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英语教科书中国元素符号研究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n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国时期自编英语教科书系列成果不仅是中国英语教学史以及英语教科书史的重要阶段成果,也是当前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改革以及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林语堂《开明英文读本》,从教科书的出版缘由、教科书内容设计和中西文化内容设计等方面,以及该套教科书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层次学生的教育影响情况,代表着民国时期英语教科书的编撰水平。为解决当前英语教科书侧重国外语言和文化语境再现,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宣传以及中国元素符号呈现,中西文化比例失调问题,本文选取民国英语教教科书林语堂《开明英文读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套教科书的中国元素符号进行文本解读,在表层系统层面设计的图像语言、文字语言及其符号学教育文化特征,结合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元素特点,解析该套教科书文化符号表征特点,描述该套教科书中中国元素符号的显性特点;并借助解析开明书店的开明精神、教育思想以及插图价值等方面分析其蕴含文化自信价值导向意识特点,为当前基础教育外语教科书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开明英文读本》 中国元素 文化符号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作为英语教学系统的信息传播载体,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既是教师组织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语言、开展语言活动的重要框架结构。英语教科书不仅培养学生们关注对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们树立文化观和国家意识的重要载体。因此,呈现不同语言与文化真实语境是英语教科书的重要使命。而随着当前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培养学生们对中国文化外宣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的同时,又不失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恰当地处理好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既不崇洋媚外,又不顾此失彼,培育学生们对各种社会现象哲学思辨和客观判断的能力。基于此,本文拟探索解决英语教科书在国学外译和西方语言文化教科书编撰改革的合理呈现形式;选择民国时期的重要基础英语教科书版本,即林语堂的《开明英文读本》作为研究个案;基于当前社会环境对英语教科书增加中国元素等相关内容教科书编撰新要求,探索英语教科书在学习外语基础上突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取定性加定量的综合研究方法,针对民国时期自编英语教科书中的中国元素符号进行文本分析,从符号学的教育文化传播角度,解析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英语教科书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英语教科书编撰改革及其研究的建议。
  二、《开明英文读本》的编撰
  为了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响应当时政府教育改革,推动学校英语教育的广泛开展,尤其在1912年,民国教育部颁布并实行了《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并且在此项规则中对外语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譬如对英语科目,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体运用之能力,并增进知识”,其教学内容在于“宣授以发音拼字,渐及简易文章之读法、书法、译释、默写……作文”;以及1913年颁布的《大学规程》,也显示出对专业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视。民国时期的英语教科书折射出编撰者西方语言学的认知基础,并结合中国特有的教育理念,形成符合当时国情的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编撰特色。
  首先,民国时期英语教科书的编撰具有一定的国民性,民国时期英语教科书的编撰并不是以西方文化的传播为主要教育目标,是为了服务当时社会的需求和体现民主思想教育的目标。其次,民国时期英语教科书的编撰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民国时期英语教科书的编撰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侧重英语工具性属性,除当时国家政策的号召,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版社的推动和宣传,开明书店对该套教科书宣传和普及做出巨大贡献。
