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376对夫妇715个IUI周期,按年龄分为:<30、30~35、36~40、>40岁组;按输卵管通畅程度分为双侧输卵管通畅、一侧输卵管通畅、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三组;按周期数分为:第1个、第2个、第3及>3个周期;按处理后注入宫腔内前向运动精子总数(NMSI)分为:<2、2~5、6~10、11~20及>20×106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妊娠率,分析各因素对IUI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年龄<30、30~35、36~40、>40岁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8.62%、14.20%、12.50%及4.16%;双侧输卵管通畅、一侧输卵管通畅、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0.78%、13.27%、8.54%;第1、2、3及>3个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4.36%、19.91%、12.50%及0.00%;NMSI<2、2~5、6~10、11~20及>20×106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70%、17.65%、16.39%、15.84%及16.83%。 结论 年龄、输卵管通畅程度、IUI周期数及处理后NMSI均对IUI妊娠率有影响。当年龄>40岁、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处理后NMSI< 2×106以及3~4次IUI尝试仍未成功的患者,不适合继续尝试IUI治疗。
  [关键词] 宫腔内人工授精;年龄;输卵管;周期数;注入宫腔内前向运动精子总数
  [中图分类号] R71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0-0064-03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of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LI Wenyuan HAN Yufen WANG Zhiyong WANG Yu ZHANG Chenjing ZHAO Wei
  Reproductive Medical Center, Puyang Maternity and Children Health Hospital in He’nan Province, Puyang 45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UI) related factors of affecting pregnancy rate. Methods A total of 376 couples of 715 IUI cycles were divided into < 30, 30~35, 36~40, >40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ge,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bilateral tubal patency of fallopian tube patency, unilateral, bilateral salpingitis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tubal patency. The number of cycl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and >3 cycles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ycl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 2, 2~5, 6~10, 11~20 and >20×106 groups according to NMSI.The pregnancy rates between groups were compared. Influencing factors that affected on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of IUI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regnancy rates were 18.62%, 14.20%, 13.16% and 4.16% according to the age <30, 30~35, 36~40, >40 respectively.The pregnancy rates were 14.36%, 19.91%, 12.5% and 0.00% in the groups of 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and >3 cycles respectively.The pregnancy rates were 2.70%, 17.64%, 16.39%, 15.83% and 16.83% in the groups with NMSI<2, 2~5, 6~10, 11~20 and>20×10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re 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of IUI with age, the degree of tubal patency, the number of cycles and NMSI. The patients were not suitable for IUI treatment with >40 years old or bilateral salpingitis with<2×106 NMSI or with >3 IUI cycles.
  [Key words] Intrauterin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ge; Fallopian tube; Cycles; Number of motile spermatozoa inseminated   人工授精的历史至今已有200多年,在近40年人工授精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从1785年John Hunter经阴道注射精液的简单操作[1],发展为经宫颈人工授精(ICI)、经宫腔人工授精(IUI)、经输卵管精子灌注(FSP)和经腹腔人工授精(DIPI)等各种技术。宫腔人工授精(IUI)是将男性精液在体外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去除精浆,集中活动力较强的精子,注入患者子宫腔内,是一种有效、经济、简单、创伤小的辅助生殖技术,容易被不孕不育夫妇所接受,但其临床妊娠率徘徊在10%~20%[2],一直困扰着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影响IUI妊娠率的因素有很多,分析本中心2011年1月~2013年2月完成的376对夫妇715个IUI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中一些重要因素对IUI妊娠率的影响,为以后IUI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376对夫妇治疗前均按卫生部要求进行排查,不育的原因包括轻、中度少弱精、精液液化不全、性功能障碍、宫颈因素、排卵障碍、免疫性不育、不明原因不育。女方术前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腹腔镜检查证实至少有一侧输卵管通畅。夫妇双方均排除性传播疾病、严重遗传病、精神疾病及吸毒等严重不良嗜好。按年龄分为:<30、30~35、36~40及>40岁组;按输卵管通畅程度分为双侧输卵管通畅、一侧输卵管通畅、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三组;按周期数分为:第1、第2、第3及>3个周期;按处理后NMSI分为:<2、2~5、6~10、11~20及>20×106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妊娠率,分析各因素对IUI妊娠率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卵泡监测 对于有自发排卵的患者先行自然周期IUI;排卵障碍、月经不规律、卵泡发育异常或部分自然周期IUI未孕者采用药物促排卵,优势卵泡控制在≤3个。通过阴道B超监测,当卵泡直径≥18 mm、尿黄体生成素(LH)阳性,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10000 U,注射HCG后24~36 h行IUI。
