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 亮点不断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o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六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可谓是精彩纷呈,亮点不断,其规模之宏大,活动之多样,都创下了新的历史。本刊细述“四大亮点”,期让读者能更加深入了解本届交易会之盛况。
  
  亮点一:上海主宾城市展区,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搬”到台湾来。
  上海主宾城市展区面积468平方米,展位达52个。参展单位50家,其中包括世纪出版集团、文艺出版集团、大学出版社联合体、社科文出版社联合体等出版单位41家,基本全员参展;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数字出版企业5家,比去年增加了2家;此外新加入了一些数字出版企业,包括上海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虹口园区)数字出版企业3家;上海虹口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参展企业1家。
  上海承办今年主宾城市活动,恰逢2010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为了更好地向岛内民众宣传上海世博会,扩大沪台两地文化交流,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从阅读和交流的角度,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包括“上海主宾市活动”揭幕仪式、“阅读·交流·美好人生”主题对话活动、上海出版界向台北市图书馆赠送沪版图书活动、大陆作家莫言与台湾作家骆以军对话新世纪华语文学、沪台出版界合作项目集体签约仪式、“沪台出版合作论坛·2010台北”、中文在线——远足文化数字图书版权合作签约仪式等。
  展区规划方面,主要分为主题馆、数字出版和音像制品展示区、图书出版展示区三个部分。主题馆面积约为162平方米(18个展位),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搬”上台湾岛,突显上海“世博年”的主题;背衬海派经典建筑——石库门,门头上书本届主宾市主题“书香世博,情怀上海”,两侧墙体镂空,呈现“博览会”英文大写的“EXPO”字样。又特别挑选有代表性的精品图书,包括“世博”图书、“文化中国丛书”等沪版代表性图书300~500册左右,在此区域集中展示。数字出版和音像制品展示区面积约为108平方米(12个展位)。集中反映上海数字、音像及音乐等产业的发展状况。由包括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虹口园区)数字出版企业,以及虹口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重量级”特色企业参加,并策划、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图书出版物展示区面积约为198平方米(22个展位)。参展图书品种约3000种,其中新书和重点书约1150种,如《辞海》、《上海博物馆藏甲骨文字》、《故宫博物院珍藏大系》、《上海图书馆未刊古籍稿本冶丛书》、《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等。
  
  亮点二:首届海峡两岸宗教出版物联展,首创两岸宗教交流与合作。
  为了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宗教和谐,宗教文化出版社与中国宗教杂志社将在本届交易会上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宗教出版物联展”,并于2010年9月16日11时在台北世贸中心展演三馆开幕。此次联展共设展位28个,有来自两岸近30家单位参展,大陆方面有宗教文化出版社、中国宗教杂志社、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协会等,台湾方面有佛光山、法鼓山、慈济基金会、中台禅寺、灵鹫山、台北指南宫、中华道教总会、文化院、道德院、中国回教协会、天主教台北总教区、闻道出版社、蒲公英希望基金会、基督教台北灵粮堂、宇宙光出版社、校园出版社、华宣出版社、道声出版社、以琳出版社等。展出书刊、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2500余种,汇集了海峡两岸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的5000余册图书。其中,佛教展区图书1500余册,基督教展区图书1200余册,道教展区、天主教展区和伊斯兰教展区图书各800余册。
  
  亮点三:首次设立大陆精品游戏展区,拓展交易会新内容。
  为推动两岸电子娱乐产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宣传的平台,此次交易会特别新增大陆精品游戏展区,在展示新产品、传播新技术的同时,也便于两岸业界传达产业政策、获取市场信息、了解产业发展状况,为中国数码互动娱乐产业的健康、规范和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大陆精品游戏展区展出面积162平方米,展位达18个。参展单位8家,其中包括久之游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中华网游戏集团、上海晨路、上海久游、金山软件、上海市第九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空中网、完美时空、上海盛大网络等。
  
