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教学的流派与策略可谓层出不穷。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渐渐明晰:古诗教学须用心呵护古诗的美妙整体,向发展学生整体感悟能力的方向行进。古诗教学的课堂更应该是一个充盈着诗性的处所,亦是一处充满童性的场地,在追求价值的历程中,需要理性的回归,只有回到“古诗整体”的家园、回到“整体感悟”的疆域、回到“童真童趣”的世界,古诗教学的课堂才可走向一片亮丽的境界。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稚”“侧”,认识“纶”“莓”,理解“蓬头”“稚子”“侧坐”“遥招手”等词的意思。
2.能用平长仄短的方法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本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体悟诗情,感受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揭题生趣
1.这节课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有趣的和孩子有关的古诗《小儿垂钓》。
2.板书课题并相机教学“垂”和“钓”。
垂:“垂”字笔画多,笔顺还特别容易写错。“千”字中间藏草头,草头下面再两横。
钓:“钓”的右半部分是个勺,勺里的一点就是你的鱼饵。
【我们不能带领孩子去周游世界,但可以教给孩子走路的方法。学法指导,就是为了“教给孩子走路的方法”。通过简短而又容易记忆的口诀,帮助学生记住容易写错的字,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用上这些方法来记住相同类型的易错字。】
二、初读觅趣
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打开书自己大声读这首诗,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读效果。相机提醒“稚”“侧”的读音。
3.会读了,能不能读出韵味?我们之前还学过读古诗用平长仄短的方法。再来用这样的方法试着读读这首古诗,自己练一练。指读。
4.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想听吗?(教师范读)
5.能不能尝试学着老师的朗读方法,再来练一练?(自由练读)
6.指读,齐读。(用平长仄短的方法读)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古典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具有美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教学中,我将朗读古诗分为四级目标,分别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情境。带着学生用平长仄短的方法有感情朗读,让音乐走进诗词课堂,让学生读出的韵律能焕发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诗性美,让学生在古诗吟诵中真正感受到学习古诗的独特乐趣,领略古诗的美感,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诗歌朗读的能力。】
三、细读品趣
(一)理解诗的第一、二两句
1.读诗就是要这样,读出节奏、读出点味道!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走进了这幅生动的画面中。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轻轻吟诵诗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把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
2.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吗?
3.交流学生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字词。教师相机补充知识点。
关于“蓬头稚子”的解释:你们知道吗?古代的男子从小就留长发,梳成一个发髻,而这个小男孩呢,因为太小了,有些头发还没有长到能够梳在发髻中呢,所以看上去有点乱蓬蓬的。这头发蓬乱的样子多可爱呀!
关于“莓苔”的解释:看看字形,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表声表意,草字头这个形旁表意。猜猜“莓苔”会是什么?是呀,瞧,小河边因为潮湿往往会长满青苔和野草,这就是莓苔。(出示图片)
4.词语理解完了,你能用上自己的语言将两句诗描绘的画面讲一讲吗?自己试着练一练。
(指名让学生说)
5.你们已经能够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贯地表述出来了,真不错。让我们再看看这幅图,瞧,钓鱼的孩子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鱼线呢,他似乎在想什么呢?
6.把小孩的想法加入我们刚才所讲的诗意中,你一定可以说得更加生动。
7.再来仔细观察图,能不能试着加上景物描写,把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说得更精彩些?
8.想象这个情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齐诵读)
【古诗文教学如果单从文字入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幸的是,小学教材的每首古诗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结合插图及平时的生活经验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观察自然,积累生活,用画面内容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帮助其读懂诗文,这就缩短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也到位。】
(二)理解诗的第三、四句
1.刚才我们有的同学是利用插图明白了词义,有的是观察字形来推测意思,还有人用上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我们就用这些方法继续学习第三、四两句,说说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注意先读诗句再交流。
2.谁来读读这两句?
3.能用自己的话将诗的第三、四句所描绘的画面讲一讲吗?
4.解决教学难点:“遥招手”。
5.其实诗歌最吸引人的,就是诗人在诗里留下不少让人可以遐想的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只要合乎情理,都是可以的。
6.谁再来描述一下诗句的情景?
7.路人会怎么向小孩问路呢?谁来问一问?
8.如果将路人的问话加入其中,相信你可以将诗句意思说得更加生动,谁先试试看?(先自己说一说,然后指名说。)
【第三、四句中出现的“遥招手”是本诗的又一个教学重点,这里我引导学生围绕是“招手”还是“摇手”展开讨论,以小型辩论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观点以及理由。在交流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些都是学生心灵与课文碰撞产生的火花,是最珍贵、最纯真的心灵独白。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趣味中发展理解诗句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思辨能力。】
四、表演明趣
1.这就是古诗中说的故事,多有意思!让我们在脑海中回放这些画面,一起来把古诗读一读。
2.你能把《小儿垂钓》这个故事先讲生动,再小组合作一起演一演吗?
