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康复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中职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打破原有的康复技术专业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探索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建设,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堂-实训-医院-网络”四维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关键词】康复技术;教学体系;课程结构
  康复技术专业是一门促进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治疗学科,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新的技术专业。我国的康复技术专业学历教育于2000年从中专起步。1990年代,随着康复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对康复治疗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为了顺应这种需求,2000年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增加了康复技术专业。
  由于我国康复技术人才的供应还存在着很大缺口,高等院校康复人才的培养速度又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中职康复技术教育仍然是现阶段我国康复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提高中职康复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开展中职康复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研究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必要性。2005年,我校康复技术专业招收了第一届学生。通过多年实践,学校在康复技术教育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康复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具备自己的专业特色,形成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但受传统思想影响,我校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依然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晰,结合临床不紧,贴近岗位不近,教材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强,实训和实习内容缺乏,科学性不足,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不能满足需要,师资队伍培养滞后等一系列问题,离形成适应卫生职业教育特点和岗位需求的科学教学体系尚有不小距离。
  如何准确定位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模式,培养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适应卫生职业教育特点和岗位需求的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服务,是我校康复技术专业全体教师必须深刻思考也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我校针对中职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构建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研究。

一、人才需求与岗位能力调研及结论


  首先对贵州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10余家大型企业和近年毕业于我校康复技术专业的在岗毕业生50余人次以及次行业企业专家20余人进行了人才需求与岗位能力调研,通过调研得出以下结论:目前,中职康复技术专业所培养的康复工作基础人才,在医疗康复行业人才需求中占重要位置,中职康复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乐观。我校康复技术专业在以往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行专业改革。在改革中,人才培养模式要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力求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确立“实用、够用、能用”的课改原则;二是调整教学内容,专业知识与岗位实务知识相结合;三是专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培训相结合,参照临床现场的操作标准规程,设计专业实训的方案,努力使实训与培训、学业与就业零距离贴近,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到更多的医疗卫生机构表达出合作意向,他们希望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工作可以与学校配合完成,使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法更有针对性,培养的人才更能够适应岗位的需求,真正做到上岗后能够快速地胜任工作。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院校共育,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康复技术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进一步创新了“三段培养,多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教学做”结合阶段,在校内完成“理实一体”课程學习,完成人文素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核心技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职业素质。
  第二阶段:临床实习阶段,完成康复临床实践岗位能力的培养。
  第三阶段:职业准备,学生临床实习结束后,在最后一学期返回学校进行选修课程的拓展学习和岗前培训,为毕业之后进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
  多证融通:通过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机融合,学生学习成绩合格,同时获得学校毕业证书和相应职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保健按摩师、公共营养师、保健刮痧师等),提高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方向。

三、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一)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对应课程分析
  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和专家论证,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设置对应的课程。
  (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规划
  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得出,本专业学生应具有下列职业综合素质: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强烈的求知欲及自我学习、勤奋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热爱康复事业,具有和蔼、端庄的仪态,务实勤奋的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康复事业献身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对此,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体育与健康、人文修养等课程。
  (三)职业基本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规划
  课程安排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和“工学结合”。
  1.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对接。理论教学内容由专业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构成,使学生掌握必要、适用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理论,实现理论教学与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的对接、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对接,将职业技能鉴定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分模块、分阶段、分学期融合到相应课程和相应的职业能力训练中。
  2.实现实训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对接。实训教学具有模拟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氛围、体现操作规范的作用,高度集中技能操作训练,便于学生学习掌握,课程体系中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训教学体系,按照理论教学“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增加实训课程的比例,使专业实训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40%以上,设置循序渐进、覆盖面宽、有针对性、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相配套的实训小项目,通过组织实施这些活动,促使学生打好实践基础。   3.实现职业技能鉴定与“多证融通”的对接。倡导和推进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资格)认证相一致的思想和方针,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确定时注重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挂钩,实施学历文凭和职业格证书相结合,以国家或行业岗位技能认证考试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成果,通过职业资格培训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使二者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四)专门化方向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规划
  根据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开设疾病康复、康复评定技术、康复护理技术、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等专门化方向能力培养课程。
  (五)选修课程体系规划
  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除了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程之外,为了进一步拓宽专业就业面,还开设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律法规、膳食与营养、人际沟通技巧、生物化学等选修课程。
  (六)课程结构
  遵循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模块课程为载体、以过程考核为抓手、以技能鉴定为保障的课改理念,构建康复技术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模块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调研结果、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初步确定康复技术专业详细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公共基础课程。围绕医疗卫生改革及康复技术科学的发展,秉承“人本关怀,全程照护”的服务理念,构建“三段培养、多证融通”的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开设的课程有德育、语文、数学、应用、计算机、体育与健康、生物化学、人文修养等。
  3.专业技能课程。(1)专业核心课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康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结合本专业调研结果进行专业核心课的设置,将康复技术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提炼,形成专业核心课。开设有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健康评估、药物应用护理、康复心理学、康复医学概论、疾病康复、社区康复等课程。(2)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依据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根据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以及市场人才需求,开设康复评定技术、实用康复护理技术、实用康复治疗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老年护理等课程。
  4.拓展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除了开设公共基础课及专业课程之外,为了进一步拓宽专业就业面,还开设选修课程,如医学伦理学、人际沟通、膳食与营养等。

