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对在吸毒人群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戒毒所中的吸毒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分析其在教育干预前后艾滋病预防方面的效果。结果:在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后,本组102名吸毒人员的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危险行为改变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吸毒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减少危险行为,从而有效预防艾滋病的发生,降低艾滋病发生率。
【关键词】吸毒人群;健康教育;艾滋病;干预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177-01
注射吸毒是艾滋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交叉使用注射器、注射器不消毒等等都是引发艾滋的危险因素[1],为了降低艾滋发生率,有效预防艾滋病的发生,有必要对吸毒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以提高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自觉规避危险行为。本文主要对健康教育干预在戒毒所吸毒人员预防艾滋病方面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戒毒所内吸毒人员共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0例,女12例,年龄为18~59岁,平均为35.6±2.5岁,其中小学文凭者有45例,文盲有57例。
1.2 方法 对吸毒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方法为向吸毒人员发放艾滋病方面的宣传资料,张贴相关宣传海报,组织吸毒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授课,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并可采取面对面宣教的形式对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教育,并可通过同伴教育的方式改变吸毒人员的认知。健康教育内容具体包括艾滋病预防、吸毒与艾滋、性行为以及安全套使用等等;对吸毒人员进行综合干预,为吸毒人员提供咨询检测服务,并可给予美沙酮[2]进行代替治疗。
1.3 观察项目 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的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计算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在干预前后吸毒人员知识知晓率的差异;对吸毒人员的危险行为中共用注射器这一项行为改变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危险行为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工具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其中p<0.05说明数据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特点。
2 结果
吸毒者在干预前后的知识知晓率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结果来看,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吸毒人员的关于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干预前,p<0.05。
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吸毒者共用注射器的危险行为由干预前的48.0%降低为实施干预后的20.6%,干预前后的行为发生率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吸毒是艾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在吸毒人群当中,很多吸毒人员由于对艾滋病知识和预防的不了解,导致吸毒人员在应用注射器进行注射时常会出现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的行为[3],或是注射完后与他人注射器一起进行清洗消毒,这些行为都是传播艾滋病毒的主要途径,会使发生艾滋病的几率大大提升,因而应该加强对吸毒人员的教育干预,改变其认知和行为,以有效减少艾滋病的发生。本文主要对健康教育干预在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受干预者对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在艾滋病传播途径、与吸毒关系以及预防方法等方面的知晓率有了明显提升,这说明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和转变吸毒者对艾滋病的认识,对吸毒与艾滋病之间的关系有清醒认识,从而有效规避危险行为[4],减少艾滋病的发生。在危险行为改变上,本次研究中的102名吸毒人员在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后,其在与他人共用注射器这一项危险行为上有了明显改善,其行为发生率由原来的48.0%下降为20.6%,干预前后发生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减少交叉感染的出现,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毒的传播,降低艾滋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改变吸毒人员的危险行为,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途径,对于预防艾滋病具有重要价值[5-6]。
参考文獻:
[1] 谌丁艳,何武龙,何倩等.吸毒人群预防AIDS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1):1054-1055.
[2] 刘祝明,秦侠,胡志.对我国吸毒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11(1):40-44.
[3] 许珊丹,陈鹏.强制戒毒所静脉吸毒者美沙酮及艾滋病认知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12):1092-1094.
[4] 王丽荣,王学良,沈洁等.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4-115.
[5] 杜建伟, 潘文利, 黄好壮, 等. 海南省吸毒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 2001, 1(1): 20-22.
[6] 董玉宝, 王增珍, 施侣元, 等. 劳教吸毒人员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职业与健康, 2008, 24(19): 2006-2008.
【关键词】吸毒人群;健康教育;艾滋病;干预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177-01
注射吸毒是艾滋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交叉使用注射器、注射器不消毒等等都是引发艾滋的危险因素[1],为了降低艾滋发生率,有效预防艾滋病的发生,有必要对吸毒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以提高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自觉规避危险行为。本文主要对健康教育干预在戒毒所吸毒人员预防艾滋病方面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戒毒所内吸毒人员共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0例,女12例,年龄为18~59岁,平均为35.6±2.5岁,其中小学文凭者有45例,文盲有57例。
1.2 方法 对吸毒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方法为向吸毒人员发放艾滋病方面的宣传资料,张贴相关宣传海报,组织吸毒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授课,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并可采取面对面宣教的形式对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教育,并可通过同伴教育的方式改变吸毒人员的认知。健康教育内容具体包括艾滋病预防、吸毒与艾滋、性行为以及安全套使用等等;对吸毒人员进行综合干预,为吸毒人员提供咨询检测服务,并可给予美沙酮[2]进行代替治疗。
1.3 观察项目 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的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计算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在干预前后吸毒人员知识知晓率的差异;对吸毒人员的危险行为中共用注射器这一项行为改变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危险行为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工具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其中p<0.05说明数据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特点。
2 结果
吸毒者在干预前后的知识知晓率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结果来看,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吸毒人员的关于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干预前,p<0.05。
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吸毒者共用注射器的危险行为由干预前的48.0%降低为实施干预后的20.6%,干预前后的行为发生率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吸毒是艾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在吸毒人群当中,很多吸毒人员由于对艾滋病知识和预防的不了解,导致吸毒人员在应用注射器进行注射时常会出现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的行为[3],或是注射完后与他人注射器一起进行清洗消毒,这些行为都是传播艾滋病毒的主要途径,会使发生艾滋病的几率大大提升,因而应该加强对吸毒人员的教育干预,改变其认知和行为,以有效减少艾滋病的发生。本文主要对健康教育干预在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受干预者对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在艾滋病传播途径、与吸毒关系以及预防方法等方面的知晓率有了明显提升,这说明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和转变吸毒者对艾滋病的认识,对吸毒与艾滋病之间的关系有清醒认识,从而有效规避危险行为[4],减少艾滋病的发生。在危险行为改变上,本次研究中的102名吸毒人员在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后,其在与他人共用注射器这一项危险行为上有了明显改善,其行为发生率由原来的48.0%下降为20.6%,干预前后发生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减少交叉感染的出现,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毒的传播,降低艾滋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改变吸毒人员的危险行为,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途径,对于预防艾滋病具有重要价值[5-6]。
参考文獻:
[1] 谌丁艳,何武龙,何倩等.吸毒人群预防AIDS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1):1054-1055.
[2] 刘祝明,秦侠,胡志.对我国吸毒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11(1):40-44.
[3] 许珊丹,陈鹏.强制戒毒所静脉吸毒者美沙酮及艾滋病认知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12):1092-1094.
[4] 王丽荣,王学良,沈洁等.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4-115.
[5] 杜建伟, 潘文利, 黄好壮, 等. 海南省吸毒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 2001, 1(1): 20-22.
[6] 董玉宝, 王增珍, 施侣元, 等. 劳教吸毒人员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职业与健康, 2008, 24(19): 2006-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