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也有部分学生喜欢套用作文书上的范文模式,从而限制了思维,成为学生写作创新的阻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文教学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少真实的生活体验。写作应该源于生活,进而形之成文,由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入生活的“源水”,来激起学生的写作“涟漪”。
一、借助地域文化资源,激发写作欲望
寿光历史悠久,鼻祖仓颉曾在这里创造了象形文字,秦皇赢政曾在此筑台观海,汉武帝躬耕巨淀湖畔……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家乡历史和文化引进到课堂和写作中来,丰富课堂和作文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开展“寻找家乡的文化”、“探访身边的名人”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近家乡,充分挖掘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样就会丰富写作素材,逐渐增强写作欲望,使学生愿意主动动笔写下对家乡的畅想。在一次作文中,曾有一位同学是这样歌颂家乡英雄:“我们的家乡名人辈出,古有‘恢奇多闻’公孙弘,‘幼即聪悟’的任昉,专志于学的徐干,治学严谨贾思勰,扪虱谈兵的王猛……今有急公好义的马保三,帼国斗士陈少敏……他们在寿光大地上唱响着一首首英雄赞歌。”
寿光素有“蔬菜之乡”的美誉,生产的蔬菜闻名遐迩。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亲近大自然”、“我爱菜乡美”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写作《我的家乡》时,有的同学描绘了家乡的美景:“春天,大地刚刚从沉睡中醒来,而菜乡,早已是一片繁荣。大棚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娇柔美丽的海棠,披着红色的轻纱,娇滴滴地向你轻舞;秀气雅致的兰花,把芳香悄悄弥漫开来……你瞧,水灵灵的草莓弥漫着醉人的馨香;嫩绿的黄瓜,枝叶舒展,绿叶、黄花相映成趣;紫亮的茄子喧闹着,调皮地看着这一切……”
二、关注身边事,品味生活魅力
很多学生从开始学写作文,就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范文写作,有时教师按照一定模式指导学生训练。这样,学生囿于模式中,限制了思维,必将产生负面效应。作文教学中,应摒弃模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笔随意走,表达情感。
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对看似平淡的生活小事多观察、记录,做到联系生活,思考生活,从琐碎的小事中找出自己的兴奋点,激发写作欲望,产生丰富联想,写出风格不同、文质兼美的文章来。这样的作文,虽不乏稚嫩,但鲜活有趣。
教学“童年趣事”单元时,我想,童年,不正是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吗?童年的影子还在他们身边,何不让他们抓住童年的尾巴,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呢?
到了作文课,我对同学们说:“假如洪宗礼先生向我们每个人约稿,题材是童年生活。作文完成后,将成为 “童年趣事”单元的推荐课文。多少年后,看到你的课本,看到你的作文,你是不是会脸上溢出甜蜜的微笑,是否会再次回忆起自己美好的童年,是否会再次回忆起美妙的初中生活……”
学生们认同了我的理解:从他们跃跃欲试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都已张开翅膀,做好放飞自己心灵的准备。
作文交上后,我不禁惊叹于学生们的潜力是何等巨大。从他们手中流淌出的文字竟如此优美:“现在,我已长大了,槐花还是照样开,有时,我还会摘下一小枝,捋下来放在嘴里,吃得津津有味。但是现在槐树已稀少,也已无满树茂盛的槐花,况且奶奶的身体也很虚弱了,所以,我再也吃不到奶奶做的美味了。别了,我的槐花;别了,我的美味。”
“童年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似乎时时、处处都有趣味与快乐,也事事皆出乎意料。童年曾养过一只小鸡,被我给洗澡洗得趴在那儿不动了;曾养过几条金鱼,被我一碗盐水送进了鱼间的天堂,曾经为了一只兔子站在阳光底下为它遮阴而自己差点中暑……”
这一篇篇真情流露的作文,不正是孩子们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吗?不正是孩子们对逝去的童年恋恋不舍的情怀的真实表达吗?
