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前偶爾經過亞婆井前地的一間老式小咖啡室,看見穿著背心短褲的中年老闆竟在純白色的階磚牆上以毛筆作山水畫。
澳門,本來就是卧虎藏龍之地……。
城市發展與文化沉澱
澳門開埠四百多年以來,不斷經歷中西文化交融的洗禮,發展出其獨有的樸素從容,溫婉優雅的生活美學。
文化藝術與社會的發展一直息息相關,藝術創作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面貌,並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當地人民的素養。藝術創作的題材多來自於社會,而藝術可以陶冶性情,滋養心靈,人們在藝術創作或欣賞的過程中通過反思得到頓悟,從而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而澳門在深厚的文化沉殿之中,不乏出色的藝術創作人才,亦有不少的文藝社團。然而,這些力量是分散的,零碎的,如何將之整合,通過交流互動而產生協同效應,創造有利藝術發展的社會氛圍,同時使藝術走進社區、貼近市民,接受市民的檢驗,便成了工作的重點,“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產生的專項計劃。
“澳門製作本土情懷
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
顧名思義,“‘澳門製作本土情懷’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具有濃厚的本土色彩,一是舉辦的所有表演活動均由本澳團體擔綱或參與演出;二是當中的題材必須真切地反映澳門的本土氣息,抒發澳門人的家國情懷;三是演出必須面向市民,引起觀眾的共鳴。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博士表示,目前社會上有些人士誤認為“市民專場演出”由基金會一手操辦,擠壓了文藝社團既有的活動空間,這與事實不符。“市民專場演出”只是一項特定的資助計劃,它與澳門基金會採用的慣常資助模式的區別在於,這個計劃強調的是“從市民中來,到市民中去”,而且必須按照澳門基金會規定的預算和結算規則使用公帑,同時強調演出的質量,得不到市民認同的節目,澳門基金會將不再繼續資助。
他表示,因此,基金會在這個計劃中的角色,不過是發起人、資助者和監管者,它力求為本地文藝表演社團搭建一個面向市民的平台,讓澳門的文藝社團在不同的表演場所,舉辦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表演,既豐富市民的餘暇生活,亦可提升其藝術欣賞能力,通過文藝團體之間,以及文藝團體與觀眾之間的交流互動,達到鼓勵藝術創作,促進藝術發展,提升澳門市民人文素養的目的。
“市民專場演出”啟動至今,累計演出共43個項目50場次,演出的類型涵蓋西樂、中樂、戲劇、相聲、魔術、歌詠及舞蹈,節目豐富多元,市民反應熱烈,入座率平均近八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刊記者特意走訪了當中三個文藝團體,和大家分享參演感受。
澳門長虹音樂會
澳門長虹音樂會成立於1979年7月,由一群熱衷於中國民族音樂、舞蹈及歌唱藝術的年青人組成,以推動中國民間音樂發展為宗旨。成立至今,多次舉辦不同形式的音樂專場,並邀請不同風格的著名音樂家或團體合作演出,促進各地的音樂交流。此外,亦有舉辦聲樂、民族樂器等的訓練班,致力推動民族音樂在澳門的普及發展。
澳門長虹音樂會連續兩年獲澳門基金會邀請及獲選舉辦“市民專場演出”音樂會,並邀請了內地著名的音樂團體來澳共同合作演出,節目包括“笛子四大名家”(2013)及“國樂新風——河南民族樂團音樂會”(2014),兩個項目的入座率均超過九成。