  亮点四:举办海峡两岸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交流座谈会,探讨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整合。
  首届海峡两岸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交流座谈会将于2010年9月16日在台湾大学举行。主题为“两岸台湾版图书馆藏建设现状及规划、展望”,副议题为“两岸图书馆馆藏图书采选经验交流”,将邀请海峡两岸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及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约50余人莅会。大陆地区的图书馆包括厦门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24家单位。台湾地区的图书馆包括台湾大学图书馆等数家单位。此次座谈会,对两岸图书馆的合作交流,对未来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整合,都具有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南方家园隐匿在台北东区的一条弄巷里。与热闹的东区形成鲜明对比的这条小巷,宁静秀气,有居民栽种在自家门口的绿色植物,也停靠着汽车,这是安安静静谨守过日的好地方。南方家园租的是一、二层的小公寓,邻居们是住家而不是什么办公室。“文学五小”之一的九歌出版社离这不远,不过她们并没去串过门,发行人刘子华顽皮地说,“他们都是比较资深的编辑,可能再给我们十年的时间就会过去串门啦。”公司的门口没有明显的招牌,却摆放
期刊
今年是张爱玲九十华诞,又是她去世十五周年。听说会有一些纪念活动,还有几本书要出,譬如《张爱玲私语录》。我本无心做“张迷”,却收集了甚为可观的张爱玲作品的初发刊及初版本,可以写一本《张爱玲书影录》了。  六十几年前,一个聪明的男人说了一句话:“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二十年前,我做了一项统计工作,把家藏旧刊中老向(王向辰)和张爱玲的作品名目一一抄在本子上(老向今天仍是
期刊
“这是个适于人们做梦、干活、恋爱、结婚,悠然于过日子的好地方。”台湾作家叶石涛笔下的台南生活慵懒闲适。  而在另一位作家王浩一眼中,台南是收藏历史的潘多拉宝盒,细察宝盒在在都是故事。他整理、记录、书写这些来自宝盒里的故事——他写台南的旧城魅力(《台南旧城魅力之旅》,三册);记录它小吃的古早味(《慢食府城:台南小吃的古早味全纪录》);讲述台南历史现场230年里的故事(《在庙口说书》);探究这个城市里
期刊
北京建外SOHO,特立独行的白色楼群曾是北京最先锋的时尚地标。2005年10月底,面积达100多平方米的蒲蒲兰绘本馆落户这个时尚之都,以其独有的温馨、可爱,又不失前卫的设计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绘本爱好者。  蒲蒲兰绘本馆是北京蒲蒲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儿童书店。该公司由日本著名的儿童读物出版社白杨社于2004年7月在中国投资设立,定位为“儿童文化企业”,主要经营经典儿童读物,策划、
期刊
○○你好,我是负责你新书的编辑年子……  身为一个编辑,无论是丛书或报刊杂志,总免不了会有写信或直接打电话,跟作者联络沟通的时候。面对第一次接触的作者,很多时候,我都会先写一封如上这般的信,礼貌上打个招呼。  当然,因为作者的年龄身份,以及所书写的书籍类别不同,在应对进退上,感受也会不一样。  当作者的年龄层和自己比较接近,或是个性幽默一点(例如图文书作家),通信到后来,都会出现“喔”、“唷”、“
期刊
我无意去勾勒榕树下网络作家群的崛起如何宣告网络文学的发轫,也无意去耙梳以天涯社区为代表的网络发表阵地如何深切地酝酿了网络文学的暖春和盛夏。如果说安妮宝贝、宁财神、李寻欢等第一代网络作家对中国网络文学有开山意义,慕容雪村、当年明月、天下霸唱、南派三叔、何马等人承前接力,勃发出的生气则已深刻改变了当代写作格局。余华、莫言、格非、梁晓声、王安忆等代表的“严肃文学”或说“传统文学”(先锋作家隐其锋芒之后也
期刊
刘瑞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北京贝贝特总经理  市场及口碑之作  《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柳红/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陆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改革,对于今天乃至未来许多年中国社会的状貌和发展,至关重要。要以一本书说清1980年代,以及这个年代之前的孕育、这个年代之后的偏向,难度之高,可以想象。但柳红以她的执着做到了别人难以达到的程度,她所访谈的这个“特殊群体”,主要
期刊
第一次展读孙梓评的文字,是在比此地更南的南方,窗外阴雨不断。从清晨到黄昏,整个假期过去,天色似乎未有丝毫变化。两个世界互渗了灰蒙蒙、湿漉漉的底色,一个关于承诺与背叛的故事落幕了,语焉不详的生活感受破碎且难辨虚实。攀爬过这段繁复的文字丛林后,我写下一句话:孙梓评应该有耽美的文字洁癖吧。    诗是最安全的书写    孙梓评最早的写作是在国中时期,一首与环保有关的诗。他现在回想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是诗这种
期刊
最近因为工作需要,带着几个同事一起做事,领导给他们的一项任务是每周阅读一本书,同时还要缮写心得报告。对我来说很愉快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很痛苦,其中有人翻了五页就开始与周公约会。如何挑书也是个问题,我从家中挑了一些书给他们,他们还没看书名,就先入为主认为越薄的书越容易完成,我顺手拿了一本很薄,文字很少的书——一本诗集,同事傻眼了。经过我告诉他们有关这些书的故事,两周之后,同事都能静静地阅读这些书,那
期刊
第一次读《交换日记》系列时,我还是青涩的少年。书里两位小妇人的生活经常逗得我在课堂上忍不住笑出声来,也因此常常被老师点名罚站。  那时看的是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的版本,可惜出到5便没有下文。  急切盼望知道两位小妇人后来生活的我,上网搜索,发现原来《交换日记》还有下文,只是大陆没有继续出版。当时心里难过了好一阵子,觉得好遗憾!  若问我,有什么事情是一辈子都会喜欢的,我的答案也许就是书。而看书这件事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