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应用在写作中的几种形式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weiw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新课标下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理论告诉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表现在指导学生写作方面,就是要灵活运用课本的写作素材。其实,我们的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纵观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有较多的选材来自我们熟悉的课文,且运用的形式多样,下面笔者总结几种,仅供参考。
  1.古诗文佳句可直接入文
  在教材中,有很多名篇佳句,它们言简意赅,寓意深刻,若能让这些佳句直接入文,即可充实文章内容,增强浓郁的文化气息,又可使文章文采斐然,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如2005年湖南省高考优秀作文《一路狂奔》中的片断:……一路狂奔,让你体味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伤苍凉,让你品味到“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感伤离愁,让你体会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大气,让你品味“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豪情壮志。
  2.可仿写教材中的佳句入文
  对教材中一些优美的句子,我们可以用仿写的形式入文,这样可以使作文的句子精美、活泼生动。如:2000年以“诚信”为话题的高考作文,有考生就仿写了“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诗句,写出了“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的句子。如2007年高考作文“关于帮助”有些同学化用海子诗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写下“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时时不忘帮助别人,你将是一个永远幸福的人”的句子。诗意的亮出自己的观点:所谓“幸福的人”就是“时时不忘帮助别人”的人。
  3.一些文言文作品叙事可直接作为议论文的经典论据
  有些文言故事富有很强的哲理性与人文性,是难得的经典论据,我们可以信手拈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在2006年江苏卷“人和路”话题作文《美在尽力》中,有位考生就直接引用《游褒禅山记》的句子: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过他自己走过人生的一句贴心感受:“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吾志”即尽自己最大努力,则可以无悔矣。有力论证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留下与众不同的那份全属自己的道路,你就坐拥了人生的美丽”的观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就可以运用到“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作文上;《寡人之于国也》的故事就可以用在“治标与治本”的话题上。
  4.可以直接与古人或文学形象对话,抒发自己的观点
  文学经典或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典型人物,都有着丰富的艺术容量,翻开语文课本,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的经历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如果在写作中,能够信手拈来,搞一个典型人物的杂色拼盘,也是作文创新的好佐料。如“他人期望与自我认识”话题的满分作文《独上高楼》就选取庄子、李白、陶潜等历史人物的故事阐释了古人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阐述了古人张扬的个性。
  还有项羽、刘邦、勾践、邹忌、凯勒·海伦等,以及刘兰芝、葛朗台、林冲、孔乙己、玛蒂尔德等古今中外的人物形象都成为了众多考生的作文素材。
  5.可利用教材中的人物编写历史故事
  对一些古人的故事可以大胆地发挥想像,作合理的补充,使之符合话题的需要。如2004年高考作文“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位考生就借项羽兵败垓下的历史典故演绎话题,抒写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意义。再如作文话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有一位江苏考生就写了一篇《项王项王奈若何》的故事新编,巧妙的把项羽没有成为真正的霸王与缺少“水的灵动”结合起来,构思精巧,颇具特色。
  6.对课文进行演绎
  可结合话题需要对课文中的精彩深刻的句子、人物事迹、意象进行演绎。如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有一篇满分作文《哀痛者·幸福者》,就是演绎《记念刘和珍君》里面的一句“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文章化用刘和珍的事迹,集中论述了一个极其深刻的论题,也就是以怎样的思维方式对待哀痛,以怎样的思维方式对待幸福,阐述了“刘和珍们正是以战士的思维去思考幸福与人生,他们才是真正的幸福者”的观点。再如:高考话题作文“位置与价值”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就化用曹孟德的诗文《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对乌鹊这一意象进行演绎,提出“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的论题。
  7.可模仿借鑒优秀范文的篇章结构,写作构思
  语文课文都是典范文章,凝结着作者的智慧结晶,我们还可以向课文学习写作模式,包括基本的写作思路、写作结构等。如我们可以模仿《游褒禅山记》那样夹叙夹议;可以模仿《项脊轩志》那样从生活小事中选材,诠释亲情;可以模仿《荷塘月色》那样写景抒情;可以模仿《灯下漫笔》以小见大等……
  总而言之,如果能灵活运用好我们课文中的素材,我想,定能克服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也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其他文献
英语学习不是简单地获取词汇、语法知识的过程,它作为一门语言,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词出现于句,句出现于语篇,而语篇出现于特定的交际场合。语境制约着语言单位的选择、意义的表达与理解。根据职业教育的“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能力本位,实践为重”的办学方针,以及中专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中专英语教学更应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能力。以下是本人多年在旅游专业教学上的一些尝试,请同仁赐教。  一、教学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图书装备不足的客观条件限制,往往存在阅读量少、语言积累不够的缺陷,因而在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内容可写,给作文教学带来了困难。这是很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感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求学生投入现实生活,抒写真情实感    “为文者,情动而辞发”,文章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生活中
情感是人的重要心理要素之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丰富的情感,语文课有着举足轻重的责任。就语文科的特点而言,我认为情感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教材中挖掘情感    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特别注重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让学生从作品中观察社会、体验人生、感悟生命,从而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而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约定俗成的套路,如介绍作者、解释字句、扫清文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生快速作文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完成六百到八百字左右的作文,并且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会和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为了要达到上述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潜心摸索,在几个方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写作的
科研是科学研究的简称,它是探索未知的过程,包括对未来事物的揭示或对已知事物中未知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探索。科研是一种创新性劳动,而自然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所发现、有所前进。当今世界,科学飞速发展,高科技在文化、军事、医药、经济等各个领域的运用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和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今后世界各国的竞争,无疑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中学时代是接受信息快、思维敏捷的黄
受十多年来语文考试模式的影响,教师中普遍存在着忽视“文本解读”,以练习代替学语文的情况。中考考什么类型的题,教师就仿制什么样的作业题和考试题。上课时老师对答案,学生记答案,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无味的练习课。课程改革以来,有人以弘扬人文主义为借口追求那种表面上热闹非凡,实质上又再一次抛开文本价值,扔掉了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这是非常可怕的现实。  那么语文课到底怎么上?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中学语文学习的主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应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
作文,是中考“重头戏”,也是中考的“得分大户”。如何掌握和熟悉中考规则,快速而高效的完成作文,是考生们应尽快掌握的应试技巧。何为好作文呢?《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明确要求:一是在作文中要有话可说,有事想写,有情欲抒;二是感情要真挚,感受要独特,体验要真切;三是能抓住人和物的特征,充分表现他们的个性;四是要敢于创新,在文章风格上体现作者的个性。要想考场作文得高分,除了做好审题、立意之外,还要抓好拟
【摘要】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农村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鉴于当前农村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对阅读的正确认识,授予学生一定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农村 中学生 英语 阅读 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
当前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语文教育创新的程度,已直接关系到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育氛围的培养    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的教育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首先,不要强求统一,鼓励求异。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的自由,不要于有意无意之间,牺牲了个性,牺牲了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