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识字,聪明妈妈招招鲜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r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亮亮妈的烦恼:
  看到周围一两岁的宝宝都能认很多字,我也想教我家儿子识字,可是一开始就进行得不理想。
  第一天,我把四张识字卡“苹果、西瓜、大、小”出示在他眼前,一字一字地读给他听时,他却把识字卡翻过来看图片。
  第二天,为了巩固昨天学过的字,我再让他认时,他却乱点乱读,然后把识字卡当扑克牌来玩,因为他看到他两个表哥经常玩扑克牌。最后,我不得不大声呵斥让他安静下来!
  第三天,我把这四张字卡排在床上,准备让他读。他却拿着“西瓜”放到他的小枕头上,嘴里还说:“宝宝睡觉!”任凭我怎么拉他也不起来!
  后面仍坚持了几天,但最终都是不了了之。我觉得自己很失败,别人的孩子都能识这么多字,而我的孩子为什么就没兴趣?是我方法不对,还是因为没耐心?
  
  分析与对策:
  这位妈妈想让孩子早些接触汉字,开启智慧,为今后阅读做提早准备,看得出动机是好的,也非常用心。但是,动机好不一定方法就正确,有用心不一定有技巧。
  
  误区1:妈妈死守教学目的,没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对于两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周围世界正向他打开丰富多彩、新鲜好奇的画面,他想探索的事物很多,识字卡或者卡上的字,在孩子的眼里像其他玩具一样是可以玩的。孩子的目的就是玩,而妈妈却是带着教学目的来教孩子识字的。两人的目的不同,因而出现了思想“不同步”现象,结果孩子不配合妈妈,不跟着妈妈的活动走。
  建议:妈妈要与孩子思想“同步”,寓教于乐。即要改变自己原先教育目的性太强的想法,与孩子“玩”的想法同步。其实,孩子的“玩”本身就是在学习,在探索,只有顺着孩子“玩”的心理才能把活动进行下去。
  举例:把识字卡当作玩具甩出去,再和孩子一起抢回来。看谁抢得多,告诉孩子他抢到的是什么字宝宝、你抢到的是什么字宝宝。这比正儿八经地教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的效果要好得多。此外,还可以玩藏卡片、摸卡片、抽卡片的活动,总之是把卡片当玩具,把识字活动自然而然地带进去。
  
  误区2:妈妈不重视孩子的新行为,没有顺势转换活动的形式。
  本来是识字活动,孩子却要把识字卡当成扑克牌玩,这是由先前的认知和经验带来的影响,即以前看过别人玩扑克牌,而识字卡的外形和扑克牌类似,因而引起了联想,唤醒了过去的记忆,从而无意中更换活动,使原先的识字活动进行不下去。
  建议:用新的活动形式引导孩子。既然孩子的思维活跃,注意力容易转移,再延续原先的活动孩子不配合,那么不如跟着孩子的思路走,顺势转换一下活动的形式。
  举例:和孩子一起把识字卡当“牌”玩。“宝宝要打扑克,是吗?好啊,我们来打!”按孩子喜欢的打牌方式,在打牌中认字。“我出一张‘西瓜’,你出什么?”这不也是在认字吗?其实活动并没有变,只是形式变了。
  
