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实施生命教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N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推行,生命教育的思想理念正日渐深入人心,并且已经体现或渗透在中学教育的各门学科以及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之中了。然而毋庸讳言,客观上由于我国的生命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体系还远未完善与成熟,实践层面也还只是处于边试点边摸索的阶段,因此,各门学科如何来正确实施生命教育就成了一个特别值得关注与研究的新课题。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不仅决定了语文学科与生命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还决定了它在实施生命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那么,语文教学又如何来利用这种优势,正确实施生命教育呢?我认为,以下三点尤其关键。
  首先,教师自身急需加强生命教育理论学习,重新深入思考“成人与成才”等事关教育本质与目标的根本性问题,进而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生命教育旨在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它关乎教育的本质,是一切教育的原点起点,也是一切教育的终极目标,有着极其特殊与崇高的地位。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除了要具备全新的语文课程理论素养外,还要自觉树立生命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成材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和“学习观”。只有具备丰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全新的教学视角和坚定的人文理念,才能高屋建瓴,目光如炬,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自觉建立起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并真正构建起流淌着人文关怀、涌动着生命气息的新型语文课堂。
  其次,教师应充分发掘和善于利用语文新课标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合理设置三维目标,在注重传授知识、方法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自觉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与人性的涵养,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雅斯贝尔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激活文本,品味语言,在芝兰般馥郁芬芳的语文氛围中,让师生、生生和文本之间能轻松架构起一座座思想、情感自由交流与沟通的立体桥梁,引领学生们走进一个个名人巨子抑或普通民众鲜活的内心世界之中,去呼吸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去叹服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宽广胸襟,去涵咏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诚与热烈,去体味史铁生徘徊地坛、去意彷徨的苦痛与艰难,去感佩贝多芬“我要紧紧扼住命运咽喉”的刚毅与坚忍,去体察果戈理笔下小人物“含泪微笑”的善良与挣扎……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力求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不可复制的成长体验与精彩纷呈的生命教育过程。
  再次,教师在实施生命教育时,应避免采取那种概念化、“贴标签”的简单说教方式,而应结合学科特点,积极主动地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在不断拓宽语文天地,发展学生多种语文能力的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比如,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渗透着生命教育思想元素的主题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让学生们体验生命的热情奔放或淡定优雅,粗犷激越或甜蜜忧伤;可以就专门的生命教育话题组织开展辩论赛、征文比赛,让青春的笑靥绽放生命的光彩,让青春的靓丽彰显生命的内涵;可以指导成立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宣讲生命教育理念,撰写、交流对生命的体验、顿悟、珍爱与颂扬;也可以结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观看感人的影视,进行一番文化上的苦旅与反思;还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或者引领学生亲近自然、纵情山水……让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语文实践活动,也能时时闪耀着生命教育的光辉。
  总之,生命教育以教人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为己任,有着极为丰富深广的人文内涵。生命教育不仅是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核,也是语文教育的良知底线。语文教师应自觉更新教育观念,运用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充分发掘教材中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
  
  汪国旺,教师,现居安徽祁门。
其他文献
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自古以来就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而社会也赋予它很多的称谓:教师像园丁一样培育鲜花而自己默默无闻;像蜡烛一样照亮别人而燃烧自己;像火箭一样把卫星送到预定轨道而自己毁灭……这些比喻共同讴歌了教师的牺牲精神,教师也就成了“光荣的殉道者”。然而,这种“殉道者”似乎与“绝对的权威”相联系:园丁按照自己的意愿修剪花枝,蜡烛随心所欲燃烧,火箭安排卫星的轨道不能“失之毫厘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也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写作的进步。”所以作文课上,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下水”,通过自己的“下水”,去了解学生作文中的种种问题,去发现学生作文出现问题的“结症”,从而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最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教师下水,既可以彰显教师个性魅力,又能提高
语文教学评价是根据语文学科的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确定语文教育活动的目标实现程度,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而我国的教学评价的真正发展是始于1984年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以后,在理论上仍不成熟。就语文学科来说,我国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也远远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长时间以来,在许多地方,分数的高低几乎成了唯一评价老师教学的好坏和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标准。因此,老师围着试题押
执拗的母亲终于答应跟我们一起去旅游,那还是在我劝说许久并使出希望她旅途中能一起帮助照顾我儿子这一杀手锏之后。她答应时一家人正吃着晚饭,我如释重负地抬头看了母亲一眼,恰好看见几缕白发在母亲的头顶微微扬起,像秋风中的树叶般幽幽一转,又一转。我的心不禁一紧,有种尖锐的要刺穿自己的东西让眼睛湿热。  这一年母亲老得特别快。自从跟我们一起搬至乡下,每天都能看见她,也清清楚楚地看着她一天天地显老。每天早晨,她
小学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为我们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好的作品都蕴藏着深厚的艺术美,而一切作品又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作品的艺术美也是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欣赏,受到美的熏陶,使精神世界丰富起来,那么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贯串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不应孤立地进行。只有深
在秋高气爽,枫红菊黄的时节,本刊特约记者孙怀永慕名来到素有东方古乐之都美誉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随州。踏上这“汉东大郡”的土地,依偎在这座年轻的新型工业城市的怀抱,一股古朴典雅、厚重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虎跃龙腾、开放发展的时代春风扑面而来。白云湖碧波荡漾,游船画舫往来如梭,湖北随州市实验高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湖畔。沿着湖堤宽敞的白云大道,在柳丝的牵引和黄莺的叫声中,笔者来到了校园,在校长办公室采
电视剧《济公》的主题歌《鞋儿破,帽儿破》中有一句歌词为“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就听到很多人唱成“nán wú āmí tuó fú”,这六个字中,就有四个唱错了。它们的准确读音是?押nāmó ēmí tuó fó。四个读错的字均为多音字读音混淆。  其实,在生活中,在讲台上,包括影视剧里演员所说的台词,都时常能听到读错的字。假如你在看电视时注意听的话,就会发现即使是央视的一些大腕主持及新闻播音员,有
一、审美目标    1、形象美与画面美  许多古诗描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日月星辰,风霜雪雨,山水草木,田野园林,花鸟虫鱼……,诗人往往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具有意义的场景来言志抒情,往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美丽绝伦。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紫烟”、“瀑布”、“银河”,具有色彩美,“挂前川”、“飞流”、“直下”、“落九天”具有线条美,两者构成了一幅雄伟壮美的庐山风景画。  
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世界,教育的责任在于开发每个学生蕴含的个性潜能,使每个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促进学生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地学,从而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聋校的教学讲究整齐划一,过分强调了“同”,而忽视了“异”,这种划一性束缚了聋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优秀聋生也难以脱颖而出。如何改变这一
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不是以情感的起伏、深刻而取胜,而是以描摹事物 的细致入微、精彩纷呈而吸引人的眼球。它描绘了一幅幅妙趣横生的画面,形成了一种高雅娴致的情趣,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回味悠长。而纵观我们学生写作的此类文章,往往显得生硬、干瘪、单调无味。他们笔下的景物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景物相去甚远,更不用说传神地、令人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景物了。所以如何去写这类文章,如何写出花样、写出文采也就成了老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