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武》2002年第3期发表笔者的《力点》以后,读者纷纷询问关于“力点”和“退去力点”的操作方法,特别对文中说的“要循太极拳的规律练太极拳”,有拳友反问道:“难道我们过去练拳,没按太极拳规律练?什么是太极拳的规律呢?”
关于“规律”的问题,是值得同道交流探讨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拳法。笔者经常和拳友们探讨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深感有趣味。记得陈鑫大师在《学拳须知》中,特别强调拳家要研究拳理拳道,他认为:“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这是学练太极拳的真理。理论指导行动,是一切的行为指南。有一位拳家说,练太极拳的人多如牛毛,而得到太极内功者凤毛麟角,此言极是。有人说“杨无敌”的太极功夫是偷学而得,那是杜撰。凡学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老师苦口婆心地教,学生明学都很困难,博大精深的太极拳怎么可能偷看几次便功夫上身呢?不是身临其境明师指导,不知什么是太极拳规律,怎么能练出太极拳真功呢?
现在出版的太极拳书籍、影碟、录像带等等,俯拾皆是,但对于高文化品味的太极拳,则很难奏效。因为看书或影碟学练等于照着葫芦画瓢,只能模仿外形,内功则无处修得。凡练太极拳者,无明师指导难以成就,这是千百年来几代人的经验总结。笔者若无吴图南、杨禹廷、汪永泉等京城三位太极拳文化巨匠点拨,恐仍如在茫茫黑夜中摸索。下面,我们探讨循太极拳规律修炼的正题。
太极拳具有阴阳变化、举动轻灵、用意不用力的特性。若练拳没有阴阳变化、举动笨拙,则有悖于太极拳的特性,很难说是在练太极拳,或者说,仅练了多少式的太极拳套路。除了以上我们说的三个特性,习者还应该在拳式中反映出手脚结合的上下相随、动静相兼的动分虚实。
上下相随
拳论打手歌中道:“上下相随人难进。”这是千百年来代代拳家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太极拳真理。通俗地讲,在拳法上称为手脚结合。
太极拳不只有练法和打法,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会只讲长拳短打。三丰祖师遗训:“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你练太极拳吗?练拳不是为打人,而是为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如果你有动粗的心态,恐十年二十载难以成就。
学练太极拳要先研究拳理,进而研究太极拳的结构。学练太极拳不单是练会练熟多少式,还要求练家上下相随,也就是手脚结合。有人不以为然,自己的手脚有什么“上下不随”的。上下相随在太极拳的体用拳法上,属于内功,不修炼数年,手脚很难相随。凡事不能看现象,要看本质,手脚结合的内功虽很难,但只要循太极拳的规律习练,没有不成功的。
太极拳的品格,是阴阳变化中的动态运行艺术,在习练中是太极拳文化、艺术、审美的体验。太极拳道,道法自然,练拳不是单纯地练,是自自然然地修炼;不是打拳踢腿,而是一切动作均循套路弧线而运行。再进一步演绎,习练时手动脚不动,脚下阴阳变化动作中,手是不动的,根据拳式走向,手脚有时也同时动作。总之,太极拳的根在脚,诠释的是脚,手仅仅是形,形于手指。
请拳友们注意:习练时,阴动先松脚,脚一手二,脚引手;阳动时,手一脚二,手引脚。手脚虽然有先后,但时间差微乎其微。
动分虚实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云:“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笔者研习王公的《太极拳论》多年,将此论奉为太极拳“宪法”。
“动分虚实”,是太极拳品格所决定的拳理拳法。虚实即阴阳,虚为阴、实为阳,是拳之根本,拳之灵魂。倘拳无虚实,拳无阴阳,很难说是太极拳。凡习练太极拳,一套拳是由若干个动作组成的套路,一动便分虚实。先贤武禹襄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这样说:“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虚实是拳之根本,并非笔者妄言。一般健身性的练拳,有没有虚实无所谓,拳操一体,练则受益,动则健体。欲深研太极拳道,须在拳道上下功夫,首要的是拳有阴阳,动则虚实。
人是太极之体,整体是一个阴阳体,每一部分都有阴阳存在,“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我们都见过太极阴阳图,阴阳鱼相抱,阳隐阴显,阴隐阳显,生命不停,阴阳变化不止。我们练太极拳,阴动的起点即是阳动的止点,反之亦然,这是太极拳的规律,只有循阴阳变转的规律运行,才有可能得到太极内功,也有可能手脚自然结合,否则是盲练。当然,太极拳的规律不仅仅是上下相随、动分阴阳。笔者在多年的修炼中认为,太极拳修炼,阴阳变转是首要遵循的。先贤在《十三势歌诀》中道:“变转虚实须留意”、“上下相随人难进”,是关要的拳理拳法,习拳者要特别注意。
太极拳的规律不仅如此,笔者在《太极解秘十三篇》一书中,有“九松十要一虚灵之言”。在书中提到,太极拳规律还有举动轻灵、动静开合、以意行功、不用劲力、安舒中正、内外三合、空手轻扶等行功必须遵循的规律。先贤谈到,练太极拳要做到“百折不回、脱胎换骨。”只要把握太极拳规律行功,终究苦尽甘来。
太极拳的规律还不仅如此,笔者在太极拳理论专著《太极解秘十三篇》中反复介绍,练太极拳首先要改变思维。有的拳友到北京找我交流拳艺,自我介绍练过多少年拳。我请他练一两式,他做了。我不客气地说,拳中没有阴阳,思维方式未改变。来者不解。我进一步解释,练太极拳时,身体是太极之体,思维是不是应有太极思维?对方仍不解。只有用事实说话。我坐在桌旁,将小臂放在桌上,请他双手用力下按。我问他:“按住了吗?”他答:“按住了。”
我告诉他,你认为确实按住了,这是常人的眼光,按太极拳的思维,你没按住。他又不解,我哈哈一笑,小臂已抬起来了。他退后了两步,依然不解。
我又告诉他,练太极拳最忌拙力。他弓步双手按我的小臂,犯下三个错误:1.手上双重,2.脚下双重,3.拙力。必须破坏他的双脚、双手的四个力点和双肩的两个支点的平衡。在操作中,笔者用以阴阳变转、上下相随,对方只有失败。
如何修炼呢?笔者在《太极解秘十三篇》的“松功篇”中介绍,修炼者要放松身体的脚、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九大关节,还要放松手脚各28个小关节,还要裹裆、溜臀、收小腹、展胸、圆背、收胸窝、弛颈、顶上虚灵等等,身体上下放松,改变人体结构,有一个“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的太极拳体能。
这些太极内功,从拳的规律中去练,都能修炼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