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朦胧诗的教学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d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谈到朦胧诗,人们总是自然而然地把它与朦胧诗派联系在一起。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关键词:朦胧诗;意象;知人论世
  谈到朦胧诗,人们总是自然而然地把它与朦胧诗派联系在一起。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江河、食指、芒克等先驱者为代表形成了朦胧诗派,后继者有海子等。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一些特征。
  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对朦胧诗都有收录,比如舒婷的 《致橡树》《双桅船》《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食指的《相信未来》,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虽然在考试中对这些现代诗的考查很少,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朦胧诗的教学一直来说晦暗不明,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弃之不讲,或者轻描淡写,不做重点,实则只要把握好一些方向,朦胧诗的教学还是有迹可循,有法可依的。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浅谈几点教学心得。
  一、以意象为突破口
  以舒婷的《致橡树》为例,诗人在陈述自己观点前,用了几种典型的意象来否定以往的爱情观,如“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凌霄花”的攀援是依附性人格的体现,在几千年的传统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女性似乎是男性的附属品,没有独立人格,“三从四德”被看作女性的至高美德,这是像舒婷这样的新时代女性所不齿的。“痴情的鸟儿”的“痴”实则是一厢情愿,是一种讨好,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人格。“泉源”送来的“清凉的慰藉”实则是一种牺牲奉献,但这种牺牲奉献是单方面的,没有你来我往,“险峰”增加的高度、衬托的威仪使得女性没有了自己,矮化了自己,活在男性的光环下。“日光”“春雨”也是只求舍予而不求回报,舒婷通过这些意象告诉我们,她在爱情中追求的理想和信念就是:人格平等,个性独立。
  二、把知人论世作为深入点
  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诗歌是浓缩的精华,更是诗人人格特质和人生经历的写照。所以了解诗人以及知悉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对于我们解读朦胧诗也是大有裨益的。
  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本来这首诗是无题,是后世截取诗歌首联前两字为题,本来诗歌的题目是主旨中心所在,这就导致了对《锦瑟》主题的多重解读,有爱情说,有悼亡(悼念亡妻)说,也有政治理想说,更多人倾向前两种,然而政治理想说有没有可取之处,笔者认为结合李商隐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晚唐的政治社会,党争倾轧,而李商隐正是党争的受害者,卷入当时的“牛李党争”漩涡中,一生落魄不得志。牛党成员令狐楚父子对他有知遇之恩,而他有被李党成员王茂元招为东床快婿,这使得他“两头不是人”,牛党成员觉得他忘恩负义,李党成员对他猜忌怀疑,他的政治生涯就是在夹缝之中求生存,抑郁寡欢。所以岂可武断地认为那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就是在怀念和感伤逝去的爱情和爱人呢?
  再以郑愁予的《错误》为例,如果光从字面上解读,很容易把它与古代的闺怨诗划等号,似乎是一位思妇在等待归人,在等待浪迹在外的游子,然而容颜老去,却没有等到归人,“达达的马蹄声”造成了妇人的错觉,这是一个伤感的“错误”。可我们翻看郑愁予的生平,不难发现,他与余光中一样,都是在1949年从大陆迁往台湾的,郑愁予也曾自述该诗源自童年的逃难经历,他小学时,抗战就全面爆发开始了,父亲从陆军大学受训后一毕业就被送到湖北抗战前线,调去襄阳张自忠的部队,他则跟随着母亲经历过各种逃难,一路上看到很多伤兵;1948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个村落,那里唤起了他童年时期逃难的记忆,有关炮车,有关战马的马蹄声,他把这些冒出的经历艺术化,写成了《错误》。这首诗的主角就是以郑愁予母亲为原型的。①他所谓的“打江南走过”表达的也可以是一种怀国的故园之思,因此守候者等待的就不仅是“爱人”,也可以是“儿子”。甚至于,这个等待者也可以不视为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对因为历史政治的分割而不能团聚,身在故国的守候者群体的抽象;或者说,这个等待者,其实就是祖国母亲,此诗是母亲对不能回归的游子的呼唤,也是游子对家国深深的乡愁。考虑到郑愁予的年龄和经历,考虑到和他同时代从大陆去台诗人所共有的乡愁情结(余光中就有《乡愁》《乡愁四韵》等);也考虑到诗无达诂的原则,这也不失为一种可以接受的理解。②知人论世,对我们多角度地解读朦胧诗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
  三、通过横向比较准确解读诗歌主旨
  再以舒婷的《致橡树》为例,这首诗难道是女权主义的宣言吗?女权主义强调的两性平等、女性解放、自由平等,但我们仔细分析,舒婷绝不是那种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如果我们通过横向的比较阅读,比如舒婷的另外一首代表作《神女峰》,就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诗人的用意。神女峰的传说被视为贞洁的典范,神女是古代男权社会中妇女膜拜的对象,然而这个传说的背后实则是残忍的,是封建社会中女性牺牲自由快乐和幸福换来的。诗人产生了强烈的质疑,“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是诗人尖锐的批判和真诚的呼吁,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的鞭挞。而《致橡树》强调的仅仅是这些吗?“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笔者认为诗人更强调的是一种和谐的爱情观,既不是男权社会中的男性凌驾于女性之上,也不是激进女权主义者所表达的对男性价值观的否定,男女平等追求的是互利互助,男女爱情讲求的是同甘共苦,给自己自由的空间又能携手前行。
  四、提炼抽象涵义突破定势解读
  一首诗如果能从多角度解读才能使詩歌熠熠生辉,魅力不朽,“文似看山不喜平”,朦胧诗尤其如此。所以对于朦胧诗的鉴赏,我们可以只提炼出一个基本涵义,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和思考,能让他们对诗歌主题的多样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比如《锦瑟》,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典,分别化用了四个典故。这些典故联在一起,我们就可以提炼出一个抽象的主题,“庄生梦蝶”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梦一样缥缈,然而梦醒后却是一场空,“杜鹃啼血”是把满腔热血寄托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后,然而希望破灭后的悲伤、怨愤、凄凉,“春心”枉付,“鲛人泣珠”则是为自己曾经的追求失败后留下的泪,泣泪成珠,哪怕没有成功也觉得那些追求如珍珠般美好,“良玉生烟”是因为蓝田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说明当初的追求已经跟自己渐行渐远,只可远观,再也无法把握和亲近。通过这样抽象的提炼后,多重主题就很好理解,因为这个追求的美好事物可以是爱情,可以是婚姻和爱人,也可以是政治理想。