四、教学实施


  (一)师资配置与建设
  坚持“院校合作、专兼结合、重点培养、加强引进”的原则,以一体化师资建设为重点,以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建设为支撑,以优化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丰富临床实践背景为主线,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确保专业与临床对接,建设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师和医院的临床专家组成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二)实习实训建设
  校内实训室具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物理疗法、中医康复、康复评定等的实训室。实训室建设应该保障教学,贴近工作岗位,注重人文。
  校外实习主要选择三甲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及专科医院,满足学生临床实习的基本要求。
  (三)教材
  建设特色校本教材体系,强化学生的能力训练,加强校院合作,开发一体化教学课程和教材。继续编撰和完善原有教材体系,为课程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立体化教材”(包括课程标准、课程的纸质教材、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网络课程等),推进教学资源的共享,目前我校已开发多本校本特色教材。
  (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实习实训与岗位需求相适应。
  (五)评价体系构建
  建立多元化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用人单位、教师、家长、学生),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目标多元化。

五、结束語


  康复技术人才的紧缺为我校康复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也为我校康复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往康复技术专业培养出的人才进入工作岗位之后,都出现了无法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技能操作不够熟练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岗位对接不够紧密。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对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重构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创建了“课堂-实训-医院-网络”四维一体教学模式,两年来,我校康复技术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贴近社会对康复技术人才的需求,得到了医院、社区、社会各类康复机构的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袁保丰,郭国填,张浩清.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康复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05):60-61.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成为主要内容。其中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战略目标。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成立的开放大学主要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是适应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需求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组织形态。  【关键词】开放式 大学 人才 教育  1 开放大学培养人才目标与能力体系构建  开放大学
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区域性差异越来越明显,高校毕业生大部分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却难以留住人才,从而也导致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越发的不发达,这种恶性循环对国家社会经济、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及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本文选取作者所在的宿迁学院为例,分析其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  一、区域的划分  宿迁学院生源都来自江苏省,对于江苏的区域划分,有两种方式:一是官方划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营销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对于营销类人才现在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要求,而且对于其质量要求也有着很大的提高。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都开设《消费心理学》课程。但是其教学方法、模式等没能在实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灌充式的理论教学让学生们根本对其产生不了兴趣,更不用说如何通过对《消费心理学》的学习来提高营销素养与能力。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教授《消费心理
【摘 要】在高校推行教育实践改革,着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背景下,部分具有良好口碑与影响力的广告设计竞赛,为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设计实践平台。许多广告设计竞赛的选题丰富多样,既包含社会公益类题材也涵盖企业的真实项目,因而兼顾教育的学术性与市场化,其中的竞赛获奖作品,不乏以正负形作为创意手段,正负形作为一种巧妙的图形创意形式,以独特的视觉效果,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摘 要】通过使用座谈法进行学生调查,反映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的一个层面,分析问题并探索性提出解决方案,为我校职业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教学改革 座谈法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文件精神,我校已于2009年正式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摘要】为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培育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及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探索中学阶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和途径,帮助中学生构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建立学校主题教育序列化体系,打造特色校园,既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教育良心的体现。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体系;基本措施  建构社会成员共同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相互维系和共同
【摘 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文献分析,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这一教育活动进行全方位地研究发现,自1987年至今的二十几年里,甘肃省已构筑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三级体系。第一级:省级,是由甘肃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进行的教育学通识培训,属于“补课”性质;第二级:校级,是由甘肃省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以校史校规校情、教育教学专题等为主
【摘要】在翻译中,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绝对忠实的原则来衡量一部译作的好与坏,因为两种语言、原本和译本、作者和读者之间本来就存在着时间、空间、地域、环境、语言、文化和受众的障碍,创造性叛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脱颖而出。文章试借助实例来对创造性叛逆这一翻译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做出阐释,以期促进法汉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翻译;理论;实践  一、引言  论及创造性叛逆,我们不得不提及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法
十一、思维导图法  绘制单词思维导图的步骤有:1)准备一张平坦的白纸;2)选择一个中心词置于白纸的中心位置,将其他单词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框架;3)补充相应的简笔画,并用彩笔进行色彩的区分。十二、过电影法  每天晚上睡前,将今天所学的单词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过一遍,这样坚持下去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回忆的时候,每个单词都在脑中绘制一幅对应的图画,想象着图画记忆单词,印象更深刻。十三、单词拆分法 
【摘要】文章回顾了中国高等教育不平等在经济和精神上的二元结构,通过引用具体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导致这一不平等性的产业结构失衡、相对封闭的阶层壁垒和地域历史方面的原因。最后结合成因,提出了解决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不平等问题的一些反思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精神二元结构;阶级壁垒;不平等  一、引言  一份对2003年613万高考考生的统计表明: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进入大学的比例为7%,而城市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