  误区3:妈妈教学方式刻板生硬,不会灵活变通教学思路。
  在识字活动中,常常会有很多因素影响活动的进行。毕竟,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手脚是好动的,注意集中时间短暂,不可能像小学生那样专心致志地学识字,中途可能会转移关注点,再加上1~3岁的幼儿是在直觉行动中进行思维的,所以当孩子看到小枕头时,便联想到睡觉,把识字卡当成宝宝哄它睡。
  建议:用新的教育目标引导孩子。这是孩子想像力丰富的表现,家长应该看到孩子的这一优点,为他感到骄傲。家长要紧随孩子的活动,灵活地变通一下,在孩子当时喜欢的活动中顺势引导,把活动延续下去。
  举例:当孩子说“妈妈,宝宝要睡觉”时,你可以说:“啊,是吗?是哪个宝宝睡觉了?它叫什么?”诱导孩子说出识字卡上的字。如果孩子不认得,父母就自己说出来:“噢,是‘西瓜’宝宝要睡觉了吗?让‘西瓜’宝宝和你一起睡吧!”“这个宝宝也想和你一起睡呢,它又是谁呀?”这样,不也是继续在识字吗?
其他文献
很怪,是不是?但是这种怪在孩子的眼里却是酷!    宝宝大都喜欢画画、涂鸦,对他们来说,绘画是一种游戏,也是他们表达快乐的一种方式,更是非常好的艺术启蒙。  从幼儿园阶段起,我们就可以开始教孩子认识颜色,了解冷色调、暖色调,并拿一些世界名画给孩子欣赏,鼓励他们根据这个主题进行创作,也许,孩子的作品并不比大师们差呢!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世界名画都有适合孩子借鉴并进行二次创作的元素。对于幼童,更适合
填色可寄至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道南898号《孩子》杂志编辑部(邮编:510300),或发至邮箱326490992@qq.com,如果你的填色特别出色的话,作品将被刊登在下期大刊的《孩子的画》栏目。  在里斯本的动物园里,欢欢和乐乐还遇到了会喷水的大象。小朋友们猜猜,这是一只什么颜色的大象呢?
每年的4~7月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这一向是家长们的心头大患,但是今年,由于流感爆发,手足口病不像以往那么受到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手足口病的危险性下降了,事实上,多个城市的幼儿园已经出现手足口病疫情。  手足口病又叫发疹性口腔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部位疱疹为特点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在1~5岁儿童,尤其3岁以下的婴幼儿身上。    表现  高烧、皮疹  本病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是病人
澳大利亚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类型的益生菌,可以为对花生产生致命过敏的人们提供治疗。  食物过敏现象如今日益增多,过去20年,花生过敏现象增加了350%,成为食物过敏最常见的致死原因。而另外也有研究发现,12个月大的婴儿中,10%的婴儿对花生过敏,婴幼儿中,3%的人对花生过敏。  研究人员给60位对花生过敏的儿童分发了一种益生菌,有的益生菌伴有小剂量的花生蛋白,有的伴有安慰剂。结果显示,分到花生蛋白和
哗啦啦的水流声,笃笃笃的切菜声,滋啦啦的下锅声;  菜香,饭香,面包香;  “哎呀妈妈,锅里的水干了,快放盐”“哇,好香呀”“爸,我也要尝,给我一块嘛”;  干活的时候,你也许不觉得厨房里的美好,甚至觉得孩子在一旁只会捣乱;但多年后会发现,很多愉快的梦境,都在那里发生。
在现实生活中,声音嘶哑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症状之一,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病理征象。小儿会厌形状有点象希腊字母“Ω”,声带呈“V”字型,喉部狭窄,相对地较成人长,呈漏斗形,粘膜柔软,声门是最狭窄的地方。如较长时间大声说话或唱歌,过多地喊叫或哭泣所致的声音嘶哑,属于生理现象;但在临床上,由于上呼吸道的特殊生理结构,喉部声门上下病变累及喉发音,也会出现声音嘶哑,还易引起局部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往往也是
我原以为只有大学或是高年级的孩子才会做团队协作的课题,没想到刚上一年级的贝贝就要求做一个Teamwork的课题,以便在学期末举办一个结业作品展。  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自我协作、不依赖大人,老师还特意给家长们发了信息,提醒各位家长:所有的工作都要求孩子独立完成;如果孩子需要家长帮忙准备各类材料,请家长尽量给予帮助。  既然老师发话了,我也就对贝贝彻底放羊,等着她找上门来让我帮忙准备材料。谁知她居然这么
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暑假又到来了,每年这个时候,形形色色的兴趣班、辅导班、加强班、夏令营等都异常火爆,家长也忙得不亦乐乎,积极地为孩子参考和报名。这种心情我完全能够理解,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多一项技能就意味着多一分胜算,谁愿让自己的孩子落后呢?  诚然,学习很重要,知识很重要,但生活技能同样不可忽视,家长在给孩子弥补知识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给孩子在暑假也补补生活课。    给孩子补一堂家务课  
“教室里孩子哭,走廊上妈妈哭。”  “小孩一交给老师,再见后马上闪。”  “哎等等,妈还没给你‘魔法亲亲’呢!”  “听说有种花的花语是‘宝宝入园顺利’?”  每年入园,孩子们哭成一片,嘴里永远是那句:“我不上我不上我不上幼儿园……”  对于家长,这简直是一场灾难。不过专家却说,入园哭泣很正常,不哭的反而要担心——因为一开始不哭,有可能以后会哭很长时间;入园不适应的表现也不只有大哭大闹,还会以一些
腹泻后要避免大补特补,需要的只是让胃肠平静地休息一段时间。  秋季的到来,意味着小儿腹泻进入了一年的高发时段,特别是9~11月,儿科里的腹泻患儿常常扎堆,真是“忽然一阵秋风凉,腹泻小儿排成行”。  腹泻时,孩子焦躁难忍,对饮食要求也高;腹泻后,常常引起体重明显下降。有没有好的办法预防腹泻、缩短病程呢?  小儿秋泻多是由轮状病毒引起  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它在20℃左右气温下特别活跃,所以常在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