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的体验 影视的体现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_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交互性的本质——交流
  
  交互是什么?我们在生活中一直能接触到交互的概念。如“互动式教学”、“互动式营销”“互动节目”、“互动电影”“……这就是我们所接触的广义的交互概念。我们生活就处在交互中。其实交互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交流。从有人类社会开始我们就在进行着交流,飞鸽传书、一个电话、一次游戏、一趟旅行……我们都在进行着交互。交互是社会传播的本质特征,任何传播中都有交互存在。网络影视中的交互性本质也是如此,比如我们在看影片中自我本身就进行着交互,当我们看到影片后我们能和影片进行交流,然后在我们心理或生理上产生反映。而其关键又落在了反馈上。离开了反馈就不能说明这个交互性有价值。这其中我们所要强调的交互性所代表的是良好的交流过程。它不仅包括认真的倾听,仔细的观看,充分的判断,积极的响应,或许有一些误解、歧异、暂时的离开。这些都是交互的一部分,也正因为这样才使得交互才更加生动有意义。这其中或许大多数是不完全不充分的,就像我们在家坐在电脑前看片子,我能看到片中的人物表情,手上的动作……我们能听见他们的声音,我甚至能感受到片中人物的心情,但我却没看懂这部分所表现的情节。或者我们在看影片的时候当里面人物展现出大量相互矛盾的评述时却不由你分说,不断的给你灌人大量的信息。一次有效的交互就是一次好的交流,能得到补偿性的信息,带给人们快乐和满足。这就需要双向的互动,把单向的灌输转换成平等的交流,自由的交流,双向积极的交流。良好的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澄清概念,获得经过判断的信息,从而在交流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二、新技术带来新的表达方式——传统观影者在网络影视交互中地位的变化
  
  现在全世界数以亿计的影迷在网络这个平台上来观看影片。电影这个依托着科技进步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立体系同样也参与了进去,并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众多的电影人开始在在接受新一代电影到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未来电影的建设者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网络这个平台。而正由于网络传播的特点使影视的发展更具有全球化、大众化、互动性、匿名等特点。而传播形式影响着表达和方式。人们在这里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受,众多的艺术形式开始了数字化。网络化。不管你准备好没。电影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的轨道。而使得其中网络影视可以区别于传统影视样式的唯一的最有效特征我觉得还是应该归结到“交互性”上面来。
  交互性在在网络传播中的定义是:受众与传播者或者受众与受众之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直接双向交流的特性叫做网络交互性。而网络影视就是依靠网络这个平台来进行自身的交互性发展。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的发展延伸了人的感觉。扩大了人的视野,丰富了人的体验。可以说,网络媒体的发展也在以其独有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观念,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就像现在我们所谈的互动一样,这个概念现在也说得多了,在网上就像一种诱人的口号在各个站点推出。但实际上交互性不仅应该是影视的表现形式中呈现。其概念应该是深入到作品的本身,从创作、展示到参与过程都应该具有交互性的体现。
  