  这套教科书的编撰作者的中西文化底蕴是这套教科书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是编者风格上,林语堂由于深受英美学制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编撰初中阶段的英语教材时,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注重中国文化为主,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外国语言的学习;其次是编者对文字符号和图像符号的灵活切换模式设计上,林语堂在教科书的编撰上插入大量精美的插图插画,不仅符合中学生的美育心理需求,也凸显了中国画家丰子恺精湛的绘画艺术以及图像呈现文化符号的功底和能力,体现两位编者之间以及民主和科学思想之间的契合蕴涵;其次,在教科书使用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林语堂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英语课程教师。他毕业于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并获得语言学博士,编撰了《开明英文读本》和《开明英文文法》等教科书,是一位英语教学的权威专家,对当时乃至现今英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林语堂编撰的英语教科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而是始终以培育学习外国语的学生为己任,以教化心灵,增强美育为特色。这和当前的英语教材的编撰有很大的不同。在向学生讲授英语课程时,林语堂总是以妙语连珠、风趣幽默的方式来讲授课程内容,其内容大多来自外国杂志或民俗经典。在课堂上,从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他们循序渐进,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课堂上知识内容丰富,思路脉络清晰,总能使学生受益无穷,兴趣大增。而且他所教的英语课程几乎很少举行书面考试,经常通过当场测验和口语测试的方式来评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为了解决当前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的中国文化缺失和不足问题,林语堂的《开明英文读本》是可以提供参考依据的研究个案。
  三、《開明英文读本》的出版平台
  教科书创新变革与发展,与出版和宣传的平台有着密切联系。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教科书出版发行都承担一定的历史需求和使命。教科书研究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教科书的综合价值和意义,这对推动教科书的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教科书发行的各类书局大多是通过创办或发行教育期刊,作为教科书发行的宣传推销阵地。譬如中华书局有《中华教育界》,世界书局有《世界杂志》,商务印书馆有《教育杂志》等等。为了改进教科书编制质量,出版教科书的书局相互关注各种教育理论以及教科书建设经验,重视在教育期刊上开辟关于教科书研究的栏目或专刊,搭建教科书批评的平台。比如开明书店对林语堂的《开明英文读本》资助和支持,体现了开明书局的教育方针和开明方针,其中开明方针对该书店民国时期教科书的普及和宣传具有重要作用。“开明方针”指的是“四求”:求义、求新、求实、求精;其中求义是核心,是灵魂,是根本;求新、求实、求精都是为实现“求义”服务的。开明书店体现了书店的特色,展示了教育层面的“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书店出版的书不以市场为导向,而是集中体现出版书籍的开明精神上;将读者定位为青少年,定位在所使用其编辑出版的中小学教科书上。教科书侧重教育侧重民主和科学思想的蕴涵,配套精美的插图插画,使得教科书不仅仅是英语学习资料,也是育人的经典,美育的典范,体现中国审美教育价值导向。   四、林语堂《开明英文读本》中国元素编撰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政局动荡,政治、经济、文化深受西方的影响,尤其是文化的影响最为深刻。民国时期处于刚刚打破清朝闭门锁国的陈旧观念,开始接受西方文教思想,学习西方的语言。在1922年国家颁布“壬戌新学制”后,很多爱国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借助明末清初的英语教育成果,开创了民国自编教材的新纪元,民国自编教材成为中国英语教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也成为后期的英语教学改革的新热门课题,并为当今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而素有“两脚踏东西文化”的林语堂正是民国英语自编教科书的代表作者之一。林语堂常年的海外留学经历,促使他看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而在海外生活过程,耳濡目染也认识到西方强势话语的可能后果。这使他处于跋前踕后的境地,编撰英语教科书过程中,既要全面认识和学习西方语言文化,又保护本民族的文化不被侵蚀,并培养中学生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1.