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跨境电子商务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教师认识到,培养跨境电商综合技能应成为其专业培养目标中不必可少的一部分。商科各传统专业生存的前提是转型发展。跨境电商从业者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其培养目标中必须思考的因素。跨境电商视野下的高职商科类专业培养路径是需要尽快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跨境电商;高职商科类专业;培养路径
引言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外经贸企业新的赢利增长点。面对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新趋势,我国传统的高职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受到巨大的挑战。如何重新制定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并利用互联网手段进行跨境电子国际贸易,现已成为各院校相关专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1.1 跨境电商发展机遇
跨境电商作为基于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正在重塑中小企业国际贸易链条。打破了在传统外贸模式下出口商、进口商、批发商、分销商甚至零售商的垄断,使得企业可以直接面对个体批发商、零售商,甚至是直接的消费者,有效减少了贸易中间环节和商品流转成本,节省的中间环节成本为企业营利能力的提升及消费者获得更大实惠提供了可能。
中国对外贸易受市场需求、资源、劳动力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综合成本不断攀升,而互联网的跨地域和低成本让跨境电商应需而生。以敦煌网、阿里巴巴为代表的跨境电商迅速崛起,帮助中国对外贸易进入新时代,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与传统外贸相比,跨境电商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和降低对外贸易的综合成本。电商平台拥有商品智能检索、商品信息公开、消费者反馈公开、传播速度快、支付便捷等多方面优势,为中小型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开辟了捷径,也为本土知名品牌提供了提升国际知名度的良机。
1.2 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
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从2013年开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意见和通知。国务院政策的颁布很大程度上优化了通关流程,落实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鼓励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通关、仓储、融资等服务。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发展,为其清障搭台。另外,"一带一路"也带动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2.目前高职商务类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2.1 专业性不强,学生技能掌握弱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商科的课程设置从知识结构方面来说缺乏系统性,存在较为明显的笼统性、覆盖式、传统性的特点,强调普及式的基础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的设置环节较少,前沿的知识接触更少,导致学生只具备较为基本的知识储备与技能,专业知识不扎实、造成 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脱节,所学知识无用等情况的发生。在目前跨境电商的大环境下,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差。
目前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的需求,可以分为六大类:商务类、营销类、运营类、策划类、技术类、管理类。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主要从事选品、客户服务、订单处理、支付结算、仓储物流、报关退税、纠纷处理等工作。技术类岗位主要是网站维护、网络营销、吸引流量、故障处理等工作。管理类岗位主要从事战略制定、产品规划、公司/部门运营管理等工作。此外,很多岗位需要英语或者小语种的语言交际能力。企业对具备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商务外语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跨境电商运营人才需求非常迫切。
2.2 课程设置缺少特色
发挥优势和特色,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重要的竞争战略,是保证学校、专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途径。在课程设置上,我国和国外大学有所不同。国外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享有自主权,各校商科课程设置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色。而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商科教育的课程设置相互模仿,缺乏特色、没有个性。新形势下,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商科专业意识到跨境电商产业的迅速发展,因此紛纷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跨境电商相关课程,但大多忽略了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专业,而没有开设特色服务课程和体现专业创新的课程。商科专业缺乏特色,缺乏竞争优势,商科专业学生难以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2.3 教学方法传统,实践课时少
在跨境电商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跨境电商人才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需具备操作能力、管理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等多种职业素养。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还是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片面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上实训环节少,又没有对口的实习场所和基地,学生很难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缺乏真实场景中跨境电商交易的实战操作经验。进入工作岗位后,企业不得不进行二次培训。
2.4 缺乏具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团队
高寿华在《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指出的,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在跨境电商背景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境及师资队伍三方面。跨境电商的师资队伍要求较高,既要懂外语、又要掌握外贸技能,同时又要具有电商实战经验的"三位一体"授课教师及其缺乏。高职院校商科专业教师主要是英语教育、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缺乏跨境电商企业工作经验。据统计,只有7%的专业教师有过行业工作经历,不足30%的专业教师有企业实践经验,参加企业实践平均时间也只有1个月左右。尽管近年来职业院校教师通过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各类社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跨境电商行业变化发展日新月异,专业教师通过短期培训是难以跟上行业技术发展的,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3 跨境电商视野下高职商务类人才培养路径 3.1 优化课程设置
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倍增。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场所,是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因此应鼓励现有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等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向跨境电商方向转型发展,共同参与制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标准,及时了解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情况。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要具备的素养为依据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可以构建以下几个模块课程。首先,通识课程模块。例如跨境电子商务礼仪、跨文化交际以及跨境商务沟通等课程;二是基础技能模块。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以及商务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应适当增加相关应用类课程的比例,以满足学生在跨境电子商务岗位上的基本要求;三是技能提升模块。课程中应强化经济全球化相关理论的教学环节,增加管理决策等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意识到跨境电子商务工作中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以及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四是在课堂课程教学中,应用国际化的教学理念,使用教学案例法,使学生更多接触到跨境电子商务工作相关的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市场研判能力。