  总的来说,朦胧诗是诗歌宝库中一块多彩缤纷的瑰石,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提供多种方法,来增进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走进朦胧诗的大千世界。
  参考文献:
  [1]郑愁予透露《错误》一诗的创作来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27
  [2]陈培浩.文本细读和文化批判的缝隙——郑愁予《错误》新读[J].中国文学研究,2011,02
其他文献
摘要: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下发了《关于加快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普及的实施意见》,这个文件旨在促进校园足球教学改革进一步进行,进一步说明中央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园足球的普及与提高。小学足球教学改革,对整个社会对足球的重视、提升国家足球整体运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小学教学足球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错误与误区。鉴于此,本文将当前小学足球教学
期刊
摘要: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面对我国教育中数学教育存在的弊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将从影响学生创造力的要素:教师、学生、教育环境三个角度来阐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创造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好奇心﹑挑战心和独立性、求异性的创新人格,就首先要消除学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发育具有很大作用。批注式阅读是语文知识的重点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批注式阅读重要性,切实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
期刊
摘要:罗恩·克拉克曾经提出,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据了绝对重要的地位,孩子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的竞争;没有家庭的配合老师全然是在做无用功。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个课堂,而父母则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家庭教育存在非常明显的城乡差异。本人笔者通过对我校随迁子女的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摘要:育人一直以来是社会生活发展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方面为其提供着较为深厚的人才资源保障基础,更重要的是对于人们在社会生活成长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特别是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现行社会当中独生子女占据了较大人口比例份额,使得对其成长教育的监管与发展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将独生子女的成长教育推陈出新,使独生子女能够在健康、积极、精神饱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中方法的运用十分重要,往往在解决题目是有很多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而学生中思维能力也代表着学生是否能将数学学好,而引导学生用多样化的解题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这篇文章主要论述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数学本身的奥秘、复杂
期刊
摘要:班级凝聚力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对教师的热爱程度、对同学的认可程度,班级的班风建设直接影响到班级凝聚力。班级凝聚力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对班级的认可。一个强有力的、富有凝聚力的班级应该是团结互助、相互理解、彼此宽容、学风优良、和谐幸福的集体,只有具备这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小学生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归属感
期刊
摘要:带领学生有效地进行历史学习,可以提高学生洞察社会的水平,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之前通过学科学习所具备的思想情感可以輔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尤其借古代的历史事件分析,从而增强对当今和未来社会人事判断的能力,为将来融入社会之后的一切行为提供正确的导航。可见,历史这门学科在人类教学的舞台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历史教师,肩负着如何突破这门学科的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工业化城镇化进展迅速。科学、科技有了重大突破,使得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越发展,农业逐渐实现了现代化,使得一大批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对于那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的后代,由于户籍或者经济原因,这些孩子不能随父母一起到城市就读,只能留在家乡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由于在成长的道路上缺失了
期刊
摘要:由于在初中阶段很多地区并没有将地理纳入初升高的升学考试中,或地理成绩在升学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过低,导致初中阶段老师和学生对地理都不够重视。进入高中以后随着地理课程难度的加大,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浓。尤其是农村高中的学生本身基础差思维不够活跃,地理学科也就成为了农村高中文科综合中最难的学科,成绩也往往也是最不理想的一科。特别在新高考方案即将在四川实施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一线的地理教师不得不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