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误区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ang34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笔者参加了江苏省青年语文教师观摩大赛,在陶醉于匠心独运的课堂教学艺术,为青年教师全面优异的个人素质击节叫好之余,课堂上过于依赖多媒体现象又不能不引起深思。十四位教师无一例外地全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虽说形式新颖多样,动感效果鲜明,但是课文内容各不相同,学生理解能力存在差异,虽然有些学生的回答精彩绝妙,但因与老师设计好的课件有出入,教师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地牵着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里钻。由于受到课件预设的限制,教师不能机动灵活地改变教学思路,也不能把学生有创意的答案即时放进课件……这些原因直接影响了几位优秀老师的现场发挥,课堂教学支离破碎。
  如何能让多媒体合理地“飞”进宁静的语文课堂,又能不喧宾夺主,还语文教学一片亮丽的天空?笔者以为,首先要了解目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从而恰当运用多媒体,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误区一:“机灌”代替“人灌”,阻隔情感交流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多媒体“机灌”的教学方式,表面上改变了“人灌”式的教学,但就其本质来说,二者是相同的。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操纵电脑,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了纸上谈兵。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整堂课都忙于与“机器”对话,根本无暇顾及到面对着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必须重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进而激起学生的思想火花,师生间进行思想智慧的碰撞。语文教师的连珠妙语,板书的精彩别致、朗读的抑扬顿挫……都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语文老师也要体现语文这一学科特色,使课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误区二:影像替代文字,造成“语文”的消失
  目前很多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味依赖电脑,使自己变成技术的附庸。丰富多彩的语文被程式化了,忽略了“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人的语文素质造就人”这个主题。没有把注意力锁定在“人”上,聚集在“语文”上,仅为了“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在课文解读时,一味地将文字煞费苦心地破译成幻灯片、录像、音乐,将课文肢解得面目全非,简单变成动画片的播放。虽形象直观,却武断地剥夺与侵占了学生对文字的想象与创造空间,冲淡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品味。像我们在教授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时,这些诗词读一遍都让人感动,老师或稍加引导,抒发一下对诗歌的感触;或旁征博引,将别的诗与之比较,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哪里还用得着那些精美的图片和音乐?因而,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关注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以免造成“人”的消隐和“语文”的消失。
  
  误区三:盲目陶醉课件,造成学生思维缺失
  在很多的多媒体课堂上,有些老师一味地问,一味地做(题目),一味地看(幻灯片),大多像开会(杂)、像演戏(乱)、像比赛(闹)等,一味地追求新、奇、异,很少有停下来对画面本身的内容作充分的讲解,并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探讨,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探究,这就使得学生该做的笔记没做,该思考的没跟上,对所学的内容生吞活剥。教师台前豪情满怀,学生观后四顾茫然。这种课堂,何谈“以学生为主体”?因而,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充分发挥课件“导航器”的作用,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增强课件的智能化,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其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语文教学服务。
  
  误区四:喧宾夺主,造成资源浪费
  目前的语文教学,很多老师为体现“新课改理念”,完全摒弃粉笔加黑板这种“刀耕火种”式的语文教学,把多媒体看作唯一的教学手段。另外,课堂教学评价中过分强调多媒体的重要性,对一些教师盲目选用多媒体教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好像没有使用课件,就“教学思想滞后”“教学手段落后”。于是,语文教学中盲目乱用多媒体,课件成了课本和黑板的简单复制,辅助手段成了“代替教学”。比如这次观摩大赛上一位教师在上《安妮日记》一课时,播放了PPT文稿二十余帧,文字数以千计,还加入了二战时期的图片二十余幅,又导入电影、电视资料,再插入几段音乐,整个课堂轰轰烈烈,学生情绪激昂高亢。课后询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时,他们大多说场面如何如何……笔者以为,这节课表面“红火风光”,但学生的兴奋点过多的转移到画面演示上,学生的思考空间被挤掉,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结果只会本末倒置。这既不能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不能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更不能把语文教学的最本质的任务——语言文字的学习落到实处。
  所以我们要正视这些误区,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应以课堂教学效果来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才能使多媒体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才能为语文教学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天空。
  