  1.2.2 精液制备 嘱男方禁欲3~7 d,在受精日通过手淫的方法收集精液于取精杯内。置于37℃的CO2培养箱内液化约30 min,不液化精液通过机械法辅助液化。液化后的精液采用pureception梯度离心法或直接上游法优选高活动力的精子,精子优化前后均用MAKLER精子计数板计数200个以上精子计算精子密度及活率。
  1.2.3 人工授精操作 受精者取截石位,常规清洗、铺巾。将已制备好的精子悬液(0.3~0.5)mL用一次性授精导管轻慢注入宫腔;停留1 min后再退出授精管。术后抬高臀部仰卧30 min后离院。授精第2天依据排卵情况决定是否行第二次IUI。
  1.2.4 黄体支持及妊娠情况监测 受精者均行黄体支持,于确定排卵日起,每日肌注黄体酮注射液20 mg。14 d后测血HCG了解是否妊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结果
  376对夫妇共715个周期,有112个周期获得妊娠,临床妊娠率为15.66%,累积妊娠率为29.79%。
  2.2 年龄对IUI妊娠率的影响
  376对夫妇的年龄22~43岁,妊娠组平均年龄(28.3±3.1)岁,未妊娠组平均年龄(29.2±2.7)岁,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P>0.05)。按不同年龄分组后显示,临床妊娠率和累积妊娠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40岁组妊娠率最低。四组间临床妊娠率及累积妊娠率分别进行两两比较(χ2临床=4.29、2.33、0.90、0.08、2.51、1.37;χ2累积=3.84、2.42、1.94、0.64、2.18、0.81)。仅年龄<30岁组与>40岁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临床=4.29,P<0.05),但累积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累积=3.839,P>0.05),其余各组临床妊娠率及累积妊娠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年龄对妊娠率的影响[n(%)]
  注:与>40组比较,*P<0.05
  2.3 输卵管通畅程度对IUI妊娠率的影响
  双侧输卵管通畅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后两组(χ2临床=4.25、11.19,P均<0.05),累积妊娠率显著高于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组(χ2累积=15.90,P<0.01),但与一侧输卵管通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累积=2.09,P>0.05)。一侧输卵管通畅组累积妊娠率显著高于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组(χ2累积=5.46,P<0.05),但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临床=2.02,P>0.05)。见表2。
  表2 输卵管通畅程度对IUI妊娠率的影响[n(%)]
  注:与双侧输卵管通畅组比较,*P<0.05,△P<0.01
  2.4 周期数对IUI妊娠率的影响
  第1、第2、第3个周期三组都获得妊娠,但三组间两两相比,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临床=3.21、0.22、2.55,P均>0.05)。>3个周期组未获得妊娠。见表3。
  表3 周期数对妊娠率的影响[n(%)]
  2.5 处理后NMSI对IUI妊娠率的影响
  处理后NMSI分为5组。NMSI<2×106组临床妊娠率最低,且与后四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临床=5.59、6.07、4.62、4.99,P均<0.05)。后四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临床=0.04、0.11、0.02、0.02、0.01、0.09,P均>0.05)。见表4。   表4 NMSI对妊娠率的影响
  注:与后四组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随着不育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要求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人数也不断增加。IUI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辅助生殖手段。本资料着重分析年龄、输卵管通畅程度、IUI周期数及处理后NMSI对IUI妊娠率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储备功能、卵子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均下降,势必会影响妊娠率。女性35岁以后IUI妊娠率开始下降,40岁以上的妇女无论采用何种助孕技术,每周期的妊娠率约为10%。Viardot-Foucauh等[3]认为38岁可作为影响IUI成功率的阈值。本中心完成>40岁6对夫妇12个周期助孕,仅1例妊娠且孕33周时因重度子痫早产。因此,临床上不育症应尽早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目前IUI妊娠率相对较低,部分患者和医务工作者会进行多个周期的尝试。本资料分析显示,前1~3个周期间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Khalil[4]及郝翠芳等[5]的报道相符。但>3个周期组未获得妊娠。因此对于3~4个IUI周期的尝试后仍未妊娠者,应考虑其他助孕方法。
  输卵管的结构、功能状态与IUI的妊娠率密切相关。本资料分析显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双侧输卵管通畅组(P<0.05),累积妊娠率显著低于双侧输卵管通畅组(P<0.01)和一侧输卵管通畅组(P<0.05)。付敏等[6]研究显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组的累积妊娠率并不随IUI周期数增加而上升。分析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输卵管可能因受盆腔炎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侵犯功能严重受限,IUI的治疗效果较差,因此建议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2个IUI治疗周期后仍未育应及时采用手术或IVF治疗。
  要通过IUI实现成功受孕,注入一定数目的活动精子是必需的。不同文献推荐的NMSI最小值,从(0.8~10)×106不等[7-10]。本资料对NMSI<10×106的IUI周期进行更细的分组。分析显示NMSI<2×106组妊娠率明显低于NMSI数目更多组,同时这一结果提示,NMSI<2×106时,IUI治疗可获得成功,但妊娠率低,与徐仰英等[11]报道相符。在对NMSI>2×106的IUI周期进行分组比较时显示各组间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NMSI>2×106时就能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因此NMSI>2×106是IUI能够获得稳定妊娠的重要参考数值,而对精液质量更差的患者,应该尝试体外受精(IVF)或者其他辅助生育技术。
  综上所述,患者的年龄、输卵管功能状态、IUI周期数及处理后NMSI对IUI妊娠率均有影响。当年龄>40岁、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处理后NMSI<2×106及3~4次IUI尝试仍未成功的患者IUI的治疗效果较差,应该考虑IVF或者其他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参考文献]
  [1] Richard P Dickey,Peter R Brinsden,Roman Pyrzak. 全松,陈雷宁主译. 宫腔内人工授精与促排卵[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8.
