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全球化视野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cus2316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等。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革命,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正在加速发展。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孤立地发展。中国将更深、更广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国将融入世界,世界因为有了中国而更加精彩。历史是已经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流动的历史。“从历史的宝库中提取那些为时代所需要的财富以服务于时代”,是历史教育的现实价值之一。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从古今中外的史实中提取有效信息,引导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化意识,以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
  古代历史总体上是各民族、各个国家在相对孤立、相互隔绝的状态中发展的历史。以农耕生产为主,农本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决定了世界的整体格局是孤立而分散的,但在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中也有相互交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共同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为人类的文明史呈现出了一个五彩缤纷多样化的世界。面对21世纪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在中学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发扬“明镜可以照影,往事可以鉴今”的传统,重点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历史,了解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同一时期世界上典型国家历史发展情况,同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懂得世界发展的多样性和同一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辉煌为人类世界的文明书写了最辉煌的篇章,中国是世界最重要的组成部份之一。从而从整体上树立起人类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观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伟大国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除清王朝出于防御和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曾一度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之外,对外开放长期占据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导地位。在明朝中后期以前,中国的国力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出版的《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统计,从公元1—1500年世界的科技发明共157件,中国独占98件,是世界科技发明的62.4%,特别是公元401年—1000年,中国的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的71%。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是源于中国。夏商周时期,中国和东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中华文明之光普照东亚。中华文化圈形成。应该说早在西汉以前,中国和西亚、中亚、西方就有了经济文化交流。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出现、西汉末年印度佛教的传入、大秦王派使臣来汉,中国和印度、阿拉伯及地中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到了大唐时期,中国和朝鲜、日本、波斯、大食、东罗马等七十多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达到了较高水平。四大发明的西传,改变了西亚、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风貌。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西学东渐等等,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一方面是在总体上相对孤立独立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在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相互交流中,不断的容纳、吸收、融合其他民族优秀的东西,并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第三,在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中,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地区和民族的发展,创造、丰富了自己的历史文明。总之,中华文化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努力向外传播、扩散。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物质文明,丰富了各自的精神生活,为人类呈现了一个绚丽的世界。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翻开了中华文明的新篇章,而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先于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的有埃及、西亚和印度,稍后有爱琴海。商朝时期,爱琴文明衰落下去,最后湮没无闻。公元前6世纪,中国正处在奴隶社会瓦解的大变革时期(春秋时期),罗马共和国建立,巴比伦和埃及先后被波斯帝国所灭,古代文明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古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成为最著名的两个城邦。战国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商鞍变法的那一年,亚历山大诞生。西汉时期,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立,基督教诞生。西汉末年,罗马进入帝国时期。南朝末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封建社会开始。大唐时期,阿拉伯帝国形成。大唐后期,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西欧进入了“黑暗时代”。明朝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形成,工场手工业的出现,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掠夺的开始,文艺复兴的兴起,宗教改革,教育与科学革命的出现,尼德兰革命的成功,世界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变。1500年前后发生的地理大发现把人类推向了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从此打破了人类历史分散和隔绝的状态,实现了各大洲文明的全球性交汇,开启了全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清朝顺治时期,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康熙时期,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与先进发达世界连接起来,与蓬勃兴起的欧洲工商业沟通了血脉。乾隆时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嘉庆时期,拿破仑战争燃遍欧洲。总之,在1500年以前漫长的人类社会里,整个世界是封闲的、隔绝的、割裂的、分散的,在其他人类早期文明已经消失殆尽的时候,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己近千年之后,西欧才开始了漫长而黑暗的封建时代,中华文明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继续向前发展,并创造了人类古代史最辉煌的成就。在人类历史发展重大转折的时候,中国没有自觉地跟上时代步伐和世界一同完成历史性的转折,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悲壮的一幕,中国在血雨腥风中以绝对的劣势被迫走进了全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中学历史教学的中国古代史教学,长期以来始终把中国古代历史作为孤立、与世隔绝、独立的状态下进行教学,虽然也有它科学的一方面,但这恰恰违背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更不适近代中国、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化将在世界范围内更深,更广的发展,世界日益变为一个整体。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史教学,站在全球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教育功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能走向世界,复兴伟大民族的优秀人才,做出历史学科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曾经为世界贡献了自己不朽的才智,也深刻的改变了这个世界。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面对已经开始了的全球化历史进程,逐渐落伍了。英国工业革命使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再度引发了新的一轮全球化浪潮。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引发了生产力的质变,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全球化已成为锐不可挡的当今世界发展汹涌潮流。回顾历史,我们清醒认识到: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司马迁说:“述往事,思来者”,审视千年世界各强国兴衰史,登高远望,“在中国土地上所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一系列伟大变革、伟大建设,具有突破洪荒光照亘古的永久性意义”④。中国必将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同时,也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史教学,更有利于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有利于培养国际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宏志:现代中学历史教材应有的性能,历史教学,2001年(1)
  2.刘文涛:新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的若干特点,历史教学,2001年(3)
  3.刘小荣:丝绸之路上的希腊文化,历史教学,2001年(9)
  4.何新: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思考,时事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614400 四川省犍为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当前,有一些人对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颇有见解,认为中国不民主,没有选举。可是还有一些人认为,现在不能急于搞这种西方式的民主,应该等待中国经济发展,最终自然的过渡到民主政治。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西方的那种民主呢?也就是国家领导人一定要几亿人投票选出来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  选举是指公民按照特定的方式选择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选举制度是规定公民与国家政权之间关系的、由公民通过选择
期刊
小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做到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做到花费时间少,效果好,以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化,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改的实施,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已从传统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仍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在组织教法的运用上缺乏创新和娱乐性,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等现象。怎样才能逐步改变这种传统模式,使体育向着兴趣快乐体育、终身体育转变,这是摆在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也是值得每位体育教育
期刊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语文的课程性质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
期刊
美术课是技能、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审美能力的提高,艺术修养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来亲身体验实现的。因此,在实施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确定出既切合实际又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个人兴趣是学生艺术实践的源动力    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是一个人对事物感觉喜爱的一种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建和谐——敢于大胆提问    据调查得知,大多数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宽容的老师,从心底里拒绝讨厌严肃、苛刻、挖苦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
期刊
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要求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更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就是一部创新史。初中阶段,创新教育最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形成富有个性色彩的创新能力。    一、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与学生应建立起朋友
期刊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流动的美,音乐实践活动也是如此。如果在以音乐作为基础的实践活动中听不见音乐,看不到音乐的踪迹,那么这样的活动会有多大魅力吗?  曾听到这样的教学:教师将一大堆发音体(如:瓶瓶罐罐等)堆于课桌上,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能模仿什么声音,然后引导学生或是为画面配音,或是创编音响小品,学生玩得其乐融融,课堂上气氛活跃,热闹非凡……细细品味,这样的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如果说模拟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利用多媒体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恰当地讲解,能
期刊
在多元化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数学,需要教师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寓于故事、游戏等情境中,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课堂设置成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舞台,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数学学习活动中。那么,教师在具体情境中应如何做呢?下面,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一、在故事情境中“学”数学    故事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知识点、重难点通过故事的形式描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