  闫振松,教师,现居江苏赣榆。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为我们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好的作品都蕴藏着深厚的艺术美,而一切作品又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作品的艺术美也是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欣赏,受到美的熏陶,使精神世界丰富起来,那么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贯串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不应孤立地进行。只有深
在秋高气爽,枫红菊黄的时节,本刊特约记者孙怀永慕名来到素有东方古乐之都美誉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踏上这“汉东大郡”的土地,依偎在这座年轻的新型工业城市的怀抱,一股古朴典雅、厚重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虎跃龙腾、开放发展的时代春风扑面而来。白云湖碧波荡漾,游船画舫往来如梭,湖北随州市实验高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湖畔。沿着湖堤宽敞的白云大道,在柳丝的牵引和黄莺的叫声中,笔者来到了校园,在校长办公室采
电视剧《济公》的主题歌《鞋儿破,帽儿破》中有一句歌词为“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就听到很多人唱成“nán wú āmí tuó fú”,这六个字中,就有四个唱错了。它们的准确读音是?押nāmó ēmí tuó fó。四个读错的字均为多音字读音混淆。  其实,在生活中,在讲台上,包括影视剧里演员所说的台词,都时常能听到读错的字。假如你在看电视时注意听的话,就会发现即使是央视的一些大腕主持及新闻播音员,有
一、审美目标    1、形象美与画面美  许多古诗描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日月星辰,风霜雪雨,山水草木,田野园林,花鸟虫鱼……,诗人往往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具有意义的场景来言志抒情,往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美丽绝伦。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紫烟”、“瀑布”、“银河”,具有色彩美,“挂前川”、“飞流”、“直下”、“落九天”具有线条美,两者构成了一幅雄伟壮美的庐山风景画。  
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世界,教育的责任在于开发每个学生蕴含的个性潜能,使每个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促进学生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地学,从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聋校的教学讲究整齐划一,过分强调了“同”,而忽视了“异”,这种划一性束缚了聋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优秀聋生也难以脱颖而出。如何改变这一
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不是以情感的起伏、深刻而取胜,而是以描摹事物 的细致入微、精彩纷呈而吸引人的眼球。它描绘了一幅幅妙趣横生的画面,形成了一种高雅娴致的情趣,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回味悠长。而纵观我们学生写作的此类文章,往往显得生硬、干瘪、单调无味。他们笔下的景物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景物相去甚远,更不用说传神地、令人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景物了。所以如何去写这类文章,如何写出花样、写出文采也就成了老师指
“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推行,生命教育的思想理念正日渐深入人心,并且已经体现或渗透在中学教育的各门学科以及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之中了。然而毋庸讳言,客观上由于我国的生命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体系还远未完善与成熟,实践层面也还只是处于边试点边摸索的阶段,因此,各门学科如何来正确实施生命教育就成了一个特别值得关注与研究的新课题。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不
《德国孩子的“爱情”》讲的是一个中国小女孩在学校里被德国小男生追求的故事。我们的中国小女孩,怀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对待被爱不是像德国的小女孩那样“得意”,而是“愤怒”。可德国的小男生却“坦然”地大胆追求,并不害羞。对待这件事情,德国老师既没有批评他,也没有阻挡他。男孩的母亲更是采取了一种完全出乎我们意料的思维方式,积极引导孩子为了爱,为了实现爱的理想去努力学习,而且这种引导产生了积极的结果。反观我们
随着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深入,国家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个性化作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始形成一股热潮。对什么是个性化作文,理解大同小异,核心在于学生的作文要写出个性,但如何让学生写出个性的作文却见仁见智。所谓个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与他人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每当听到这首《橄榄树》,就会想起那个梳着两条长辫子,在一望无际的撒哈拉大沙漠行走的女子,她,就是三毛,一个读者心中永远的传奇。  “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份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