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指的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聚着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最早在2004年,高俊提出了“中国元素”一词,“中国元素”成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以“中国元素”作为创意的语言和文化互动逐渐开始多起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将会随着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建构,承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语言和强势文化,特别是西方生活观念,正在侵蚀中学生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崇拜西方生活模式已经成为学生们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之一,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更应该加强对学习西方语言和文化学生们的教育和引导。英语教科书肩负的引导使命与英语教师承担的使命同样重要。民国英语教科书也是在清末民初这段时间的特殊历史时期,针对当时的英语教学不仅仅受国家动荡不安的政局影响,而且也受国家师资力量不足以及适合和满足学生发展要求的优秀教材的影响,致使当时的英语教学条件极其艰难等方面的严重问题情况下,开发新教科书编撰改革模式,在民国中后期激发和鼓舞大批优秀的教育家和爱国仁人志士进行教学改革运动。基于当时种种艰难情境,民国教育人士就地取材,物尽其用,在西方语言学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编撰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在教科书质量的选材范围、学术价值以及其他学科特别是经学和国文的配合度方面最为明显,也显示出民国初中英语教材的重要研究價值。民国英语教科书并不仅仅是对西方文化和语言的学习,而是实行以中国经学和国文为主、外语学习为辅的编撰思想,始终将育人作为教育主要目的之一。本文选取当时盛极一时的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和思想家林语堂编写的《开明英文读本》为研究个案,解读该套教科书的中国元素呈现特色,探索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的中国元素呈现方式和中西文化占比。
  2.《开明英文读本》中的中国元素
  林语堂的《开明英文读本》能够获得教科书出版事业的成功案例,除了开明书店的大力支持,林语堂呕心沥血的编撰,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丰子恺的为其配的精美插图插画。当时的英语教科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西方的语言知识、文化习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林语堂在编撰时不仅从语言知识角度出发,还从爱国角度出发,将中国元素完美地融入教材中。《开明英文读本》一共三册,除了帮助学生学习外国语言,还注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开明第三册英文读本》中,除了介绍西方经典神话、寓言故事等,还讲述了中国戏剧《合纵记》中苏秦的咸蛋、孔子穿珠和浙江畲族传说等故事。在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本国文化的基础上,来学习西方文化观点,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当前的新课标教学,完成了多年来基础教育培育目标的历史使命以后,结合当前英语教科书的改革创新发展需求,缺少将英语教学作为经学和国文教学的辅助理解或者批判性对比学习的内容和设计,也缺乏作为服务于社会技能培养层面的相关内容,教科书与中国文化传承,中国国家形象以及中国话语体系建构关系不太紧密。
  《开明英文读本》书后“分类词汇”中对词汇的分类,得出《开明英文读本》280篇英文课文共包含1080种意象,其中客观自然类意象274种,社会人文类意象806种;其中与中国元素相关的有102处,其他均为介绍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知识;丰子恺则负责为教材插画和装帧设计,共计有122 幅,教材封面图案“个性鲜明,童趣盎然,一眼看去,让人经久不忘”。三册书中大量的插图,有些是说明图,有些是随文系列绘图,其中插图含有中国元素共计9幅;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封面和插图,也体现在传统文化价值观方面。林语堂《开明英文读本》三册书中不论是在西方语言文化知识方面,还是插图绘画方面都极其注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习,其文中都含有不少的中国元素。中国元素在林语堂的《开明英文读本》三册书中呈现方式大致可分为“图片、单词、英语描写、英语描写+图片、汉字”等形式。其展示情况如下。
