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探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记叙文教学是基于文本基础上的教学方式,文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综观初中语文教材,记叙文占有很大比重。随着课程标准的革新,记叙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思考与感悟,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因此,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发挥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注重寻找记叙文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在完善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运用,增强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记叙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记叙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文体,其内化程度是学生今后阅读和写作提升的关键所在。记叙文教学是通过阅读文章,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的养成,使学生在与文本信息接触的过程中拓宽知识面、提升自我修养、塑造良好的精神世界。记叙文的故事性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能够从与作者的交流对话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但是,感兴趣并不代表学生可以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也不代表对文章真正做到了理解和感悟,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停留在文章表层意思的解读,并没有追根溯源、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这就导致了学生因对知识的理解不深而产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不足的情况。教师要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积累中掌握和运用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技巧,提升记叙文学习的效率。
  一、遵循文体特点,进行有规律性的学习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在把握文体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在语文课程中,记叙文教学主要在于使学生学习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着眼于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展现记叙文的写作特色。规律性学习并不是固守成规,而是在规律基础上创新运用,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记叙这种表达方式。
  (一)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文章中心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提出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础。因此,在记叙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围绕知识、能力、情感确定教学目标。例如记叙文《散步》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在知识方面,要学习文中的细节描写、鉴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能力方面,要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的抒情色彩和故事情节进行感知;在情感方面,要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惜生命的道德情感。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文章所叙述的具体内容一目了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线索、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教学目标成为教师进行良好教学活动的基础,让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把握文章中心。
  (二)抓住文章要素,理清写作意图
  构成文章的要素是作者展开记叙的核心依据。写人记叙文往往通过外貌、语言、心理等描写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刻画人物形象。例如《老王》,作者通过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厚道老实、乐于助人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深刻同情和关心。叙事记叙文则突出体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和结果六大要素。例如《背影》描写了在冬天的车站里我和父亲、父亲照料我上车以及替我买橘子的一系列情形,表达出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我对父亲的不舍。写景状物记叙文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方式,融情于景。例如《春》,作者在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描写中描绘了一个蓬勃的春日图景,并表达了对春的喜爱之情。把握记叙文的写作要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去找寻文章的要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
  (三)找寻文章线索,剖析整体结构
  抓住线索,对理解文章特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中心思想有重要意义。线索使得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变化为线索,通过课间学生到后园玩耍和私塾先生认真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故事来描绘一个充满樂趣的儿童乐园,表现了儿童的自然天性。线索不是一成不变的,作者选取线索的角度具有多样性。例如以作者思想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荔枝蜜》,以中心事件为线索的《社戏》等。中心线索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结构,结构是理解篇章的需要。记叙文有整体结构,也有主体部分的内部结构。例如《春》,全文整体结构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仔细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在绘春中作者选取了全景和分景两个角度来描绘春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线索和结构,才可以更好地把握记叙文特点,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
  (四)思考文章立意,揭示选材角度
  记叙性文章的立意是作者思想情感和文化观念的浓缩,立意的角度是衡量文章的价值所在。语文教材中记叙文篇目的选取,深刻体现了社会的主流意识和价值观念。如《风筝》既尊重人的天性发展,又倡导社会主义,深刻表达了作者倍感改造国民任务的艰巨。记叙文以叙事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叙事是否生动取决于选材的具体和典型。典型且新鲜的材料可以深化文章立意,选材的角度可以更好凸显文章主题,材料分布可以使文章饱满、易读。例如《一件小事》中叙述了一个下等车夫甘愿冒着被人讹诈的危险去帮助老人的故事,通过“一件小事”显示了鲁迅作品对当时社会的切入,从而深化文章的立意。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出发,体会记叙文写作的真实性,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挖掘作品情感内涵,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真情实感是记叙文写作的灵魂。“言为心声”,无论作者写人、记事、写景,还是状物,都饱含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感情,只有用饱满的情感震动作者心灵,才能引发与读者共鸣。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语言、人物形象、重点词、句等深入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反复朗读与揣摩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一)创设相关情境,品味人物情感   现今的记叙文教学,使学生的想象、表达、交际和创造能力被淹没在枯燥乏味的语篇分析和讲授中,造成学生弱化了对真实语境的领悟和运用能力。情境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情感作用,与作品相关情境的预设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塑造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形象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在已经建构知识体系基础上情境的运用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新知,在一定程度上内化为自身认知。
  在情境体验中学生能够对作品形成大致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使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把握获得更进一步的了解。揣摩人物的情感因素,更容易激发学生心灵上的认同和共鸣。人物形象的展现是作者用直接的方式对读者形成一种思想上的塑造,可以传达文章隐含的深意。在与作品相关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帮助学生在研读课文的同时产生阅读情感,进而体味作者思想感情。例如在《背影》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使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个自己与父亲在车站话别时的想象情境。当学生融入这种情感体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通过细读,使学生比较自己和作者的情感异同。文中,当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时,不自觉流下泪水,却怕被父亲和其他路人看见,很快地拭去了眼角的泪珠。联想到我们自身也会在离别时做出的举动,表现出对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从自我出发,可以更好地体会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自然对文章的情感和作者的思想心理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对作品的感受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研磨关键词语,探寻深层含义
  记叙文呼之欲出的情感,除了展现在人物形象上,还表现在关键词、句和段落上。重点段落是作者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章进行详写的部分,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关键词语是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是触动学生情感的指针,为学生更进一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做出了实质性的铺垫。关键词语有的是读者能够直接看出,有的则是运用修辞手法使得语言的物质外壳更加生动形象。在对记叙文关键词语分析时,我们要结合作者给出的具体语境。例如《春》,作者描绘春雨时写道:“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里为了凸显春雨的绵密、发亮和牵连不断的感觉,使用牛毛、花针、细丝等修饰词语。在研磨这些词语时,不仅能够看出春雨的特点,也能够探寻出更深层次的文章内涵,把握作者对词语运用所要突出的对“春”的喜爱之情。
