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安倍内阁第二次上台以来,面对中国和平崛起、美国相对衰落等世界格局的变化,不断在外交上创造局面、开辟出路,大幅度开拓日本的国际战略空间,以谋求日本的振作崛起,回归“正常国家”。在第六次非洲开发会议(TICAD)上提出了日本所谓的“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安倍指出:“日本有责任,将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非洲的交流活动构建成与武力和威慑无缘的,重视自由、法制和市场经济之地,并使其富饶”。研究安倍现政权的外交政策,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日本的外交走向,对我国新形势下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为“一带一路”战略构建稳定的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日本;外交;印太战略
日本作为一个海洋强国,历来对海洋高度重视,视海上安全为其“命脉”、“生命线”。从“俯瞰地球仪”外交到“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作为日本新的外交战略,这不仅是对既往外交主张的拓展和深化,也是对未来世界格局的战略考量。一方面体现了日本自身对发展的需求,但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更有效的插手南海事宜、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进而遏制中国的崛起。
2017年11月安倍组建了第四次内阁,作为一个渴望摆脱“战后体制”的政治家,他既强硬又务实,既重视经济,更重外交和安全保障。虽然2018年恰逢中日两国关系的重要年份,但中日双边依旧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研究安倍现政权的外交政策,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日本的外交走向,对我国新形势下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为“一带一路”战略构建稳定的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日本的“印太战略”并非什么心血来潮,而是在持续的关注下,经过多年的研究,根据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为谋求在更大空间区域获得利益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而来。
1、第一次安倍内阁时期--“有主张的外交”
2006年安倍第一次上台后,着力强调“美丽的日本”,提出了“有主张的外交”。其对印度洋与印太结合地带的重要现实意义的关注,具体体现在安倍的相关言论中。2006年9月的施政演说中,安倍称“在进一步增进与东盟国家合作的同时,作为亚洲的民主国家,为将自由社会的范围扩展到亚洲乃至世界,要同澳大利亚、印度等与日本共有基本价值的国家开展首脑级别的战略对话。”2007年1月的施政方针演说中,安倍再次称“在与东盟各国和共有基本价值观的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加强经济合作的基础上,要扩大首脑间的交流”。2007年8月,安倍在印度国会上发表了“两洋交汇”的演讲,称“太平洋和印度洋正作为自由与繁荣之海带来富有活力的结合。一个打破地理原来疆界的‘扩大的亚洲’正在明确出现”。由此可以看出,在安倍第一次内阁的“有主张的外交”中,已经将印度、澳大利亚作为其外交的重要方面,而其手段就是通过“价值观外交”来处理与印、澳的关系。
2、第二次安倍内阁时期——“俯瞰地球仪外交”
2012年安倍第二次当选日本首相后,更加明确地提及两洋及印太概念,开始将印太作为外交战略的概念选项。2012年12月,安倍在印度报业辛迪加网站发表“亚洲民主安全菱形”理论,强调“两洋交汇”的重要性和日本的角色,“太平洋的和平、稳定与航行自由,与印度洋的和平、稳定与航行自由不可割裂”“日本需要捍卫以上两个地区共同利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2013年1月的施政演说中,安倍称“外交不仅仅局限在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上,而是要像注视地球仪那样俯瞰整个世界,立足与自由、民主主义、基本人权、法制支配等基本价值观,开展战略性外交。”据此,产生了安倍内阁的“俯瞰地球仪外交”战略这一理念。
2013年1月,安倍在阐述“日本外交新五原则”时说“美国的重心开始向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的区域转移,日美同盟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来保障两个大洋的安全与繁荣,同时加强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关系,建立横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关系网络”。此外,在其原则的第一条提到“在这两洋交汇的地带,必须充分追求人类的普遍价值即思想、行动、言论的自由”。同年2月,安倍发表发表了“日本归来”的演说,文中提到“现在的亚太地区、或者印太地区正走向繁荣”,同时表达出“与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以美国为首的、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共同担负起地区繁荣的责任”。这是安倍首次明确使用“印太”这一词语,同时可以看到,与其第一次提出的外交战略如出一辙,都将“价值观”作为其处理国家关系的有力抓手,不同的是,在第二次安倍内阁时期,“价值观外交”已从印度、澳大利亚扩展到美國、韩国等国家,在更大的区域谋求利益最大化。
