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探索的新思路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yses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岭南三大家之一的梁佩兰,是清初诗坛上极有影响力的一位诗人,同时也是广东诗坛上少有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杰出代表。历来的作家作者对其诗歌中所包含的岭南地区的民俗风物研究少之又少。其诗歌当中涉及的动物这一风物范畴极其丰富,对其所涉及的动物进行分析研究,一为探索研究岭南地区动物境况,二则尝试从中探究岭南地区人们或者诗人本人的情感依托,三则尝试是否从中研究发现岭南地区特殊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岭南;风物;动物;文化内涵;新思路
  梁佩兰(1630-1750),字芝五,号药亭,别号漫溪翁、柴翁、二楞居士,晚号郁州,卒后友人私谥文介先生。广东南海人。梁佩兰是清初著名诗人,与屈大均、陈尹恭并称“岭南三大家”。梁佩兰自小聪颖,“童时日记数千言”,稍长而通晓经史百家之学,素有才名。十六岁那年,正值甲申之变,此后的战乱整整持续了十八年,梁佩兰的青年时代就是在战乱中度过的。顺治十四年(1657)年,梁佩兰参加了广东乡试,并一举夺取解元。初试抡元,但此后却仕途淹蹇,三十年间断断续续赴京会试都落第,但梁佩兰也因此得以广泛游历京师齐鲁吴越,因此其诗歌也有相当多关于这些地域的民俗风物描写。康熙二十七年,梁佩兰第七次赴考,得中会试第十名,殿试名列二甲第三十七名进士,但其时他已六十岁。后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学习三年后,不久就乞病南归。返粤后,梁佩兰一住就是十四年,在这个阶段就有大量的诗歌创作产生。康熙四十一年,梁佩兰北上述职,此时他已是七十岁的白发老翁。后因种种缘由,康熙四十二年深秋,梁佩兰离京还乡,次年春抵粤,此后仍与友人有唱酬活动,亦有关于岭南地区的抒写之作。
  诗人所作关于岭南之作,包含了岭南地区特有的民俗风物,诸如具体的动物,植物,器物,服饰,饮食,建筑,山水和宗教种种,通读诗人涉及动物的诗作,关乎岭南的动物颇多,既有岭南地区特有的动物,也有历史上曾在岭南地区生活繁衍的兽类,也有古书上说明的动物,或有神话传说中出现的神兽吉祥物诸如种种,包含种类颇多,因此研究梁诗中所涉及的动物也极其必要,本文将攫取重要的分类进行探究。
  岭南地区拥有许多独特的动物品种。岭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各种果实终年不绝,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森林植物也为动物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梁诗中提到了许多为岭南地区所特有的动物,“岭南春暖气候殊,山木江花总神情。鹧鸪声从草里出,银翼斑斑扑如扇”《送王虹文还吴门》,这是梁佩兰送友人归去时路上所见。鹧鸪是岭南地区特有的一种鸟类,从中可以看到那时鹧鸪的数量何其多。唐宋时更有不少记录,唐刘恂《岭南录异》卷中载:“鹧鸪,吴楚之野悉有,岭南偏多”;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曰:“广西横州,鹧鸪甚多,如小牝鸡,虞人捕卖市中,五钱可得一只,甚肥美”;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岭南地区鹧鸪的普遍。再有“”莫傍渔舟晒,鸬鹚在隔邻”《渔网》这首诗提到的以鸬鹚捕鱼,也同表明岭南地区沿海多鱼的境况。值得关注的是,鸬鹚捕鱼之法,隋代早有记载,据《隋书、东夷传》(卷八一)载:倭国,气候温暖,水多陆少,以小环挂鸬鹚项,令入水捕鱼,日得百余头。而至清朝时候,梁诗中仍有记载这一捕鱼方法,体现了岭南地区渔产丰富,渔民的无穷智慧。而梁诗中部分轻描淡写掠过的,在今天看来也尤其普通的动物,在历史上却因岭南地区特有而格外受欢迎,甚至成为一种贡品,从而成为岭南的杰出代表。“朱鸟交交,翡翠飘飘”《姑恩曲》,“翡,赤色,大于翠”(引自李善注张茂先《鹪鹩赋》,载《文选》卷十三)。翡翠又名赤鸡,因为具有宝石般辉亮的羽毛而得名。岭南地区盛产翡翠,翡翠之羽毛为服饰珍品,故自汉代起,就成为越南地区的重要贡品。如《汉书、两粤传》(卷九五)南越王赵佗,献汉文帝“翡鸟千”。也由此可见,岭南地区为汉室服饰文化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梁诗中除了记载了岭南地区特有的动物品种或奇珍兽类之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就是,诗歌中描绘的许多日常动物,诗人别有心裁地为他们安放了别致的学名。“洞庭潇湘水满坡,鼋鼍为梁度不得”,鼋鼍,是指巨鳖和猪婆龙(扬子鳄),宋王安石《金山寺》诗:“扣栏出鼋鼍,幽姿可时睹”。再有“龙宫一夜蛟鼍舞,南海庙巫扣铜鼓”《南海神庙铜鼓歌(鼓有二,一飞入海)》,这首诗歌主要是描写广东广州市南海神庙二月十五日祭拜的盛况,诗歌中的“蛟鼍”指的是水中凶猛的鳄类动物,也可以为研究岭南地区是否有过鳄类动物研究提供一个线索与证据。除了记载描绘现今岭南地区已经濒临绝种的珍稀动物之外,梁诗中也多为普通牲畜,其中指牛的诗作居多。如《端江晚发舟中抒所怀》“谓乘鸟漭瀁,反驾牛觳觫”,觳觫借指牛,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也提到“ 曾觳觫哀啼,窜迹无路”。另有“新策梨眉騧,旧乘乌牸牛”《立秋前二日,同张损持、狄向涛小集渔洋先生信古堂,用“清波收潦日,华林鸣籁初”为韵,时予将归岭南》,诗歌中的“乌牸牛”指的就是黑色的母牛。而“钟声振猛簴,鼓声如犪牛”《将归南海留别广陵卓子任、张印宣、萧征乂诸子》,诗歌中的“簴”指挂钟磬的立柱,而“犪牛”指一种高大的野牛。诗歌就是描写钟声的声响极其浩大,如同野牛的叫声一般。除了以上提到的关于珍稀动物或者常见的牲畜之外,梁诗中也有关于一些岭南地区常见的,日常对话只知其粤语发音,却不知其具体学名的动物,如“入瓮须为酒蠛蠓,附人堪笑虫蜾赢”,其中“蠛蠓”俗称“墨蚊”、“人咬”,这种动物就是夏秋季节经常叮咬人体,被叮部位奇痒的一种蚊虫,这种身体短粗,附在人体上看起来彷如一小黑点。以此,也可以看出梁佩兰诗歌所具有平淡生活气息。
