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p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剖析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库车县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实验,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技能的掌握。通过第一轮的课改实验,对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虽有一定的帮助,但不少教师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听讲状态,被动地在教師设置的教学模式中转圈,而教师处于主宰的地位,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学习几何的兴趣、解题的兴趣不浓,教师对数学思维培养价值认识不足,学生对数学的应用价值认识、学习经验的积累价值认识肤浅,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联系意识、交流意识、反思意识、提出问题意识、质疑意识不强等。
  二、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
  1、学校缺乏竞争机制,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数学教师,没有数学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就不能挖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也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县农村初中均为公办学校,校内缺乏竞争机制,进取性强的数学教师不多。虽然教师学历绝大部分达到大专及本科水平,但真正潜心钻研数学教学业务的教师为数不多。教师自己没有创新的意识,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怎么能发现和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教师教学方式更新缓慢,借助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能力贫乏,农村初中虽然配置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但不少老师(有的是青年教师)仍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等传统教学模式,不少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被闲置,大量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2、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农村初中大量优质生源流失,剩余的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基础比较差,而初中数学难度逐渐增大,该科目又相对枯燥乏味,加上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于是对学习数学学科失去了兴趣。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
  (1)学生自身素质:由于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初中生贪图享受、娇生惯养、没有吃苦的精神,意志不坚强,缺乏毅力和耐心,在学习数学时一碰到困难就会丧失信心,造成学习动力不足。
  (2)学生上课情况:听课情绪不高,回答不积极,甚至不回答问题,课堂上很少有学生向老师提问题,下课几乎没有学生找老师答疑解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讲空话,有的打瞌睡,有的看课外书等。
  (3)学生作业情况:抄袭现象严重,有的整个班的作业如出一辙,不去思考,只是把作业当作老师布置的任务,并不当作自己应该做的事,极少部分学生根本不做作业。作业中的错误,很少有人改正。
  (4)学生反馈情况:许多学生已经形成了厌学情绪。而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师关心的是升重点中学及普高有希望的学生,对没有升学希望的学生放任自流。
  (5)非智力因素(包括情趣、意志、注意力等)对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常常知难而退,陷入自卑——畏惧——厌恶的恶性循环中,对学习数学产生厌烦的心理。
  3、传统的评价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量化为特征。在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以及社会对教育的评价还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老百姓的升学观念未能根本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局面没有彻底扭转。考试“排队”仍大面积存在,持续不断地用分数和排队来甄别学生数学成绩的优劣,使那些原本充满学习热情的学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如果评价把学生心理搞得过于脆弱,造成学生原有的学习热情和愿望一点点丢失,那么这样的评价就非改不可。
  4、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农村初中的不少数学老师对学困生没有认真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甚至歧视他们。学困生在数学教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教师没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统一。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思维和认识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认识,认为“教得好不好不是教师的责任,学得好不好是学生的责任”,很少从自己教学方面探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的学生学习注意力分散。学困生由于长期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学习数学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而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耐心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
  三、学生学习数学潜能开发的途径
  1、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①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往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一旦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愉快的教学气氛,师生间就会相互感染、互相促进,就会使学生乐学、愿学。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氛围中,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②教师还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发挥师生间的亲和力作用。教师要主动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中,力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③尊重学生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要有适当的宽容态度,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和克服。
  2、挖掘数学内在美,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数学的美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价值美,几何图案对称的均匀和谐美,数字的准确美等,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数学的和谐美表现在结构的协调性、对称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内部规律的组织性和对于美好事件的主宰。” ②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数理运算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数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中的美无处不在,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或发现都要给予肯定,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以及获得成功的自豪感,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之中。
  3、强化基本功训练,让学生在学会数学中找到自信
  数学教学不应只关心学生学会数学,而更应关注学生会学数学。然而,实践告诉我们,不“学会数学”就无从谈学习兴趣,更不可能“会学数学”。就目前农村初中的现状看,七年级读完了还不会分数计算,有理数没有入门的学生不在少数。试想这些别人讲的听不懂、分组讨论讲不出、自己动手做不对的同学,怎么能对数学产生兴趣呢?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方程(不等式)的解法、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等基本功,不仅是进入数学殿堂的敲门砖,也是养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与自然问题的基石,更是建立学习数学兴趣的前提。这些基本功必须让学生反复训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找到自信。
