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固定资产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必备的物资基础及办学规模大小的评价指标。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各级政府对教育事业投入的逐步加大,高校自身扩张等原因,高校固定资产数量上实际呈一个增长态势。文章简要分析两部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已经完善之处,重点分析制度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的地方,对高校更好开展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制度;高校;固定资产;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1-0124-02
1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完善
1.1提高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
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使用期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与原制度相比适当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一般设备由原来的500元提高到了1 000元;专用设备用原来的800元提高到了1 500元。
1.2调整了固定资产分类
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与原制度相比把档案重分类与图书成为一类固定资产;此外取消了其他固定资产的说法,明确了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成为一类固定资产。
1.3明确了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
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除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等各项资产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由于固定资产在购置时已经一次性计入教育事业支出等,故计提折旧时采用“虚提”的做法,不再计入高等学校支出。
2新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有待进一步修订的地方
2.1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修建新校区、购置各种设备、添置图书资料等,很多高校因资金不足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新制度依然未对高校利息支出做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区分,仍是在实际发生时,由学校财务会计直接列作当期事业支出,不按照具体固定资产项目进行成本分摊。某高校在进行校区置换时,就因为未能提供独立的、完整的为该校区修建教学及办公大楼取得贷款的证据,无法分离开贷款利息支出,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实际发生的几百万的利息支出不予认可,导致国有资产置换价格偏低。建议下一步修订制度,明确高校日常会计核算根据贷款用途区分相应的贷款利息支出,对于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取得的专门贷款,自该固定资产购建活动开始至完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予以资本化处理,计入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2.2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
在新制度中明确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并且采用“虚提”折旧的做法,也就是认可固定资产在运行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有形和无形损耗,目的在于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以此为出发点,建议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更好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可以参考企业的做法,当发现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当发生减值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记该科目。
2.3引入加速折旧法
除了直线法以外还有一种计提折旧的方法是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法是在资产使用的初期多计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使固定资产磨损的大部分价值能在使用期初各年内进行摊销。高校也有单位价值较高,且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房屋、家具、仪器、设备等资产的使用更加频繁,有形损耗加速。其次随着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加速,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建设需适时做出调整,仪器设备、电子产品不能适应教学需求,高校就需要替换旧的仪器设备、电子产品,这也加速了资产的更新换代。另外,高校固定资产中,仪器设备、电子产品众多,其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无形损耗愈加突出。那么对更新快、周期短的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进行会计处理,能更好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净值,为各部门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
2.4折旧时考虑预计净残值
两部新制度都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但是高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状态差异大、技术含量参差不齐,不适宜做统一规定。建议高校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这样让最了解自身固定资产性质和使用情况的高校掌握确定权,以便提供更准确的固定资产净值和成本信息。
2.5固定资产折旧时确认支出,完善高校成本效益核算
新高校财务制度增加了“成本费用管理”一章,明确:“高等学校应当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和“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逐步细化成本核算,开展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等核算工作。”同时也明确“高等学校成本核算实施细则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可以预见高校内部成本核算只是眼下过渡期的暂时规定,随着信息公开制度的健全,高校开展全面的、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对外提供各种成本数据是必然趋势。而固定资产折旧是高校培养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及其他各项教育事业活动时不可或缺的成本项目,只有把折旧计入成本,才能准确的提供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数据,为高等教育充实办学资金、申请招生指标、调整学生收费等工作提供财务依据。可以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等;待到每期计提折旧时,再借记教育事业支出等,贷记累计折旧。
3开展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的建议
3.1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高校会计核算长期都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目前的新制度引入了部分权责发生制做为一些特殊教育事业事项的核算基础,这就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更新会计知识,尤其是哪些业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哪些业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如何运用经验判断把握好度。其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借款费用资本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减值测试、存货进行出入库核算等都有许多具体的核算要领,无论从实施细则还是软件操作,会计人员都需要相当广度和深度的知识再造。
3.2高校各部门强化成本效益意识
必须加强全体高校教职员工的成本效益意识。高校内部要出台相应管理办法,使大家认识到必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并且要把成本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比如制定各部门资产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考核与部门资产使用、管理状况挂钩;又如成立多部门人员参与的成本核算中心,做好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培养成本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成本的核算、分析工作,为高校成本的核算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3.3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高校要更好开展固定资产会计核算,需要完善相应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实现固定资产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可以借助此次新旧制度衔接,高校开展全面的、细致的、准确的全校固定资产清查,主要是核对实物名称、数量、金额、使用部门、保管使用人和状态。购买或者自行研发适合本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对每一件固定资产都进行实时、多维、动态的监管,实现资产管理的精细化和动态化。从而为财务会计核算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资金来源、折旧金额、报废处理、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净值率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财教[2012]488号,高等学校财务制度[S].
[2] 财会[2013]30号,高等学校会计制度[S].
[3] 任会来,张宁业.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3,(6).
