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s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把德育艺术地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德智相长,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做一下初探。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德育 方法
  高中语文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而且还要进行德育教育。但语文课毕竟有自身的特点,不能等同于政治课和班会课,直接单纯地进行德育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呢?下面,笔者做一下初探。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在教授李密的《陈情表》时就强调文中蕴涵的赤子的哀哀孝心;教授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时就注意让学生体会文中流露的至亲至爱之情;教授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注意阐发文中表现出来的至情至性,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然后发掘自身不足,再加以改正,最终实现对广大学生的无形教益。
  还通过学习《游褒禅山记》,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以及对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学习屈原的《离骚》要使学生在诗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那洋溢的爱国热情;学习《蜀道难》,要让学生感受到李白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峥嵘挺立的人格尊严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一个语文教师若能经常坚持挖掘语文教学中这样的德育启发点,这对学生一定会起到很好的德育熏陶作用。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作文教学时,我通过反复斟酌,决定选择与高中生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三个题目《中学生打工利弊谈》、《谈男女生的交往》、《上网利多?弊多?》来大做文章:第一步,先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明辨是非,提炼出旗帜鲜明的、正确的中心论点。通过此步教学,同学们初步形成了如下观点:1、中学生可以利用假日适当打工;2、中学阶段男女生交往,只限于纯洁的友谊;3、平时上网弊大于利,但可在假期适当上上学习网,且不可过度伤身。可见,通过讨论,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是非明确了。第二步,要求学生找论据,既要从身边找,又要从报纸等新闻媒体上找;既要找正面论据,又要找反面论据,而且必须找到反面论据。然后,要求同学们把各自找到的论据进行交流。交流时,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使大家深受教育,特别是有学生长时间上网而猝死网吧的事例,还有黑网吧因失火而使一些中学生葬身火海的事例,给同学们的心灵以及大的震憾。第三步,再点拨议论文的写作技巧,这时,一切已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心领神会,写出的议论文观点鲜明、正确,论证严密、充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便于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德育熏陶。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后来,我用同样的方法对《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两个作文题进行教学,同样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第三,利用家庭作业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项脊轩志》时,我引进朱自清的《背影》,比较分析了两文饱含深情的细节和生活场面以后,布置作业:周末回家在父母不觉察的情况下观察他们半个小时,注意一些细节和言语,写一段文字。结果大部分学生的文字都充满了真情实感,不再是无病呻吟了。这时再趁热打铁,设置争鸣题:焦母真的可恨吗?假如你与父母有了矛盾怎么办?有了前面的分析和观察作基础,学生大多能认识到焦母的做法也是一种爱,只不过是荒唐、愚昧、错误的爱。但这是她自身不能认识的,根源在于那个社会的观念对她的影响。在谈到自己与父母时,许多学生表示先从父母的角度想一想,再想想自己,要理解父母,不能敌视,更不能有一些伤感情甚至不理智的做法。
  第四,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是整个语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融入德育内容,深化素质教育,也是语文这门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鲁迅小说《药》时,为了使学生深入领会上世纪初中国国民的不觉悟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同时也感悟一下鲁迅先生那为国为民而不断思索的拳拳爱国之心,学习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不失时机地布置了第二课堂活动:请同学们把《药》改编排练成话剧。之后,我一直关注着同学们这一活动的发展动向,不时地指导他们如何把握华老栓愚昧麻木的内心世界、刽子手杀害革命者的凶残、革命者夏瑜没有充分发动民众的悲哀,要求他们要充分理解鲁迅先生对这种革命悲剧的痛心思考,告诉他们只有深刻把握这些内容,才是改编和排练成功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人物和作品主旨,我还让学生观看了电影《药》。这样,学生在语文第二课堂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革命历史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当然,第二课堂活动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只需准确把握时机,巧启发,妙诱导,在开发学生智力,掌握语文基本知识的同时,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第五,在言传身教中进行德育渗透。
  叶圣陶先生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自己首先要接受课文思想内容的教育,并内化为思想行动,为学生作出榜样,这样,学生才觉得老师的话真实可信。作为老师,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就会失信,这样的老师,即使能说出大道理也不能说服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地按照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已,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德育教育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教育,但由于语文教材是按照知能训练需要而编排的,这其间的德育因素与德育训练系统先后顺序不一致,深浅不相同。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只能是一点一点的积累,不能追求自成一个整体。在语文教学中,不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联系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来进行德育教育。如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方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其他文献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阳光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乌申斯基也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教学,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理想。”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喜欢在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的情境中学习,情绪越好,学习效果就越佳。  《体育心理学》也指出:贯彻愉快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欢乐,满足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产生体育兴趣。可见,激发兴趣是构建学生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式教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联系学生实际和已有知识水平,选择最优教学方案来引导学生学习,并达到最优学习效果。下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学式教学实施策略作出研究,从而为今后导学式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做出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 高中数学 实施策略  一、導学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导学式教学就是教师
期刊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我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教”与“玩”结合提出的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
期刊
20世纪初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更多的是将教师特征与教育结果机械相连,几乎忽视了课堂实际。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我们教学设计的精彩,而更应该关注它的合理性,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  有效的课堂,首先当然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备课一定要备学生,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要尽量贴近学生,贴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备好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要熟悉学生当前知识与能力现状,
期刊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那么摆在眼前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提高小学生的教育质量呢,减负与教育质量之间并行不悖吗?  一、对减负的理解  首先,减负不是让学生没有负担,合理的学习‘负担’是必须的。对于学习负担,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学生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要以大部分学生认为适中就可以,个别学生因为学习习惯等问题引起的学业负担要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克服。还有一个引起小学生负
期刊
摘 要: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的文化氛围等方面对子女英语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和策略的采用等方面的影响,以至对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做一调查。  关键词:家庭 影响 英语学习  一、调查背景:  家庭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重要的微观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家庭背景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由于孩子们义务教育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境对孩子学习起到辅助作用。在中国学习说英语,一
期刊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够提高个体的能力与学习动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呢?一、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明确组员的分工;二、营造出合作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三、小学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四、开展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调控与指导。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
期刊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知识跳跃性大、知识面广、图文概括性强、活动探究多、课堂教学的可变性大、学生的主体性更加突出,这些对教师的知识概括能力、驾驭课堂能力、调控学生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有极高的语言运用能力作为保障。那么,要创建和谐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师应该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语言,充分展现学科语言的魅力?  一、立足“题眼”,画龙点睛,巧妙导入  课堂导入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习惯于“知识本位”,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很大一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较淡,不少学生甚至完全处于一种痛苦的学习状态中。因此,还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数学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迫在眉睫!本文将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创设生动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动”起来。  在数学教学
期刊
摘要: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对教学课堂效果的好坏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语言的良好运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还可以使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更加顺畅。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技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使用应注意的问题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让更多的教师对教学语言有新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语言 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