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导学的思考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yu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本义在于引导,而并非强迫,强行与逆行会让学生出现反感情绪,甚至抵抗心理,不利于师生之间和谐互动,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教师要做的是引导与诱导,特别是因势利导,智慧引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愿意交流与探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关注“情境”,有效诱导,避免低效
  学生学习,尤其是意义建构,需要以一定的情境为依托,以外在事物(包括真实事物、生活场景或者由语言等营造的交际、情感氛围等)引发学习者内在的主观体验,形成知识与理解.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形象,巧设“典型场景”,引发学习者积极情趣,促进情感与认知活动的融合,如此才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非得花费大量精力或较大的投入,进行情境创设,还得考虑教学实际,贴近教学需求,立足学生角度,避免低效或无效.
  例如,在讲“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时,教师课前收集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多媒体呈现多种好看的轴对称实物,配上音乐,确实吸引了学生,学生对这些图片赞叹不已.教师趁机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有怎样的发现呢?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这些图片真漂亮;有的学生说这是不同风格的图片,有建筑类、昆虫类……但没有学生想到“左右对称或相同”等贴切的回答.此时,教师不得不直接引出答案.虽然上述情境设置,花费了教师一番心思,却缺乏有效性,情境内容太多,显得花哨,将主旨削弱了,而且问题太过广泛,学生被误导,出现“瞎说”的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其实,教师可以不用多媒体播放太多图片,以免学生眼花缭乱,可选出两三张典型图片粘贴在黑板上,展示给学生看,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形状,说说它们有怎样的共同特点?学生自然会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左右对称的,再稍微提示,自然引出轴对称.
  二、善待“错误”,启发引导,有效教学
  数学是逻辑性强、比较抽象复杂的课程,而初中生不管在知识方面,还是智力、能力等方面,均有待发展,因而思考问题不全面,在答问或做题时,经常出现“错误”.面对学生的诸多错误,不少教师难以容忍,冷眼对待,责骂批评,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也破坏了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兴趣慢慢减弱.实际上,学生是伴随犯错而成长的,他们的错误也蕴涵着有价值的信息,可被灵活运用,促进生成,发展学生智力与情感.正如心理学家盖耶所说的:“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善待学生的“错误”,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运用学生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错误资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深入探究,交流与合作,促成精彩,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后,习题巩固:现有一元二次方程x2 (2k 1)x k2-2=0,已知两实数根的平方和等于11,求k的值.由于对新知运用不熟练,在用根和系数的关系求解时,学生会忽略△≥0的前提条件,认为k1=3,k2=1.对此,教师提问引思:x2-2x 2=0是否存在实数根?其两根之和等于2,是否正确?说明原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还要注意什么呢?经过思考与交流,学生会发现未注意前提条件△≥0,从而学会更严谨地进行思考.
  三、捕捉“意外”,智慧引领,活化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曾遭遇过如此窘境:当教学活动正井然有序地朝着预期计划进行时,却突然出现一些“意外”状况,打断了教学逻辑进程,令教学者措手不及.其中,教学“意外”更多是因为学生突然顿悟、发散思维,出现突然发问或质疑等.学生打乱教学秩序,有的教师将其被视为“破坏性因素”,一带而过,接着按着预设组织教学,学生的智慧灵光、宝贵的生产资源在不知不觉间流失掉.实际上,课堂“意外”不一定是坏事,反而蕴涵着新的亮点与生长点,需要教师处变不惊,善于捕捉,灵活调整,经过教师智慧引领,借“意外”之势巧妙搭建起师生多向互动平台,使之转变成开启思维、唤醒个性、引发创造、愉悦身心的重要契机,涌动灵性与创造性,活化教学.
  例如,在复习“圆”时,我呈现相关例题:以ABCD的顶点A作圆心,AB为半径作圆,其中BC、AD交⊙A于F、E,延长BA交⊙A于G.证明:FG=EF.预设讲解是:连接AE,证明∠GAF=∠DAE,根据“等圆或同圆中,相等圆心角所对弧长相等”加以求证.这时有学生提出还可借助相等圆周角求证弧相等.这是预设未考虑的,我稍微调整了预设,引导这个学生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连接BF,证∠FBC=∠GBF,再根据“等圆或同圆中,相等圆周角所对圆弧相等”,则可证明.而后顺水推舟,诱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证明两段弧相等?于是,学生纷纷回忆与思索起来,想到了借助垂径定理、弦等得弧等的不同方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营造生动情境与愉悦氛围,让学生愿听乐学,形成内驱动力;能够捕捉“意外”资源、“错误”资源,运用启发性问题或语言,点拨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涌动生命灵性,焕发生命活力.
其他文献
对于一些复杂的反三角函数问题,如果我们采用普通的三角方法,很难求解.但是,如果我们采用复数法,将反三角函数转化为复数的辐角主值再求解,既方便省事又简化了运算.  一、复数辐角主值与其他反三角函数的关系  z1=arctanyx;(-∞, ∞);(-π2,π2);  z2=arcsinyx2 y2;[-1,1];[-π2,π2].  z3=arccosxx2 y2;[-1,1];[0,π];  z4
摘要:构建高中生物动态课堂的主要目的,是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非预期性及不确定性,提倡突破课堂教学的既定计划和预期目标的局限,走向动态生成,继而让教师的教育智慧及学生的创新趋向表现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生物课堂 实践研究 教学 高考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针对本次内容教材安排的知识点、活动内容,以及课前的精心准备进行教学.教师应以课堂中动态生成、师生平等交流、团队合
很多时候,我们的岁月宁愿淹没在有价值的忙碌之中,却不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实践上少有突破.在新课标下,强调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实验在其中充当重要角色,它是已有知识和未知领域之间的桥梁.所以,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前具备的实验意识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认识物理实验仪器  对仪器有正确的认识,是用好仪器、做好实验的前提.要想准确地认识实验器材,应先从了解仪器的基本知识着手,具备了一定的基
. . .  .  陶行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只有将生活中的知识融入课堂,将课堂中的知识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生活中的一些素材,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  一、化学教学与生活融合的重要.  .. 性  .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教学的素材来源生活,并高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指由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如果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则能够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很多学生一谈到数学学习就头疼.高三考生走出高考考场后最想扔的书就是数学书.要不是数学在全世界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所忌、有所宜,不可一刀切。在科学课堂中,善于灵活地变换教学手段,运用多样的传授方式,对于创建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而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观摩或教学交流的过程中,都会发现是同行们所采用的的一种最普遍的教学方式之一。课堂提问是最容易做到,也是提醒学生集中精神思考问题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如果教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更新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理念,加强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认识,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多元化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采取新的教学评价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谈点体会.  一、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内容  1.新课改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在教会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漠不关心,学生作业负担重,缺少思考的时间,沦为接受知识的“录音机”,鲜有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以致逐渐丧失自主学习的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
摘要:复习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尤其是在当前江苏的高考数学权重特别大的模式下,有效的复习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缓解考前紧张气氛、提高高考成绩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中数学 复习教学 变式 问题  有效的复习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前面学习的零散的知识和方法联结成网,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由于在当前的考试模式下,高考中数学所占的权重太大,很多教师和学生深陷题海不可自拔,导致高中数学复习教学高耗
摘要:本文以“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为例,浅析如何通过设计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问题链 生态系统的结构 有效课堂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提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分步骤、有层次的“问题链”,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培养思维,变被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