會長杜存忠先生認為,“市民專場演出”對本澳文藝社團發揮了積極的鼓勵作用,有了經費上的支持,表演團體可專注於節目的籌劃和質量,從而為市民呈獻最優質的音樂會。該會財務何小姐亦認為,澳門基金會的“市民專場演出”發揮了良好的主導作用,除了經費上的支持,計劃亦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澳門基金會在挑選節目時,會在節目質素題材、社團組織觀眾的能力,籌辦活動能力和往績成效等方面作出考量,通過評選推動藝術團體提升演出水平,並為市民提供高質素的文化生活。
對於如何提升本澳演藝人員的演出水平,杜會長認為,這需要時間去沉澱。而本澳文藝團體在澳門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下正朝百花齊放的方向發展,未來期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加大對本澳文藝團體的支持力度,以助其進一步成長。
澳門少兒藝術團
澳門少兒藝術團成立於1992年,以舞蹈藝術見長,成員來自澳門多所學校。1995年,舞團成為“中國兒童歌舞學會”集體會員,舞團成立至今,致力促進本地與國內外少兒藝術的交流,曾參與或舉辦多項區際的舞蹈或藝術交流活動,屢獲佳績。
舞團團長為梁劍丹女士,梁團長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民間舞系表演專業”,曾於多個全國性舞蹈比賽中獲獎,其母顏展紅女士為舞團副團長,亦為全國十佳兒童舞蹈專家。兩人從事舞蹈培訓工作多年,桃李滿門,為澳門培養了不少舞蹈專才。
舞團連續兩年獲選參加“市民專場演出”,演出節目包括“後現代灰姑娘”(2013)及“還珠格格新傳”(2014),兩者均為大型兒童舞劇,表演人員數以百計。
顏副團長表示,舞團的長足發展有賴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和澳門基金會的支持,當中“市民專場演出”又起了主導的作用,一方面,學生有了表演的平台,家長積極參與藝術欣賞,另一方面,台前幕後人員為了做好演出而發揮團隊協作精神,有助培養高尚的情操,為社會帶來正能量。她期望,政府未來對文藝團體繼續予以大力支持,凝聚團隊的力量,讓藝術在澳門遍地開花,結出豐碩果實。
澳門鋼琴協會
澳門鋼琴協會成立於2008年9月,創會會長為澳門著名鋼琴家蔡崇力先生,協會宗旨為團結本澳鋼琴教師力量、推廣鋼琴教育及音樂藝術,以提升市民及學生的鋼琴技巧和藝術欣賞能力,提高澳門音樂文化的水平。協會成立至今已舉辦了多場音樂會和培訓班,並曾主辦及協辦鋼琴比賽。
“鬼馬音樂狂想曲之古典音樂笑賞會”是“市民專場演出”的系列音樂會,第一場“笑賞會”於2013年12月舉行,而本年8月則舉行了“笑賞會II”,音樂會的形式別開生面,以輕鬆、活潑、搞笑的方式,引領樂迷認識西方古典音樂名曲及流行音樂,而當樂手演奏完名家的作品以後,主持更大搞“棟篤笑”,透過小故事或趣事將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融匯起來,帶出“共融”的理念。
協會理事長陳偉民肯定了“市民專場演出”計劃對本澳文藝社團的重要性,現時本澳每月均有通過此計劃舉辦的文藝演出,獲澳門基金會的大力支持,本澳的藝術團體有了一展所長的平台,並能與眾同樂,即使如室內樂團音樂會等高雅藝術,亦能走進市民大眾,“市民專場演出”已成為本澳市民雅俗共賞的一個藝術教育園地。他期望未來政府可以善用社區資源,為社團提供更多的練習及演出場地,讓藝術真正融入生活,並能協助社團建立對外交流網絡,以擴闊社團的藝術視野。
文化永續之城
藝術之路從來不易走,受訪的三個社團代表均表示,從事藝術工作,靠的是一份堅持,一份執著。本澳現有不少文化藝術團體,政府亦銳意推動文化藝術發展,“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只是一個開始,政府及澳門基金會如何藉著角色和資源上的優勢,進一步發揮社會凝聚力,將藝術融入教育,走進社區,這是未來可深入研究的方向,而當中文藝社團的參與不可或缺。我們期望,通過共同的努力,傳承及弘揚澳門的文化藝術,將澳門打造成文化藝術的多元平台,演出的、欣賞的、學習的,都可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文化永續之城,則指日可待……
