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选读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u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通元年,即527年)初,上作同泰寺b,又开大通门以对之,取其反语相协c。上晨夕幸寺,皆出入是门d。辛未(初八),上幸寺舍身;甲戌(十一日),还宫,大赦,改元。e
  (中大通元年,即529年)九月,癸巳(十五日),上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a。上释御服,持法衣b,行清净大舍,以便省为房,素床瓦器,乘小车,私人执役。甲子(十六日),升讲堂法座,为四部大众开《涅槃经》题c。癸卯(二十五日),群臣以钱一亿万祈白三宝d,奉赎皇帝菩萨,僧众默许。乙巳(二十七日),百辟诣寺东门e,奉表请还临宸极f,三请,乃许。上三答书,前后并称“顿首”。
  冬,十月,己酉(初一),上又设四部无遮大会,道、俗五万馀人。会毕,上御金辂还宫,御太极殿,大赦,改元。g
  (中大通五年二月,即533年)癸未(二十五日),上幸同泰寺,讲《般若经》h,七日而罢,会者数万人。i
  (中大同元年,即546年)三月,乙巳(初三),大赦。庚戌(初八),上幸同泰寺,遂停寺省,讲《三慧经》j。夏,四月,丙戌(十四日),解讲,大赦,改元。是夜,同泰寺浮图灾a,上曰:“此魔也,宜广为法事。”群臣皆称善。乃下诏曰:“道高魔盛,行善鄣生。当穷兹土木,倍增往日。”遂起十二层浮图;将成,值侯景乱而止。b
  (太清元年,即547年)三月,庚子(初三),上幸同泰寺,舍身如大通故事。
  (四月)丙子(初十),群臣奉赎c。丁亥(二十一日),上还宫,大赦,改元,如大通故事。d
  (选自《资治通鉴》卷一五一至一六○)
  a 《隋书》卷二十二《五行志》“大雨雹”条。
  b 同泰寺:梁武帝普通二年(521)建立,为九层的楼台建筑,梁亡后变成废墟,故址在今南京东北。
  c 寺名同泰,门名大通,取“同泰”“大通”相反切之意。
  d 此句是说梁武帝早晚出入,都经过大通门。
  e 改普通八年为大通元年。本段出自《资治通鉴》卷一五一,梁武帝大通元年(527)三月。
  a 四部:指四部众,出家的僧人、尼姑,以及在家的優婆塞、优婆夷(男女居士)。 无遮大会:指布施僧俗的大型斋会,一般五年举行一次。
  b 换掉皇帝服装,换上僧伽服装。
  c 《涅槃经》:重要的佛教经典类别,有多种版本,梁武帝此处讲解的《涅槃经》当是刘宋时期慧严、慧观和谢灵运等改编的《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俗称《南本涅槃经》。
  d 三宝:指佛陀耶众、达摩耶众、僧伽耶众。
  e 百辟:百官。百官到了同泰寺东门。
  f 宸极:指皇帝宝座。百官出钱后,赎回梁武帝,请他回朝继续当皇帝。
  g 本段出自《资治通鉴》卷一五三,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九月。
  h 《般若经》:大乘佛教空宗的主要经典,曾有七种不同的汉译本,当时流行的有后秦鸠摩罗什译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四十卷。后世以唐玄奘翻译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最为知名。
  i 本段出自《资治通鉴》卷一五六,梁武帝中大通五年(533)二月。
  j 《三慧经》:佛经名。三慧,指信、问、行。
  a 浮图灾:指寺庙被火烧毁。
  b 侯景:东魏叛将,投奔梁朝,梁武帝应对失宜,导致祸乱,史称侯景之乱。本段出自《资治通鉴》卷一五九,梁武帝中大同元年(546)三月。
  c 群臣奉赎:群臣百官像以前那样出钱把梁武帝从寺庙中赎回当皇帝。
  d 改中大同二年为太清元年。本段出自《资治通鉴》卷一六〇,梁武帝太清元年(547)三月。
其他文献
清雍正皇帝曾御书四个大字作为匾额赐给吏部,这四个大字是:“公正持衡”。“持衡”就是保持公平,“公正持衡”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公正公平”的意思。在用人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意义重大,它是确保用人工作正常进行、保证用人效果的法宝。倘若用人不公,一是会使德才兼备的人才无法发挥作用,很多重要职位被无德无才者占据,从而造成效率低下,政事混乱;二是长此以往,优秀人才不服,难免意气消陈,而小人竞进,投机钻营之
期刊
