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hui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伟大的悲剧》是教材中一篇极具代表意义的文章,作者用时间顺序和细节描写抒发了自己真挚的情感。泰戈尔有句名言道:“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正是对这篇文章的诠释。本文就为《伟大的悲剧》教学案例,带领学生一起去感受生命的伟大。
  关键词:教学方式;学生主体;引导;思考;生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对文章中的语言描写、环境描写进行体会,了解这些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反复阅读把握动人的情节,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
  1、能够理清本文的结构,通过仔细品读体会生命的意义和精神的伟大。
  2、理解文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名言并能用自己的话阐述。
  三、教学过程
  1、走进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用多媒体展示作者的生前照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生活阅历,产生心灵沟通)
  2、故事背景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们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3、学习生词
  毛骨悚然毋宁告罄凛冽赢弱步履姗姗来迟忧心忡忡吞噬癫狂怏怏不乐
  4、阅读课文
  留出七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边阅读边找答案。然后,让各小组进行分段落朗读,再次体会课文中的语言描写。
  5、问题探究
  (1)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失败之悲: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死亡之悲: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赢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够遭遇过的种种苦难。
  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所热烈追求的。
  世人之悲:2002年2月7日,英国的安妮公主到达南极大陆,开始为期三天的南极探险之旅,旨在纪念斯科特登上南极大陆90周年。
  (2)茨威格给失败者斯科特写传记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虽然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经受住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在全文中可做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3)你认为斯科特一行人伟大吗?说说你的理由。(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诚信,具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坚毅执着,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无私的爱。
  (4)斯科特等人探险的意义何在?
  给后人以精神鼓舞,使世人重新认识自然,实现了生命价值,挑战了人类自己。
  五、教学反思
  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都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一篇课文都向我们传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本课堂一方面重在传达人类的团结品质和探索、牺牲精神,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感慨生命的伟大;另一方面重在于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体会文章的细节描写。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畅想畅言,使每一名学生的心灵得到洗涤,思想得到放飞。
  综上所述,教师不但要将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自己的重要教学策略,还要将课本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优秀素质培养,让语文的美融入进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写作之路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地解决,长此以往,会令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对此,教师要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兴趣;能力  小学生犹如冉冉升起的朝阳,承载着国家、民族与家庭的希望,更是推动未来发展的重要助力。小学阶段的学习则是学生为建设高楼奠定基石的关键阶段,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尤其要
期刊
摘要:重视并落实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语文素养课堂,一定是富于文学味、乡土味、童趣味,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读、背、演、悟、讲、写、联、拓等方式,去打通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儿童世界的联系,从而构建出自己的阅读世界。  关键词:文学味;乡土味;童趣味  语文课理应洋溢着浓浓的爱、深深的情,飘着“文学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教材范文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指
期刊
一、导入:  展示一段描写组长催交作业组员溜号的有趣场景,就内容本身而言,你们觉得好玩吗?好玩在哪里?  看来大家的观察都很敏锐,正因为有了这些细致入微的发现,作者笔下才展现出了这么形象生动的描写,这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日常生活,做个有心的人去发现细节之美。  二、对比体会,自述概念  1.请同学们对比阅读以下两段文字,A文段多出的内容即为细节描
期刊
鲜花一朵一朵绽放凋谢,暖风一阵一阵吹来散开。我不紧不慢,不慌不乱地清点着你无言的守望,慢慢地长大。  ——题记  一天到晚不知为何事而碌。从油腻的餐厅里走出来,电话亭早已人满为患。“唉,怎么又忘了。”自言自语。没办法,每次都这样,电话亭尚空的时候一件事儿都捞不起来,等到這个茬儿,一股脑全都湿漉漉地浮上了水面。长龙末端,向前看,长,烦。排队的大都是高一新生,打打闹闹地抢着电话机位,莫名想到了放荡这词
期刊
摘要:《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语言独特,情节跌宕,人物鲜活,内容感人的小小说。课文讲了在村民突遏山洪慌乱逃生时,村支书临危不惧,有序地引领村民逃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表现共产党员敢于担当,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关键词:读;写;悟  新课标指出:①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②高段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读书。③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写作效率,本文针对初中英语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写作课堂提出一些策略。第一,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出发,让其爱上英语写作;第二,依据学生英语书评的不同,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制定写作要求,使其英语写作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第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构建初中英语高效写作课堂的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写作课堂
期刊
摘要:自学辅导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过程。它的优点在于能更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活跃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如何引导学生自学、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下面就谈谈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我的做法  关键词:自学辅导法;教学实践;应用方法  一、课
期刊
摘要: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巨匠,莫言笔下人物的塑造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开始的善与美的塑造,到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域特征的农民,再到偏执者。本文重在分析这些偏执人物形象偏执的类型和在作品中存在的意义,探究这些角色体现的人性的复杂与现实的困惑。  关键词:莫言小说;人物形象;偏执  一、莫言小说塑造的偏执人物的类型  所谓偏执指的就是思想或者行为方面的偏激固执,对于事物的理解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多地穿插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赏析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学习和赏析古诗词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因为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只能在课堂教学中被动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为了解决学生学习古诗词时产生的畏难情绪,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以至于喜爱古诗词
期刊
我脑海中的蓝色大门,始终停留于关于青春的记忆,即使时间早已流淌过青春那片悠悠的潭水,蓝色大门依旧在十七岁的天空下。  (一)何处来一扇蓝色大门?  蓝色大门这个标题在之前是令我费解的,为什么要叫蓝色大门呢?后来我看完影片,发现蓝色大门其实是一道青春路途中的通往成长的大门,这道大门是青春时期多种元素的复合,孟克柔身上的青涩的懵懂、纠结、彷徨;张士豪和林月珍身上的年少单纯而执拗的喜欢。电影包含着制片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