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carm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是在梳理各类课程性质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发挥各门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将价值塑造融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通过个案调查研究,深入分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通过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创新,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关键词]  课程思政;商务英语专业;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022-02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的召开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各门课程都要各尽所能地发挥好思政育人功能。最终目的是构建整体性系统化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商务人才。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面临的困境
   (一)专业课教师思政能力不足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导者、实施者和评价者[1]。思政元素的发掘、融入、评价等教学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课教师拥有较为系统、广泛、与时俱进的思政知识。因此,专业课教师思政能力的强弱决定着课程思政实施的成功与否。专业课教师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教学设计环节,发掘思政元素的能力不足,无法从课程内容中准确地提炼思政元素。(2)教学实施环节,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融为一体的技巧和能力欠缺。(3)考核评价环节,对学生思政方面的评价缺乏指导性和深入性。
   (二)专业课程之间缺乏协同性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类,其中专業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实践课。课程思政教学要求这些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2],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但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将课程思政的重点放在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以及与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入上,忽视了各门课程之间思政元素的关联性和统一性,致使课程思政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各门课程的思政目标、思政内容、讲授方式、课时分配以及评价标准上存在孤立混乱的现象,这就导致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在纵向上缺乏深度,呈现随意化、表面化,在横向上缺乏协同,呈现孤立化、碎片化[3]。没有形成整个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和系统性整体。
   (三)教材问题
   孙有中认为外语教材是外语教学的根本依托,应为外语课程思政提供融于语言材料之中的思政原料,设计贯穿于语言习得之中的思政体验[4]。当前课程思政在教材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材没有很好地凸显思政元素。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使用的教材更多是基于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无法全面地达到课程思政的要求。现有的教材中大部分没有明确提出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需要依靠教师自身去发掘和设计思政元素,既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又导致课程思政内容的随意性。(2)就课程思政而言,专业课各类教材之间缺乏整体性和系统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材可分为基础类、职业类和实践类。但目前这些类别的教材普遍缺乏思政指向性。没有根据教材的性质很好地融入和凸显思政内容,思政元素只是碎片化地隐匿于教材之中。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路径
   (一)创新专业课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的途径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的渗透性工作,需要专业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育人的能力,补充思政教育的素材,营造思政教育的场景,构建“德绩结合”的评价方式[5]。专业课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败。在思政元素的发掘与设计中,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方面,都需要专业课教师拥有良好的思政素质和水平。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需要从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思政教学能力着手。首先,专业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重视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充分利用此次课程思政改革的时机,广泛摄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宪法法治知识水平,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为思政元素的发掘和课堂教学做好知识技能的储备。其次,学校要进行顶层设计,出台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专业课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例如,可以从学校层面积极组织教师赴其他院校参观学习,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学校还可以聘请课程思政方面的专家学者亲自来学校指导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另外,学校还要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由出版社、各类协会、各级教指委组织的课程思政培训项目。最后,学校要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鼓励思想政治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组建团队,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开展互助协作,共同发掘和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二)积极开发与时俱进的专业课程思政教材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教材资源的开发要紧跟新时代步伐,在教材的开发中既要保持专业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又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黄运亭认为一本好的专业课教材不需要教师费尽心思去挖掘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政任务[6]。因此,教材的开发者应注意以下两点:(1)加快专业课程教材资源的思政化建设。编写教材时,要有明确的思政目标定位。专业教师的思政挖掘能力毕竟有限,参差不齐。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材的每一单元,明确每一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政目标。这样既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课程思政元素中发掘解放出来,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之中,达到在专业技能传授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完成思政教育的目的,又可以避免因教师思政能力的差异导致思政目标定位不准确和思政元素发掘的随意性。(2)专业教材开发建设要注重系统性。宏观上,各类专业课程之间要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设定不同的课程思政培养目标,将各类思政元素恰当地融入各类专业课程中。微观上,在教材每一单元思政目标的设定和思政元素的嵌入上,也要考虑各单元之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这样才能促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性和体系化建设。    (三)构建协同互补的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
   1.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衔接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要做好与法律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公共基础课程的相互衔接。以公共基础课程为依托,按照教学计划,将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进行有效衔接,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依托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例如,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门课程,就可以与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相衔接,重点发掘阅读课程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思政元素。这样做的优势是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到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相互融合。不但避免了专业课教师发掘思政元素的盲目性,又做到了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的互相促进,互为补充,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2.商务英语专业各门课程之间协同互补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实践课四类。各类别的专业课程在进行思政元素发掘和思政目标的设计时,要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做到各有侧重,分门别类地差异化处理思政元素和教学内容。首先,专业基础课是以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为重点的课程。这类课程侧重通识性和文化性,要注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使学生树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其次,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性,这类课程的思政教育以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为目标。重点发掘与职业岗位相关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法治教育等思政元素。通过典型案例,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再次,专业选修课作为专业课程的补充,具有自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这类课程的思政元素要以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实用性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理念。最后,专业实践课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环,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该环节是对前三类课程教学成果的检验和升华,是职业院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类课程是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检验和实践再教育。在实践教学中要重点发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过硬的政治素养,铸造学生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
   三、结语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已深入人心,课程思政改革也已取得初步成效,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化尚未建立,各类课程之间缺乏协同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方法还不足,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总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还需不断创新和完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以此次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静.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与德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焦作大学学报,2019(1):83-84.
