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研究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新背景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寄语青年:“青年興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他们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成长关乎“中国梦”的实现,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然而,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不良思潮以及西方一些国家文化价值输出的影响,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偏移,政治信仰动摇的现象。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之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影响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增强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信仰,对大学生自身成长、对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以及中国梦的实现,都意义深远。
  二、理论框架: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机制
  在《政治学辞典》认为,政治信仰为“人们对政治主张、学说、主义的尊奉和崇仰”。《中外文化辞典》则认为政治信仰是“对某种思想、学说、主义、宗教或某个个人极度信服、尊重、崇拜,拿来作为自己思想、行动的准则或榜样”。一般来说,政治信仰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体,对其心中理想的社会模式、政治理论的认同与追求,并与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的高度集中体现,内化为人的理想与信念,外化为人的自觉行动。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政治信仰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暗含历史与现实,具有形象、具体、概括特点的概念。对政治信仰的培育,涉及到认知和情感两个层面,我们在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实际,我们提出以“知-情-意-行”为主线的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机制。
  1.知: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认知能力
  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是指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社会重大事件等方面的认识和把握。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当前的90后大学生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思想活跃,思维可塑性强。为迎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需将政治认知教育与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新媒体手段结合起来,这样大学生才会主动去关注媒体所承载的政治内容。首先,与时俱进,构建政治知识宣传网络平台。拓宽大学生政治知识了解的渠道,网络主阵地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建设政治知识的网络主阵地必须以正面的舆论为导向,掌握主动权,使政治信仰教育渗透整个网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网上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探索新内容,实现由课堂单向灌输到学生课外参与双向互动的转变。其次,依托信息社会的优势,通过新媒体手段创建政治性学习的网络平台,例如当前大热的学习强国APP、红色文化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让大学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了解时事政治,使之成为宣传政治知识理论的主流阵地,并逐步发展成为政治信仰教育的新兴载体。通过拓宽政治性知识教育的载体,形成线上线下政治信仰教育的互动模式,从而塑造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
  2.情: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感
  政治情感产生的基础是政治认知,但是政治情感一旦形成,又会对政治认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是政治信仰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情感的重要内容是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红色基因的情感。
  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首先必须创造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大学生们处于校园集体生活的状态,各高校必须将爱国主义情感熏陶深入到校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举办相关主题讲座、开办爱国主义校园文化节;组织学生进行歌唱祖国合唱、朗诵、征文比赛,厚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出发点,组成相关社团,定期分发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宣传手册;组织学生观看体育赛事,为中国体育健儿加油鼓劲、摇旗呐喊,增强大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激活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坚定当代大学生的正确政治信仰,必须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并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之中。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革命英勇志士,他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者,宁死不屈、赴汤蹈火,为了信仰献出宝贵的生命。在和平年代典型的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各大高校应充分利用周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居旧址让学生接受革命洗礼,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加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同时,用红色资源塑造校园形象,在教学楼、餐厅、宿舍楼前悬挂弘扬红色精神的横幅,在教室、走廊悬挂英雄肖像和名言警句,增强校园红色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参演革命经典话剧,集体观看经典红色电影。开设红色文化选修课,加强红色文化的系统性教育。
  3.意: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意志
  在政治信仰形成的过程中,政治认知是基础,政治情感是前提,政治意志是关键,它是政治情感转化为政治行动的中介。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志,是大学生抵制外界诱惑的重要防护,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自觉克服困难与诱惑,坚定政治信仰。中国香港过去两个多月的违法暴力示威活动令人痛心疾首,这些激进示威者严重破坏了香港的社会秩序,并且蓄意伤害警员和普通市民,给民众的生活和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这些暴徒中有一部分人就是大学生甚至是内地大学生,正因为他们意志不坚定所以及其容易被煽动。事实表明:个体的意志状态会影响到其具体行为状态。当大学生意志水平较高时,政治信仰则较为坚定,大学生意志水平不高就会造成政治信仰的混乱。因此,高校在塑造学生的意志力方面需投入更大的力度。首先,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这既是新时代对我国价值观多元化的政治引领,又是针对西方普世价值观渗透破坏的积极回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成长问题,从根本上就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问题,各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将个人目标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中,在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其次,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志还要求大学生学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就是:懒,他们失去了高中时候学习的那股冲劲,知道该好好学习,好好珍惜大学生活,可是做不到,自制力极差。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习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精神,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自我约束力,勤于思考,克服困难,砥砺前行。   4.行: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实践行动
  大学生的政治行为是政治信仰的外在表现,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理论与实践结合还不够,理论知识灌输过多,然而大学生除了要增进理论储备还要弥补实践缺位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巩固政治信仰。如果只在课堂当中接触到这些思想理论知识,无法同具体的学习生活联系到一起,就会在之后的生活中冲淡这些想法,最终浪费所学。
  加强“两课”教育。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對第一课堂的活动载体支撑作用,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合一,进一步为大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实践搭建更多平台。高校应鼓励有能力的学生通过竞选加入校系学生会、团委,成为学生领导者,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一定的政治锻炼。同时,大学生可以在校组建思想政治类社团,学校应给予一定的扶持,高校思政部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社团运行模式可模拟政府机构设置,吸引学生参与体验,调动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思政课教学计划也可以将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类社团纳入教学内容,形成科学的考评机制,将学生参与社团的成绩计入期末成绩。
  拓宽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范围。除参与校园实践之外,大学生践行正确的政治信仰,还必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如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坚定政治信仰。高校可以围绕爱国主题,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基地、看望老党员等活动,从中体会政治情感,加深对革命时代品格的理解和感触,使自己在参与政治活动过程中更加理性。除此之外,社会志愿者活动、体验大学生村官等方式,也是大学生积淀政治信仰的有效渠道。大学生通过对基层风貌的接触有助于大学生意识到中国的发展不断繁荣昌盛,从而激发大学生积极合理地参与政治生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2018(1).