三、关注热点,拓宽写作视野
社会热点有着极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活学活用时代热点。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报纸、报刊等途径,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把他们引入到时代的潮流之中:“表哥”“房姐”的查处,引起了我们对反腐倡廉的关注;雾霾压顶,“美丽中国”面临考验,让我们认识到生态中国的建设势在必行;中日关系紧张,中美关系微妙,复杂形势面临挑战,引发我们对世界和平问题的深思……
利用社会热点,可以促使学生通过思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在物价上涨的今天,我引导学生了解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辣翻天”等网络用语和其产生的过程,让其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读-思-辩-写”四个步骤,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把自己的思悟形之成文。同时,在关注热点的过程中学生歌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意识,培养起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社会责任感……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更加深邃和富有内涵。
作文贴近生活,丰富了写作素材,拓展了视野,学生开始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小站》、《海之恋》、《菜乡情韵》、《走在母亲的温柔里》等学生习作发表于《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雨》、《夏夜》、《梦》等学生习作发表于《当代中学生》;学生习作《生活随想》发表于《语文报》;学生作品《家乡的柿子树》发表于《作文报》。
总之,引入生活活水,使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品味生活,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地书写自己的感受,那么写作便水到渠成了。
一、借助地域文化资源,激发写作欲望
寿光历史悠久,鼻祖仓颉曾在这里创造了象形文字,秦皇赢政曾在此筑台观海,汉武帝躬耕巨淀湖畔……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家乡历史和文化引进到课堂和写作中来,丰富课堂和作文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开展“寻找家乡的文化”、“探访身边的名人”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近家乡,充分挖掘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样就会丰富写作素材,逐渐增强写作欲望,使学生愿意主动动笔写下对家乡的畅想。在一次作文中,曾有一位同学是这样歌颂家乡英雄:“我们的家乡名人辈出,古有‘恢奇多闻’公孙弘,‘幼即聪悟’的任昉,专志于学的徐干,治学严谨贾思勰,扪虱谈兵的王猛……今有急公好义的马保三,帼国斗士陈少敏……他们在寿光大地上唱响着一首首英雄赞歌。”
寿光素有“蔬菜之乡”的美誉,生产的蔬菜闻名遐迩。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亲近大自然”、“我爱菜乡美”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写作《我的家乡》时,有的同学描绘了家乡的美景:“春天,大地刚刚从沉睡中醒来,而菜乡,早已是一片繁荣。大棚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娇柔美丽的海棠,披着红色的轻纱,娇滴滴地向你轻舞;秀气雅致的兰花,把芳香悄悄弥漫开来……你瞧,水灵灵的草莓弥漫着醉人的馨香;嫩绿的黄瓜,枝叶舒展,绿叶、黄花相映成趣;紫亮的茄子喧闹着,调皮地看着这一切……”
二、关注身边事,品味生活魅力
很多学生从开始学写作文,就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范文写作,有时教师按照一定模式指导学生训练。这样,学生囿于模式中,限制了思维,必将产生负面效应。作文教学中,应摒弃模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笔随意走,表达情感。
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对看似平淡的生活小事多观察、记录,做到联系生活,思考生活,从琐碎的小事中找出自己的兴奋点,激发写作欲望,产生丰富联想,写出风格不同、文质兼美的文章来。这样的作文,虽不乏稚嫩,但鲜活有趣。
教学“童年趣事”单元时,我想,童年,不正是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吗?童年的影子还在他们身边,何不让他们抓住童年的尾巴,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呢?
到了作文课,我对同学们说:“假如洪宗礼先生向我们每个人约稿,题材是童年生活。作文完成后,将成为 “童年趣事”单元的推荐课文。多少年后,看到你的课本,看到你的作文,你是不是会脸上溢出甜蜜的微笑,是否会再次回忆起自己美好的童年,是否会再次回忆起美妙的初中生活……”
学生们认同了我的理解:从他们跃跃欲试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都已张开翅膀,做好放飞自己心灵的准备。
作文交上后,我不禁惊叹于学生们的潜力是何等巨大。从他们手中流淌出的文字竟如此优美:“现在,我已长大了,槐花还是照样开,有时,我还会摘下一小枝,捋下来放在嘴里,吃得津津有味。但是现在槐树已稀少,也已无满树茂盛的槐花,况且奶奶的身体也很虚弱了,所以,我再也吃不到奶奶做的美味了。别了,我的槐花;别了,我的美味。”
“童年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似乎时时、处处都有趣味与快乐,也事事皆出乎意料。童年曾养过一只小鸡,被我给洗澡洗得趴在那儿不动了;曾养过几条金鱼,被我一碗盐水送进了鱼间的天堂,曾经为了一只兔子站在阳光底下为它遮阴而自己差点中暑……”
这一篇篇真情流露的作文,不正是孩子们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吗?不正是孩子们对逝去的童年恋恋不舍的情怀的真实表达吗?
三、关注热点,拓宽写作视野
社会热点有着极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活学活用时代热点。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报纸、报刊等途径,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把他们引入到时代的潮流之中:“表哥”“房姐”的查处,引起了我们对反腐倡廉的关注;雾霾压顶,“美丽中国”面临考验,让我们认识到生态中国的建设势在必行;中日关系紧张,中美关系微妙,复杂形势面临挑战,引发我们对世界和平问题的深思……
利用社会热点,可以促使学生通过思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在物价上涨的今天,我引导学生了解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辣翻天”等网络用语和其产生的过程,让其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读-思-辩-写”四个步骤,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把自己的思悟形之成文。同时,在关注热点的过程中学生歌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意识,培养起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社会责任感……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更加深邃和富有内涵。
作文贴近生活,丰富了写作素材,拓展了视野,学生开始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小站》、《海之恋》、《菜乡情韵》、《走在母亲的温柔里》等学生习作发表于《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雨》、《夏夜》、《梦》等学生习作发表于《当代中学生》;学生习作《生活随想》发表于《语文报》;学生作品《家乡的柿子树》发表于《作文报》。
总之,引入生活活水,使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品味生活,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地书写自己的感受,那么写作便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