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农村治理模式的思考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e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农村工作而言,关键在于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近年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注重农村治理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就吉林省而言,农村工作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一些由农村治理模式导致的问题成为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障碍。正因为如此,在“十三五”时期,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立足农村的实际,重新审视当前农村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寻求优化农村治理模式的路径,促进农村治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治理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权力监督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9-0080-02
  农村治理即黨对农村的管理方式,是党如何代表农民群众利益、帮助农民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过程。进入新阶段新时期,优化农村治理结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释放农村经济活力的必要手段。“十三五”期间在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过程中,农村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日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障碍,影响基层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农民利益诉求的实现,对农村现代化建设形成制度性障碍。农村治理结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是党对农村的领导是否有效的问题。由于东北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人口外流情况加剧,农村治理结构问题在吉林省体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吉林省要实现对农村德育有效治理,必须从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探索解决优化农村治理结构的新思路,进而实现农村治理结构的科学化、制度化。
  一、“十二五”时期吉林省农村治理结构的变化
  在“十二五”时期,吉林省农村基层民主走上了法治化轨道,农民文化水平、民主参与意识明显提高,农民开始积极关注、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开始表现出对于基层民主的热心,一些致富能手开始在农村舞台崭露头角,为农村“精英”登上治理舞台创造了条件。这在相当程度上化解了农村的矛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实现自身利益的话语权,有利于国家在农村基层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从而丰富了基层民主的实现方式,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互动共进。以长春市双阳区奢岭镇幸福村为例,2015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超过90%的农民参加了投票,使一批致富能手、经营干才、能人走上了村委会领导岗位。近年来,吉林省通过考试遴选大批高校毕业生担任“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极大改变了农村治理的状况。
  二、“十三五”阶段吉林省农村治理面临的问题
  吉林省农村治理结构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面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问题。在“十二五”时期,吉林省的农村人口呈现净流出状态,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农村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011年至今农村劳动力总量的年均增长率维持在1.1%。”[1](P.345)在吉林省9个市(州)、40个县(市)中,超过半数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这些外出务工青年几乎都从事非农业生产,“举家外出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平均比重为17.7%。”[2](P.87)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很少能够再回到农村,农村中高素质的人才日益减少,这些变化改变了吉林省农村的人口结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大幅增加。这导致农村权威削弱,日益空壳化,进行自治的凭借资源几乎丧失殆尽,影响了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导致有的村党支部组织涣散、甚至形同虚设。特别是在长春市南关区玉潭镇建国村党支部,在册党员年龄严重老龄化,而村里的青年农民对于入党不积极、对村务漠不关心,而主持工作的老干部由于水平有限、年事已高,落实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必然导致农村治理模式难以实现优化。面对这些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适应性,没有针对这些变化改变自身的领导方式,感觉无所适从,导致了现实工作中无所作为,没有发挥出自身的领导作用,难以实现科学领导、有效治理。
  其次,吉林省农村治理结构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基层自治制度,特别是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骗选、家族势力控制、黑恶势力介入现象仍然大量存在,特别是吉林省近年来在经济调结构、稳增长过程中,涉及农村的林地、耕地、鱼塘,近年来由此引发的利益冲突持续增加。不仅如此,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组织利用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居多的情况,在农村大肆进行非法活动,此外,近年来吉林省农村的封建迷信活动有抬头之势,有的地区甚至公然招摇过市。此外,吉林省农村的宗族势力对农村治理结构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征地、拆迁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时候,宗族势力往往无视国家和集体利益,不顾大局,煽动家族成员与政府对抗,甚至公然藐视基层政权,声言“天大、地大,不如老太爷子大”,与国家法律、党的政策公然对抗,煽动村民扰乱社会秩序,妨碍、阻挠执法人员的正常履行公务,妄图称霸乡里当土皇帝,这不仅与农村基层政权是对立的,而且危害社会,危害群众。[3]此外,村委会专权”“村干部专权”“两委冲突”“干群对立”还有愈演愈烈的势头。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是村民自治本身的问题,也不是选举制度的问题,而是应当如何深化改革,促进村民自治制度规范化、法治化的问题。
  再次,吉林省农村治理结构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通过有效治理实现持久稳定的问题。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吉林省农村的和谐稳定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群体性事件上升、刑事治安案件多发,特别是中朝边境农村成了“脱北者”和流窜犯的避难所,导致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在吉林省农村,依法治理的秩序规则仍然没有建立起来,“情大于法”、“公道自在人心”等错误观念仍然盛行,即使在许多本应受法律调整的领域,农民也往往“顾及面子”采用私了和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法采取民主管理的方式,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实现农村治理结构的真正优化。
  三、优化吉林省农村治理模式的路径
  优化吉林省农村治理模式,第一要义是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履职能力,发挥好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长春市南关区结合党中央“两学一做”的要求,把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能力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组织建设过程当中,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找准定位,使之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成为农民群众的主心骨,发挥提建议、推荐干部和贯彻上级意图的作用,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维护和发展农民的利益中获得认同,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长春市双阳区针对农村治理当中出现的新问题,重点解决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问题、如何发扬农村基层民主的问题、如何实现农民主体地位的问题,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农民致富的领跑者、农民矛盾的消除者,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网络的形成,使农民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党员干部受到监督、农村社会服务治理得到提升、农民致富有人引导,使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吉林省农村的发展稳定。   实现优化农村治理结构的目标,关键在于使农民感受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唯有如此才能解决困扰农村治理的贿选、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操纵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作用,经常性地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农村的政治参与度,使农民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村委会的決策当中来,使农村管理机构权力的运行科学化、规范化。