  [2] 庄广伦. 现代辅助生殖技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0.
  [3] Viardot-Foucauh V,Tai BC, Prasath EB,et al. Younger women with ovulation disorders and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predict a higher success rate in superovulation(so)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J]. Ann Acad Med Singapore,2014,43(4):225-231.
  [4] Khalil MR,Rasmussen PE,Erb K,et al. Homologous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Anevaluation of prognostic factors based on a review of 2473 cycles[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01,80(1):74-81.
  [5] 郝翠芳,陈子江,曲庆兰,等. 影响不孕妇女IUI治疗成功率的因素分析[J]. 生殖与避孕,2005,25(6):344-347.
  [6] 付敏,李蓉,杨伟洪,等. 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与输卵管功能状态的研究[J]. 生殖医学杂志,2008,17(6):453-456.
  [7] 世界卫生组织. 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l:45-194.
  [8] 王明勇,付莉,廖运梅,等. 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对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4,43(5):537-538.
  [9] 郑炜炜,钟小英,邓顺美,等. 精子正常形态率及其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对IUI结局的影响[J]. 中国男科学杂志,2013, 27(6):30-34.
  [10] 卢少明,赵力新,陈子江,等. 活动精子总数与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关系[J]. 中国男科学杂志,2006,20(1):32.
  [11] 徐仰英,王海燕,乔杰,等. 影响官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临床因素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45(6):887-891.
  (收稿日期:2015-04-1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研究四肢关节侵袭性纤维瘤的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 通过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13例四肢躯干侵袭性纤维瘤患者病例报道,总结该病治疗经验。 结果 中青年女性占全部患者比例53.84%,乳腺发病率23.07%,根据术后按照Enneking肿瘤分期,良性肿瘤10例,低度恶性3例;随访过程中,局部复发率为7.69%。 结论 四肢躯干部位侵袭性纤维瘤多发于乳腺及肌肉、肌腱丰富部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将2014年2~6月天津市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110份数据(标本140份)分为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组33例和无侵袭性真菌病组77例,分析比较葡聚糖水平,并使用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 结果 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组的葡聚糖水平(279.78±83.2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4.05±9.35)pg/mL(P<0.0
[摘要] 吸入性肺炎常见于昏迷、吞咽反射差、咽部运动不协调和咽喉部有疾患的患者,严重时可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等,具有病情急进性恶化、处理不及时预后不良等特点,在合并颅脑外伤等多脏器功能障碍时尤为凶险。  [关键词] 吸入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1-0113-03  [Ab
[摘要] 目的 探讨模拟教学法在《传染病护理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57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期末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采用教学效果问卷和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各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情况。 结果 实验组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教学效果问卷各项目的认可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 目的 探讨显微镜联合超声刀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及操作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7月完成的腮腺良性肿瘤手术13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75例用显微镜联合超声刀对腮腺腺体及血管进行切割、止血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结扎、缝合(观察组),传统腮腺手术56 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72 h引流量、术后并发症(面瘫、耳大神经损伤及涎瘘等)的差异。 结果
[摘要] 将240名学生随机分为接受PDCA循环和未纳入PDCA循环组,引入PDCA循环、提高肿瘤学临床带教质量,根据PDCA循环管理程序,改革临床实习管理模式。结果显示:纳入PDCA循环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显著提高,肿瘤科临床带教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临床实习带教质量显著提高。通过PDCA循环不断发现新问题、修订计划、实施,不断规范教学管理行为,提高临床带教老师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 目的 观察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及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舒适护理,对患者的焦虑、疼痛、护理满意度及骨折健康知识知晓度情况进行对比,以及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的焦虑程度(P<0.01)、疼痛程度及并发症
[摘要]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预防高危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有产后出血倾向的剖宫产产妇10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产妇均行剖宫产手术,胎儿娩出后静滴20 U缩宫素,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研究组肌注欣母沛。观察两组产后出血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产后2 h及产后2
[摘要] 目的 了解二级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现状,提出教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方法 2013年8~9月对重庆市万州区6家二级医院418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采取自行设计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现状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二级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平均得分(3.44 ±1.04)分(满分为5分,下同),其中以指导临床护理技能的能力得分最高(4.10±0.72)分,教学查房及小讲课讲授
[摘要] 目的 探讨PACS虚拟打印服务器在优化放射科工作流程、拓展和延伸传统PACS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构建PACS虚拟打印服务器,连接原有PACS系统及影像设备,观察其经济、社会效益。 结果 PACS虚拟打印服务器应用后,改善了工作流程,在方便患者的同时,提高了放射科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对胶片的节省率达到了18%,纸张节约率达到6%左右。实现了急诊X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