  三、网络影视交互中人们心理的需要与满足
  
  1.媒介中人们心理特征的显现——在观看中的需求与满足
  哈罗德·英尼斯说过:“新的传播技术不仅给予我们新的思考内容,而且给予我们新的思维方式”。在网络中影视以“点”对“点”双向互动式的传播代替了“点”对“面”的单向传播,以个人化信息服务代替了大众传播的单一形式。更多的互动,各种求新求变的方式不断的出现,极大地冲击并改变了原有的影视传播生态环境,丰富了人们欣赏影片的方式,从而改变着我们对传统影视的观看方式的变化。这里也就展现了在网络中播出的影片的最基本的~个特征,观众开始自行的决定观看的影片内容,快进还是倒退,快速浏览还是正常观赏。暂停还是播放。观众开始从传统的单纯接受影片安排而转变为控制影片的播放。这里满足了观众对影片观看的欲望。在这里自主性得到了体现。人们能及时的观看到自己想要的影片。但这个方式的根本还只是利用了网络平台的交互性的技术特点。而对于这样的影片一旦完成制作,其故事情节,结构特点也就成封闭状态,人们只能在线性中观看,而网络所带来的最突出的特征却是非线性的,而且空间和时间的概念都开始在淡化。网络中我们在一起谈话说笑的人可以是很远的地方,也可以是很近的,但在这个空间里大家却在一起了。而在时间上传统的叙事方式呈直线进行,作品结构也是呈直线的。虽然我们在电影中能看到插叙、倒叙等叙述手法,但其本质还是直线结构。就像《罗拉快跑》虽然由于跑的快慢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结局,但其根本我们还是按片中的时间来进行观看。如果我们硬要颠三倒四地去看片那只能带来头绪的混乱。但我们在欣赏一些网络影片中却非如此,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影片会改变我们对时间的认识,就像我们在网上观看不同时候的短片一样,时间不再是指像某处,而是被分为无数个碎片,我们在自己的真切感受中来跳转各个时间的片段。比如《175度色盲》这样的片子,观众可以依照喜欢的顺序观看片段并与之产生交流。发展的剧情,观看者开始像参与者开始过度,开始可以主宰剧中人物的命运。从交流方式上看,交流双方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送着。也都是信息的接受着。当我们在作品的各个部分中选择的同时也感受着因为选择所带来的作品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这一切带来的将是网络影视不同的观赏体验。
  
  2.自我呈现——本我自我和超我
  在网络的虚拟性特征中,人与人的关系开始变得模糊,人们在其中以匿名的姿态随机加入其中,不知道讯息的真假,人们在在其间交流,感受和思想却真实的存在。人们在遵循着简单快乐原则,在其中的思维上不受更多的约制,从而体现出本我。然后在个体和虚拟环境的适应发展中出现了自我,以开始适应这个虚拟世界的原则下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就像巴赫金所描述的狂欢式的生活。在虚拟的空间中,人们取消了日常生活的等级、权利和禁令,人与人是平等的、随和的、不分高低贵贱的,摆拖了真实与虚构。人们在这里得到自由的抒发和欢乐的体验。可以只是观看也可以参与其中。当然这里的影视作品也存在自身的规律和行事规则在本我感觉的体现同时,自我也理智的在思索处理各种现象。当人们在交互的精神生活里,也就成了虚拟世界自身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斗争的形式体现,有交流,斗争,就有成果,在不断交互中发展。而影视作品本身,就是创作者感受到自己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以影视的形式,展示出来。而身为创作者的“我”到作品中就无法再继续割裂开来探讨我、你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因为网络而变得更模糊。人们在影片中体现 自己的,无论真假,大家都在进行着这个虚拟的但仍有规则的游戏。人们在虚拟世界中呈现自我,就像人的镜像一样。而这一镜像关系就使得我们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就更加模糊。而其根本人的体验在其中是确实存在的。
  