帝尝谓高力士曰a:“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力士对曰:“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大盛,陛下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谓无忧?”帝曰:“卿勿言,朕徐思之。”自去秋水旱相继,关中大饥,杨国忠恶京兆尹李岘不附己b,以灾沴归咎于岘。九月,贬岘长沙太守。帝忧雨伤稼,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雨虽多,不害稼也。”帝以为然。扶风太守房琯言所部水灾c,国忠使御史推之。是岁,天
期刊
《春秋》与“《春秋》三传”  《春秋》本是先秦时期各国史书的通称,它以编年体的形式记载历史大事。像《墨子·明鬼下》就有“著在周之《春秋》”,“著在燕之《春秋》”,“著在宋之《春秋》”,“著在齐之《春秋》”等语。《隋书·李德林传》和唐刘知幾《史通·六家》也都提及墨子说过“吾见百国《春秋》”。而《孟子·离娄下》又说:“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大概《乘
期刊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其主要事迹记载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诸葛亮早年避世,躬耕于南阳,自比管仲、乐毅,被称作“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又辅佐后主刘禅,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五丈原镇)。诸葛亮的一生真正
期刊
鵩鸟赋(并序)  ﹝汉﹞贾谊  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即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也。其辞曰: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
期刊
言两汉所以亡者,皆曰莽、卓a。予以为莽、卓篡逆,污神器,以乱齐民,自贾夷灭,天下耳目,显然闻知。静徵厥初,则亡西京者张禹b,亡东京者胡广c。皆以假道儒术,得伸其邪心,徼一时大名,致位公辅d。词气所发,损益系之,而多方善柔,保位持禄。或陷时君以滋厉阶,或附凶沴以结祸胎e。故其荡覆之机,篡夺之兆,皆指导之,驯致之。虽年祀相远,犹手授颐指之然也。其为贼害,岂直莽、卓之比乎?  (《全唐文》卷四九五)  
期刊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代称夜为“宵”,故称“元宵”。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分别是春、秋、冬三季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所以,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这一天,人们的饮食很有特点。《续齐谐记》所讲吴县张成的故事里,张成在白米粥上放油脂,制成“膏粥”,用以祈蚕。所谓祈蚕,是指旧时人们在正月十五这天祭蚕神,祀门户,迎阳气。隋杜公瞻注释《荆楚
期刊
护封,百度词条作如下解释:“书籍封面外的包封纸。印有书名、作者、出版社和装饰图画,作用有两个:一是保护书籍不易被损坏;二是可以装饰书籍,以提高其檔次。”  这个解释,应当说还是比较准确的,但界定仍然不够清晰,容易与“书衣”相混。  书衣,顾名思义,就是给书“穿上一层衣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把护封看作书衣的,不过,仍有不同。护封,一般是图书出版时,随图书印刷而存在,上面“印有书名、作者、出
期刊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这部书对我国后世文学的发展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唐代学者李善在《上文选注表》中所说:《文选》成书以后,“后进英髦,咸资准的”,成了士人的必读之书。据说李白早年曾三次拟作《文选》中的诗文,杜甫更明确地告诫他的儿子要“熟精《文选》理”。到了宋代,还出现了“《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可见其盛行的情况。时至今日,“《
期刊
微之a,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b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其余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