  [2]胡忠玲.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8(1).
  [3]张运岭.我国高校主流高校形态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
  [4]冯改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工业大学.2017年
  [5]徐秦法.当代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研究[J].理论月刊,2011(3)
  [6]张丽丽.驻青高校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DJQN067)
其他文献
摘 要:内蒙古农谚是当地民俗文化之瑰宝,蕴含着当地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特征。且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事物皆可在农谚中寻找到其影子,农谚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这一特点在内蒙古器物农谚中也有所呈现,并与内蒙古方言相融合,使其在内蒙古地区更加口口相传,如“时令不饶人”等。本文以器物農谚为研究对象,浅析其背后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器物农谚;农具;日常生活器用;文化  一、内蒙古农谚及其特点  武占坤、马国凡在《
期刊
摘 要:认识历史的主体,没有人就没有历史;历史是人的历史,没有人,历史就是死的。历史必须和人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每个人物都有每个人物各种各样的类型与特点。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时空中穿梭,人们按照社会分工的不同,从事于不同的实践活动领域中,每个实践活动领域,都会不断地代表人物涌现出来,而他们的言行举止说话谈吐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引人注目。  关键词:历史人物;人物的类型;人物的特点  引言 
期刊
摘 要:以中国古代水路和陆路两种交通方式为出发点,探讨了古代交通方式对城市的兴起、城市分布以及城市形态等方面的作用,并以丝绸之路上的典型城市楼兰和泉州为例,分析了中国古代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交通方式;城市发展;古代  引言  最早出现的大运量、高效率的交通方式是水路运输。由于可达性是决定城市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历史上许多重要城市都选址在交通方便的大河流域。此后驴马、轮车这些陆
期刊
摘 要:我国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我国的传统美术也是我国漫长文化发展过程中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而中国的传统美术具体可分为工艺、绘画、雕塑、建筑这四种形式。而且这几方面也出现在很多的美术院校和学科专业中,例如现在的绘画专业、雕塑专业等,除了利用美术教师对传统美术的文化知识,还结合了现有教材进行的补充和拓展,让更多人了解传统美术并运用现代思维进行创新。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也是新时期下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以及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希望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重要意义;设计和实践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新的课
期刊
摘 要:在中国,一个庞大的国家,有着56个民族,然而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不同的民族精神,因汉族人口众多,从而分成了少数民族与汉族,而民族文化构成了多样新的中华文化。这是由历史及当代世界的客观事实所决定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子女对中华民族文化从未放弃。  关键词:民族文化:多元文化;和谐文化;传承  引言  多民族的中国,也是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文化大花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华夏各民族在生存与发展
期刊
摘 要:新公司法规定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比较具有抽象性和原则性的特点并且对于此制度的研究现我国主要集中于民商法领域。故本文将主要从民商法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不同法系之间发展过程及其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有效的建议并且有效采纳其他法系的先进理论来完善我国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理论和实践上的缺陷。本文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并且把这些研究方法与我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起来,从过去的实践和理论当中来寻求解决实践中经常出
期刊
前 言  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中首先得到发展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在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与教育上起步较晚,目前仍没有引起高校的普遍重视[1]。近年来社会对具有领导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显著提高,因此高校加强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中承担大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教师队伍,对大学生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培养大学生领导力中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重视文化管理,对高校文化进行建设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这也对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改变传统的工作管理方式,探索创新的管理模式,能够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管理;校园文化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开放,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也应该做进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来越多,关注度也不断增加,相应的教育要求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高中是非常重要的阶段,要面临高考的压力,对于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老师要认真对待,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学习起来才会轻松、高效。随着现代信息化的教育发展,引入了微课教学,也符合时代的发展,并且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很好的适应微课的教学。本文就将从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