(出示要求:说故事、演故事)
说故事:绘声绘色地讲一讲《小儿垂钓》的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
演故事:可以三人或者四人一起来演一演,分配好角色。用自己的话来解说,适当增加人物的语言。
3.指名讲故事。
4.小组上台表演。
5.这个学钓鱼的小朋友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声音来表达对他的喜爱吧。能背诵了吗?一起试试看,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6.学生共同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李吉林老师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书中写道:“诗的语言的咀嚼,是诗歌教学中的着力处。然而咀嚼诗句又不是孤立进行的,诗的语言要与体会诗的意境糅和在一起进行。所以教学时,要凭借已经创设的诗歌描写的情境,也就是人为再现诗人胸中的诗境,在这个境界中来咀嚼诗句,学生才能品尝出诗的准确、鲜明、生动。”因此,课堂中让学生把古诗编演成一个故事片,学生则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去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再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想象当时的情景,把学生带到诗境中,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内容。】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稚”“侧”,认识“纶”“莓”,理解“蓬头”“稚子”“侧坐”“遥招手”等词的意思。
2.能用平长仄短的方法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本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体悟诗情,感受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揭题生趣
1.这节课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有趣的和孩子有关的古诗《小儿垂钓》。
2.板书课题并相机教学“垂”和“钓”。
垂:“垂”字笔画多,笔顺还特别容易写错。“千”字中间藏草头,草头下面再两横。
钓:“钓”的右半部分是个勺,勺里的一点就是你的鱼饵。
【我们不能带领孩子去周游世界,但可以教给孩子走路的方法。学法指导,就是为了“教给孩子走路的方法”。通过简短而又容易记忆的口诀,帮助学生记住容易写错的字,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用上这些方法来记住相同类型的易错字。】
二、初读觅趣
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打开书自己大声读这首诗,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读效果。相机提醒“稚”“侧”的读音。
3.会读了,能不能读出韵味?我们之前还学过读古诗用平长仄短的方法。再来用这样的方法试着读读这首古诗,自己练一练。指读。
4.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想听吗?(教师范读)
5.能不能尝试学着老师的朗读方法,再来练一练?(自由练读)
6.指读,齐读。(用平长仄短的方法读)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古典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具有美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教学中,我将朗读古诗分为四级目标,分别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情境。带着学生用平长仄短的方法有感情朗读,让音乐走进诗词课堂,让学生读出的韵律能焕发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诗性美,让学生在古诗吟诵中真正感受到学习古诗的独特乐趣,领略古诗的美感,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诗歌朗读的能力。】
三、细读品趣
(一)理解诗的第一、二两句
1.读诗就是要这样,读出节奏、读出点味道!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走进了这幅生动的画面中。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轻轻吟诵诗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把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
2.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吗?
3.交流学生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字词。教师相机补充知识点。
关于“蓬头稚子”的解释:你们知道吗?古代的男子从小就留长发,梳成一个发髻,而这个小男孩呢,因为太小了,有些头发还没有长到能够梳在发髻中呢,所以看上去有点乱蓬蓬的。这头发蓬乱的样子多可爱呀!
关于“莓苔”的解释:看看字形,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表声表意,草字头这个形旁表意。猜猜“莓苔”会是什么?是呀,瞧,小河边因为潮湿往往会长满青苔和野草,这就是莓苔。(出示图片)
4.词语理解完了,你能用上自己的语言将两句诗描绘的画面讲一讲吗?自己试着练一练。
(指名让学生说)
5.你们已经能够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贯地表述出来了,真不错。让我们再看看这幅图,瞧,钓鱼的孩子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鱼线呢,他似乎在想什么呢?
6.把小孩的想法加入我们刚才所讲的诗意中,你一定可以说得更加生动。
7.再来仔细观察图,能不能试着加上景物描写,把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说得更精彩些?
8.想象这个情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齐诵读)
【古诗文教学如果单从文字入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幸的是,小学教材的每首古诗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结合插图及平时的生活经验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观察自然,积累生活,用画面内容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帮助其读懂诗文,这就缩短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也到位。】
(二)理解诗的第三、四句
1.刚才我们有的同学是利用插图明白了词义,有的是观察字形来推测意思,还有人用上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我们就用这些方法继续学习第三、四两句,说说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注意先读诗句再交流。
2.谁来读读这两句?
3.能用自己的话将诗的第三、四句所描绘的画面讲一讲吗?
4.解决教学难点:“遥招手”。
5.其实诗歌最吸引人的,就是诗人在诗里留下不少让人可以遐想的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只要合乎情理,都是可以的。
6.谁再来描述一下诗句的情景?
7.路人会怎么向小孩问路呢?谁来问一问?
8.如果将路人的问话加入其中,相信你可以将诗句意思说得更加生动,谁先试试看?(先自己说一说,然后指名说。)
【第三、四句中出现的“遥招手”是本诗的又一个教学重点,这里我引导学生围绕是“招手”还是“摇手”展开讨论,以小型辩论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观点以及理由。在交流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些都是学生心灵与课文碰撞产生的火花,是最珍贵、最纯真的心灵独白。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趣味中发展理解诗句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思辨能力。】
四、表演明趣
1.这就是古诗中说的故事,多有意思!让我们在脑海中回放这些画面,一起来把古诗读一读。
2.你能把《小儿垂钓》这个故事先讲生动,再小组合作一起演一演吗?
(出示要求:说故事、演故事)
说故事:绘声绘色地讲一讲《小儿垂钓》的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
演故事:可以三人或者四人一起来演一演,分配好角色。用自己的话来解说,适当增加人物的语言。
3.指名讲故事。
4.小组上台表演。
5.这个学钓鱼的小朋友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声音来表达对他的喜爱吧。能背诵了吗?一起试试看,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6.学生共同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李吉林老师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书中写道:“诗的语言的咀嚼,是诗歌教学中的着力处。然而咀嚼诗句又不是孤立进行的,诗的语言要与体会诗的意境糅和在一起进行。所以教学时,要凭借已经创设的诗歌描写的情境,也就是人为再现诗人胸中的诗境,在这个境界中来咀嚼诗句,学生才能品尝出诗的准确、鲜明、生动。”因此,课堂中让学生把古诗编演成一个故事片,学生则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去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再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想象当时的情景,把学生带到诗境中,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内容。】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