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空间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c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型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空间想象力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在数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利用计算机绘制生动、形象的立体图形,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透彻的观察。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
  
  在“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体积”这一章中,主要内容是柱、锥、台、球四种,体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对立体图形的分析与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在观察图形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我们运用我校的计算机设备,与专职电脑编制人员密切合作,设计编制了图形软件来辅导教学。我们先根据讲解的需要设计基本图形,在配合编制人员利用计算机先进的绘图系统进行绘制。在绘制过程中,我们利用画面的连续移动构成动画来体现切割、旋转、移动等动态动作。在讲解原理时,其主要内容为: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被平行于底的平面截得的两个截面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为了体现其中的关键点:两个几何体任意位置的平行截面相等,我们绘制了多幅不同位置截面的图形,并将截面涂上鲜明的色彩,按顺序编排好,连续播放时即形成了上下移动的动画效果,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不同位置的平行截面处处相等。又如在讲解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时。由于要将兰棱柱分割成三个三棱锥,图形变化较大,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我们将切割过程从头至尾展示给学生,在讲解时又将所要比较的两个三棱锥逐步恢复到切割前的状态,再分开。随着分开——复原——再分开的移动过程,学生们清楚地自然地得出了所要推证的结论,同时也使得教师的讲解轻松而且顺理成章。有了锥的体积公式,我们又进一步依据大锥被平行于底的平面裁去一小锥得到台体的思路,利用已推导出的锥体体积公式去推导台体的体积公式。我们利用动画效果使一平面进行移动呈现出分割大锥的过翟,既让平面从大锥体某处以平行于底的方式输入,从另一侧输出,留下切割的痕迹,进而将截得的小锥移到其他位置,将剩下的台体展现给学生。这一过程的加入,在学生的头脑中非常深刻地留下了台体与锥体的联系,可以说是过目不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绘图多功能的优越性,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描绘立体图形,解决平面立体图形与真实立体图形在视觉上的差异。
  
  我们在平面上绘制立体图形就要考虑到视觉差异的问题。比如:在纸上画一个立方体,它的某些面就必须呈平行四边形,才能给人一种体的感觉,而实际上立方体的各个面均为正方形。为了不使学生直观感觉当作概念,我们设计了一些旋转变形动画。在讲球的体积公式时,找到一个与半球体积相等的几何体,即与半球等高的圆柱中间挖去一个圆锥,证明的关键是推导出二者在等高处的平行截面面积相等。从图上看,这两个截面分别为椭圆和椭圆环,而实际形状应为圆和圆环。为了更形象的说明问题,我们将这两个截面设计为从原位置水平移动出来,再水平旋转90度使其竖直放置,这样两个截面就恢复了实际形状。同时我们又让环形截面中的小圆逐渐缩小至一点,使圆环变成与另一截面大小一样的圆,通过二者色彩的互换闪烁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觉到是两个面积相等的截面,然后通过理论证明它们的面积相等。这样,从直观到理论两方面的结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使得这个难点顺利解决。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积极地去寻找解题思路。
  
  现代教学论的思想核心是确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认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启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会学”。在多媒体教学的尝试中,为了打破传统教学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习惯,我们将课上的习题“从一个正方体中,如图那样截去四个三棱锥后,得到一个正三棱锥,求它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几分之几?”根据题意设计成动画情景。一个正方体被切去了四个角,把切去的部分放到屏幕的四角,中间剩下一个三棱锥,求棱锥的体积。学生根据画面的演示,立即想到剩余部分是由整体减去切掉的。有了思路后,从画面中清晰地推导出每个角的体积是整体的1/6,进而得出所求体积为整体的l/3。这样,通过画面再不需教师讲解,学生自己就可以找到求解方法,同时在无形中树立了间接求体积的概念。通过多媒体教学,我们发现它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多媒体教学使课堂上教学省力;它能直观、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教师的板书量大大减少。其次,多媒体教学加大了课容量,加强了知识间的连贯性。由于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反复讲解的时间,节省了课时,相对增加了课容量,突出了各部分知识的连贯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是孩子思维非常活跃的时期,新现象,新事物对他们有着非常巨大的吸引力。因此,科技思维的培养对初中生各科的学习效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使他们一生受益匪浅。应该说,在初中阶段,科技思维的培养应该引起我们广大教师足够的重视,用科技思想武装每个中学生的大脑。定会对初中生的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们就科技思维的培养对物理这个学科的学习所产生的效果作一
期刊
数学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落实素质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但由于数学知识自身的特点系统性、抽象性较强,导致小学生学数学极易出现两极分化。如果教不得法,学困生数量就会随着知识的加深而增加,教与学就会越来越不协调。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将得不到很好落实,教学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那么,学困生能否转化?如何转化,就成了落实素质教育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通过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觉得对学困生应该
期刊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并且要体现在各
期刊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初一的学生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而初二的学生由于成绩的原因,自知升学无望,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期刊
导数是新增的教学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还是高等数学的初步内容。导数是解决代数、几何以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教学时,必须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个知识点,即坚持以导数单调性研究为中心。以极值、切线斜率、不等式为基本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及基本解题能力。
期刊
【摘要】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艺术地导入新课,能给听课者以耳目一新的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在平时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导人新课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导入;实验;悬念;趣味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化学课堂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学习心理机制和情感因素。让学生形成一个欲罢不能的追求
期刊
一、听说领先.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内在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语言习得规律,从听说人手,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我首先为班里的学生起了英文名字,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英语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基础。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时,坚持以听说领先。通过放录音磁带、幻灯、录相、投影或图片等,引导学生边看,边听录音。
期刊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中
期刊
一、语音——学习英语的拐杖    儿童学习祖国的语言,往往先从学拼音人手,掌握语言有声的方面。学习英语更是。我们人类对音的记忆比形的记忆持久,因此首先要让学生读准音,在读准音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再看是否跟以前学过的单词有类似之处,有何特点可以帮助记忆。教师及时加以归纳,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帮助学生在学习词汇时产生正迁移,提高记忆效果。作为拼音文字的英语。在很多方面,如某些语法现
期刊
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的心理取向。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