澳門,本來就是卧虎藏龍之地……。
城市發展與文化沉澱
澳門開埠四百多年以來,不斷經歷中西文化交融的洗禮,發展出其獨有的樸素從容,溫婉優雅的生活美學。
文化藝術與社會的發展一直息息相關,藝術創作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面貌,並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當地人民的素養。藝術創作的題材多來自於社會,而藝術可以陶冶性情,滋養心靈,人們在藝術創作或欣賞的過程中通過反思得到頓悟,從而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而澳門在深厚的文化沉殿之中,不乏出色的藝術創作人才,亦有不少的文藝社團。然而,這些力量是分散的,零碎的,如何將之整合,通過交流互動而產生協同效應,創造有利藝術發展的社會氛圍,同時使藝術走進社區、貼近市民,接受市民的檢驗,便成了工作的重點,“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產生的專項計劃。
“澳門製作本土情懷
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
顧名思義,“‘澳門製作本土情懷’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具有濃厚的本土色彩,一是舉辦的所有表演活動均由本澳團體擔綱或參與演出;二是當中的題材必須真切地反映澳門的本土氣息,抒發澳門人的家國情懷;三是演出必須面向市民,引起觀眾的共鳴。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博士表示,目前社會上有些人士誤認為“市民專場演出”由基金會一手操辦,擠壓了文藝社團既有的活動空間,這與事實不符。“市民專場演出”只是一項特定的資助計劃,它與澳門基金會採用的慣常資助模式的區別在於,這個計劃強調的是“從市民中來,到市民中去”,而且必須按照澳門基金會規定的預算和結算規則使用公帑,同時強調演出的質量,得不到市民認同的節目,澳門基金會將不再繼續資助。
他表示,因此,基金會在這個計劃中的角色,不過是發起人、資助者和監管者,它力求為本地文藝表演社團搭建一個面向市民的平台,讓澳門的文藝社團在不同的表演場所,舉辦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表演,既豐富市民的餘暇生活,亦可提升其藝術欣賞能力,通過文藝團體之間,以及文藝團體與觀眾之間的交流互動,達到鼓勵藝術創作,促進藝術發展,提升澳門市民人文素養的目的。
“市民專場演出”啟動至今,累計演出共43個項目50場次,演出的類型涵蓋西樂、中樂、戲劇、相聲、魔術、歌詠及舞蹈,節目豐富多元,市民反應熱烈,入座率平均近八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刊記者特意走訪了當中三個文藝團體,和大家分享參演感受。
澳門長虹音樂會
澳門長虹音樂會成立於1979年7月,由一群熱衷於中國民族音樂、舞蹈及歌唱藝術的年青人組成,以推動中國民間音樂發展為宗旨。成立至今,多次舉辦不同形式的音樂專場,並邀請不同風格的著名音樂家或團體合作演出,促進各地的音樂交流。此外,亦有舉辦聲樂、民族樂器等的訓練班,致力推動民族音樂在澳門的普及發展。
澳門長虹音樂會連續兩年獲澳門基金會邀請及獲選舉辦“市民專場演出”音樂會,並邀請了內地著名的音樂團體來澳共同合作演出,節目包括“笛子四大名家”(2013)及“國樂新風——河南民族樂團音樂會”(2014),兩個項目的入座率均超過九成。
會長杜存忠先生認為,“市民專場演出”對本澳文藝社團發揮了積極的鼓勵作用,有了經費上的支持,表演團體可專注於節目的籌劃和質量,從而為市民呈獻最優質的音樂會。該會財務何小姐亦認為,澳門基金會的“市民專場演出”發揮了良好的主導作用,除了經費上的支持,計劃亦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澳門基金會在挑選節目時,會在節目質素題材、社團組織觀眾的能力,籌辦活動能力和往績成效等方面作出考量,通過評選推動藝術團體提升演出水平,並為市民提供高質素的文化生活。
