期的学习动力,促进后期语言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教学状态;英语语音;语言发展    德国的Humboldt指出
期刊
摘要:我们的数学教学可以说是时时离不开计算,计算是每个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打草稿”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特有的行为习惯,草稿的价值就在于体现学生掌握一些技能所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  关键词:草稿;习惯;能力    一、利用草稿纸,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孩子做题正确率不够高,经过观察、分析,我认为这与草稿纸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关系。我发现有些学生惰性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