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jia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欣赏“喜鹊登枝”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姥姥的剪纸”。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神)
  2 是啊,姥姥的剪纸可神了。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这幅“喜鹊登枝”上,(出示图片)好好欣赏。你觉得剪得怎样?
  3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喜鹊登枝”的呢?这幅剪纸又是怎样剪出来的呢?自由读读第4~6自然段,找找答案。
  4 (课件出示: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指名读。真是栩栩如生啊!我们一起来赞叹吧!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再现情景,让学生从剪纸图片中感受到姥姥精湛的技艺,由此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自然而然走进文本。
  二、感受姥姥高超技艺的原因
  1 那么,这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剪纸,姥姥是怎样剪成的呢?(出示: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姥姥这样都能剪出这么美的作品,可见——
  2 姥姥如此高超的技艺是与生俱来的吗?(不是)那是怎么练就的呢?你能用姥姥自己的话来回答吗?(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让我们齐读姥姥的话。这句话的意思你明白吗?(练的多,手中有数)
  3 你能联系上下文来找一找“总剪”是怎样剪的吗?(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其中“剪”字用红色标示)自由读这句话,从中能读出什么?
  4 因为姥姥成年累月地剪,所以即使在被蒙住眼睛的情况下,也能剪出如此完美的剪纸,这就是——(生齐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5 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联系实际说)
  6 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说到这,老师想到了一些谚语,你们想到了吗?(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7 小结:同学们的积累可真多啊!勤于积累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你看,我那么调皮,姥姥不但不生气,反而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可见,姥姥多疼“我”啊!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文本中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感悟,让学生自主亲近语言文字,深入开展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教师抓住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引导学生领会姥姥的技艺高超,再链接学生的生活情境,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轻松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感受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
  1 这不,到了——(课件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这看似一句平淡的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们认为是什么字呢?(板书:拴)一般是用什么拴住什么?(用绳子拴住物体)课文中用什么拴的?(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姥姥用什么内容的剪纸拴住了调皮的“我”呢?(老牛和兔子)
  2 姥姥剪了许多幅老牛和兔子剪纸,课文中具体描写的有几幅?默读第7-13自然段,画出句子,给这几幅剪纸起个题目。你能从剪纸的内容中体会到什么?(指导交流“牛驮小兔”“啃食青草”)
  【设计意图】这一步让学生默读、勾画、批注,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要求,进入边读书边思考的境界。
  3 同学们感觉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吗?你还从哪些句子的字里行间中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
  4 (出示:从那时候起,……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这段话中,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缠)“我”怎么缠的?可能有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来,把我当姥姥,你来缠缠我。
  5 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上学前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越走越远,姥姥还要不断寄来剪纸。让我们把目光移到这幅剪纸上,(出示段落)给剪纸起名。从这幅剪纸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思念,期待,牵挂,爱)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6 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满头白发的姥姥站在村口,遥望远方。此时她想对“我”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读是为了积累语言,写是为了升华情感。课内练笔,读写结合,注重实践,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7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姥姥对“我”的期待。姥姥对“我”牵肠挂肚,而“我”又何尝忘记过姥姥呢?
  8 (出示句段:事实上,……有声有色。)默读有助于思考,让我们默读这段文字,静静地思考,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9 同学们,如果童年时姥姥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现在拴住的是“我”的什么?(师板书:心)
  10 纵然天涯海角,我心依旧,我梦依旧,姥姥用她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我”的心,成了“我”美好的回忆。此刻的“我”最想对至亲至爱的姥姥说些什么?