  3.互动群体“虚拟共生”的需求与满足——未完成状态的共同创作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影片是未完成状态的,是开放性的,是积极的,这就用影视完全体现了交互性的传播理想概念,它改变了传统概念中作品的固有形态。在传统影视作品中,其自身的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拒绝交流的概念。当片子制作成型。然后推出,人们就只能在线性的流程中进行观看,而自身的感受对影片却不起作用。而当一部影片存在于网络中。作品就不在为创作者所垄断,其主体地位也在偏移。作者与观者并无明显的区分。就像罗兰·巴特所描述的“文本”属性。文本是一个动态的生产过程,永远处在运动中,而不再是一个完善的作品。当作品在网络上流传,从理想的概念上讲,作者就已经消失。作者不再拥有此作品,在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作品的解读,并改变作品,而成为一个新的作品。而最终这个作品对作者也是属于全新的。这里更像一个开放的空间,参与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来对作品进行欣赏,还可以参与其中推进或改变这个作品。最初的作者从根本上只能算是一个引导者,一个播种者。而作品的发展,用于何处却完全是一个新的事物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交互式影片中故事也就成了一张没有起点和终点的网,参与者可以欣赏并构建形形色色的不同的故事。而对于交互性影片(非传统的在网络上传播的影片)往往在创作之初就会主动的把权力让给参与者。在创作者搭建的平台上,这时候作品并没完成,在参与者的参与下,作品的价值才完全展现出来,这里蕴涵着大家的思想和生活体验。而这里作品的意义就不仅限于作者思想的表现,可能随着不同的参与者的介入、添加、设置、修改而不断改变。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参与者表诉他自己的看法。真实和虚拟,作者与作品,创造和欣赏,这些概念在网络影视的交互性中就构成了新的意义。而交互本身就源于人们对交流的需求。而成熟的交互性网络影片更好的比喻可以是一次没有终点的旅行。观众本身最终也因为作品而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人将自己融入到作品中,作品就成为了人本质的体现,参与者的情感、愿望、个性、审美以及价值取向融入到了作品中,人们在一起交流,一起创造。就像中国内地第一部互动式电影《天使的翅膀》就是在大家共同参与的基础上从前期故事内容。叙事结构,制作过程,拍摄跟踪等整个影片的推出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目前21CN推出的全球华人网耋各《非常短片》创意大赛就完全利用了影视在网络中的这种互动的本质,这里汇聚了大家的体验和思想,人们在影视中开始了大众狂欢。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美是人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人们在这里交流,并创造美的影片,在创造中极大的丰富了观众自己审美感受的同时更增加了观众深层的心理体验。创造产生了美,也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人们在其中获得了快乐和成就感。网络影视的“虚拟共生”的需求与满足也就体现了出来。
  