   [2]教育部.關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 200603_462437.html,2021-2-21.
   [3]张莹.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专业中的实施路径: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28(3):33-38.
   [4]孙有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材设计[J].外语电化教学,2020(6):46-51.
   [5]鲍建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施途径:基于浙江外向型企业的调研[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28(3):44-47.
   [6]黄运亭,黄瑞芳.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改革探索:以《新时代大学互动英语》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6(6):94-99.
其他文献
[摘 要] 将思政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中职生的舞蹈课程,在民族民间舞蹈单元,从深度挖掘、课堂组织、中职生心理投射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将民族认同、政治认同、爱国爱党、文化自信等理念与舞蹈动作传授并行,协同育人,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构建全面育人的“大思政”局面。  [关 键 词] 中职生舞蹈;课程思政;民族民间舞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早在唐代就出现了中华茶文化中的“茶道”,而后发展成中华茶文化的核心,其主要突出一个“和”字。历代茶人把“和”作为茶媒介,行茶事茶则以“和”为美,“和”是中华茶文化之灵魂也。岑溪市中等职业学校2017年参与梧州市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茶艺表演项目,实施茶艺课教学改革,研究参赛作品《岑山秀水》,从中分析中职生茶艺如何在教学过程渗透性地传承中华茶文化精神“和”
期刊
[摘 要] 和,天下之大道,茶,大道之载体。通过中华茶文化精神“和”的内涵的阐述,以中华茶文化精神“和”为载体,从四个方面分析中华茶文化精神“和”如何融入中职茶艺服务课程教学设计。进而从“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新课导入、课堂教学、课堂小结”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的实践,让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掌握中华茶文化精神“和”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养成以“和”为精神实质和追求境界的茶文化信仰,并在日常生活中将
期刊
[摘 要] 随着职业教育的加速发展,中职学校招生人数达到新高,但生源复杂,学生综合素质下降明显,学生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出现,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分析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以中职会计专业为研究对象,从“三全育人”的视角出发,顶层设计的角度考量,探寻将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生管理融合的精细化管理解决方案。  [关 键 词] 中职;“三全育人”;会计专业;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
期刊
[摘 要]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融入畲族音乐及民间文化,将同时起到保护与传承地方音乐、让中职学生增进对地方文化了解的作用。现主要以《奶娘行罡》为例,探讨这方面的内容,重点论述中职音乐教学中引入畲族音乐及民间文化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并分别从初识、学唱、表演几个方面探讨《奶娘行罡》引入的具体策略。  [关 键 词] 畲族音乐;民间文化;中职音乐;《奶娘行罡》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中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是教育与职业连接的主要桥梁,它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也具有与职业相对应的产业属性。大冶市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称大冶职校)由于受社会发展形势和周边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发展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一些职业学校(如湖北省大冶师范学校、黄石卫生学校等)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辉煌发展,2000年开始衰落和现在的消失或发展的彷徨阶段。随着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
期刊
[摘 要] 学生社团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手段,也是学校积淀文化底蕴、营造人文特色、打造教育品牌的有效途径。以漳州工业学校为例,研究学校采用准军事化学生管理对学生社团发展的促进作用,旨在探索中职校德育的新路子。  [关 键 词] 中职校;德育;学生社团准军事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中高职融通的核心和关键是课程融通,以学前教育专业(藏汉双语方向)课程融通为例,分析了现阶段学前教育(藏汉双语方向)中高职融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基于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定位、统筹协调、分段递进、学分认证、课证融通、特色延续”的课程融通的策略方法。  [关 键 词] 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藏汉双语方向;课程融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批课改明星学校及其课改模式犹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掀起一股学习这些课改模式的浪潮。在实践中,发现一线教师对五花八门的课改模式变得无所适从。基于此,从典型课改模式简介入手,对各地课改模式的共同规律及其理论渊源进行了探索,以期对新课程改革有所助益,尤其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能有所启发。  [关 键 词] 课改;模式;规律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
[摘要] 自我認知是一个人对自己生理我、社会我和心理我发展性的认知过程,一个人的自我认知能力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合格的公民。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以中华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以传统文化武装自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尝试将认知自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