  4、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推动学生进行有意识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他们学习的需求,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因为思维能够使人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未知走向已知。” ③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问题情景,使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差距,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在教学中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思维的活跃,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要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情景,设置的问题应该既是学生可以接受的,也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探究性,这样可激发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排除障碍。
  5、增强学生成就感,在自我实现中认识自身价值
  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感兴趣的原动力,然而在农村初中要用一刀切的要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成就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运用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分层教学、分类要求、区别对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潜能,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既注意到开发优等生的潜能,又兼顾到学困生,避免总给他们以失败的体验,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积累成功中得到强化。第二,教师要真正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给予学生恰当的帮助,因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④当学生真正感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就是我自己的时候,由此而产生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会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初中学业考试命题要继续降低难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自信心。
其他文献
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也创造了新契机。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使美术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回归它本来的地位,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就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及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改
期刊
一、抓住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1.抓住重点训练项目。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人物特点”,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把握少年闰土外貌、动作、语言上的特点,在讲读课文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对少年闰土动作和语言这两个方面的分析与讨论上。因为外貌描写是静态描写,而动作和语言则是动作描写,这样便很好地揭示了文章思路的动静和详略关系。  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为的是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去抓准人物性格特点,在教学时
期刊
生活常规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规教育既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那么,如何帮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一、常规培养从入园的第一天开始  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不容易摆脱对家人的依恋,会经常哭闹,这样不利于常规的培养。首先要为小班幼儿营造—个熟悉的环境,当幼儿第一天入园,设法用玩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幼儿玩自己
期刊
一、提前作文的可能性  低段作文提前起步,是当前很多小学改革作文教学的重要举措。低段小朋友能写作文吗?或者说,提前作文的理论和现实的可能性如何?回答上述新问题,先要从口语和书面语的异同谈起。传统的语言学论著认为,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符号,是口语的一种记录形式,先有语言(口语),后有文字。最近的探究表明,口语和书面语历史起源是同步的,但功能不一样,口语起源于呼喊,文字发轫于涂鸦,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在岩洞
期刊
[摘要]准确界定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特征对于打击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维护正常的国家管理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以对刑法第九十三条和三百八十二条第二款的理解,论证“依照法律从事公务”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同时,以“村官”这一特殊的国家工作人员为例,论述了准确确认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身份问题对职务犯罪的侦查、定罪的实践意义。  一、探究国家工作人员本质特征的意义及范围  准确界定国家
期刊
兴趣是生活和学习的最好老师。写作,作为中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引导、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作文写的好的同学,无一不对作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有对某个事物激发了兴趣,才会有研究它、掌握它的欲望。所以兴趣是认识事物的不竭动力。  初中阶段,作文训练大都是围绕升学考试来展开的。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普遍存在兴趣低、练习少、水平差的写作现状。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是长期
期刊
摘要:教学探索合作学习发现力创造力  关键字: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探索,改变教学形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注重合作学习,注重三维目标的互相渗透,培养学生的发现力与创造力。  新课程改革开展至今,已初具成效,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受颇深,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即利于学生的学又利于教师的教。课程改革中指出:课程内容应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特点,将会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
期刊
在陈鹤琴教学法的原则中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的教学思想。显然,这种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强调了儿童的主体性,要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潜能,书本上的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应该自己学,这样即可以省去教师花不必要的时间去教学生,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更为重要是学生在发挥自我的主体性的同时,积累了自学经验。  一、陈鹤琴“先学后教”教学思想的
期刊
内容摘要: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正确引导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发挥创新思维,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们的心灵美,在游戏中培养他们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等优良品质,为孕育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播下心灵美的种子。  关键词: 創造 心灵愉快理解好奇心创新行为  我们的社会日新月异,科技力量更加加快了发展的脚步,更加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身边变得丰富多彩, 创造的精神和
期刊
教育要“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在新课程改革中,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一直探索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不能滞于传授基本的数理知识,而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初步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学中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注重教学的创新。  一、唤起创新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