不仅如此,要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所有权流转,组成种植业、养殖业合作社,搞集约化经营,使农民更好地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度,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和改善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解决了基层党组织不作为、难作为、无法作为、无所作为的问题,将村委会、党支部的权力运行纳入法治化轨道,为实现农村的发展和有效有序治理提供了多元动力,为农村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优化吉林省农村治理模式,根本方法是培育农村精英。优化农村治理结构,必须选用年富力强的致富能手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吉林省农村长期处于“空壳”状态,如何把有文化、能力强、有干劲的青年农民留在农村,发挥其带头作用,是当前农村治理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吉林省必须针对人口结构老化、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少的新问题,必须克服“求稳怕乱”的思想,大胆选用年轻人,鼓励有学历、有能力的青年农民大胆地尝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互助组织,给予农村经济组织一定的权力,使之发挥在农村治理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作用。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村治理结构能否实现优化,关系到吉林省经济社会是否能够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优化农村治理结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吉林省农村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面貌,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但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吉林省处于调结构促发展的关键时期,带来了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吉林省西部地区以及中朝边境地区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社会治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吉林省农村的安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化农村治理结构,深入推进新农村平安建设,努力实现农村治理结构状况的全面好转,才能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剑阁.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 版社,2015.
  [2]郭建平.新型农村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 社,2015.
  [3]姜欣,陶贵斌,李方园.关于优化农村医疗服务的思 考[J].学理论,2015,(22).
  [责任编辑:秦 超]
其他文献
【摘 要】红医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历史形成的,是党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性质、宗旨及其优良作风的生动体现。围绕党的理想信仰、执政理念、优良作风及核心价值等方面传承红医精神,对于加强高校党风廉洁常态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红色基因为根基命脉,以红色资源为有效载体,以文化传承为核心内容,以制度建设为关键环节,以机制创新为根本保证,不仅是红医精神有效融入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主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皖南山区较为落后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对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分析股份制改造中的难点问题,并从基层党建视角出发,就基层党建如何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好党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变”改革、基层党建、集体经济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
期刊
【摘 要】百色起义与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两处革命遗址遗迹,作为广西极具代表性且不可多得的红色资源,其所焕发出的革命老区精神亦是熠熠生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将此异常宝贵的老区精神因地制宜地融和汇通于民族地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建设,不仅是对广西老区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亦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新的精神动力支撑,更为良好的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建提供重要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广西老区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是执政党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我们党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这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我国“一主多元”文化格局和“西强东弱”的国际格局实际能做出的必然选择。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执政理念重要内容。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对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党组织的新鲜血液,他们的入党思想动机事关党组织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本文以广州地区民办高校大学生入党思想动机为例,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广州民办高校;学生入党动机;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7-0036-02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
期刊
【摘 要】近现代法哲学的基本转型主要是将近代唯理理论作为背景,其自身脱离历史经验的特点普遍受到了学者和研究专家的质疑,从而引发第一次转型。而进入20世纪之后,批判法学的运动逐渐兴起,并将矛盾指向了传统法学,从而引发了第二次转型。通过法学展开分析,了解人民是社会法制现代化的主要基础,同时法律的基本生命也在于解释和应用。本篇文章将阐述近现代法哲学的两次转型,并对于其带来的启示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
期刊
摘要:中西部草原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地广人稀,进行草原保护的执法队伍人员相对较少,农牧民用来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途径不充分,草原保护体系的法治化程度不足。同时,现今草原保护立法层面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所以,加强中西部地区草原保护的法律意识,理顺草原法与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的关系,对草原行政执法行为的标准量化和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草原法的法条入手,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中西部半干旱
期刊
【中图分類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7-0093-04  一  地以文传,说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可以通过文艺的力量,使之扬名,并永久地存留。广袤的黑龙江省,在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就有松花江、乌斯浑河、呼兰河等水系,通过一首歌曲或者是一部书而扬名天下。在20世纪50年代,与呼兰河交汇的诺敏河,则是因为安波创作的话剧《春风吹到诺敏河》而扬名全国。  事
期刊
【摘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阈下,促进经济转型、提高生活品质、改善生态环境三方面的现实问题倒逼浙江省各地区开展“三改一拆”工作,以民生为导向的改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浙江省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创新工作方法,分类处置,拆用结合,打造惠民工程,切实解决民生改善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民生成绩,以此推动“三改一拆”工作大局的顺利展开。在此过程中,浙江省“三改一拆”工作取得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也为当下以
期刊
摘要: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已经六十余载,学界部分学者认为共产国际、联共(布)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实现了从“城市中心”道路向“农村中心”道路的转变,因而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这一课题的研究上基本形成了“两条道路,三种模式”的观点。笔者通过对中国革命“两条道路,三种模式”做了详细的解释和辨析后认为,共产国际、联共(布)确有重视农村发展的指示,但目的仍然是为中心城市武装暴动做准备;两条道路是有根本区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