在此期间,奥巴马政府正大力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因此,安倍只能追随美国的脚步,全力打造亚太经济秩序、配合美国军事重返。在2013年12月日本出台的战后首个国家战略文件《国家安全战略》中,基本没有使用“印太”这一术语。虽然,正面无法提议系统的印太战略,但包括“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在内的许多日本智囊已经开始对“印太”这一日趋火热的区域进行研究。
3、第三次安倍内阁时期——“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
2016年8月,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六次非洲开发会议(TICAD)上安倍正式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简称“印太”)构想,这标志着日本一项新的外交战略正式出台。安倍在演讲中强调“日本有责任,将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非洲的交流活动构建成与武力和威慑无缘的,重视自由、法制和市场经济之地,并使其富饶”。同年9月,安倍在与印度总理莫迪会谈后发布的公报中,开始使用“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表述。此后,安倍政府开始在各种场合推行其新的外交战略。
“印太”作为一个区域性概念,带有强烈的地缘政治色彩,对其的大力推广和日益被更多的国家所接受,反应出了倡导和接受这一概念的国家的战略诉求。
从安倍对“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的表述上可以看出,依旧有着诸如“自由”、“法制”这样“价值观外交”的影子,这是安倍政府对其既往外交的延续,更是发展,在更广阔的区域与相关国家拉近关系。其本质目的主要有加强与他国的关系,增进别国对日本认可度,作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资本。但是就日本而言,其自诩的“价值观外交”本身就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一个时刻谋求修改宪法,对二战所犯的罪恶拒不承认的国家,如何谈自由、民主、法制,其本身就是对自由、民主、法制的践踏者。
参考文献
[1]「安倍内閣総理大臣の所信についての演説」、衆議院本会議の会議録、第165回(臨時会) 第3号(平成18 年9月29日)、衆議院HP、http://www.shugiin.go.jp/index. nsf/html/index_ kaigi-roku.htm。
[2]吴怀中:“安倍政府印太战略及中国的应对”,《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1期
[3]「日·インドネシア首脳会談概要」、2013年1月18日外務省HP、http://www.mofa.go.jp/mofaj/kaidan/s_ abe2/vti_ 1301/indonesia. html。
[4]邱静:“两次安倍内阁的‘价值观外交’”,《外交评论》,2014年第3期。
(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
关键词:日本;外交;印太战略
日本作为一个海洋强国,历来对海洋高度重视,视海上安全为其“命脉”、“生命线”。从“俯瞰地球仪”外交到“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作为日本新的外交战略,这不仅是对既往外交主张的拓展和深化,也是对未来世界格局的战略考量。一方面体现了日本自身对发展的需求,但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更有效的插手南海事宜、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进而遏制中国的崛起。
2017年11月安倍组建了第四次内阁,作为一个渴望摆脱“战后体制”的政治家,他既强硬又务实,既重视经济,更重外交和安全保障。虽然2018年恰逢中日两国关系的重要年份,但中日双边依旧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研究安倍现政权的外交政策,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日本的外交走向,对我国新形势下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为“一带一路”战略构建稳定的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日本的“印太战略”并非什么心血来潮,而是在持续的关注下,经过多年的研究,根据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为谋求在更大空间区域获得利益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而来。
1、第一次安倍内阁时期--“有主张的外交”
2006年安倍第一次上台后,着力强调“美丽的日本”,提出了“有主张的外交”。其对印度洋与印太结合地带的重要现实意义的关注,具体体现在安倍的相关言论中。2006年9月的施政演说中,安倍称“在进一步增进与东盟国家合作的同时,作为亚洲的民主国家,为将自由社会的范围扩展到亚洲乃至世界,要同澳大利亚、印度等与日本共有基本价值的国家开展首脑级别的战略对话。”2007年1月的施政方针演说中,安倍再次称“在与东盟各国和共有基本价值观的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加强经济合作的基础上,要扩大首脑间的交流”。2007年8月,安倍在印度国会上发表了“两洋交汇”的演讲,称“太平洋和印度洋正作为自由与繁荣之海带来富有活力的结合。一个打破地理原来疆界的‘扩大的亚洲’正在明确出现”。由此可以看出,在安倍第一次内阁的“有主张的外交”中,已经将印度、澳大利亚作为其外交的重要方面,而其手段就是通过“价值观外交”来处理与印、澳的关系。
