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促进学生探索学习与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tob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我国传统教育方式方法的主要弊端
  我国传统教育的不完善是整个社会老生常谈的问题,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的弱势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东西方文明的统一化与人类大脑结构思维方式的多元化而日益凸显出来。下面我们就简单阐述我国传统教育方式方法的主要弊端。
  1.1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在传统教学意义上,教师与教科书就像一对搭档,存在着“长期合作”的关系,教师是学生与教科书的“中介”,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采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知识理论的解释、章节内容的翻译、课后习题的答案供应和实验教学的过程说明。教师出于教学进度和各种学生测验的压力无法绕过直接针对考点的理论和解题思路灌输,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学科的整体大构建,让学生在记住一种理论和知识之前先理解这种理论和知识的来龙去脉,即学生不用懂得一种理论、一种知识、一种思想或一种意识形态的本质,不用理解一门学科的气质和现实意义,只需要懂得如何熟练运用所学来解题来获取高分。
  1.2目的极端化造成学生学而无用。
  针对我国学生巨大的升学压力,单一制度化的升学考核方式,以及受到的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的教学质量审核标准的限制,教师往往更加注重针对考点,而不是学习难点、重点、学习意义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对学生的衡量方式、考核方式,以及对教师的等级衡量标准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又是通过统一而制度化的考试来测量的。
  2.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中探索学习的策略
  针对我国教育的局限性,教师应更加平衡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学习深度之间的杠杆,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就是改变现状的途径之一。无论是理科学习还是文科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涯中轻松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更对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探究本就是学习的动力。
  2.1问题设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即使是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学期开端也会呈现出非常良好的状态,这些属于学生天生的对未知事物、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学习冲动。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做到保护并发扬学生的这一特性,采用不断设计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对问题、所学知识的好奇心,从而引发探究欲望。一旦有这种欲望滋生,学生就极有可能执着地深入其中进行探究和挖掘,如果遇到问题和困难,就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适当提示和帮助,以免学生知难而退。
  2.2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可谓是近年来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主要作用在于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而开发的,尤其是有利于学生情感作用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注重真实性、生动性,直观而又丰富,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
  2.3教师角色的适当变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以“教书者”身份出现在课堂上,而在教学改革的趋势下,教师应该适当尝试调整自我的立场,从教者身份变为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真正做到实现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不同程度和特点的学生,定下不同的学习任务,但始终以教学重难点为基础,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探究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路径,以自己的方式在达到考试考核要求的前提下学习到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方式领会学科的思想和现实意义,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掌握学科知识,从而为创新打下基础。
  3.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重点及方法
  何谓创新能力?近年来创新这个词在社会的各个层面被广泛引用,在教育领域更是反复强调。对于学习者来说,创新能力应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宏观上讲可谓是创造力——产生新思想,发现新事物或现有事物更加深入更加本质的内在联系,并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或者说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创新不外乎就是学习的目的。在学校教育中各科目老师都可以定期地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为学生开设特定的思维训练课程,定期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提高本学科学习。
  在本节内容中,我们就从创新思维的三个基本要素出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
  3.1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有三个特征:
  流畅性:短时间内思维的快速反应和快速提出问题处理方案。
  独特性:所反应和提出的方案往往独特不寻常,但大多不偏离逻辑和可行性。
  变通性:所提出的方案灵活多变,类型多且互有联系,容易动手。
  教师通过提出一些与课堂教学相关、顺应学生日常生活兴趣的研究性问题或具有某种个性、抽象而开放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再通过一定的煽动作用,使学生们积极互动起来。通常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诸如:××可以用来做什么;××是怎么出现的;××要是在××的情况下,在××的时代下会怎么,等等。
  3.2聚合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要学生以一个问题发散出更多问题和解决途径,而聚合思维作为相对性质的思考方式要求学生擅于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有一定的方向、范围,并有高度条理性。首先运用发散思维发现问题,找到问题,多元化地分析问题,再利用聚合思维有效地分析问题、比较问题、选择问题和方案,从而集中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循环提问手段以一个事物为出发点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再向学生询问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将学生思维先放后收。
  3.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培养。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幼小时在大脑的潜意识中活动最广泛的思维现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定制思维的嵌入而逐渐被淡化,然而在当今现实生活与经济生产中它们的作用又如此重要,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教学的一大意义所在就是激发学生的这两种思维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教师都可以通过对教材进行生动形象的解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同时在大脑中呈现出具体场景、物体的情形或者物质的变化过程等。反之,教师要求学生自行想象所学内容提到的一切,让学生用单一的理论加以延伸,创造出具体、具象的事物,可以达到训练手段,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福家.创新基础教育——WTO与中国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一版.
  [2]江彦,王金圣.基于能力培养的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创新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3).
  [3]霍秉坤等.课程与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旅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6,第一版.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中师及中学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陋习。这种错误的思想和做法不仅无能低效,而且误人误教。要从根本上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文章认为,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牢牢树立两种观念:一是突出学生主体,二是强化问题意识。  关键词: 中师历史教学 学生主体 问题意识 教师主导    我多年从事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工作,近年兼任历史教学,通过多次听课评课,对于师范学校历史教
心理学上把已获得的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或者后续学习活动对先前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学习之间的影响有促进和干扰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称为逆向迁移或负迁移。教师应遵循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尽量引导正迁移,减少或杜绝逆向迁移,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一、知识逆向迁移的现象和原因  知识逆向迁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准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是新技术、新科学和新思维的原动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高中物理蕴含着大量的知识,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运算、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课程改革的思考逐渐趋于理性,越来越关注课堂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要有良好的课堂效果,关键在于对课堂的设计,在明确了教学重难点之后,要梳理和构建课堂教学线索,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整体,实现课堂教学从“点、线、面”到“立体”的跨越,因此设计好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几年的新课程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一些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方法,与同行分享。  一、认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学得主动、愉快,对学习充满兴趣。作者总结近几年来在教学中的经验,查阅相关资料,从导课、教学过程及结课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乐学情绪 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感觉到头疼,原因是这门学科不参加中考,是“豆芽科”,学生不爱学,更谈不上重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与责任,这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诸系统的和谐中,人的和谐始终是第一位的,是社会和谐之本.
目的:观察复方桂枝茯苓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复方桂枝茯苓丸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
我是从2008年开始担任班主任的.4班的大多数同学基础欠佳,学习习惯不太好.记得在报道注册的那天,看着座位上那一张张稚嫩的脸,我心里想:这三年里,我一定要尽心地带着他们,让
我国民族器乐初级教育存在音乐文化价值取向有失偏颇、民族传统音乐教育比重较轻、师资力量有待提高、合适教材缺乏等问题.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树立弘扬民族音乐的观
摘 要: 当今,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越来越成为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何把资源禀赋的优势转化为创新驱动力的优势,进而取得持久的优势,取得这种优势的关键是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根本在于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把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