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雅阅读”走进校园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iis6s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在2012年发布的《文学蓝皮书》中指出:“过去在对文学与艺术的认知与理解中,更多地强调文学的教育、认识与审美功用,而对文学还应有的休闲、宣泄与娱乐的功用认识不足,甚至有所忽略。但这些年似乎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把轻松化、娱乐化日渐抬到至高无上的地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由浅俗走向高雅呢?下面,笔者就详细谈谈。
  一、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应当以“引导学生读书”为己任,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学素养,以身作则,在读书方面具有更高远的追求,成为学生的好榜样。我们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有高雅的阅读品味。笔者在师范学校念书时曾遇见过一位董老先生,他博览群书,学有专攻,治学谨严,很多学生都受到了他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教师阅读经典,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也阅读经典书籍,在无形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就经常与学生交流探讨,告诉他们:“你们要有选择地阅读,要多读经典。当你们还不会挑选书籍时,就要先尽量阅读获得大奖的作品,如获过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或者阅读好評度较高的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之后,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你们再尝试自己挑选书籍。”此外,笔者还经常“晒”自己的阅读书单,告诉学生我今天读了什么书,这周读了什么书。比如,2019年9月,笔者“晒”了自己阅读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是获得了2019年茅盾文学奖的,学生知道后也跟着阅读,并且积极与我分享阅读心得。其中,《应物兄》是比较难读的作品,很多学生都读不懂;《人世间》是学生最喜欢的作品。每周,我都会留出一节课的时间,与他们交流读书心得,引导他们阅读,鼓励他们阅读。因为我带头做榜样,现在班上很多学生都爱上了阅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很多学生的阅读都趋于浅俗化,对此,教师应该组织开展“拒绝浅俗阅读,追求高雅阅读”的主题阅读活动,列出阅读书目,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建立阅读交流群,让学生自由阅读,分享阅读。此外,还可以开展“读书之星”“手抄报评比”等活动,让学生每天一交流,每周一评比,每月一总结,多管齐下,让班级充满书香味。
  比如,在开展“拒绝浅俗阅读,追求高雅阅读”的主题阅读活动中,笔者将目标定为:
  1.通过活动,学生养成热爱读书、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2.通过活动,学生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
  3.通过活动,学生的知识得以更新,思维更加活跃。
  4.通过活动,笔者引导学生与经典书籍交朋友,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笔者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分别完成以下任务:
  1.制定阅读计划。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每学期制定一个读书成长规划和读书目标。
  2.负责筹集图书。每个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经典书籍,并将其放到班级的图书角中。
  3.对图书进行分类。将书籍按类别放在一起,如散文、小说、诗歌等。
  4.管理图书角。每周安排一个人管理图书角,负责书籍的借阅登记和整理工作。
  5.制作阅读记录卡。为了有效发挥图书角的作用,每个学生都要多读书、读好书,每读完一本书就在读书记录卡上画一颗五角星。
  6.制作阅读手抄报,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书籍。每学期制作一份阅读手抄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书籍。
  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先生就大力提倡人们阅读哲学类书籍,认为读柏拉图与康德的书籍就像是“让自己的心灵由平地走向高原”,虽然“高原上空气较为稀薄,……但是视野辽阔”,可以“望尽天涯路”,可以整体了解与评估人生的全貌及价值。当然,学生不必如傅佩荣先生那样,因为每个人的阅读喜好都不一样。但是,他们也应该多读一些有价值的书籍。阅读品味往往决定孩子今后的人生品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合理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离经典作品更近一些。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
其他文献
古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优美的节奏、动人的韵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李白的作品浪漫飘逸、杜甫的作品沉郁顿挫、王维作品的恬淡含蓄、李清照作品的婉约凄切、辛弃疾作品的气势雄浑……正是有了古诗词,我们才能在千年之后仍能一睹古代文学大家的风采。客观地说,古诗词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其中的真意。对此,教师就要学会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在诗词的意境中
期刊
一位维吾尔族的青年油画家(他看来很有才气)告诉我:天池是不能画的,太蓝,太绿,画出来像是假的。  天池在博格达雪山下。博格达山终年用它的晶莹洁白吸引着乌鲁木齐人的眼睛。博格达是乌鲁木齐的标志,乌鲁木齐的许多轻工业产品都用博格达山做商标。  汽车出了乌鲁木齐,驰过荒凉苍茫的戈壁滩,驰向天池。我恍惚觉得不是身在新疆,而是在南方的什么地方。庄稼长得非常壮大茁实,油绿油绿的,看了教人身心舒畅。路旁的房屋也
期刊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明长河中的耀眼明珠,它见证了我国历史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高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适时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将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创设情境,习惯以“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于是,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因子便在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中流走了,学生无法在学习的过程
期刊
去年有一位乡先辈发愿修“志”。我们那里本来有一部旧志,是乾隆年间一位在我乡做官的人修的。他是外路人,而且“公余”纂修,心力不专,当然不免有些不尽不备。但这是我乡的第一部“志”。  这一回,要补修了,经费呢,不用说,那位乡先辈独力担任;可是他老先生事情忙得很,只能在体裁方面总起成,在稿子的最后决定时下一判断,事实上的调查、搜辑以及初稿的编辑,他都委托了几个朋友。  是在体例的厘订时,他老先生最费苦心
期刊
中国历史悠久,国画杰作众多,价值连城。有些画作在战争中损毁或遗失,但更多画作传世千年,现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此文辑录的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Nymph of the Luo River  《洛神赋图》  Artist and writer Gu Kaizhi (ca. 344–406) painted Nymph of the Luo River on a long silk scroll d
期刊
劳伦斯是一位有强烈的生命意识的作家,在《鸟啼》这篇文章中,他使用大量丰富的意象来奏响生命的乐章,表达对自然界无数生命的无限敬畏。在作者看来,自然界中的生命都是伟大的,有着顽强拼搏精神,无论是勇敢的野鸽子还是胜利的番红花,都在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它们对自由的渴望。下面,笔者就对文章中的这两类意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品。  一、勇敢的野鸽子  “午后,太阳露出了几星光亮,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
期刊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详细谈谈。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单纯的知识学习往往非常枯燥,不但无法让学生产生兴趣,还会影响他们后续的发展。这时候,情境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受到感染,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
期刊
思辨能力,即思考辨析能力,能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对问题作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分析和清楚准确、明白有力的论述。下面,笔者就以《雷雨》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培养思辨能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主题立意。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地解读作品,进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
期刊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海因里希·伯尔创作的小说。作者巧妙地将一名伤兵置于临时改建的战地医院中,通过伤兵看到的以前接受军国主义教育的痕迹,揭示了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危害等。  一、战争的痕迹  作品的一开头,作者便以冷峻的语言仔细地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会儿发动机嘟嘟的声音停止了,只听见车外有人喊道:‘把死人抬到这里来!你们那里有死人吗?…作者的语言简洁而冷峻,不含丝毫情感,也未作任何修
期刊
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葉》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短篇小说,语言幽默,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对此,笔者简要谈谈《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艺术特色,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语言幽默  《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语言幽默风趣又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这种“含泪微笑”式的幽默语言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例如,作者在介绍“肺炎”时以诙谐的语言写出了肺炎的来势之猛、波及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