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剧角度浅析《公民凯恩》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inand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影片《公民凯恩》编剧的六个方面来分析这部影片,一是分析影片的情节构建,二是矛盾冲突,三是人物形象塑造与人物形象构建,主要分析编剧是通过怎样的铺设来设计凯恩这个形象以及与凯恩相关的人物的。四是影片中8道具“玫瑰花蕾”存在的意义。五是题材内容与主题内涵,主要分析影片透过故事内容所折射出的时代主题与时代内涵。
  关键词:情节构建;矛盾冲突;人物塑造;玫瑰花蕾;内容主题
  一、《公民凯恩》情节构建
  整部影片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框架:凯恩临死前说了一个字“玫瑰花蕾”,某报编辑部派记者去采访凯恩生前的亲人和好友,试图寻找“玫瑰花蕾”的涵义。记者自始至终没有查出真相,但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把“真相”告诉了电影观众,“玫瑰花蕾”其实是凯恩幼年时玩的雪撬的名字,象征着他内心深处对天真纯洁的渴望,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有很多观众都上了编剧的当,以为“玫瑰花蕾“暗藏着有关影片的重大“玄机”。其实,它只提供了全文的线索,该片的精华不并不在这个线索里,而全在依附于寻找线索的六段闪回中。
  第一段闪回是一部九分钟左右的纪录片,你可以了解到凯恩的一生,包括他兴建Xanadu宫殿,他的仕途状况,他在出版业所获得的成就,他的私人生活以及婚姻状况,以及他无比凄凉的晚年生活。
  第二段闪回是通过记者查阅图书馆资料,从银行家撒切尔先生的回忆录手稿中,得知凯恩的身世。凯恩的母亲原来开一家乡村小客桟,一位过路客人付不起房钱,拿一个废弃的矿作抵押,结果这个矿后来挖出了黄金。凯恩母亲把五岁的小凯恩交给撒切尔监护,送到最好的学校受教育。但凯恩长大后对自己的身价没有兴趣,反而想通过办报,为穷人声张正义。
  第三段闪回是记者对凯恩经理人兼生意伙伴伯恩斯坦先生的采访。伯恩斯坦对凯恩充满了崇拜之情,他透露了许多凯恩办报初期的事情,还有凯恩开始显露出收藏的习惯,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以及他的第一次婚姻。这里值得提到的一点是伯恩斯对于玫瑰花蕾的干扰性判断。
  第四段闪回是采访凯恩的好朋友、也是他报社的戏剧评论家李仑德。李仑德对凯恩非常了解,他们是同学,从凯恩创业初就跟着他;但随着凯恩从热情洋溢的青年演变成狂妄自大的报人,他对凯恩的态度也开始从全力支持,到怀疑冲突,最后彻底分道扬镳。李仑德向记者提供了有关凯恩第一次婚姻更内幕的信息,他跟第二任妻子的邂逅,他政治生涯的破灭,以及他最后为了妻子的歌剧事业跟好友反目为仇的细节。
  第五段闪回是记者采访凯恩第二任妻子苏珊。苏珊讲述了她被迫练歌剧的痛苦遭遇、她在舞台上的惨败、她的自杀未遂、她在“宫殿”里的日子(派对和孤独),直到最后她痛下决心离开凯恩。从他第二任妻子由第一次的拒绝接受采访,到这次对凯恩的控告和声讨,可以看出凯恩的专制以及他内心的控制欲。
  第六段闪回来自凯恩的大管家雷蒙。雷蒙见证了苏珊离开后凯恩孤家寡人的凄凉,他还听到过有几次凯恩自言自语说了“玫瑰花蕾”一词,但他也不明白是指什么人或什么东西。这一段很短,直接通往结尾。
  二、矛盾冲突
  传统的好莱坞经典模式讲究一个封闭性的结尾,即故事从矛盾冲突开始,由解决问题结束,是戏剧化的故事结构模式。在本片中,却让观众根本看不到结局,或者说,观众看到的结局只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用开放性的手法使得观众不必强行接受导演的意图,而有了自己能够感受的空间。
  三、人物形象塑造与人物形象构建
  对凯恩的塑造,它融入了冲突、欲望和最后的结局。它将男孩带离母亲的控制并向他许诺,如果现在能服从父亲的法律和程序,他将来就能拥有父亲的位置。凯恩被带走,也如他母亲所愿,他成为了一个很伟大的人,但是他的成功却没有换来他想要的一切,童年的创伤,缺少家庭的爱,导致他变成了后来的控制欲极强的一个富翁,他想让第二任妻子成为他心目中的歌剧家,无奈艾米丽并没有成为歌星的潜质,最终艾米丽在无奈与压抑中离开了凯恩。他的好友李伦德也在与他盲目让艾米丽成为歌剧家这件事上产生了分歧,最终朋友情断,也离开了凯恩,凯恩生命中先后出现的对他重要的人物母亲、妻子、朋友都相继离开了他。
  四、影片中玫瑰花蕾存在的意义
  凯恩临终前口中所说的“玫瑰花蕾”在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也展示了出来,原来指的是童年雪橇。我们可以把这看做是一种恋物癖。恋物癖就是把情感固着在某一物品上,人为地抵制知识带来的改变。佛洛依德认为,恋物具有屏蔽记忆的功能。迷恋物大多是光彩夺目、令人赞叹、抓人眼球的,它在记忆和那段原初的创伤经历之间插入了一个物品。与此同时,这一物品也标示出它要掩盖的失忆之地。
  五、题材内容与主题内涵