  三、拓宽阅读层面,问题解决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记叙文阅读是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记叙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自主探究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掌握同类型文章的思考方式,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教师一味传授和灌输记叙文答题技巧。在课上,教师可以先抛出一个与课文有关的问题,以问题发现和学生自主探究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问题出发,使学习者思维带有明确目的性,用这种目的去探索文章,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可以展现出学生对文章的独到见解。例如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发出疑问:为什么标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否想要传达出一种感伤情怀?作者这样写到底想表达什么?带着疑问,学生可以在阅读文章时对标题加以理解和感悟,可以更好地体会作者哀而不伤的表达方式以及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在阅读层面宽阔的基础上,问题解决与自主探究给了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让学生主动去领会文章的内涵,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作者的核心思想。
  四、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对记叙文本的感知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记叙文文本是作者对生活的概括和浓缩,一旦脱离生活这个载体,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显得言之无味。在对记叙文学习时,我们要充分尊重作品,把自我的主观阅读感受同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写作实际相联系起来,想作者之所想,提升我们在阅读中的现场感,通过话语的语调和语势,聆听作者心理的秘密,倾听作者的心声。
  记叙文所传达的是一种基于生活常态的情感升華,这也就是记叙性作品能带给我们共鸣,引起我们兴趣的原因。应还原作品本身的现实意境,让记叙类文本扎根于生活,使读者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寓于作品的审美享受之中。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去体悟作品,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涌现出独特的价值观念。《秋天的怀念》字里行间满是对生活不公的抱怨,但是联系作者的生活实际可以看到,这篇文章写于作者人生波折时期。仔细品读之后,我们发现了文章不只是对生活的宣泄,更是对母亲浓浓的相思,这种对母亲的爱才更加贴合文章的主题。
  五、结语
  记叙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合语文学科发展特点,符合学生认知程度的记叙文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记叙文内涵丰富,教师对记叙性文本全方位、多层次的解读,是记叙文教学能否成功运用的关键。首先,教师要自己感悟出记叙文的动情之处;其次,要同时关注文本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两个方面,使他们在知识水平完善的同时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加深学生的理性认知。教学策略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随着不同文体、不同文章的内容予以创新和改善。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途径,也是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宋冬生.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李德萍.因感悟而提升,因交流而分享—初中记叙文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上旬),2010(5).
  [3]张静茹.记叙文教学切入点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6).
  [4]张仁利.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浅见[J].考试周刊,2012(42).
  [5]黄穗良.浅谈初中记叙文阅读的教学[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4).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高中语文的每一堂課,教师都应该积极把握,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对语文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及审美能力的积极培养,同时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也可在教学中逐渐培养起来,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论述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旨在使其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能否学好受课堂效率高低的
【摘要】受语文课改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对自己以往所遵循的教学方式加以更新,如此才能够实现对新课改理念的积极回应。通过对微课教学的有效应用,不但能够丰富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素材,同时亦能够让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实现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在课下运用微课资源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导入;自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微课教学法现已得到高中语文教师的普遍
【摘要】着眼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我们必须摆脱“学生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语文阅读惨遭扼杀,忽视作文训练的系统性”三大障碍,让学生体验生活,走进自然,品读美文,积累作文基石,进而通过系统训练,逐次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作文;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的中小学生作文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作文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他们除了按照老师讲的“技巧”和“套路”
【摘要】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名著,写好读后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学生才会不怕写作文,爱上写作文,写出的作文才能灵动。  【关键词】生活;写作;兴趣;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生活与写作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相信就能让学生写作的语言变得灵动
【摘要】感恩教育意在唤起学生对为自己付出而不求回报之人的感激之心,让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懂报恩。感恩教育是教育者利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道德情操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感恩教育;高中生;道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从《诗经》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左传》的“衔环结草”,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到白蛇为报千年救命
【摘要】随着高考改革方案地逐步推进,传统文化的考查成了新的热点。学生备考高考,古代诗文无疑是重中之重。笔者通过分析近几年(2010—2017年)高考新课标II卷的语文试题,发现古诗文命题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儒家思想,本文将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II卷;古诗文试题;傳统文化;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神内核,是每一个
【摘要】我们告诫学生“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而自己何尝不需要放慢自己过于匆忙的脚步和心灵?语言若是一片森林,那么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她的迷人与激情。我们必将丰富自己和他人的人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优化;欣赏;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最近有幸参加了中语会主办的一次活动,主题是“为立言奠 基——立言的五大素养与三大支柱课型”,主讲者是潘新和教授,在讲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微”时代下,如何以“微”治“微”,唤起孩子的写作欲望,启迪孩子的思维火花。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采用“微电影”的作文教学法,引领孩子习作,可采取以下策略:直观感受,激发写作兴趣;开启生活源头,打开写作言路;聚集再现,习作内容具体;构思巧妙,写作方法有变化。让它有效地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成就语文教学的新精彩。  【关键词】微电影;语言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教师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点的讲述,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话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进而有针对地调整教学方案,保证小学语文教学高效开展。对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明显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完善对话的使用策略,优化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探究如何使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就业导向的作用。本文对中职院校语文课堂进行探究,分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水准为目的的重要意义,并对具体的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中职语文;就业导向;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活动除了教授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以外,还能够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