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逐渐进入“少子化”时代(等3则)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2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逐渐进入“少子化”时代
  中国的邻邦日本正在遭受“人口少子化”的困扰。1989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57,被称为“1.57危机”。2005年,这一数字下挫到1.08,日本媒体惊呼“少子化已达危害国家兴衰的地步”。与此同时,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少子化问题也日渐浮现。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的总生育率仅仅为1.18。另据统计,今年高考报名人数900万人,是2008年以来连续下降的第四个年头。报考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数据表明,2008年是18岁适龄人口的拐点,随后快速下降。
  从人口学理论分析,适度、理想的低生育率被称为“更替水平”,也就是总和生育率在2.0左右。这一数字在1.5以下的为“很低生育率”,1.3以下的为“超低生育率”,1.0以下的为“灾难性低生育率”。“目前我国一些超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的生育率都在1.0以下。”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说。专家分析,中国的少子化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发展速度极快,而且不存在城乡差异。二是“未富先老、未富先少”。三是少子化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说:“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应对‘少子化’,真的等到十几、二十年后风险集中凸现时,局面将难以挽回。”(见《瞭望》,杨琳/文)
  学问学问,学本乎问
  凡是教过几天书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学生真是不会问问题——别说主动问老师问题了,就是老师提问,愿意主动回答的都没有几个。学问学问,学本乎问,非问无以成学。可惜现在的教学,往往只顾“学”而置“问”于不顾。原因很简单:所谓应试教育,只需要把考题答准答对即可,而考题的标准答案都在教科书与老师讲义之中,学生需要做的只是将其记下背熟,哪需要“问”的环节?
  超级中学:一将功成万骨枯?
  每一个地方都有这样一所神一样的中学,它们垄断了当地最优质的师资和生源,是重点大学甚至北大清华的保障,用流水线的模式输出流水线型的大学生,滚雪球般积累名气,使之处在教育资源“食物链”的顶端。它们是:广东华师附中、河北衡水中学、重庆巴蜀中学……
  这些被媒体和网民称为超级中学的学校,其生源一部分是本市户口的考生,另一部分则从周边地区吸引而来。这类中学的数量不多,却几乎垄断了其所在地区的优秀生源和教师,加之高昂的教育经费和政策支持,以及连年优异的高考成绩,在当地往往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新浪微博之上,有网友总结超级中学的三个基本特征:人数以万计,垄断尖子生,比拼升学率。
  在一些教育工作者眼中,这三样特征已经形成了一个马太效应。“因为升学率高,自然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挤破头想进校,学生多了,尖子生就多,升学率稳步上升,名气越来越大。”辽宁省实验中学一位高级教师向记者解析道。
  在名气与光环的背后,超级中学开始暴露出一系列弊端。对于同区域的其他学校而言,超级中学的存在,正在不断压榨它们的发展空间。
  “好老师我们学校也有过,但留不住,那些名校随便开一个条件,我们都给不起。”北京市密云区一所中学的校长说,学校的一名年轻教师,刚刚得奖有了些名气,便很快被挖走,“这些年走了不下十名好老师,几乎每年都有走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认为,农村孩子很难进入这些犹如航空母舰的超级中学,“马太效应导致强校越来越强,汇集优秀生源、师资与教学条件,且重心上移,向省会等大中城市聚集。这导致在考分上具有竞争力的农村生源减少了,在中小学教育中,能获得优异学业成就的农村学生减少了”。
  超级中学引发的种种弊端已经引发人们的反思。今年两会上,声讨超级中学的声音不绝于耳。著名学者杨东平更是撰文总结了超级中学的五宗罪过:一家独大、损害公平、助长应试教育和升学率评价、收取高额择校费、存在教育隐患。杨东平认为,超级中学是违反教育规律、有害无益的。它高扬的是应试教育的价值,延续的是“效率优先”的“教育产业化”路线。
  学者的愤怒不能阻止普通中学想要上升为重点中学、超级中学、“神”中学的决心,更不能阻止莘莘学子对它们趋之若鹜。一旦进入这样的学校,就成为其他人眼中的高帅富,受到45度角的敬仰。
  (见《看天下》,文/王鹏)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测试法,以深圳市S小学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情境与学生数学问题提出的能力表现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探究。聚焦于“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数学问题提出的能力表现”“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所提问题在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上的表现”这两个问题,发现:情境的开放性程度和表征方式对问题提出有很大的约束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问题提出能力;情境;六年级学生  一、现状:缺乏情境与问题提出关