  从上述研究发现,首先,林语堂编撰的英语教科书以中国文化特色为主,以介绍西方风土人情文化为辅,借鉴开明书局出版英语教材的特色,将求义、求新、求实、求精四项内容融入中学英语教材中,选取富有中国特色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科书,加重教科书在于育人的核心思想。 其次,该套教科书凸显中国的“天人合一”生态和谐思想,中国自然元素符号出现较多,并且多为显性符号,这样凸显中国自然人文元素符号,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中国广袤国土的好奇和自信,再配以丰子恺的精美插画,使得这套教科书充满生趣和启发价值。   五、启示与思考
  不同历史时期的教科书具有不同的历史使命,不同出版理念的出版社资助和选拔不同特點的教科书。英语教科书在中国外语教育史史上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对该历史时期教科书思考创新和改革。本文通过解读开明书店的《开明英文读本》,为学生们提供多元文化解读的中学英语教科书版本,为当前的英语教科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关注以学生本位和爱国情怀培养,促进学生们个性化发展。
  1.增加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内容
  开明英文读本,蕴含了编者的中国传统教育文化观,有“知行合一”“仁义礼智信”等中国传统儒家传统思想以及价值导向。在民国时期,这些中国文化元素的增加与编者重现中国传统文化有关;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这些中国传统的文化译本已经较多,中国国家形象积极建构,传统文化外译能力以及知识面都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可以将更多更体系化的传统中国文化元素融入新型英语教科书,增加中西文化对比的层次和维度,让学生们在学习外语的同时,也增加学生们立德树人价值观意识以及树立国家自信。
  2.强调学生本位教材观
  开明英文读本,注重凸显教科书的“儿童本位”“青少年本位”,体现学生本位的教科书编撰观点,围绕学生们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展开,与学生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图文并茂,简洁质朴,是吸引和引发学生对生活充满渴望和向往的重要载体。当前的英语教科书编撰改革,应该注重学生本位特点,用简洁译文配上质朴的图像表达,避免一味西方语境设置,而应该从宏观层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中西文化对比,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英文版本,是学生们思辨和讨论的重要辅助。
  3.注重助读系统设计和完善
  根据民国开明英文读本的启示,在今后的基础教育英语教科书编撰改革工作中,应注重“助读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助读系统是英语教科书中帮助学生建构立德树人以及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思辨解读的重要支撑材料。助读系统,可以建设数字教科书,进行二维码设置和链接,为师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的语境空间;也可以是提示类和注释类的设计,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信息符号的设计和呈现,有效辅助学生知识结构的建设和形成。
  参考文献:
  [1] 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J].教育杂志,1912 (1).
  [2] 教育部公布审定教科用书规程令[J].教育杂志,1912(12).
  [3] 教育部公布中学课程标准令[J].教育杂志,1913(5 ).
  [4] 初高级中学课程标准(修正本初版)[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
  [5] 张楚,鹿彬.1912—1922年期间民国初中英语自编教材特点评析[J].名作欣赏,2016(5).
  [6] 鹿彬,张楚.民国初中英语教材编撰特点分析——以林语堂《开明英文读本》为例[J].名作欣赏,2016(6).
  [7] 吴霞.林语堂英语教学思想述要[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5).
  [8] 孙梦岚.浅谈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经验的积极意义[J].集宁师专学报,2010(1).
  [9] 吴世灯.论“开明精神”[J].编辑之友,1992(8).
  [10] 鹿彬,张楚.林语堂意念教学法与《Go For it!》任务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名作欣赏,2016(11).
  基金项目: 本成果系河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新课标视阈下高中英语教科书中国元素研究》系列成果(项目号:2018BYY018)
  作 者: 牛少丽,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鹿彬,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教科书研究、教育质量管理以及语言服务等。
  编 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唐荣尧的《西夏陵:王朝的见证》以西夏陵为切入点对西夏王朝做多元揭秘,娓娓道来历史长河中白高大夏国政权的缘起与终结,以及西夏陵的建造、遗弃与重生,呈现出一个可触、可观、可读、可思的世界。  关键词:西夏 文学 史学  西夏始于1038年,终于1227年,是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以党项族为主体,融合了汉、吐蕃、回鹘、契丹、蒙古等民族的“白高大夏国”政权,前期和辽、北宋共存,后期与金并立,历经