  四、网络影视中交互性思维的范围和局限性
  
  网络影视交互的规则确定了互动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互动。因此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虽然观众在其中感受到了互动,参与者的权利和个体的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释放,但在网络这个平台和影视的框架上本身就隐藏着网络传媒本身所固有的形式所带来的禁锢本质。其根本就是选择,人们参与其本身就是通过选择来实现的,就像莱文森所说的“这些门是开着的,但是门里的底盘早以划定。网络影视互动中的各个元素对人进行着影响与控制,而且现阶段基本上还是依靠已经安排好的互动来进行。现今网络影视所展现的互动也是相对的,是经过有意识组织而形成的.在一个作品的范围内有效的互动。就像一个德国人做互动实验一样,在不同的色块中有个跳动的小球,当小球碰到不同颜色或形状的色块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而参与者要做的是拖动这些色块,来改变这些小球的运动路线,从而在视觉和听觉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视听作品。而这里所做的也是大家通过安排好的情节来感受并参与到影片中。但这里加入了对人参与性的考虑,和传统的影视制作方式和思路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为网络影视作为新生的媒体提供了优势,这个网络影视思维的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在媒介中其性质、功能和实现途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体现内容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恢复或重现了,交互式影片融合了传统影视的特性,以更加生动、灵活的形式而存在。这个概念的形成还处于探索阶段就已体现出自身的魅力。但还需要很多机构进行大量的创作和研究工作才能把交互式影视发展成为能更好的为人们服务的新媒介形式。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婆媳关系是许多人感到最头痛的问题之一。伦理学中有不少文章专门探讨婆媳关系的处理问题,但是过于理性化的东西很难为大众接受,而这方面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叙事形式——好的影视艺术作品,却又少之又少。现代家庭伦理剧《麻辣婆媳》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该剧采用朴素的素材,从平民的视角,通过婆媳之间的频频“过招”,艺术地再现了当今社会解决家庭婆媳关系的途径和方法,为人们解读现代家庭论理学提供了“实证”。  【
期刊
戏剧之不同于诗歌、小说,在于戏剧更加强调人物的语言交流,通过交流来发展人们之间的关系。老舍先生的话剧杰作《茶馆》,以独特的人物语言交流方式,创造了奇高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批判,直到今天,学界仍然在不断深挖老舍及其创作成果的巨大宝藏。但是,引发我们思考的是《茶馆》那奇特的语句表达方式——《茶馆》全剧(不包括潜台词)共1694句,其中句末用问号的句子有394句(占全文2
期刊
一、现代媒体和“窥视癖”    根据精神分析学家们的分析,人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窥视癖”(scopophilia)。观看过程本身就会让人产生一种视觉快感。个体通过偷窥他人的生活达到一种满足。由澳大利亚导演彼得·威尔执导的影片《楚门的世界》讲述一个偷窥/被偷窥,控制/反控制的故事。  劳拉·穆尔维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的论文中指出:有三种不同的看的方式与电影有关:摄影机记录具有电影性的事
期刊
如果说《海棠依旧》是对当今社会婚姻双方的重新认识,那《半路夫妻》就是对婚姻价值的重组。这场婚姻变局的的意义就在于对原有婚姻价值的颠覆和当代婚姻中的个人追求以及自我幸福意识的苏醒。婚姻双方不再只是承担义务和责任,也开始追求和享受权利。该剧诠释了在婚姻中人的个性的解放。  三对曾经的婚姻在这场变局中变成完整的两个,无论是金钱关系,家庭暴力还是丧失爱的感觉。该剧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已经摆脱了单纯的家庭问题,
期刊
2006年1月20日,一部名为《武林外传》的情景喜剧在中央电视台悄无声息地播出后却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收视报告,《武林外传》开播第一天收视率只有1.95%,在第二天就已攀升到4.26%,超过了去年央视收视率最高的《京华烟云》民期的收视率。开播十几天后,收视率一路飙升,直逼2005年收视冠军《亮剑》的10.3%。是一部典型的低投入获得高收益的电视剧。该剧在网络上更是引发火爆讨论,赢
期刊
爱情是文学艺术永恒的话题,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结--《诗经》中就开始了对爱情的描写,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天经地义,有“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决然,有“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痴情,有穿越古今的梁祝悲剧,有缠绵悱恻让人荡气回肠的贾林爱情……在重礼教的中国封建社会,礼统治一切,当脆弱的爱情碰到强大的礼教之后。
期刊
三    1.空谷幽兰,幽远之境——第四代诗性电影(80年代90年代初)  前文已述,鉴于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自上世纪初中国电影诞生始直A70年代末,国内电影创作一直为“故事”或“理念”所统摄。以此为轴,中国电影一方面向世界影坛贡献了其独特的民族影像:另一方面,唯“故事或理念”是瞻的创作格局亦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内影人主体意识与个性特征的苏醒与彰显——也即文艺电影中至为重要的“作者性”
期刊
【摘要】性别角色是社会按照人的性别而分配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但社会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定位却是不完善的。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两个女性角色的分析,揭示这样一个道理:双性化气质的女性具备男性与女性的长处和优点,更能主宰自己的生活。因而发展双性化人格对妇女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性别 气质 双性化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我大学时期非常喜爱的小说,工作后的科研方向转
期刊
收到刘斯奇先生的著作《电影与人生》已有数月,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地将这本厚达847页,多达67万字的著作读完,深有感触,在夜深人静之时,迅速记写自己读后的一些感触,这些感触在阅读的时候被激发出来,在忙碌的工作中又被淡忘。今夜夜深人闲之际,再次翻阅放在案头之书,往日积累的各种感受忽然如潮水般喷涌出来,来不及清理,就先写下来,也算是一种真实心语吧。  我对斯奇先生在书中的认识深有同感。斯奇先生游
期刊
人说,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感动。时代进步了,生活富足了,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却渐渐地冷漠。金钱消费观念犹如一只看不见的巨手,将一切都纳入到欲望的漩涡,感动和真情成为时代弥足珍贵的奢侈品。《暖春》这部低成本小制作的故事片,极大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影片发生在中国远离都市的一个原始乡村中,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小花,被饿得晕倒在野地。年迈贫困的宝柱爹,顶着儿子媳妇的压力收留了可怜的小花。于是故事以小花为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