[4] 田婕,魏东玲.高校进行培养成本核算的制度支持[J].教育财会研究,2013,(10).
[5] 李杰峰,李蓓.浅析高校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关键词:新制度;高校;固定资产;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1-0124-02
1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完善
1.1提高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
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使用期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与原制度相比适当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一般设备由原来的500元提高到了1 000元;专用设备用原来的800元提高到了1 500元。
1.2调整了固定资产分类
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与原制度相比把档案重分类与图书成为一类固定资产;此外取消了其他固定资产的说法,明确了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成为一类固定资产。
1.3明确了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
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除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等各项资产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由于固定资产在购置时已经一次性计入教育事业支出等,故计提折旧时采用“虚提”的做法,不再计入高等学校支出。
2新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有待进一步修订的地方
2.1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修建新校区、购置各种设备、添置图书资料等,很多高校因资金不足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新制度依然未对高校利息支出做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区分,仍是在实际发生时,由学校财务会计直接列作当期事业支出,不按照具体固定资产项目进行成本分摊。某高校在进行校区置换时,就因为未能提供独立的、完整的为该校区修建教学及办公大楼取得贷款的证据,无法分离开贷款利息支出,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实际发生的几百万的利息支出不予认可,导致国有资产置换价格偏低。建议下一步修订制度,明确高校日常会计核算根据贷款用途区分相应的贷款利息支出,对于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取得的专门贷款,自该固定资产购建活动开始至完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予以资本化处理,计入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2.2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
在新制度中明确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并且采用“虚提”折旧的做法,也就是认可固定资产在运行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有形和无形损耗,目的在于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以此为出发点,建议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更好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可以参考企业的做法,当发现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当发生减值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记该科目。
2.3引入加速折旧法
除了直线法以外还有一种计提折旧的方法是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法是在资产使用的初期多计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使固定资产磨损的大部分价值能在使用期初各年内进行摊销。高校也有单位价值较高,且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房屋、家具、仪器、设备等资产的使用更加频繁,有形损耗加速。其次随着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加速,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建设需适时做出调整,仪器设备、电子产品不能适应教学需求,高校就需要替换旧的仪器设备、电子产品,这也加速了资产的更新换代。另外,高校固定资产中,仪器设备、电子产品众多,其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无形损耗愈加突出。那么对更新快、周期短的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进行会计处理,能更好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净值,为各部门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
2.4折旧时考虑预计净残值
两部新制度都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但是高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状态差异大、技术含量参差不齐,不适宜做统一规定。建议高校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这样让最了解自身固定资产性质和使用情况的高校掌握确定权,以便提供更准确的固定资产净值和成本信息。
2.5固定资产折旧时确认支出,完善高校成本效益核算
新高校财务制度增加了“成本费用管理”一章,明确:“高等学校应当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和“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逐步细化成本核算,开展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等核算工作。”同时也明确“高等学校成本核算实施细则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可以预见高校内部成本核算只是眼下过渡期的暂时规定,随着信息公开制度的健全,高校开展全面的、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对外提供各种成本数据是必然趋势。而固定资产折旧是高校培养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及其他各项教育事业活动时不可或缺的成本项目,只有把折旧计入成本,才能准确的提供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数据,为高等教育充实办学资金、申请招生指标、调整学生收费等工作提供财务依据。可以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等;待到每期计提折旧时,再借记教育事业支出等,贷记累计折旧。
3开展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的建议
3.1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高校会计核算长期都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目前的新制度引入了部分权责发生制做为一些特殊教育事业事项的核算基础,这就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更新会计知识,尤其是哪些业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哪些业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如何运用经验判断把握好度。其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借款费用资本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减值测试、存货进行出入库核算等都有许多具体的核算要领,无论从实施细则还是软件操作,会计人员都需要相当广度和深度的知识再造。
3.2高校各部门强化成本效益意识
必须加强全体高校教职员工的成本效益意识。高校内部要出台相应管理办法,使大家认识到必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并且要把成本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比如制定各部门资产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考核与部门资产使用、管理状况挂钩;又如成立多部门人员参与的成本核算中心,做好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培养成本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成本的核算、分析工作,为高校成本的核算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3.3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高校要更好开展固定资产会计核算,需要完善相应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实现固定资产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可以借助此次新旧制度衔接,高校开展全面的、细致的、准确的全校固定资产清查,主要是核对实物名称、数量、金额、使用部门、保管使用人和状态。购买或者自行研发适合本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对每一件固定资产都进行实时、多维、动态的监管,实现资产管理的精细化和动态化。从而为财务会计核算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资金来源、折旧金额、报废处理、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净值率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财教[2012]488号,高等学校财务制度[S].
[2] 财会[2013]30号,高等学校会计制度[S].
[3] 任会来,张宁业.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3,(6).
[4] 田婕,魏东玲.高校进行培养成本核算的制度支持[J].教育财会研究,2013,(10).
[5] 李杰峰,李蓓.浅析高校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