3.2鼓励实践,支持师生创业
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必须得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更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只有通过不断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校内实践基地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尽快实现与岗位对接。高校可以引进合作企业的产品,指导学生在阿里巴巴速卖通电商平台下,开展以自营店铺实训体系为依托的新型实训模式,让学生切实体验跨境电商所涵盖的国际贸易业务知识,熟悉跨境物流、报关报检、跨境支付、出口退税等操作流程,也可以指导学生成为淘宝店主等,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让他们熟悉电商流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实战能力最有效、最快速的途径。另外,学校可以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签订人才供给协议,并将这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当作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从而促使电子商务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对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流程、工作要求等更了解,提升自身今后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产学研一体化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对学生有益处,对老师也是一种实践和企业实战锻炼。
3.3 构建跨境电商师资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领路人。从理论课程资源整合到实训指导,都需要教师落实完成。因此,教师队伍是否过硬,直接关系到高职商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建设过硬的跨境电商的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在各地政府的推动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引进具有高级职称高学历又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这些教师必须熟悉跨境电商的商业贸易模式、主流业务平台操作和业务运作流程;二是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组织专业教师分期分批进行技术等级培训,定期组织技术等级鉴定,使专业教师时了解和把握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规则、新技术,及时解决跨境电商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加大专业带头人和名师的培养力度,注重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庫,为教师提高教学和实际操作能力水平创造良好环境。
结 语
跨境电商作为新兴产业,在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也必将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带来更有利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的商科专业如何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培养适合社会、经济、文化的高素质创新型跨境电商人才,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郭心.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2016(13):78.
[2] 王惠敏.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转型升级[J].国际经济合作,2014(10):60-62.
[3] 高寿华.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J].职教通讯,2016(11):25-28.
[4] 王磬.浅析江西对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选择[J].人力资源管理, 2015(11): 22-23.
作者简介:
朱海燕(1968-),女,江苏启东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航空与汽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空中乘务。
基金项目: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商科课程优化设置研究》阶段性成果。主持人:朱海燕
关键词:跨境电商;高职商科类专业;培养路径
引言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外经贸企业新的赢利增长点。面对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新趋势,我国传统的高职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受到巨大的挑战。如何重新制定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并利用互联网手段进行跨境电子国际贸易,现已成为各院校相关专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1.1 跨境电商发展机遇
跨境电商作为基于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正在重塑中小企业国际贸易链条。打破了在传统外贸模式下出口商、进口商、批发商、分销商甚至零售商的垄断,使得企业可以直接面对个体批发商、零售商,甚至是直接的消费者,有效减少了贸易中间环节和商品流转成本,节省的中间环节成本为企业营利能力的提升及消费者获得更大实惠提供了可能。
中国对外贸易受市场需求、资源、劳动力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综合成本不断攀升,而互联网的跨地域和低成本让跨境电商应需而生。以敦煌网、阿里巴巴为代表的跨境电商迅速崛起,帮助中国对外贸易进入新时代,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与传统外贸相比,跨境电商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和降低对外贸易的综合成本。电商平台拥有商品智能检索、商品信息公开、消费者反馈公开、传播速度快、支付便捷等多方面优势,为中小型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开辟了捷径,也为本土知名品牌提供了提升国际知名度的良机。
1.2 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
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从2013年开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意见和通知。国务院政策的颁布很大程度上优化了通关流程,落实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鼓励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通关、仓储、融资等服务。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发展,为其清障搭台。另外,"一带一路"也带动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2.目前高职商务类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2.1 专业性不强,学生技能掌握弱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商科的课程设置从知识结构方面来说缺乏系统性,存在较为明显的笼统性、覆盖式、传统性的特点,强调普及式的基础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的设置环节较少,前沿的知识接触更少,导致学生只具备较为基本的知识储备与技能,专业知识不扎实、造成 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脱节,所学知识无用等情况的发生。在目前跨境电商的大环境下,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差。
目前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的需求,可以分为六大类:商务类、营销类、运营类、策划类、技术类、管理类。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主要从事选品、客户服务、订单处理、支付结算、仓储物流、报关退税、纠纷处理等工作。技术类岗位主要是网站维护、网络营销、吸引流量、故障处理等工作。管理类岗位主要从事战略制定、产品规划、公司/部门运营管理等工作。此外,很多岗位需要英语或者小语种的语言交际能力。企业对具备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商务外语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跨境电商运营人才需求非常迫切。
2.2 课程设置缺少特色