2、第二次安倍内阁时期——“俯瞰地球仪外交”
2012年安倍第二次当选日本首相后,更加明确地提及两洋及印太概念,开始将印太作为外交战略的概念选项。2012年12月,安倍在印度报业辛迪加网站发表“亚洲民主安全菱形”理论,强调“两洋交汇”的重要性和日本的角色,“太平洋的和平、稳定与航行自由,与印度洋的和平、稳定与航行自由不可割裂”“日本需要捍卫以上两个地区共同利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2013年1月的施政演说中,安倍称“外交不仅仅局限在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上,而是要像注视地球仪那样俯瞰整个世界,立足与自由、民主主义、基本人权、法制支配等基本价值观,开展战略性外交。”据此,产生了安倍内阁的“俯瞰地球仪外交”战略这一理念。
2013年1月,安倍在阐述“日本外交新五原则”时说“美国的重心开始向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的区域转移,日美同盟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来保障两个大洋的安全与繁荣,同时加强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关系,建立横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关系网络”。此外,在其原则的第一条提到“在这两洋交汇的地带,必须充分追求人类的普遍价值即思想、行动、言论的自由”。同年2月,安倍发表发表了“日本归来”的演说,文中提到“现在的亚太地区、或者印太地区正走向繁荣”,同时表达出“与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以美国为首的、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共同担负起地区繁荣的责任”。这是安倍首次明确使用“印太”这一词语,同时可以看到,与其第一次提出的外交战略如出一辙,都将“价值观”作为其处理国家关系的有力抓手,不同的是,在第二次安倍内阁时期,“价值观外交”已从印度、澳大利亚扩展到美國、韩国等国家,在更大的区域谋求利益最大化。
在此期间,奥巴马政府正大力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因此,安倍只能追随美国的脚步,全力打造亚太经济秩序、配合美国军事重返。在2013年12月日本出台的战后首个国家战略文件《国家安全战略》中,基本没有使用“印太”这一术语。虽然,正面无法提议系统的印太战略,但包括“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在内的许多日本智囊已经开始对“印太”这一日趋火热的区域进行研究。
3、第三次安倍内阁时期——“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
2016年8月,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六次非洲开发会议(TICAD)上安倍正式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简称“印太”)构想,这标志着日本一项新的外交战略正式出台。安倍在演讲中强调“日本有责任,将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非洲的交流活动构建成与武力和威慑无缘的,重视自由、法制和市场经济之地,并使其富饶”。同年9月,安倍在与印度总理莫迪会谈后发布的公报中,开始使用“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表述。此后,安倍政府开始在各种场合推行其新的外交战略。
“印太”作为一个区域性概念,带有强烈的地缘政治色彩,对其的大力推广和日益被更多的国家所接受,反应出了倡导和接受这一概念的国家的战略诉求。
从安倍对“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的表述上可以看出,依旧有着诸如“自由”、“法制”这样“价值观外交”的影子,这是安倍政府对其既往外交的延续,更是发展,在更广阔的区域与相关国家拉近关系。其本质目的主要有加强与他国的关系,增进别国对日本认可度,作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资本。但是就日本而言,其自诩的“价值观外交”本身就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一个时刻谋求修改宪法,对二战所犯的罪恶拒不承认的国家,如何谈自由、民主、法制,其本身就是对自由、民主、法制的践踏者。
参考文献
[1]「安倍内閣総理大臣の所信についての演説」、衆議院本会議の会議録、第165回(臨時会) 第3号(平成18 年9月29日)、衆議院HP、http://www.shugiin.go.jp/index. nsf/html/index_ kaigi-roku.htm。
[2]吴怀中:“安倍政府印太战略及中国的应对”,《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1期
[3]「日·インドネシア首脳会談概要」、2013年1月18日外務省HP、http://www.mofa.go.jp/mofaj/kaidan/s_ abe2/vti_ 1301/indonesia. html。
[4]邱静:“两次安倍内阁的‘价值观外交’”,《外交评论》,2014年第3期。
(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