  《公民凯恩》的主题随着它剧情的铺入变的非常扑朔迷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它嘲讽了美国社会里许多浮士德式的人物,为得到整个世界,而出卖自己的灵魂。虽然是一个人物传记,但实质上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涵盖的是整个物质世界里追求欲望满足的人们。
  《公民凯恩》不论从哪一方面挖掘,它都是一部传世经典经典之作,而且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影片。要说其的故事架构的只有70分的话,另外完美的地方完全得益于威尔斯的导演和表演,他用含而不露的艺术手法将现代社会问题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深刻的揭示了财富对于人性的扭曲。
  参考文献:
  [1][美]路易·贾内梯:认识电影[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2][英]彼得·康拉德、奥逊·威尔斯:人生故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庄子》内七篇是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其中《养生主》是庄子论述其生命观的一个短篇,是庄子生命观的体现.本文以《养生主》为例,论述了“知无涯,知殆而止”和“不近名、不近
摘 要:小妞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类型,有其独特的类型模式和特点。之前的相关文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多以个案进行解析,从单部电影中的某个角度切入,传达作者对于小妞电影的个人理解,缺乏针对小妞电影理论的系统阐述。另外一类着力于小妞电影浅层次的理论分析,理论研究多集中于小妞电影定义和类型的简单梳理,没有着眼于小妞电影的发展历程,缺乏对小妞电影类型模式和特点的系统阐述。在国内的理论研究领域中,还没有出现对
一些同学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时常忽略二次项系数a的取值范围和根的判别式Δ≥0这两个重要条件,造成漏解或错解.现举几例予于剖析,帮助同学们走出 Some students solve
十多年前,我曾发表过一篇散文,名为《绝壁千重树万里》,是以杨升庵诗《乌蒙铺》中的首句为题的,杨升庵这首诗,写的是滇云“水道至险,步道艰阻”的情景,而我的这篇散文也是写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求有关代数式的值这类型的问题,往往需要灵活运用根的定义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解,才能达到非常简捷的效果.现举例说明. It is known that the root of a
摘 要:重章叠句、回环复沓是《诗经》最常见艺术手法,前句与后句之间往往只差一两个字,为了让语言显得灵活多变,同义词的使用在《诗经》中格外丰富。但是《诗经》中的同义词大多是同中有异的词,这些同义词意义相近,但在意义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方面却存在着差异。本文研究同义词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举例论证其同,辨证其异,辨异是主要目的,并进一步来探索同义词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诗经》;同义词;证同;辨异;
摘要: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自问世以来就对国内外翻译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动态对等翻译观是其翻译理论中的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并且他把读者的反应纳入了评价翻译的因素之中,但同时奈达翻译理论也存在着某些不足。研究分析奈达的翻译理论对我们深入认识翻译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奈达;翻译理论;动态对等  一、奈达的翻译理论概述  尤金?奈达这个名字不仅在翻译界,而且在翻译学界为众人所熟知。他的翻译理论是
爸常咒我:“你为什么是人呢?假如随便是个别的什么动物,哪怕是一级保护,我也要一刀结果了你!”一次打过群架回到家里,爸也是这样咒我的.
期刊
同学们都知道语感、乐感、球感,那么数感是什么呢?可以说数感就是对数或式特别的感觉.有些人见到数或式时他们大脑中就会产生联想,经过综合分析,获取重要的信 Students know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在立足吃透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前提下,更应该用层层递进的课堂师生对话,启迪学生思维高度,为学生架设知识阶梯,让他们去摘“顶峰杨梅”,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