发挥优势和特色,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重要的竞争战略,是保证学校、专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途径。在课程设置上,我国和国外大学有所不同。国外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享有自主权,各校商科课程设置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色。而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商科教育的课程设置相互模仿,缺乏特色、没有个性。新形势下,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商科专业意识到跨境电商产业的迅速发展,因此紛纷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跨境电商相关课程,但大多忽略了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专业,而没有开设特色服务课程和体现专业创新的课程。商科专业缺乏特色,缺乏竞争优势,商科专业学生难以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2.3 教学方法传统,实践课时少
在跨境电商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跨境电商人才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需具备操作能力、管理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等多种职业素养。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还是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片面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上实训环节少,又没有对口的实习场所和基地,学生很难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缺乏真实场景中跨境电商交易的实战操作经验。进入工作岗位后,企业不得不进行二次培训。
2.4 缺乏具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团队
高寿华在《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指出的,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在跨境电商背景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境及师资队伍三方面。跨境电商的师资队伍要求较高,既要懂外语、又要掌握外贸技能,同时又要具有电商实战经验的"三位一体"授课教师及其缺乏。高职院校商科专业教师主要是英语教育、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缺乏跨境电商企业工作经验。据统计,只有7%的专业教师有过行业工作经历,不足30%的专业教师有企业实践经验,参加企业实践平均时间也只有1个月左右。尽管近年来职业院校教师通过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各类社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跨境电商行业变化发展日新月异,专业教师通过短期培训是难以跟上行业技术发展的,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3 跨境电商视野下高职商务类人才培养路径 3.1 优化课程设置
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倍增。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场所,是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因此应鼓励现有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等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向跨境电商方向转型发展,共同参与制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标准,及时了解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情况。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要具备的素养为依据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可以构建以下几个模块课程。首先,通识课程模块。例如跨境电子商务礼仪、跨文化交际以及跨境商务沟通等课程;二是基础技能模块。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以及商务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应适当增加相关应用类课程的比例,以满足学生在跨境电子商务岗位上的基本要求;三是技能提升模块。课程中应强化经济全球化相关理论的教学环节,增加管理决策等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意识到跨境电子商务工作中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以及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四是在课堂课程教学中,应用国际化的教学理念,使用教学案例法,使学生更多接触到跨境电子商务工作相关的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市场研判能力。
3.2鼓励实践,支持师生创业
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必须得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更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只有通过不断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校内实践基地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尽快实现与岗位对接。高校可以引进合作企业的产品,指导学生在阿里巴巴速卖通电商平台下,开展以自营店铺实训体系为依托的新型实训模式,让学生切实体验跨境电商所涵盖的国际贸易业务知识,熟悉跨境物流、报关报检、跨境支付、出口退税等操作流程,也可以指导学生成为淘宝店主等,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让他们熟悉电商流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实战能力最有效、最快速的途径。另外,学校可以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签订人才供给协议,并将这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当作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从而促使电子商务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对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流程、工作要求等更了解,提升自身今后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产学研一体化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对学生有益处,对老师也是一种实践和企业实战锻炼。
3.3 构建跨境电商师资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领路人。从理论课程资源整合到实训指导,都需要教师落实完成。因此,教师队伍是否过硬,直接关系到高职商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建设过硬的跨境电商的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在各地政府的推动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引进具有高级职称高学历又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这些教师必须熟悉跨境电商的商业贸易模式、主流业务平台操作和业务运作流程;二是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组织专业教师分期分批进行技术等级培训,定期组织技术等级鉴定,使专业教师时了解和把握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规则、新技术,及时解决跨境电商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加大专业带头人和名师的培养力度,注重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庫,为教师提高教学和实际操作能力水平创造良好环境。
结 语
跨境电商作为新兴产业,在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也必将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带来更有利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的商科专业如何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培养适合社会、经济、文化的高素质创新型跨境电商人才,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郭心.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2016(13):78.
[2] 王惠敏.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转型升级[J].国际经济合作,2014(10):60-62.
[3] 高寿华.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J].职教通讯,2016(11):25-28.
[4] 王磬.浅析江西对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制造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选择[J].人力资源管理, 2015(11): 22-23.
作者简介:
朱海燕(1968-),女,江苏启东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航空与汽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空中乘务。
基金项目: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商科课程优化设置研究》阶段性成果。主持人:朱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