  梁佩兰诗歌中所涉及的关于神话中的神兽,神鸟也应该引起关注,当中所提及的神话宗教也折射中岭南地区的情感寄托或者信仰,也可以试着从中探究岭南地区人民的节庆习俗等。而当中出现次数较多的要数“凤凰”了。“菖蒲抽节含紫茸(植物),鹑鸟之火和春融”(动物)《罗浮四百三十二峰歌赠石大司马》。诗句里的“鹑鸟”也是指凤凰的一种,罗浮山是罗浮山为道教南宗的发祥地,在此山修炼的道士众多,也有许多神话传说,而凤凰作为中国传统神话的神鸟,也自然地得到诗人的着笔描绘。同为描写罗浮峰,诗人在《登罗浮诸峰,寄钱蔗山明府》也写到“”中嵩二室三花迸进,笙鹤时闻过缑岭”,“笙鹤”,在这里指仙人乘骑之仙鹤,缑岭,缑氏山,多指修道成仙之处。不管是岭南地区抑或是整个中国民族,对于“凤凰”,“仙鹤”等神兽神鸟的情感依托都是一样的。而梁诗中提到的部分动物,在互联网上或查阅相关文献,都只是笼统地介绍说是古书上曾经出现的,但因为可考证的资料少之又少,因为对于研究梁佩兰诗中古书出现的动物,本文也仅仅是引入,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以及探求的愿望。例如“关心往日三闾,眼见鹓雏已长成” 《答佟声元次原韵》,“鹓雏”,古书上指凤凰一类的鸟,而凤凰却是神兽,多见神话传说当中,那么“鹓雏”为何种动物,是否为岭南特有,仍需要考证。诸如此类,梁诗中提及的动物名目颇多,但仍需考证研究。
  岭南地区民俗风物,源远流长,史料记载,颇为丰富,单从岭南一位诗人的诗作里探读动物这一风物范畴,已经包含多个方面。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或现实的原因,岭南地区也被认为是蛮夷之荒,文化,历史或者风俗习惯方面积淀较浅,文人气息也微弱。而今,对作为岭南三大家之一的梁佩兰诗歌进行探读,研究岭南地区风物,对于挖掘岭南地区的文化积淀有推进作用。具体说来,比如对于岭南地区历史上有过的珍稀动物,现已绝种或所存不多的这一探究发现,对于动物化石发现和考古研究领域也可以提供线索支持。而对于特殊的,前人讲到的,而现在的岭南人却对其鲜有所闻的关于相关动物以及延伸出来的文化内涵,我们也可以增加了解,甚至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创新思路,发展新内容。比如上文提到的岭南地区曾善用用鸬鹚捕鱼,更可以这一智慧的捕鱼方法作为开发当地旅游业的一个亮点。
  当今的岭南地区发展迅猛,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方面,精神层面也要齐头并进,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起来,才是真的发展。现代社会不断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惊喜的变化,同时新的文化和新的思想内容也在不断诞生,但是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新文化和传统文化并不是矛盾的对立存在。挖掘岭南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新时代的新内容相结合,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时代的大潮中,我们始终有一份作为岭南人的骄傲,我们始终对自己本土的文化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岭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独有组成部分,我们对岭南文化认同的同时也是展示中华民资和文化传统。同样,近年来,岭南经济迅猛发展,岭南文化以其对经济的推动显示了它必将拥有强大的发展力。国际在发展,时代也在发展,岭南文化将以它独特的魅力不断开拓新境界。
  【参考文献】
  [1]杨孚,吴永章.异物志辑佚校注[M].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2]张玉霞.岭南珍稀动物[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3](清)梁佩兰.六莹堂集[M].广州市: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
其他文献
风和春天捉迷藏,春天藏,风找。  春天藏得太好了,风怎么也找不着。  风问蝉,可知道春天藏在哪里。蟬一直说知了知了,却不告诉风春天在哪里。  风问枫叶,可知道春天藏在哪里。枫叶说不知道,可是她刚说完,脸就红成了一片。  风问雪孩子,可知道春天藏在哪里。雪孩子把头摇得像拔浪鼓。  风找了太久,有些累了,坐下来大口喘气,结果把兔妈妈的菜篮子吹翻了,从菜篮子里掉出绿油油的荠菜。  风见了,大叫道: “我
期刊
摘要:《白鹿原》作为上世纪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作者陈忠实通过展现笔下众多小人物的命运与抉择展现了民族变迁历史,以叙述个体史的方式完成了民族史的建构,对于文学创作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陈忠实;《白鹿原》;民族史;建构  《白鹿原》是上世纪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作者陈忠实描述了从清末民初直至文革文攻武斗的半个多世纪历史,展示了恢弘的时代背景下白鹿两个家族跌宕起伏的命运。在这部作品中,陈忠实
期刊