對於如何提升本澳演藝人員的演出水平,杜會長認為,這需要時間去沉澱。而本澳文藝團體在澳門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下正朝百花齊放的方向發展,未來期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加大對本澳文藝團體的支持力度,以助其進一步成長。
澳門少兒藝術團
澳門少兒藝術團成立於1992年,以舞蹈藝術見長,成員來自澳門多所學校。1995年,舞團成為“中國兒童歌舞學會”集體會員,舞團成立至今,致力促進本地與國內外少兒藝術的交流,曾參與或舉辦多項區際的舞蹈或藝術交流活動,屢獲佳績。
舞團團長為梁劍丹女士,梁團長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民間舞系表演專業”,曾於多個全國性舞蹈比賽中獲獎,其母顏展紅女士為舞團副團長,亦為全國十佳兒童舞蹈專家。兩人從事舞蹈培訓工作多年,桃李滿門,為澳門培養了不少舞蹈專才。
舞團連續兩年獲選參加“市民專場演出”,演出節目包括“後現代灰姑娘”(2013)及“還珠格格新傳”(2014),兩者均為大型兒童舞劇,表演人員數以百計。
顏副團長表示,舞團的長足發展有賴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和澳門基金會的支持,當中“市民專場演出”又起了主導的作用,一方面,學生有了表演的平台,家長積極參與藝術欣賞,另一方面,台前幕後人員為了做好演出而發揮團隊協作精神,有助培養高尚的情操,為社會帶來正能量。她期望,政府未來對文藝團體繼續予以大力支持,凝聚團隊的力量,讓藝術在澳門遍地開花,結出豐碩果實。
澳門鋼琴協會
澳門鋼琴協會成立於2008年9月,創會會長為澳門著名鋼琴家蔡崇力先生,協會宗旨為團結本澳鋼琴教師力量、推廣鋼琴教育及音樂藝術,以提升市民及學生的鋼琴技巧和藝術欣賞能力,提高澳門音樂文化的水平。協會成立至今已舉辦了多場音樂會和培訓班,並曾主辦及協辦鋼琴比賽。
“鬼馬音樂狂想曲之古典音樂笑賞會”是“市民專場演出”的系列音樂會,第一場“笑賞會”於2013年12月舉行,而本年8月則舉行了“笑賞會II”,音樂會的形式別開生面,以輕鬆、活潑、搞笑的方式,引領樂迷認識西方古典音樂名曲及流行音樂,而當樂手演奏完名家的作品以後,主持更大搞“棟篤笑”,透過小故事或趣事將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融匯起來,帶出“共融”的理念。
協會理事長陳偉民肯定了“市民專場演出”計劃對本澳文藝社團的重要性,現時本澳每月均有通過此計劃舉辦的文藝演出,獲澳門基金會的大力支持,本澳的藝術團體有了一展所長的平台,並能與眾同樂,即使如室內樂團音樂會等高雅藝術,亦能走進市民大眾,“市民專場演出”已成為本澳市民雅俗共賞的一個藝術教育園地。他期望未來政府可以善用社區資源,為社團提供更多的練習及演出場地,讓藝術真正融入生活,並能協助社團建立對外交流網絡,以擴闊社團的藝術視野。
文化永續之城
藝術之路從來不易走,受訪的三個社團代表均表示,從事藝術工作,靠的是一份堅持,一份執著。本澳現有不少文化藝術團體,政府亦銳意推動文化藝術發展,“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只是一個開始,政府及澳門基金會如何藉著角色和資源上的優勢,進一步發揮社會凝聚力,將藝術融入教育,走進社區,這是未來可深入研究的方向,而當中文藝社團的參與不可或缺。我們期望,通過共同的努力,傳承及弘揚澳門的文化藝術,將澳門打造成文化藝術的多元平台,演出的、欣賞的、學習的,都可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文化永續之城,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