期刊
摘 要:金庸《神雕侠侣》中的“西山一窟鬼”并非“山西一窟鬼”。虽然他们“家”在山西,但这一名称得之于古代小说,不过他们并不是真鬼,而是以鬼为号的人,又叫“西山十鬼”。其成员与排序是:老大长须鬼、老二吊死鬼、老三催命鬼、老四讨债鬼、老五大头鬼、老六无常鬼、老七煞神鬼、老八丧门鬼、老九俏鬼、老十笑脸鬼。  关键词:金庸 《神雕侠侣》 “西山一窟鬼” 名称 成员 排序  金庸是公认的武侠小说世界中的“真
期刊
摘 要:俄罗斯建筑中的门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相比于其他国家的门,俄罗斯的门大都比较沉重,而且很多建筑入口都安装有“双重门”,给人们的生活多多少少造成了一些不便。俄罗斯人为何对厚重的门情有独钟呢?俄罗斯独特的“门”文化是如何形成的?这其中包含了自然环境、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俄罗斯 门 自然环境 社会历史  去过俄罗斯的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奇怪的疑问:为什么俄罗斯很多地方的大
期刊
摘 要:赵春生是新疆锡伯族著名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锡伯族人。赵春生小说和散文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他将伊犁河谷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美丽多姿的地域风情、新疆锡伯族独特的民俗文化、锡伯族西迁伊犁屯垦戍边和保家卫国的丰厚历史文化意蕴嵌进小说和散文中,这不仅增强了其文学作品的审美品位,而且也彰显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赵春生 文学作品 锡伯族 文化内涵  地理学强调“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期刊
摘 要:人生在世,谁无忧虑?人人需要排遣和消解自身思想负担中的忧虑,以保持身心平衡。相比于有些人将忧虑隐藏于内心深处,作家赵春生通过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毫无保留地开掘了自身潜意识层面的“忧虑空间”,并将日间积累的万千忧虑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对赵春生来讲,忧虑并非洪水猛兽,相反,恰恰“因为我忧虑,所以我存在”。赵春生现代主义小说的核心灵魂即为忧虑。赵春生在其现代主义小说中尝试使用了意识流手法、西方荒诞
期刊
摘 要:元明两代“娇红记”故事广泛传播,戏曲、小说互相取径,形成了一个很有意味的文学现象,而清代“娇红记”戏曲故事的传播严重受阻,仅剩下小说一脉,戏曲《娇红记》在清代的戏曲文献和氍毹之上几乎踪迹难觅。《娇红记》虽然没有露骨的淫秽内容,但是因为其文笔香艳,提倡男女相悦、无媒私合,赞成为情殉身,在有清一代一向被当作淫书。  关键词:《娇红记》 传播 清代  没有哪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戏曲史会忽略掉孟称
期刊
摘 要:“池塘生春草”是学界公认的谢灵运作品中的佳句之一。历代文人对《谢氏家录》中记载的谢灵运梦谢惠连而作“池塘生春草”的故事材料持普遍认可态度。宋朝文人在接受“池塘生春草”时,主要从“池塘生春草”象征兄弟情谊、点化“池塘生春草”写景以及将“池塘生春草”作为难得的佳句典型衬托他人的诗才几个方面创作诗歌。  关键词:“池塘生春草” 接受 谢灵运 《谢氏家录》  “池塘生春草”语出《登池上楼》,是谢灵
期刊
摘 要:卡西尔在《人论》中分析了各种文化形态,却没有论及文艺作品中的叙事性,即对历时事件的表现。无论叙事的对象是虚拟还是现实,小说、电影等文艺创作中展现的叙事因素都来自于人的符号思维能力,或者说区分“可能性”的能力,并且比其他文化形态更具自觉性地展现出人类文化活动创造理想世界、实现可能的创造性整体本质。这些都显示了文艺叙事可能成为《人论》文化哲学体系的良好补充,使卡西尔哲学更具现代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将小说《傲慢与偏见》置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历史语境中,结合历史学家娜奥米·塔德莫对英国18世纪“家”概念的论述,讨论最初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偏见”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他俩对“家”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他俩的婚姻象征着这两种“家”概念的融合。这种融合是奥斯丁对两人所代表的社会关系的一种美好设想。  关键词:个人主义 谱系家庭 个人品质 傲慢 偏见  作为简·奥斯丁的“心肝宝贝”,《傲
期刊
摘 要:听觉叙事是非理性叙事的一个支流,它可以追溯到东西方文化叙事的源头。本文以艾伦·坡的《泄密的心》为文本对象,将声学概念与叙事理论相结合,对其听觉叙事特点做了分析,试图通过 “重听”经典,阐扬和丰富小说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泄密的心》 听觉叙事 重听 经典  一、引言  艾伦· 坡(Edgar Allen Poe)(1809—1849)是19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