本文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关于赛珍珠和镇江文化的历史考察”(课题号:201410299064Y )阶段成果。  摘要: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使人类的同情心跨越了种族的鸿沟,以更深的人性洞察力去观察陌生而遥远的另一世界而被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是赛珍珠描述中国农村题材的代表作,其中塑造了不同性格特征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本文就其中三位妇女的世界观进行对比,展示中国妇女在传统道德
期刊
摘要:冰心的短篇小说《冬儿姑娘》创作于1933年,是冰心作品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一篇,作品采用内聚焦叙述,以冬儿母亲的口吻刻画出一个充满活力、天真、野性十足的体现生命原生态的冬儿形象。本文将试图从叙事学中的叙事视角切入作品,分析小说人物冬儿姑娘身上跳跃着的灵动的生命原生态的生成,探求寄寓于原生态生命之中的深层内涵与意蕴。  关键词:叙事视角;生命原生态;文学理想;女性意识  冰心的小说《冬儿姑娘》写于
期刊
摘要:武侠小说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通俗文学不登大雅之堂,但是金庸的作品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武侠小说的看法。金庸小说真实的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市民社会,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中国知识分子存在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金庸小说通过对侠的身份认定的阐释,使得侠的想象和先前的武侠小说有不同的含义。  关键词: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侠的界定  武侠小说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武侠文学的源头有两个:“一是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
期刊
摘要:结合顾恺之“以形写神”(《论画》)理论谈一谈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传神写照”(《论画》)的艺术特色。顾恺之所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1]传神之关键在于眼睛,画家必须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部位。并把自己对于所绘人物的主观的情感,融入画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境界此篇文章中我们就借助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一画深入剖析一下顾恺之“以形写神”“
期刊
摘要:在西方绘画作品中对于空间的表现尤为重要,空间立体效果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透视、光影、色彩等。阿恩海姆从视知觉的角度研究和分析艺术,阐述了自己关于“空间”理论的理解,描述了从平面到立体的空间形成过程,以及空间效果的形成和空间在艺术中的运用。本文通过结合阿恩海姆的“空间”理论,主要分析透视、光影、色彩对绘画作品空间效果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绘画空间;阿恩海姆;透视;光影  “空
期刊
宜兴的紫砂文化艺术,脱胎于几千年来的茶文化。古有“盐茶之利”可见对中国人来说,茶跟盐一样是生活所必不可少的。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古往今来的人际交往之中,“有朋自远方来”怎能不沏一壶香茶,然后端茶待客,这一切正是孔子所说的“礼”的表现。守“礼”是为了达成“仁”所采取的必要方法,求仁必要守礼。壶与茶恰恰就好比传统文化中“礼”与“仁”的关系,试问喝茶品茗又怎能少得了紫砂茶壶。  茶文化是为了领略整个品茶过
期刊
摘要:运动,是最容易引起强烈注意的现象。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角度,阐述了“运动”作为视觉元素在艺术作品的形式构建和内容传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运动理论作为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这一视觉元素在绘画中的应用,显得更加微妙,更耐人寻味。运动原理在荷兰著名画家梵高一生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就表现的尤为突出,梵高作品的色彩、笔触、形式乃至画家的思维情绪都迸发着剧
期刊
摘要:“空间”在艺术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阿恩海姆对在视觉感知下形成的艺术空间进行了独特、到位的见解。文章通过对阿恩海姆的艺术空间理论的分析与研究,主要探求了形成空间的几个重要因素以及在艺术作品中空间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而艺术空间表现形式的不断发展与变化的同时也向我们呈现出一个更加缤纷多彩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阿恩海姆;空间;视知觉;深度;艺术  达芬奇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