【摘 要】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是获得数学知识的最基本手段。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教学中既需要通过实验与猜想等方式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也需要通过逻辑与证明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演绎推理。如此,不仅解决推理“是什么”的问题,更让学生走向对“为什么”的理解,进而学会灵活运用,让学习从浅表走向深度。  【关键词】推理;归纳;演绎;联系;本质   正如史宁中教授指出的那样,推理能力的培养对
(策划:李淳)  前苏联作家布罗茨基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是人类追求文明的象征,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它的阅读史。这层意义运用于学校教育显得格外重要——世界的教育史,从某个角度说就是教师读书、著书、传书的历史。  梳理新中国60年教师阅读的流变,聚焦教师书房故事,关注贯穿教育生活全过程的阅读行为对精神的滋养和对教学的助益,我们更加坚信,阅读是教师思想苏醒与生命更新的厚土
中国的大学变得像混合了政府和企业功能的奇怪公司,不再精心培养能独立思考的“人”,而热衷于培養“就业员”。施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中是这样嘲笑中国大学的:“它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并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来源:《新周刊》,黄俊杰/文)
尽管每天在烈日炎炎下来来回回,但是在为期12天的心理健康B证培训过程中,在不断地聆听、记录、思索和感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很多蕴藏智慧的话语,让我眼前一亮,让我有所触动,让我觉得辛苦的来回奔波是绝对值得的。    一、乙武洋匡:快乐成功的人生源于积极、乐观的心态    首先讲课的是华南师范大学的田丽丽博士。快人快语的她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她说自己最初读的是师范专科,后来从400多个同学中脱颖而出
【摘 要】加法概念与学生经验相符,容易建构;减法概念与原有经验偏离,较难建构。减法没有专属自己的概念词,是从“逆关系”的视角加以描述的。随着负数的引入,减法终将纳入加法体系。因此,加法模型是四则运算的基础,更是构筑数学知识大厦的重要基石。教学中,紧抓“逆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可以实现加减法的意义共同推进,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比翼齐飞。  【关键词】加法意义;减法意义;逆运算;加减关系  《加法和减法
【摘 要】构建基于学情、立足学生发展、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结构化教学模式,可从了解学生的学情开始,基于学情顺势组织教学,构建结构教学。就“倍的认识”单元的整合与拓展教学来说,结构化单元教学是适应学生起点、顺应学生认知、力求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结构化;倍的认识  一、问题缘起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理解
请收起懵懂无知的尖刺,收起狗的狂吠、鹰的得意,收起瞬间的沮丧、叫嚣的疼痛感。  来,我们来山顶打坐,与时光对峙,与时空交谈。  换一身柔软蓬松的羽毛,白衣白袍,听风声起舞,万物诗一般吟唱。请望向远方,直至三维空间的地平线,那些风云变迁的层叠山水和绿。没有尽头的强大时光和明暗身影,足可安抚你的记忆和旧梦。  它们是荒谬诞生的故乡,也是你生命里琥珀色的霞光。  慢,继续慢,盛大的慢,几乎停顿的慢。像看
我的朋友心地很好。   有次,我们去外地开会,将要离开时,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   我們背了大包小包,站在路边拦出租车去地铁口。等了十来分钟,没见一辆空车。这时候,一辆三轮车停在我们身边,开车的,是个五六十岁的男人,一脸风霜。   问去地铁口多少钱,他说十五元。我说,坐出租才十元,你怎么比出租还贵,不坐了,你走吧!   三轮司机狠狠地瞪了我们一眼,在发动车要走的一刹那,扔给我们一句粗鲁的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评价教师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依据,而外国也有类似的说法:“一个差教师给人们传授真理,而一个好教师能教会人们发现真理!”戴安邦先生的一生,正是践行着这样的教育思想,为培养新一代化学研究人才和化学教育人才不遗余力。  不知道是用化学家还是化学教育家来形容戴先生更加贴切,作为中国配位化学的奠基人,他在学生时代的博士论文《氧化铝水溶胶的研究》就受到学术界的瞩目,世界各国对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