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9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9)-08-0059-02
【关键词】毒蕈;中毒;诊疗
毒蕈中毒是我国区域发生的季节性疾病,毒蕈容易采摘,极易误食造成中毒,中毒以农村文化程度低人口为主,且无年龄、性别差别。通过对2005年10月~2008年8月的病例进行分析,掌握毒蕈中毒的诊断、治疗,制定和完善预防措施,可以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和减少死亡。
1 临床资料
研究的36例中, 男性25例占69%,女性11例占31%,平均年龄35岁。胃肠炎症状24例占66%,毒蕈碱样症状8例约占22%,阿托品样症状2例,神经、精神症状1例,周围神经炎的症状l例,血液系统症状3例,肝脏损害的症状l例 。
2 治疗
2.1 排除毒物 包括催吐和洗胃,为治疗毒蕈中毒的第一步。然后促进毒物代谢和保护肝脏。如患者有脱水,酸中毒时,应酌情加用平衡液或生理盐水,适当补钾和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2.2 相应毒蕈成分中毒的处理 ①如有毒蕈样症状时(详见临床表现),应立即皮下或肌注阿托品0.5~1 mg,小儿每次 0.03~0.05mg/Kg,一般为1/2~6h一次,必要时可每15~30min注射一次, 直至瞳孔散大,心率加快为止。严重者可加大剂量或改用静脉推注,至症状改善后可酌情减量或延长注射间隔时间。②抗蕈毒血清的应用:对绿帽蕈、白帽蕈等毒性很强的毒蕈中毒,可酌用抗蕈毒血清40ml肌注。③应用巯基解毒药物:对于具有肝脏损害的毒草如白毒伞蕈,阿托品常不能奏效,可用巯基解毒药治疗,如巯基丁二酸钠及二疏基丙磺酸钠可与某些蕈毒结合,而打断毒素分子中的硫酶键,使其活力减弱,保护了体内含硫基酶的活性,亦可恢复部分己结合的毒素的酶的活力,常用于白毒伞等中毒;即使在肝炎假愈期而无明显内脏损害表现时,也应给予此种解毒药物。④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可应用于严重毒蕈中毒,特别是马鞍蕈中毒引起的溶血反应,其他毒蕈引起的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炎、肝损害和出血倾向等。
2.3 对症治疗
2.3.1 肝脏损害 ①一般肝损伤:除用疏基解毒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外,并用还原型谷脱甘肽、高渗葡萄糖、谷氨酸或精氨酸、ATP、VitB 、VitC、等。为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减少肠道中氨的产生,可同时使用新霉素 0.5~1.0/次Qid。②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FHF) 的治疗 : Ⅰ、 内科监护 : FHF 应置于 ICU 病房 , 每天检查肝脏的大小,神志变化及其他生命体征。饮食以高碳水化合物、低动物蛋白、低脂肪为宜。Ⅱ、 支持治疗:供给足够热卡每日总热量成人应在 5~6.7KJ左右,临床上多给 10%~20% 的葡萄糖,同时配给氨基酸和脂肪乳剂;血液制品应用鲜血浆及白蛋白均有扩容、改善微循环 , 提高胶体渗透压 , 防止脑积液及腹水形成 ,亦有一定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血浆还有补充凝血因子、调理素和补体功能 ,每周2~3次 ,效果较佳。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定期检查血气及血电解质 , 以及时发现问题加以纠正。Ⅳ、肾功能不全处理:当发生少尿或无尿时 , 应限制进液量 , 一般可采用扩容后利尿方法 , 如先输注白蛋白、甘露醇或多巴胺 , 然后用速尿静推或静滴。如肾功能仍不改善则需作血液透析。Ⅴ、 FHF 常伴脑水肿 , 但症状常不明显。一旦出现脑水肿 , 应给予20%甘露醇 125mL。每天 3~4 次。后期恢复可采用高压氧疗。低血压及低氧血症应予以相应处理。Ⅵ、抗感染治疗及出血的治疗: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控制,多采用对肝脏无损害的药物;出血应根据原因做相应的治疗。Ⅶ、人工肝支持系统:人工肝的目的是清除体内有毒物质 , 为肝细胞再生创造条件及争取时间。目前常用的有血液透析、血浆交换、血液灌流。Ⅷ、原位肝移植近:30年来,原位肝移植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报道肝移植5年生存率已达80% 左右 , 但供肝缺乏是目前该措施主要限制因素,国内也有肝移植治疗FHF成功的报道。
2.3.2 有溶血反应现象时 , 除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还原型谷光甘肽稳定 细胞膜外,并口服碳酸氢钠1~2g Qid,以碱化尿液;同时可行血液透析治疗, 贫血严重时应及时输血治疗。
2.3.3 有兴奋、狂燥、惊厥者可用镇静剂如地西泮;有精神症状者给予氯丙嗪效果较好(有肝损害时勿用)。有中毒性脑炎征象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毛细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防止脑水肿的发生。
2.3.4 有中毒性心肌炎时 ,可用肾上皮质激素 ; 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 , 可选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
2.3.5 积极治疗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
3 结果
治愈27例占75%,转诊1例,死亡2例占5%。
4 讨论
野生蕈中毒在我国农村较为常见,中毒症状重,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临床症状变化多样,易被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及时明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掌握毒蕈毒理,制定合理抢救措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大力宣传毒蕈的危害知识,切勿随意采食蕈类,掌握正确的加工方法,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安微医学院.中毒急救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78:189-194.