  11 也许,再多的语言也难以表达“我”对姥姥的思念,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文字。(生齐读)
  12 书读到这,你们认为姥姥仅仅是用她的剪纸拴住了“我”吗?(思念、期待、牵挂、亲情、呵护……)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字,那就是——爱。(板书爱)。
  13 总结:同学们,也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像笑源的姥姥这样有一手绝活,但他们至少有一点与姥姥是相同的,那就是——(让学生说)所以,同学们,今天我们记住了这位可亲可敬的姥姥,但我更希望大家能永远记住,在我们身边默默关心我们、疼爱我们的所有亲人!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 课外阅读《老家的剪纸》。
  2 观察或回忆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你关爱的语言、动作或点滴小事,用你手中的笔表达你对他们的依恋与感恩之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进生活,这样的拓展是基于文本、服务文本的,文本深藏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挖掘与展示。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情怀中,理解和体验加深了,有感悟和思考,表达也是从文本出发,最后又走进了生活,与生活紧紧相连。
其他文献
如何才能让阅读教学真正有效起来?我认为必须做到阅读教学的“三结合”。  一、自主性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相结合  在进行自主性阅读教学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进行多元化的、开放性的阅读教学。在传授阅读方法時,教师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時,我问学生
高等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指出文化元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文化元素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许多教师认为,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淡化了字词教学。我认为,高年级识字教学不能丢,教师要努力改进识字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和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一、明确目标,在预习中培养识字能力  经过低、中年级长期的识字训练,高年级学生已掌握许多有效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课文中的许多生字词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自行解决。  首先,在每篇课
如何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们尝试着运用一种常见的、可行的游戏——编儿歌,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更多的汉字,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一、关注趣味,遵从创编的原则  1 短促,动感十足。识字儿歌不同于纯粹的故事编撰,要短小精炼、直奔主题。可以让学生先编故事,然后再引导其删繁就简将故事“提纯”,让识字故事儿歌变得简洁,具有跳跃性,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做到:书声琅琅,畅所欲言,情绪高涨,惊喜不断,体现出“我参与,我快乐;我实践,我进步;我思考,我創新”的和谐局面。  一、我参与,我快乐  1 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让学生进入情境。我们写教案往往只写教学过程、步骤、环节,而开场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每一节课前我都要想一下这一课怎样开场。当然,开场白不能一成不变,有时我请学生猜谜语,有时播放一首动听的歌曲
朗读教学中,我们既要强调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又要明确掌握技巧的重要性。如何将朗读技巧巧妙而又不露痕迹地传授给学生,下面几则案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钟声不绝,引心弦共荡  对于古诗朗读技巧的指导,我们通常指导学生做到准确地划分语节(节拍),然后读出古诗节奏的整齐、匀称,体味语言的音乐美。然而,古诗诵读,长此以来几乎已成固定的格式,即使不深解诗意,也可以读得有板有眼。于是,具体作品的独特韵味
我教过许多次三年级,曾为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头痛、烦恼。怎样让他们乐意习作,写什么、怎样写,就成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兴趣——唤醒习作愿望  1 心理暗示,轻松进行。怎样让学生不产生畏难情绪呢?我觉得心理暗示很重要。我经常会用轻松的口吻告诉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多有意思,把写话再多写几句就叫习作啦”“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习作,你们愿意把写话变习作吗?”通过这样轻松的
一、把握口语交际的系统性、综合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系统性——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低、中、高三个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是不同的。首先对“听”的要求是这样的:低年级是“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中年级是“把握主要内容”,高年级是“抓住重点”。三个阶段,“了解、把握、抓住”,三个不同的词语,是对不同阶段学生口语交际中“听”的不同要求。表达方面,低年级的要求是“简要讲述”,中年级是“清楚表达”,高
[教例](学生对照活动要求自主默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教者则在教室内巡视。一段时间后,见各组都讨论得差不多了,教者示意各组学生开始汇报)  生:从“喜欲狂”可以看出诗人一定心情舒畅、十分兴奋,因为杜甫高兴得简直快要发狂了。我们组想读一读第三四句。(小组齐读)  生:我们也从“漫卷诗书”体会到了诗人的欣喜若狂。诗人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又唱又跳,手舞足蹈了,他胡乱地收拾诗书,已经没有心思读书了。我们组
现在有些语文课堂,以声、光、电组合的多媒体课件来取代教师范读,笔者不禁要问:难道新课程改革下,范读就没必要了吗?笔者倒认为精彩范读会为语文课堂增添活力.一、精彩的范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