[2] 陈额珠 , 丁训杰 , 廖履坦,等.实用内科学[M].第 1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81-18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9)-08-0059-02
【关键词】毒蕈;中毒;诊疗
毒蕈中毒是我国区域发生的季节性疾病,毒蕈容易采摘,极易误食造成中毒,中毒以农村文化程度低人口为主,且无年龄、性别差别。通过对2005年10月~2008年8月的病例进行分析,掌握毒蕈中毒的诊断、治疗,制定和完善预防措施,可以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和减少死亡。
1 临床资料
研究的36例中, 男性25例占69%,女性11例占31%,平均年龄35岁。胃肠炎症状24例占66%,毒蕈碱样症状8例约占22%,阿托品样症状2例,神经、精神症状1例,周围神经炎的症状l例,血液系统症状3例,肝脏损害的症状l例 。
2 治疗
2.1 排除毒物 包括催吐和洗胃,为治疗毒蕈中毒的第一步。然后促进毒物代谢和保护肝脏。如患者有脱水,酸中毒时,应酌情加用平衡液或生理盐水,适当补钾和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2.2 相应毒蕈成分中毒的处理 ①如有毒蕈样症状时(详见临床表现),应立即皮下或肌注阿托品0.5~1 mg,小儿每次 0.03~0.05mg/Kg,一般为1/2~6h一次,必要时可每15~30min注射一次, 直至瞳孔散大,心率加快为止。严重者可加大剂量或改用静脉推注,至症状改善后可酌情减量或延长注射间隔时间。②抗蕈毒血清的应用:对绿帽蕈、白帽蕈等毒性很强的毒蕈中毒,可酌用抗蕈毒血清40ml肌注。③应用巯基解毒药物:对于具有肝脏损害的毒草如白毒伞蕈,阿托品常不能奏效,可用巯基解毒药治疗,如巯基丁二酸钠及二疏基丙磺酸钠可与某些蕈毒结合,而打断毒素分子中的硫酶键,使其活力减弱,保护了体内含硫基酶的活性,亦可恢复部分己结合的毒素的酶的活力,常用于白毒伞等中毒;即使在肝炎假愈期而无明显内脏损害表现时,也应给予此种解毒药物。④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可应用于严重毒蕈中毒,特别是马鞍蕈中毒引起的溶血反应,其他毒蕈引起的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炎、肝损害和出血倾向等。
2.3 对症治疗
2.3.1 肝脏损害 ①一般肝损伤:除用疏基解毒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外,并用还原型谷脱甘肽、高渗葡萄糖、谷氨酸或精氨酸、ATP、VitB 、VitC、等。为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减少肠道中氨的产生,可同时使用新霉素 0.5~1.0/次Qid。②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FHF) 的治疗 : Ⅰ、 内科监护 : FHF 应置于 ICU 病房 , 每天检查肝脏的大小,神志变化及其他生命体征。饮食以高碳水化合物、低动物蛋白、低脂肪为宜。Ⅱ、 支持治疗:供给足够热卡每日总热量成人应在 5~6.7KJ左右,临床上多给 10%~20% 的葡萄糖,同时配给氨基酸和脂肪乳剂;血液制品应用鲜血浆及白蛋白均有扩容、改善微循环 , 提高胶体渗透压 , 防止脑积液及腹水形成 ,亦有一定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血浆还有补充凝血因子、调理素和补体功能 ,每周2~3次 ,效果较佳。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定期检查血气及血电解质 , 以及时发现问题加以纠正。Ⅳ、肾功能不全处理:当发生少尿或无尿时 , 应限制进液量 , 一般可采用扩容后利尿方法 , 如先输注白蛋白、甘露醇或多巴胺 , 然后用速尿静推或静滴。如肾功能仍不改善则需作血液透析。Ⅴ、 FHF 常伴脑水肿 , 但症状常不明显。一旦出现脑水肿 , 应给予20%甘露醇 125mL。每天 3~4 次。后期恢复可采用高压氧疗。低血压及低氧血症应予以相应处理。Ⅵ、抗感染治疗及出血的治疗: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控制,多采用对肝脏无损害的药物;出血应根据原因做相应的治疗。Ⅶ、人工肝支持系统:人工肝的目的是清除体内有毒物质 , 为肝细胞再生创造条件及争取时间。目前常用的有血液透析、血浆交换、血液灌流。Ⅷ、原位肝移植近:30年来,原位肝移植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报道肝移植5年生存率已达80% 左右 , 但供肝缺乏是目前该措施主要限制因素,国内也有肝移植治疗FHF成功的报道。
2.3.2 有溶血反应现象时 , 除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还原型谷光甘肽稳定 细胞膜外,并口服碳酸氢钠1~2g Qid,以碱化尿液;同时可行血液透析治疗, 贫血严重时应及时输血治疗。
2.3.3 有兴奋、狂燥、惊厥者可用镇静剂如地西泮;有精神症状者给予氯丙嗪效果较好(有肝损害时勿用)。有中毒性脑炎征象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毛细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防止脑水肿的发生。
2.3.4 有中毒性心肌炎时 ,可用肾上皮质激素 ; 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 , 可选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
2.3.5 积极治疗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
3 结果
治愈27例占75%,转诊1例,死亡2例占5%。
4 讨论
野生蕈中毒在我国农村较为常见,中毒症状重,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临床症状变化多样,易被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及时明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掌握毒蕈毒理,制定合理抢救措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大力宣传毒蕈的危害知识,切勿随意采食蕈类,掌握正确的加工方法,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安微医学院.中毒急救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78:189-194.
[2] 陈额珠 , 丁训杰 , 廖履坦,等.实用内科学[M].第 1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81-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